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群法律責任協議

微信群法律責任協議

發布時間: 2025-05-24 10:12:54

❶ 微信群罵人的法律責任

微信群屬於公共場所,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橡派物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梁液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羨梁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❷ 微信群主責任新規定10條

肯定需要擔責。從法律層面看,微信群主對微信群有管理責任和義務。首先,群主對群內可能會出現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信息或言論負有必要的注意義務,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制止發生在微信群內的侮辱他人名譽的行為。其次,群主作為微信群管理者,比一般群成員多出發布群公告、將群成員移出群聊和解散微信群的許可權,群主應當在自己的許可權范圍內預防和阻止群內的侵權行為。
群主「慢作為」「不作為」要擔責,涉及判斷標準的問題。一方面,群主應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公平、公正地處理和勸阻群成員之間的爭執、謾罵,不能出於個人情感,偏袒發表侵權言論的成員。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群主的能力不可能無限大,只要盡到積極預防、阻止群內侵權行為的責任,就可以視為盡到一定的注意義務,應減輕或免予法律責任。
考慮到微信群的功能與特點、群主所具有的職責與許可權,對群主責任的認定應基於過錯責任原則,可參照適用互聯網平台服務商的「通知-移除」規則,即如果微信群成員在微信群發表侵權言論,群主在察知或經受害人通知後,應當及時採取措施,對侵權人進行勸阻警示,責令其停止侵權行為;如勸阻無效,應根據情況採取移除侵權人或解散群等必要措施,防止侵權的繼續和損害的擴大。
也就是說,若群里成員發表了侵權言論,群主可以使用「通知——移除規則」,即群主在了解察覺或經受害人通知後,應當及時採取措施,對侵權人進行勸阻警示,若勸阻無效則可以將侵權人踢出群聊,或者直接解散群聊,防止侵權的損害擴大,這才是群主履行管理責任的恰當方式。
一、至於群主應當履行的注意義務判斷標准為何?
法官認為對微信群主是否盡到了其應負的注意義務判斷標准不宜過高,不能苛求群主時刻保持對群內言論的密切關注,群主盡到積極預防、阻止群內侵權行為的責任,就可以認定其盡到了應負的注意義務。
具體來說,應根據微信群的性質、當事人關系具體判斷,並結合不法言論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被侵權人的通知和求助情況、微信群主對侵權人的不法言論採取的管理措施類型以及管理措施的及時性等因素綜合考量。
法律依據
《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第六條第
(十)項規定
「網路信息內容生產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名譽、隱私和其他合法權益的違法信息」。
《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第一款規定
「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

熱點內容
廣東勞動法孕婦 發布:2025-05-24 16:03:46 瀏覽:729
緬甸司法審判 發布:2025-05-24 16:03:46 瀏覽:625
婚姻法只有一個愛字 發布:2025-05-24 16:03:39 瀏覽:21
法院蔡毅 發布:2025-05-24 16:03:01 瀏覽:422
新勞動法之前的保險問題 發布:2025-05-24 16:01:32 瀏覽:841
上海法學 發布:2025-05-24 15:47:12 瀏覽:571
復印件欠條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4 15:32:22 瀏覽:519
法院成功拍賣 發布:2025-05-24 15:31:01 瀏覽:707
交通大學2013年在職法律碩士復試錄取 發布:2025-05-24 15:09:40 瀏覽:281
婚姻法釋義17條 發布:2025-05-24 15:06:36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