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國
❶ 大法官法國人
le grand magistrat en France
❷ 美國聯邦制總統最高法院法官國會議員產生方式
總統:由來人民投票選舉。依得票自最多者得該州所有「選舉人團」所有票數。每個州「選舉人團」票數根據該州人口而定。全國"選舉人團「加起來最多者當選。每任期4年。得連選一次。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任命。一旦任命,為終身職。無人能開除。除非自己選布退休。
國會議員:分參議院及眾議院兩院議員,合稱國會。由各州,地區,選區老百姓直接投票選舉。參/眾議員選舉區域劃分及選舉時間,任期不同。可連選連任。
❸ 大法官中國有嗎
從1997年12月12日開始為了實現對法官的科學管理,增強法官的責任心和榮譽感,保版障法官依法行權使國家審判權,國家實行法官等級制度。 法官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級: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級、二級; (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最高人民法院 院長:首席大法官; 副院長:一級大法官至二級大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至二級高級法官; 庭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二級高級法官; 副庭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三級高級法官; 審判員:一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助理審判員:一級法官至三級法官。 高級人民法院 院長:二級大法官; 副院長:一級高級法官至三級高級法官; 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庭長:二級高級法官至四級高級法官; 副庭長:二級高級法官至一級法官; 審判員:二級高級法官至二級法官;
❹ 政府部門中的法律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法官法有關問題的意見
2004年10月11日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從事法制工作」和「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答復,「從事法律工作」是指:從事國家或地區的立法工作;從事審判、檢察工作;從事公安、國家安全、司法行政工作;從事律師、法律教學和研究工作;從事黨的政法委員會以及政府部門的法律工作等。「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是指:「取得高等教育法律類專業類證書;在高等院校完成法律專業八門以上課程的學習或者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八門以上單科結業證書;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2001年以前通過初任法官全國統一考試,取得《初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考試合格證書》;或者參加初任檢察官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合格;或者通過律師資格考試,取得《律師資格證書》;從事法律工作五年以上(此處規定的法律工作年限應與《法官法》第九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從事法律工作的有關年限分別計算)」。
從事「政府部門中的法律工作」,司法局的就不用說了;其它部門,我想應該是和行政執法有關的部門都算。
比如當檔案局的監督指導科,其工作職責有認真貫徹落實《檔案法》,積極貫徹執行上級有關檔案工作的指示、意見,結合我區工作實際,積極開展監督指導工作:1、負責對區屬、區域內各單位執行《檔案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按照《檔案法》和上級有關法規文件制定本區檔案工作的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其它科室的就不行了。
❺ 你們法官法國風格大方
啊是的非法所得發送風格對方是個電風扇
❻ 美國最高法院有幾大法官
美國最高法院有9大法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最高審判機構,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權,即有權通過具體案例宣布聯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違憲。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從一個開始不受人重視的小角色躍升為如今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可以說主要得益於以下因素:
1、美國三權分立的憲政框架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三條對國家的司法權進行了規定。雖然起初三權之中司法權處於較弱的地位,但開國先賢們始終堅持權力之間的制約和平衡,力圖通過三權之間的相互牽制使得各個部門安守本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這種特殊的分權體制內逐漸地樹立了自己的權威。
2、判例傳統
美國承繼了英國普通法的判例法思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大量判例的積淀,不斷刷新原有的憲政原則,在憲政結構各個層面不斷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使得美國憲法獲得了長久不衰的生命力,適應了新的社會現實發展的需要。每個判例都折射出美國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主題、基本社會現實和主導的法律理論和法律思想。因此,美國憲法的發展史主要就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史,聯邦最高法院是憲法的現行發言人,在程序所規定的界限和對憲法基本理念加以尊重的基礎上,聯邦最高法院成為進行冷靜再思考的場所。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聯邦最高法院一直在塑造著美國。
3、富有開拓精神的大法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建立之初,三權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如憲法的解釋權和司法審查權的歸屬並無定論,聯邦最高法院傑出的大法官們在案件審理中巧妙地將這些權力收入囊中,為聯邦最高法院日後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在廢除種族隔離和保護人權上,以沃倫為首的大法官們也走出了勇敢的一步,表現出了非凡的膽識和胸懷。
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正式頭銜都是用Justice(公正),而非通常用的Judge(法官),可見其地位之崇高,美國人把他們看作是憲法所賦予的廣泛個人自由的監護者和解決全國性重大爭論的仲裁人,大法官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法律貴族和政治精英,他們總是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審時度勢,用手中的法之金劍,指引美國憲法的行進方向,美國憲法中即使是最微小的進步與變革都深深地滲透著大法官們的縝密智慧與穿透現實、洞察未來的力量。
4、妥協的精神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以及國家與民眾之間,適應不同的社會背景,為各個時期社會重大問題的交鋒提供了公開的場合,以公開的方式將社會問題肢解、剖析;以判決的形式對各種利益做出價值判斷,並對利益之間的沖突做出權衡,弱化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的整體進步。
❼ 南京大屠殺 軍事法庭
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戰犯的國際審判。1946年1月19日,遠東盟軍最高統帥部根據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會議規定,發表了特別通告,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時頒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其內容與英、美、蘇、法4國在倫敦簽署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基本相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中國委派法學家梅汝璈為法官。由11國檢察官組成的委員會於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訴書。被告28人,除松岡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外,實際受審25人。起訴書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審訊自1946年5月3日開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判處無期徒刑,東鄉茂德判處20年徒刑 ,重光葵判處7年徒刑 。7人絞刑於1948年12月23日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絞刑於1948年12月22日執行。自1950年起美國不顧世界輿論的反對,將判刑的首要戰犯陸續釋放出獄。這次審判並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意志。但確認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策劃、准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是對國際法戰犯概念的重大發展。
有以下論定:1日軍入侵並佔領南京是事先預謀的 2:在日軍佔領後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30萬人以上。這個數字還沒有將被日軍燒棄了的屍體,投入到長江,或以其他方法處分的人們,計算在內 3日軍在佔領南京期間對南京進行了 強J 搶劫 焚毀房屋等罪行
【參與國家與法官】
澳大利亞: 威廉·韋伯爵士(SirWilliam Webb) 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團主席
加拿大: 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Edward Stuart McDougall) 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 梅汝璈 律師;立法院立法委員
法國: 亨利·柏奈爾(Henri Bernard) 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印度: 拉達賓諾德·巴爾(Radhabinod Pal) 加爾各答大學法學院講師;曾提出異議
荷蘭: 貝爾特·羅林( Professor Bert R?ling) 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紐西蘭: 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Harvey Northcroft) 紐西蘭軍法處長
菲律賓: 德爾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員
英國: 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Hon Lord Patrick) 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美國: 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 P. Higgins) 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Major-General Cramer) 於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蘇聯: 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Major-General I.M. Zarayanov) 最高軍事法院成員
【審判經過】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蘇、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個國家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進行審判。28名被告前十位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廣田弘毅、武藤章、木村兵太郎、荒木貞夫、平沼騏一郎、重光葵。遠東軍事法庭從1946年5月3日第一次開庭起,到1948年1月2日審判完畢審判期間開庭880次,審判記錄共48412頁,有419人出庭作證,有779人書面作證,受理證據4300餘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國際法庭於1948年11月4日開始宣判:判處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廣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及武藤章絞刑1948年12月22日執行。
十一國法官對七名死刑犯判決的投票結果(推斷)
被告:廣 田 、東 條、 土肥原、 松 井 、武 藤 、板 垣、木 村
❽ 最高法院院長肖揚的資料誰有啊
最高人民來法院院長。
男,自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幹校教師。1962年至1969年廣東省曲江縣公安局幹部。1969年至1975年廣東省曲江縣委宣傳部幹事,縣委辦公室幹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廣東省曲江縣龍歸公社黨委書記,縣委常委兼辦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黨委書記,清遠地委副書記。1983年至1986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1986年至1990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成員、檢察委員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2003年3月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❾ 在東京審判中,審判日本的為什麼只有一個中國人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中國委派法學家梅汝璈為法官。
參與國家 法官 備注
澳大利亞 威廉·韋伯爵士(Sir William Webb) 澳洲最高法院法官;法官團主席
加拿大 愛德華·斯圖爾特·麥克杜格爾(Edward Stuart McDougall) 前法官,加拿大省最高法院
中華民國 梅汝璈 律師;立法院立法委員
法國 亨利·柏奈爾(Henri Bernard) 巴黎首席檢察官及首名軍事法官
印度 拉達賓諾德·巴爾(Radhabinod Pal) 加爾各答大學法學院講師;曾提出異議
荷蘭 貝爾特·羅林( Professor Bert R?ling) 烏特勒支大學法學教授
紐西蘭 艾里瑪·哈維·諾斯克羅夫特(Harvey Northcroft) 紐西蘭軍法處長
菲律賓 德爾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律政司;最高法院成員
英國 帕特里克·德富林勛爵(Hon Lord Patrick) 蘇格蘭最高法院法官
美國 約翰·帕特里克·希金斯(John P. Higgins) 麻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
密朗·C·克萊墨爾將軍(Major-General Cramer) 於1946年7月代替希金斯
蘇聯 伊凡·密切葉維支·柴揚諾夫將軍(Major-General I.M. Zarayanov) 最高軍事法院成員
梅先生因為是我國法學界權威,翌年被任命為我國參加「遠東軍事法庭」的首席審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