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制度落實
1. 行政執法責任制相關法律規定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國辦發 〔2005〕37號)強調了規范和監督行政機關行政執法活動的重要性,以實現權責明確、行為規范和監督有效。其目的是提升行政執法水平,確保依法行政。具體措施包括:
一、認識推行的重要性: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關注,通過黨的會議和相關決定,強調了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必要性。各地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改進和完善,強化執法責任和程序,確保執法活動的規范性。
二、依法界定執法職責:要求梳理執法依據,明確各部門的執法許可權,並合理分解到具體崗位,確保執法權責分明。同時,確定執法責任,對違法行為要依法追責。
三、建立健全評議考核機制: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評議考核,評價執法工作,確保執法人員正確履行職責。這涉及主體、內容、方法和外部評議的結合。
四、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對違法或不當行為,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如整改、通報批評等,以提升執法質量。
五、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需加強對推行工作的組織協調,確保制度的落實,並注重配套制度建設,確保執法責任制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各地區和部門需在2006年4月30日前完成相關工作,並及時報告國務院辦公廳。
2. 呼和浩特市行政執法責任制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行政執法,提高行政執法水平,促進依法行政,保證法律、法規、規章正確實施,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行政執法責任制是指市和旗、縣、區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和行政理許可權,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法律責任逐級分解到負責組織實施的所屬工作部門及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並進行監督、考評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度。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本市各級負有執行法律、法規、規章任務的行政機關及法律、法規授權執法和受行政機關依法委託執法的行政執法機構,以及各自的執法人員。第四條行政執法應當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領導全市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旗、縣、區人民政府領導所轄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第二章行政執法部門責任第六條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含行政執法機構,下同)必須將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執法職責分解落實到各內設機構、執法崗位和執法人員,確定執法許可權,並制定具體的考評獎懲辦法。第七條行政執法部門對本部門負責實施或者配合有關部門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負有依法貫徹執行的責任,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行政執法部門對其他執法部門在本行政管轄范圍內依法實施的執法行為應當予以協助和配合,不得利用職權維護本地區、本部門的不正當利益。第八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行政執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有計劃地搞好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培訓工作,使行政執法人員熟悉、掌握本部門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九條行政執法部門應建立法制宣傳制度,做好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宣傳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特別是管理相對人進行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對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在頒布後的30日內,負責組織實施的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制定宣傳方案並予以實施。第十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執法公示制度,將法定的執法范圍、職責、標准、原則、時限、程序及收費依據以專欄、網站、匯編成冊等形式向社會公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一條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應當建立行政復議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報告制度。凡以旗、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部門為被告的行政訴訟案件,均應在接到開庭通知書10日內將有關情況報告市人民政府。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應將本區域、本部門的行政復議、訴訟案件表,每半年向市人民政府報送一次。第十二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採取措施落實重大行政處罰備案、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旗、縣、區人民政府實施或者批准、同意有關部門做出的重大行政處罰,應當自做出之日起15日內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具體程序按《內蒙古自治區重大行政處罰備案辦法》辦理。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按《內蒙古自治區規范性文件制定和備案審查辦法》辦理。第十三條建立健全聽證制度。行政機關依法做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對公民處以2000元以上、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30000元以上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組織聽證要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進行。第十四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執法層級監督制度和執法檢查制度。執法檢查通過普查和抽查進行,同時,對責令整改的違法行為,應當定期進行監督檢查。第十五條行政執法部門不得違法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履行義務;不得對行政執法人員規定罰沒指標;不得將罰沒收入與執法部門的獎金和經費掛鉤,不得截留罰沒收入。第十六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及時辦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關行政執法的舉報、投訴和申訴,不得拒絕和拖延。第十七條行政執法部門在查處行政違法案件時,發現已構成犯罪的,應將案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不準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第十八條行政執法部門要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執法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專門執法機構,配備相應的執法人員。第三章行政執法人員責任第十九條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身體健康,具有勝任工作的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或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及其他不適宜從事行政執法工作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3. 如何提高依法履職,依法辦事能力
法官也是人,一些原則性不強的很容易被金錢誘惑。
4. 如何做好行政執法責任制監督考評貫徹落實工作
(一)依法明確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的執法職責,許可權和范圍,是保證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到實處的基礎
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必須首先做好基礎性工作.只有明確了作為行政執法的主體是誰,行政執法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是什麼,行政執法職責的范圍和具體任務是什麼,行政執法的生效條件和違法執法的法律責任是什麼,才能進一步把執法職責層層分解,使之落實到具體的行政執法機構和具體的行政執法人員,從而為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落實奠定基礎.同時,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就是將行政責任進行細化分解並加以具體落實的系統工程,具體就是分解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職責,將本部門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分列排序,擬出執法目錄,明確執法責任,執法范圍和執法許可權並將其自上而下,逐件逐條層層分解落實到執法崗位和執法人員,使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有的執法部門將執法責任細化到崗到人,確定執法責任人後,還在執法部門首長與每個責任人之間簽訂責任狀,制定若干獎懲辦法,用制度約束每個執法人員,也約束執法部門每一位首長.通過這種細化工程,並把細化的內容以制度化,規范化的形式表現出來,使每個執法人員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意識到行使權力是要承擔責任的.因此,分解執法職責和明確責任後果並落實到人,是有效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關鍵.
(二)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是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的突破口
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就是指行政執法機關將法定的執法范圍,職責,標准,條件,時限,程序,收費等可以公開的內容向社會展示出來.如武漢市推行執法責任制就是從推行公示制開始突破的.因為公示製作為一項執法制度出台後,一改過去執法暗箱操作,執法行為不規范,不利於監督,不利於追究責任等弊端.給各執法主體及其執法人員以很大的震動.在執法責任制的一系列制度中,它往往起著紐帶性的作用.首先,公示制要求執法主體具有法定的職權與職責,明確的行為規范及合法的程序,並向社會公示出來,並促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執法程序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應運而生,並使之嚴格化,穩定化;其次,公示制以其明確的執法規則公之於眾,便於社會及公民監督,便於權力機關監督,也便於行政機關進行執法監督檢查和考核評議,這表明行政執法公示制與執法監督制度,考核評議制度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最後,行政執法公示制由於公開了執法人員的行為規則和責任後果,更便於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又為法律責任的追究制度的問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度和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是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關鍵
行政執法機關不僅是執法職權的享有者,也是執法義務的承擔者.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客觀上要求各級行政機關建立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通過對執法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具體評議出一級地方政府,一個政府部門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而且把這種考核評價與該地方,該部門的整體工作的好壞相聯系,甚至同公務員職位的升降結合起來,從而就使行政執法責任制同執法者的切身利益掛上了鉤,也就使得行政執法責任制真正落到了實處.
(四)增強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切實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是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必要舉措和重要收獲
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有賴於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的增強和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而實踐證明,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對增強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意識,切實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對全社會的法律意識的增強與對人們行為的規范有著極其重要的導向,示範的作用,公開,公平和公正可以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帶動全社會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風氣,可以培養行政執法人員忠於法律,信守法律的優良品格,可以增強領導幹部的法律意識,牢固樹立法律至上和依法辦事的觀念.這些經驗為進一步推動和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摸索到了一條良好的路徑.
第三節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問題
行政執法責任制推行十多年以來,各項工作已基本納入正常軌道.全國各地都紛紛推行了行政執法責任制.但是,行政執法責任製作為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作,現階段還處於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的初期階段.我們通過近幾年來的實證調查,發現全國各地在實施行政執行責任制的過程中,仍然普遍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待我們去進一步的總結,深入進行研究和努力去克服解決.
5. 責任落實到個人的制度叫什麼
法律分析:定崗定責把責任落實到個人制度,在相關制度條例框架下還需要將制度責任再細化,定責任不能只到部門,責任落實不能出現斷層的狀況,而要細化到工作中各個環節,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真正實現「定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第五十九條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五)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環境和資源保護、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七)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本行政區域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
(九)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十)辦理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
6.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什麼的社會主義司法
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健全確保法律有效實施的司法體系。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含義
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都明確提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