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簽字才有法律效力
1. 借條可以列印出來讓借款人簽字嗎能得到法律保護嗎
借條列印出來讓借款人簽字,是能夠得到法律保護的。法律對借條的形式沒有要求,手寫借條或者列印借條均可,不對借條的效力產生影響。
法律分析
根據現行民事法律規范的規定,借款合同是一方當事人提供借款給另一方當事人使用,另一方當事人按照約定還本付息的協議。原則上,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如果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可以不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即可。相比之下,書面形式的合同對雙方當事人更為有利,當事人能夠較為容易地證明借款關系的存在。因此,實踐中,當事人往往以借條的形式成立借款合同。民事法律規范對借條並未作出過多要求,只要能夠表明雙方當事人的存在,表明雙方已就借款達成一致意見,並且表明了借款金額,則當事人之間就成立了借款合同關系,借條就能得到法院的保護。至於借條是手寫的,還是列印的,對借條效力不產生影響,二者具有同等效力。但應注意的是,借條中雙方當事人簽字部分不得列印,必須手寫簽名或者按指印。另外還應注意,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出借人向借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因此,自然人之間即使已經簽訂借條,但還不存在合同關系,僅憑該借條不能得到法院的保護。只有在一方當事人提供借款後,借款關系才成立。
【個人建議】
建議自然人之間借款時,一方面應簽訂借條,另一方面應保存好已經提供借款的證據,例如轉賬記錄或者對方出具的收據。只有證明已經提供了借款,借條才能具有法律效力,才能得到保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九條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