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遊玩死亡的法律責任
⑴ 幾人同行出遊,一人突發病死亡,同行人要付法律責任嗎
如果同行人實施了搶救、呼叫醫生和護理照顧的義務,可以不用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同行必然屬好友,可以自願需要承擔10%左右的補償。
⑵ 小孩一起去玩,淹死一個其他有責任嗎
一般不需要。溺水者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自己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對於不會游泳的人應履行勸阻及救助的義務,由於未履行其相應的義務缺皮或族衫履行的不完善,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一、未成年人一起游泳,淹死了一個,另外的人有責任嗎?
1、未成年人擅自外出溺水死亡,父母作為監護人,應負監護不力的責任。
2、作為未成年人的其他孩子受認知及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相互間無法定的監管和照顧及救助義務,對小朋友的溺水死亡如果不存在主觀上的過錯和違法行為無需承擔賠償責任。但小朋友畢竟是和他們一起玩,而且死亡的嚴重後果,其他小朋友的監護人於情於理給予適當補償也應當。
二、一起去游泳有人淹死其他人有責任嗎
1、年滿十六周歲的朋友一同去游泳的,其中一個人淹死的,其它人對淹死的情形存在過錯的,應當在過錯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
2、但如果其它人對淹死的情形不存在過錯的,不需要對淹死的情形,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三、幾個孩子去游泳淹死一個其他人要擔責嗎
1、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承擔責任。他們都是未成年人,彼此之間不涉及保護義務。
2、我國法律也未規定未成年人出現危險的情況下,其餘未成年有救助的義務。但是在小孩溺水時,其餘玩伴應該及時向附近居民呼救,或者採取報警等力所能及的方式來進行救助。如果其餘玩伴存在了延誤救助時機,對伏穗差小孩溺水身亡存在一定的過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五條
公安機關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收集、調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罪輕或者罪重的證據材料。對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對符合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應當依法逮捕。
⑶ 相約去游泳,其中一個被淹死了,同伴要擔責嗎
這是個案例你可以看一下,案情顯示,丁一、劉宏、蘇青、陳文、趙華為同學關系。2020年5月的一天,五人相約聚餐飲酒至晚上十一點多。散場後,五人並沒有回家,而是趁著酒興來到公園的湖中游泳。五人將衣服脫在「湖深危險 禁止游泳」警示牌下,紛紛下水。丁一不小心滑入深水區,在場同伴立即呼救、打電話報警,救援隊趕到現場,將丁一打撈上岸,其已經失去生命體征。丁一的父母遂將觀景湖的管理單位水務局、街道辦、下水同伴及其監護人告上法庭,索要賠償。
法院審理認為,該湖為開放性生態觀景湖,並非營業性游泳場所,水務局和街道辦作為觀景湖的管理人,僅對該湖水利設施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對進入公園遊玩的人,管理人已在湖邊多處醒目位置安裝了禁止游泳的警示牌,盡了安全提示義務,故水務局、街道辦對丁一的溺水死亡不承擔民事責任。
丁一與其他四名同學一起決定到觀景湖玩水的行為,應當屬於邀約行為,五人均為十六、七歲的限制行為能力人,理應能夠預見到下湖游泳具有危險性,五人明知該湖禁止游泳,自身又不會游泳,在深夜、酒後下湖玩水練習游泳,使危險性明顯增加,五人邀約參加危險行為,與丁一不慎滑入深水區,導致悲劇的發生具有一定因果關系,對此丁一自身應承擔主要責任,其餘四名同學均具有一定的過錯,應承擔相應過錯責任。故判決劉宏、蘇青、陳文、趙華共同承擔10%的連帶償賠償責任,共計84658元,鑒於四人均為未成年人,由四人的監護人承擔上述賠償責任。
大好年華不幸溺亡,令人心痛。但家庭監管和孩子自身安全防範意識的缺失,是更應該反思的地方。承辦法官表示,生命的逝去值得我們每個人警醒,社會、家庭、學校、各職能部門等都要重視起來,加強未成年人安全防範意識,別讓悲劇一再發生。(文中均為化名)
⑷ aa出遊,同伴非正常死亡,其他同伴是否有賠償責任
非第三人侵權致驢友遭受人身損害,驢頭和其他驢友的法律責任及承擔
首先,應判斷這是意外事故還是過錯事件,如是意外事故,各方沒有過錯,則不應承擔責任;如是過錯事件,則應區分過錯的大小,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人身損害賠償一般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就意味著要讓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就必須證明其主觀過錯,而過錯又分為故意和過失,實務中由故意造成的結果,責任劃分比較清晰;較為困難的是由過失導致的損害結果,要判斷主觀上是否具有過失,是輕過失還是重過失,需要一個標准,這一標准就是他們是否違反了注意義務。
注意義務應當按照注意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一般人的注意義務、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專家的注意義務。三類注意義務在侵權行為法中是共存的,對於一般人的注意義務法律不必作出明文規定,可由法官根據具體案件具體判斷。而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和專家的注意義務,其都對行為人課以較高的要求。一般人的注意義務是以一般人在此種情況下應負的注意義務為判斷標准,其注意程度最低。負有一般人注意義務的行為人,若其盡到了一般人的注意義務,則主觀上就不存在過失,反之,若其未盡到一般人的注意義務,則認定其主觀上存在輕過失。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是以一個想像的善良管理人應負的注意義務為判斷標准,其注意程度比一般人的注意義務要高。負有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的行為人,只有其盡到了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才可以認定其主觀上不存在過失,反之,若行為人未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則認定其主觀上存在輕過失。進一步來說,若行為人非但沒有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而且連一般人的注意義務也沒有盡到的話,則構成重過失。專家的注意義務是以本領域內的專家應負的注意義務為判斷標准,其注意程度最高。負有專家注意義務的行為人,其只有盡到了本領域內專家的注意義務,才可以認定其主觀上不存在過失,反之,若行為人未盡到本領域內專家的注意義務,則認定其主觀上存在輕過失。進一步來說,若行為人非但沒有盡到本領域內專家的注意義務,而且連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或一般人的注意義務都沒有盡到的話,則認定其主觀上存在重過失。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和專家的注意義務須有法律明文規定,並且負有這兩種注意義務的人必須是擁有特定身份並處於特定法律關系中的行為人。
(1)驢頭在自助游活動中,他符合善良管理人的身份,也擔負許多善良管理人應負的職責。驢頭一般來說是自助游活動的組織者,他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務和形式將分散的人或事物集合成有機整體的人。在整體中組織者應起到統領的作用,決定整體中的大小事務,特別是一些重要的、起關鍵性作用的事。他是活動的召集人,發起者,在網上發貼子,邀請網友一同出遊。他對活動的實質性內容如對於到達目的地後如何開展具體活動、策劃活動方案、確定活動強度難度、宿營地選擇、活動紀律和管束權等事關戶外活動的實質性內容做出具體的策劃和決定,對出遊的日期,出遊的路線,出遊的經費等最基本的情況進行了決定,這些都是認定他作為一個召集者和發起人、善良管理人的依據。驢頭也是活動的發起者,如合夥、公司發起人的協議,在這些行為中,發起人的責任是大於一般參與者的責任的。他也應對活動的實質性內容做出具體的策劃和決定,應對活動作出一個實質性的規劃,預測活動的風險,並把准備活動做充分。因為相比而言,驢頭有一些出遊的經驗,相對於其他的驢友來說處於一種強者的地位,負有更重的義務,如路線的確定、人員的選擇上、費用的保管,等等,在這些方面如果沒盡到注意義務的話,那麼他是有過錯的,應該承擔侵權的責任,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2)遭受人身損害的和其他驢友之間只是自助游者,相互間並未形成法律上的特定關系,也沒有法律上的特定身份,此時驢友負有的是一般人的注意義務。如驢友間盡到了一般人的注意義務,則主觀上沒有過失,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對於驢頭其為組織者,則其應盡的應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即一個自助游組織者應盡的注意義務,因為他職責要多一些,注意程度要高一些,而且其注意義務比其他驢友的注意義務要高,而一般驢友注意義務低一些。因此,驢頭和驢友如已盡到各自的注意義務,則其主觀上不存在過失,不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反之,則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非第三人侵權致驢友人身損害,驢頭和其他驢友如有共同過錯,應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判斷驢頭和驢友是否應承擔連帶民事責任,關鍵是看 全體隊員包括受損者對此損害後果是否存在主觀過錯呢?以「水邊扎營溺死案」為例,全體隊員(包括領隊、死者、其他隊員)是存在集體(連帶)主觀過錯的,女孩死亡不是民法上的意外事件。首先,水邊扎營是集體決定。有人提議水邊扎營,領隊同意了,全體隊員於是在預報有中雨的情形下在水邊扎營。由於隊員們都是完全民事行為人,完全能夠自主作出真實的意思表示,有人提議水邊扎營,領隊同意了,其他隊員或者出於自己的判斷或者出於對領隊的信任(信任不產生義務)也同意了提議,應當視同隊員自己在判斷充分之後作出了主動的真實的意思表示,都認為水邊扎營在預知有中雨的情形下是可行的、安全的,水邊扎營是集體協商之後的集體決定,由此產生的後果是集體共同、平等承擔的。第二,水邊扎營和女孩的死亡有因果關系。法理上通常認為,民法上所說的因果關系比刑法所說的要寬松,因果關系可以是直接的、間接的、必然的、偶然的,那麼在本案中,女孩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溺水,而女孩溺水的原因是帳篷離水面過近,致使女孩來不及遠離水面,因此可以認定水邊扎營是造成女孩死亡的間接原因。第三,全體隊員集體決定水邊扎營主觀存在過錯(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如同不少網友事後指出,水邊扎營是常識性錯誤,常走戶外的人都應該知道水邊扎營往往是不幸事件發生的原因,在本案中,全體隊員事先已經知悉將有中雨(活動計劃中寫有天氣預報)而仍然集體決定在水邊扎營,扎營時水塘水面離岸僅有2米,如降中雨,那麼水很可能將漫過岸面引發危險狀況(如帳篷被淹)的,而隊員們盡管預見到可能有這種危險(此種危險應當排除其中可能有隊員因此而死亡的危險)但輕信可以避免,仍然決定在水邊扎營,全體隊員主觀是有過失的。全體隊員的集體主觀過錯決定女孩的死亡不能歸屬於純粹的意外事件,而是一個過錯侵權事件,全體隊員的集體過失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死者的生命權,故他們應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如果受損者自身也有過錯,可以減輕驢頭和其他驢友的侵權責任。
按照《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131條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全體隊員包括領隊、女孩、其他隊員都須對女孩的死亡承擔連帶侵權責任,並共同承擔死者的喪葬費和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⑸ 我想問如果我組織同學聚會,去旅遊,發生意外,那我有沒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比如承擔賠償什麼的。
如果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發生意外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已經盡到了保障義務,那麼可以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如下:
1、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2、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3、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5)一起遊玩死亡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2013年4月,姜先生與妻子參加重慶某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赴泰國普吉島旅遊。行程第三天,導游安排姜先生和旅行團其他成員一起乘坐一艘小型快艇從外海島嶼返回普吉島。由於船小人多,導游安排姜先生和其他幾位年輕力壯的遊客坐在船艙外的船頭座位。
啟航後,風浪漸大,快艇開始劇烈顛簸,姜先生所處的船頭顛簸尤烈。姜先生要求導游讓駕駛員減速行駛,但導游並未應允。此時一個大浪襲來,姜先生和多名遊客一起摔倒。
在其他遊客的強烈要求下,導游才通知駕駛員減速。到岸後,姜先生和其他兩名受傷遊客被送往當地醫院。姜先生被診斷為脊柱骨裂,並在當地醫院接受了手術,後被鑒定為八級傷殘。
回國後,姜先生向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旅行社賠償醫療費、殘疾補償金等各項損失28萬余元。
一審中,旅行社辯稱,快艇啟航前,姜先生和全團遊客都曾簽訂過一份《安全提示》,其中載明:「乘坐快艇時,由於快艇速度較快,顛簸厲害,我社強烈要求客人必須在快艇後方落座。」因此,旅行社已經盡到了安全警示義務,姜先生受傷實屬自己的責任。
對此,同船遊客證實:遊客上船時簽訂了安全告知書,但是沒讓遊客仔細看,更多是聽導游講解坐船事宜;導游安排多名遊客坐到船頭,沒有作出安全警示,船上也沒有任何文字提示。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旅行社作為專業的旅遊服務提供者,應提供滿足安全條件的快艇服務,在明知姜先生於船頭落座的危險程度大於船艙落座的危險時,並未向姜先生作出明確警示,採取合理必要措施防止危害發生。故一審法院認定旅行社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其行為已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姜先生有權要求旅行社賠償損失。據此,江北區法院一審判決旅行社賠償22萬余元。
旅行社不服一審判決,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院提起上訴。重慶市一中院經審理認為,僅憑《安全提示》不能充分證明旅行社進行了必要的安全提示。即便姜先生本人要求坐在船頭,旅行社亦應予以勸阻或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意外受傷。在此案中,旅行社未舉示相關證據證明其進行過勸阻或採取了必要的防範措施。一審法院在判決書中對旅行社的違約行為及違約責任進行了詳細論證,適用法律正確。
據此,重慶市一中院於近日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人民網—出國旅遊摔傷旅行社被判賠償
⑹ 一起去游泳有人淹死其他人有責任嗎
未成年溺亡同伴不需要負責任。未成年人結伴遊泳溺亡,同伴一般不需要承擔責任。未成年人是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是法定監護人,對其子女依法負有教育、監督、管理和保護義務。
一、誰對脫管未成年人負有照顧義務
1、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結伴參與活動,成年人對脫離監護人及受託人監管的未成年人依法負有照顧和安全保護的職責義務,如果未盡到足夠的安全防範義務和後續的施救責任,對他人遭受的損失將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2、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也應對子女進行有效監護和教育,避免發生悲劇。
二、孩子溺水,誰之過
1、結伴野外游泳的參與者負有互相照顧、救助義務,若參與者未盡到相關義務,應當對其他參與者的損害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2、水庫管理人負有確保水利設施建全、功能完好等保障義務,但對進入水庫游泳者不負安全保障義務。
3、未成年人到水庫游泳,不慎溺水身亡應由監護人承擔監護不力的責任。
三、未成年人一起游泳,淹死了一個,另外的人有責任嗎?
1、未成年人擅自外出溺水死亡,父母作為監護人,應負監護不力的責任。作為未成年人的其他孩子受認知及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相互間無法定的監管和照顧及救助義務,對小朋友的溺水死亡如果不存在主觀上的過錯和違法行為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2、但小朋友畢竟是和他們一起玩,而且死亡的嚴重後果,其他小朋友的監護人於情於理給予適當補償也應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