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如果人犯罪了後來死了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如果人犯罪了後來死了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5-05-07 18:02:52

1. 假如殺了人然後自殺 法律應該追究誰的責任懂法律的有沒有

如果被告已經死亡,法院將撤銷案件,但被告的民事賠償責任將由其家人承擔。
法律分析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免除刑事責任。我國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加之刑事訴訟中沒有缺席審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責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不予追究。
在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前提下,並不免除其民事責任,如果其有遺留財產,以其財產進行民事賠償,如果無遺產,事責任也隨之滅亡。如果是未成年的話,可能會以監護人沒有行使監護職責或者疏忽其監護職責為由要求其監護人賠償。兇手後自殺,其家屬需要負賠償責任嗎應當以兇手個人的財產(含其家庭財產中屬於兇手的個人部分)承擔賠償責任;超過以上范圍的,其家屬沒有法律上的賠償義務。刑訴法第九十九條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告要承擔故意罪的刑事責任和侵犯他人生命權的民事侵權責任。犯罪分子死亡的,刑事責任不在追究,民事責任由其繼承人在所繼承遺產范圍內承擔,繼承人放棄繼承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 犯罪人死了還要定罪嗎

犯罪人死亡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民事責任仍然可以追究,由犯罪嫌疑人的合法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的范圍內承擔,由犯罪人的合法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的范圍內承擔。
一、犯罪人死了家屬有義務賠償嗎
犯罪人死了家屬是否有義務賠償,要看是否繼承罪犯遺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做出不起訴決定。因此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親屬,無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只能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犯罪嫌疑人親屬在繼承犯罪嫌疑人的遺產范圍內,賠償損失。如果罪犯沒有遺產,或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則繼承人沒有賠償責任。
二、犯罪人死亡後罰金刑是否繼續執行呢
犯罪人消亡包括犯罪自然人死亡和犯罪法人(單位)的消亡。犯罪人死亡後不能對罰金刑繼續執行。因為罰金刑是一種刑罰,而刑罰具有一身專屬性的特性,當受刑人死亡的時候,刑罰即歸於消滅。理由如下:

1是犯罪人死亡後,對其執行罰金刑,喪失了刑罰的理性根據。刑罰的最基本的理性根據是報應和功利。首先,從報應的角度而言,報應所對應的是已然之罪的惡性,犯罪人死亡後,對其再施加刑罰,並不能使其產生懲罰性和痛苦感。其次從預防的角度來看,犯罪人死亡,已不需要通過剝奪其金錢來預防其再次犯罪。
2是犯罪人死亡後,對其執行罰金。不符合刑罰消滅理論。雖然對罰金刑而言,犯罪人在判決確定後死亡的仍然從客觀物質上具有執行的可能性,但從刑罰理性規定而言,其行刑權已歸於消滅。在行刑權消滅的事由上,罰金刑和自由刑、生命刑等具有同一性,具有相同的理論根據。
三、人去世後案底會消除嗎
不會,會把明面上可查詢的相關信息歸檔,而不是消除。案底是指某人過去犯法或犯罪行為的記錄,又稱為"前科"。個人的刑事犯罪記錄,存於當地或上至國家級的檔案中,是自然人的歷史另類表現。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八)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3. 坐牢的人如果死在牢里,看守所要負責任嗎

要看死因,如果是由於監獄的監管不善造成的,可以起訴要求國家賠償。如果是由於身體自身原因,則監獄承擔一小部分的責任,甚至不用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罪犯在勞動中致傷、致殘或者死亡的,由監獄參照國家勞動保險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八條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具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應當收監的情形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及時通知監獄收監;刑期屆滿的,由原關押監獄辦理釋放手續。罪犯在暫予監外執行期間死亡的,社區矯正機構應當及時通知原關押監獄。

第五十五條罪犯在服刑期間死亡的,監獄應當立即通知罪犯家屬和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罪犯因病死亡的,由監獄作出醫療鑒定。人民檢察院對監獄的醫療鑒定有疑義的,可以重新對死亡原因作出鑒定。罪犯家屬有疑義的,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罪犯非正常死亡的,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檢驗,對死亡原因作出鑒定。

(3)如果人犯罪了後來死了需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獄政管理的根本要求是依法實施管理

獄政管理必須依法實施,這是獄政管理的根本要求。獄政管理的法律依據有以下四個層次:

1.憲法和基本法律

我國《憲法》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國家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這一規定是監獄實施管理的根本性的法律依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為獄政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據。

2.法律

這里指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某一特殊領域制定的法律。作為獄政管理依據的特殊性法律,主要指《監獄法》、《人民警察法》、《國家賠償法》等。

3.行政法

這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與監獄行刑有關的行政法規,有《監獄管理條例》(正在制定中)、《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等。

4.行政規章

這里指國家司法部制定的有關監獄工作的行政規章。

除此之外,國家立法和司法機關的相關司法解釋及規定,也是獄政管理的依據。

4. 自殺犯法嗎

【法律分析】:不違法。自殺不犯法。按照法律精神來看,自殺是應該屬於故意殺人,只不過這中行為侵犯的是自己的生命權利,沒有侵犯他人。但是基於犯罪人已經死亡,所以談不上承擔法律責任,沒有法律責任的承擔者。這種刑事立法也即沒有現實意義,故刑法沒有明確自殺行為是犯罪,根據刑法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自殺不算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熱點內容
勞動法每周工作 發布:2025-05-08 09:37:33 瀏覽:630
山東大學刑法研究 發布:2025-05-08 09:33:50 瀏覽:626
工商局政策法規科履職承諾書 發布:2025-05-08 09:15:49 瀏覽:274
依法治國與立法的關系 發布:2025-05-08 09:11:32 瀏覽:47
福建養犬立法 發布:2025-05-08 09:11:22 瀏覽:210
靜聽道德經 發布:2025-05-08 08:58:52 瀏覽:506
范凱洲律師 發布:2025-05-08 08:51:40 瀏覽:479
法學什麼證 發布:2025-05-08 08:26:25 瀏覽:201
道德經六十一 發布:2025-05-08 08:25:38 瀏覽:97
遠景規劃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8 08:24:56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