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代表訴訟
❶ 必要共同訴訟、普通共同訴訟、代表訴訟的區別
您好,很高興能幫助您。
首先,必要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 )。必要共同訴訟人具有共同的權利或義務,因而是不可分之訴,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和判決。
其次,普通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獲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屬於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而共同進行的訴訟。
再次,代表訴訟,是指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人數眾多時,由眾多的當事人推選出代表人代表本方全體當事人進行訴訟,維護本方全體當事人的利益,代表人所為訴訟行為對全體當事人發生效力的訴訟制度,屬於群體性訴訟的一種形式。該制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4、55條明確規定,不同於美國的集團訴訟制度。
最後,從他們的定義中基本可以看出其中的區別:必要共同訴訟中,當事人不可以選擇合並與不合並,而是有法院判別;普通共同訴訟中,訴訟的合並與否由法院判別,但需經當事人同意,具有可選擇性;代表訴訟因訴訟當事人眾多,須推選代表以代表眾多的訴訟參加人進行訴訟,但結果對所有被代表人均產生效力。
希望這些能解決您的問題,以及對您有幫助。
❷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法院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
法律分析: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訴訟人數確定,為了保證訴訟有序進行,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當事人必須推選他們之中的人作為代表進行訴訟,而不能推選當事人之外的人。推選代表人是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因此,代表一旦產生,其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是,這里講的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僅指提出管轄權異議、提供證據、進行法庭辯論、申請證據保全、申請順延訴訟期間等不涉及當事人實體權利的行為。由於對實體權利的處分是法律賦予民事權利主體的重要權利,未經當事人授權,他人無權代為處分,因此,代表人的凡涉及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的訴訟行為,像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否則將構成對被代表的當事人的權利的侵犯。法律規定代表人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可以防止代表人和對方惡意串通,損害被代表的當事人的權益。需要指出的是,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不是必須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因為,在這種訴訟中,當事人的請求可能不完全一致,因此,如果某個或者某幾個當事人不願推選代表而想親自訴訟,也應當允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❸ 民事訴訟中訴訟代表人的條件與人數
法律分析:根據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推選的代表人為二至五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七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和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