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Ⅰ 調解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在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調解協議後,雙方都能反悔,由此看出無論是和解協議還是調解協議都沒有法律效力,最多是具備合同的效力,當事人一方反悔,另一方不得向法院請求強制執行。而由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反悔,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Ⅱ 派出所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1. 派出所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派出所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類似於合同。若雙方自願達成協議,且協議合法有效,則具有長期的法律效力,保存期限為60年。
2. 調解協議的生效條件
調解協議需在雙方自願、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達成,才具備法律效力。
3. 調解協議的履行與反悔
一旦調解協議實際履行完畢,且不違反法律規定,應視為雙方對自身訴訟權利的自主行使,具有法律效力。調解協議簽字後,一般情況下不得反悔。
4. 調解協議書簽字後的法律效力
調解協議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在簽收調解書前,任何一方當事人可以提出反悔。調解達成協議後,人民法院應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生效後,雙方應認真履行。
5. 調解協議的成立與效力
在我國法律中,即使調解協議沒有蓋章,但當事人在協議上簽字的,協議即成立,且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6.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調解達成協議且履行後,不予處罰。若調解不成或協議不履行,則應依法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依法提起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