法律責任的表述中
⑴ 關於我國企業的法律責任以下說法錯誤的是哪一項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
投資人以個人財產對外承擔無限責任即個人獨資企業對外負有債務時,以該投資人的所有財產而不僅僅是投資到該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來償還債務。
⑵ 關於法律責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錯來。過失犯罪,就不是主觀有自意的犯罪。C、錯。有些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比如,義務教育,贍養老人的義務。沒有違法,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D、未遂犯和中止犯可能沒有造成損害,但是已經有犯罪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A、從刑法看,正確。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主體,必須有認識能力,精神病人發病期,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呵呵,其實我也覺得A牽強。所以我說從刑法看。從民法看,法人其實也是沒有認知能力的。但是法人可以做民事經濟責任的主體。
更多公考資訊請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網http://www.ahrcw.com
⑶ 下列關於個人獨資企業法律特徵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下列關於個人獨資企業法律特徵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個人獨資企業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可以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
1、獨資企業是指一人投資經營的企業。獨資企業投資者對企業債務負無限責任。企業負責人是投資者本人。企業負責人姓名須與身份證相符,不得使用別名。這是最古老、最簡單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主要盛行於零售業、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服務業和家庭作坊等。
2、個人獨資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實體,它不具有法人資格,即地位的非法人性,但它是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參與市場競爭,開展經營活動。作為一個經營實體,個人獨資企業當然以營利為目的。
3、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的產權結構,雖然使企業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但這也意味著企業是自然人的企業,業主的病、死,他個人及家屬知識和能力的缺乏,都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3)法律責任的表述中擴展閱讀:
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特徵
(1)主體特徵。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只能是一個自然人。自然人有兩種屬性:一是其自然屬性,即自然人根據出生這一自然狀態而取得主體資格;二是其法律屬性,即自然人獨立自主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2)企業產權歸屬特徵。個人獨資企業自身不是一個獨立的財產權主體,企業的財產與投資人的個人財產是合二為一的,所以,許多國家的法律一般不將個人獨資企業作為獨立的納稅主體,而規定由業主個人交納各種稅收。
(3)組織管理特徵。個人獨資企業內部組織機構設置比較簡單,經營管理方式比較靈活。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既是企業的所有者,又是企業的經營者,因此,法律對其內部機構的設置和經營管理方式不像公司和其他企業那樣加以嚴格規定。
⑷ 下列關於法律責任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b
⑸ 連帶責任在判決中怎麼表述
在民事判決書的主文中,往往表述為「被告某某與被告某某共同償還原告某某**元,並承擔連帶責任」
在刑事判決書的主文中,往往表述為「被告人某某與被告人某某各承擔原告人某某**元;被告人某某與某某對原告人某某的上述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所謂的連帶責任,意在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基本權益。承擔連帶責任判決書是法律規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者部分承擔。一般多存在於合夥經營、承包、代理等商業關繫上,關系看似復雜,實則只要理清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系,就一目瞭然了。
連帶責任的構成:
1、連帶責任人必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
2、連帶責任人與債權人之間須存在著債的關系且為不可分之債。
3、連帶責任所指向的債必須不可分。
4、連帶責任的客體必須是種類物。
5、承擔須有法律明文規定或者當事人明確約定。
(5)法律責任的表述中擴展閱讀:
連帶責任產生的法律上的依據主要有:
1、《民法通則》規定,這是連帶責任產生的基本依據。主要有:第35條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52條因聯營而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第66條、第67條代理中因授權不明、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無權代理或利用代理關系進行違法活動而產生連帶責任的承擔。
2、《合同法》、《擔保法》的有關規定,為《擔保法》關於保證責任的祥盡規定。
3、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如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1條、第148條,《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73條。
《關於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條、第10條,《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9條等,均有連帶責任承擔的規定。
4、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如《廣告法實施細則》規定廣告虛假而承擔連帶責任等。
⑹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答案是D,解析:違法設定行政許按規定撤銷,損害被許可人利益的需要承擔國家賠償專。但撤銷可能損害公屬共利益的違法設定許可,不予撤銷,不過被許可人利益損害還是可以請求賠償。
許可法第69 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2)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3)違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4)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行政許可的;(5)依法可以撤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依照此規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⑺ 關於法律責任特點的表述
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它是與違法行為回相聯系的。沒有違法行為,就談不上法律答責任。由於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因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相同。
第二,它的內容是法律規范明確加以具體規定的。法律責任是一種強制性法律措施,必須由有立法權的機關根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委規章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加以明文規定,否則就不構成法律責任。
第三,它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或者國家授權的行政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強迫違法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象社會責任中的道德責任,只能通過輿論監督等途徑保證執行,而不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
第四,它是由國家授權機關依法實施的。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國家有權的機關,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和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進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進行。
⑻ 法律制裁和法律條文等問題的表述,哪些可以成
[多選題]下列有關法律後果、法律責任、法律制裁和法律條文等問題的表述,哪些可以成立?[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一]
A.任何法律責任的設定都必定是正義的實現
B.法律後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C.承擔法律責任即意味著接受法律制裁
D.不是每個法律條文都有法律責任的規定
【答案】B、D
【答案解析】BD。法的價值包括自由、正義、秩序等。法律責任的設定應當體現正義,但並不代表任何法律責任的設定都是正義的實現,因為理想與現實之間是存在差距的。據此,選項A錯誤。法律後果包括肯定的法律後果和否定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法律制裁是不主動承擔法律責任的法律後果,所以,只有否定的法律後果才有可能產 生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故選項B正確。 法律制裁是不主動承擔法律責任的一種後果,如果主動承擔法律責任則不會進行法律制裁,故選項C錯誤。首先,法律責任只是一種否定的法律後果,法律條文有可能規定肯定的法律後果。其次,就演算法律規則中的法律後果是否定的,也不一定要通過法律條文表現出來,因為法律條文與法律規則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法律條文有可能僅規定法律規則的若干要素,而將其他的要素省,比如《憲法》第12條第2款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國家和集體的財產。這一法律條文沒有規定法律責任,但並不代表侵佔或者破壞國家和集體的財產就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只不過該條將法 律責任省了,故選項D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D。
⑼ 經常說的"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是什麼意思
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內屬於法容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9)法律責任的表述中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特點: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