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① 法律效力什麼意思
法律效力是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法律效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某種法律的規定或合同的約定進行活動且必須服從。法律效力包括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和對人的效力,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受法律保護。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某個合同發生法律效力,就是該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護。
② 法律效力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包括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和對人的效力。
不同法律有不同的適用范圍。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時間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③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應有什麼區別
一、法律效力和法律效應有什麼區別
1、法律效益是指通過立法、執法、訴訟、守法過程中對法律權利資源的最優配置,除去各種成本耗費後,進而實現法律資源使用價值在質上的極優化程度和量上的極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綜合效果。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二、合同是具有法律效應還是法律效力
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④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益有什麼區別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益區別具體如下:
1、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是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2、法律效益是通過立法、執法、訴訟、守法過程中對法律權利資源的最優配置,除去各種成本耗費後,進而實現法律資源使用價值在質上的極優化程度和量上的極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綜合效果。
法律約束力具體如下:
1、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2、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3、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的決定,對業主具有法律約束力。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侵害業主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業主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4、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地役權對受讓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5、債務人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的行為被撤銷的,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6、建設單位依法與物業服務人訂立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以及業主委員會與業主大會依法選聘的物業服務人訂立的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法律約束力;
7、自然人決定、變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組織決定、變更、轉讓名稱的,應當依法向有關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民事主體變更姓名、名稱的,變更前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其具有法律約束力;
8、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9、無效的收養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10、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
法律適用規則是根據法律相關規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則:
1、上位法優於下位法;
2、特殊法優於普通法。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3、新法優於舊法。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4、一般不溯及既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法律規則是指經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關於人們行為或活動的命令、允許和禁止的一種規范。法律規則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規范(法律規范可以分為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
5、法律規則的三要素:假定,處理,制裁;
(1)假定條件。是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情況的部分,包括適用條件和主體行為條件;
(2)行為模式。即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為(授權)模式、應為(義務)模式和勿為模式;
(3)法律後果。是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為模式的要求時應承擔相應的結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後果和否定的後果。
綜上所述,法律對具有普遍約束力,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