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釋有哪些

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釋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5-05-03 21:35:31

1. 有法律約束力的法律解釋

有核渣銷法律約束力的法律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這里的法律效力不一定是針對法律,一些正規合法的條款、規章或協議都可以具有法律效力。

有法律約束力的法律解釋包括:
1立法解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憲法和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另一種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針對地方性法規,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梁慎充規定。
2司法解釋。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3行政解釋。指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針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所進行的解釋。
強制執行力和法律約束力的區別
1、決定主體並且執行主體不同:前者只有法院作出,後者既有法院又有行政機關作出;
2、執行依據不同:前者包括法院的裁判文書、仲裁裁決書和公證債權文書,後者則包括法院的行政判決書、裁定書,以及行政機關製作的行政決定書、命令書等;
3、授權法律不同:前者是民事訴訟法,後者是行政訴訟法;
4、目的結果不同:前者目的是強制義務人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法院的判決、裁定或其他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後者目的是強制義務人履行行政法中所規定的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
5、執行對象不同:前者的執行對象多為財產權,後者的執行對象既有財產權也包括人身權;
6、申請主體不同:前者多為民法中的債權人,後者行政機關可以向法院申請,也可以不申請就執行;
7、可否和解不同:前者在強制執行中可以和解,後者在強制執行中一般不得和解;
8、可否救濟不同:前者多為終審判決的執行,一般不會有救濟渠道,後者在強制執行後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但復議期間不得停止強制執行改游。
由上可知,有法律約束力的法律解釋包括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第三十六條
生產、銷售、進口產品或者提供服務不符合強制性標准,或者企業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不符合其公開標準的技術要求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生產、銷售、進口產品或者提供服務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處,記入信用記錄,並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公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法律解釋的分類

法律解釋是指一定的解釋主體根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對法律的含義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術語等進行進一步說明的活動。我們事業單位考試中對這個考點的考查以考其分類居多。
正式解釋
正式解釋又稱「有權解釋」、「官方解釋」、「法定解釋」。指國家專門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對法律和法規條文的含義所作的說明。具有法律效力。依據解釋的主體不同,正式解釋又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三類。
一、立法解釋
從狹義上說,立法解釋專指國家立法機關對法律所做的解釋;從廣義上說,則泛指所有依法有權制定法律、法規的國家機關或其授權機關,對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規進行的解釋。廣義的立法解釋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憲法以及法律的解釋;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解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其他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常委會對自己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解釋。關鍵詞:自己制定自己解釋屬於立法解釋
二、行政解釋
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依法行使職權時,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解釋。它有兩種情況: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問題所做的解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對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所做的解釋。關鍵詞:行政機關對如何具體應用問題的解釋屬於行政解釋。
三、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規的問題所做的解釋。它包括:審判解釋;檢察解釋和審判、檢察聯合解釋。關鍵詞: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所作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非正式解釋
非正式解釋指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法律解釋。非正式解釋的主體,是沒有經國家授予法律解釋權的任何主體,包括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非正式解釋對於法學研究的發展和幫助國家機關正確適用法律有重要意義。

3. 具有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法律效力 fǎ lǜ xiào lì
釋義:法律上的約束力。如某個合同發生法律版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權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4. 法律解釋的種類有哪些

按照法律解釋的主體和效力不同把法律解釋分為法定解釋和學理解釋兩大類。

(1)法定解釋

法定解釋又稱正式解釋、有權解釋,官方解釋和有效解釋,是指法律確定的國家機關或個人依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對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法定解釋的特點是:解釋的主體是法定的,不是任意的;所進行的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一般與所解釋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對法定解釋,人們往往依據解釋主體的不同,劃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2)學理解釋

學理解釋又稱正式解釋、無權解釋、任意解釋,是指非法定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法學工作者以及報刊等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和含義所做的胡賣胡說明。其特點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李龍主編:《法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頁。 法律解釋按照效力來劃分有法定解釋(有效解釋)和任意解釋(學理解釋)兩大類。法定解釋是指根據法定許可權由特定的主體進行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釋。學理解釋是指沒有法定普遍約束力的解釋,主要表現為理論研究、案件辯論和法制宣傳。

我國法律解釋從主體地位及其效力來劃分,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1)立法解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憲法和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另一種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針對地方性法規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

(2)司法解釋。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3)行政解釋。指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針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

5. 立法解釋 司法解釋和常理解釋是不是都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

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肯定具有法律效力,常理解釋不一定

熱點內容
法學與科學 發布:2025-05-04 11:23:49 瀏覽:690
司法警察元旦 發布:2025-05-04 11:23:48 瀏覽:969
消費者條例d 發布:2025-05-04 11:13:00 瀏覽:113
經濟法的社會本位原則在疫情中的體現 發布:2025-05-04 11:12:59 瀏覽:510
勞動法有無降低薪水的規定 發布:2025-05-04 11:12:14 瀏覽:140
2018勞動法孕婦三期賠償 發布:2025-05-04 11:08:34 瀏覽:655
個人寫的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4 10:57:03 瀏覽:619
刑法分則三章 發布:2025-05-04 10:54:10 瀏覽:138
威海華康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5-04 10:53:26 瀏覽:55
婚姻法2月28 發布:2025-05-04 10:16:45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