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正義
1. 司法公正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司法公正,大體可以分為兩種,即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
程序公正講求司法程序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當事人在司法過程中受到公平對待,主要包括「法官中立、當事人平等、程序公開、尊重裁決」等要素。
實體公正包括案件事實真相的發現和對實體法的正確適用。其中,事實認定真實是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正確適用法律是實體公正的根本要求。
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關系,簡要來理解就是,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保障,實體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目標。
(1)法院的正義擴展閱讀:
司法公正的特性:
1、司法活動的合法性
司法活動的合法性包括兩個方面,即主體合法與程序合法。
主體合法:專業化、職業化的定位;需要對訴訟參與人的身份進行謹慎的認定,方可允許進入司法程序
程序合法:嚴格遵守程序的規定
2、司法人員的中立性
司法人員的中立性包括兩個方面:①法官與雙方當事人保持同等的司法距離;②司法人員的情感自控性,應避免先入為主的判斷
3、司法活動的公開性
司法公開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標志和保障在我國是指審判公開和檢務公開;
4、當事人地位的平等性
當事人地位的平等性包括兩個方面,一、當事人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二、法院平等地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行使
5、司法程序的參與性
程序參與性又稱為「獲得法庭審判機會」,指的是那些利益或權利可能會受到民事裁判或訴訟結局直接影響的人應當有充分的機會富有意義地參與訴訟的過程,並對裁判結果的形成發揮其有效的影響和作用
6、司法結果的正確性
司法結果的正確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核實證據和認定事實要正確;適用法律要正確
2. 如何在司法工作中實現公平正義
作者: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鄭鄂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線。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依法公正裁判案件,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因此,,是各級法院必須思考和面對的重大問題。 牢牢把握科學管理的本質要求,依靠改革創新實現司法公正。實現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的生存之基、立院之本,而法院科學管理的目標就是實現公平正義。對此,2008年至今,廣東省法院先後實施了兩套審判管理指標體系:一個是2012年之前的爭當全國法院排頭兵的主要質效指標體系。這一體系包括一審案件發改率、生效案件發改率、一審案件陪審率等公正指標,結案均衡度、結收案比、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等效率指標,一審民事案件調撤率、一審服判息訴率、再審審查率、實際執行率等效果指標。另一個是2012年啟動的當好全國法院科學發展排頭兵綜合監控指標體系。這一體系在堅持上一體系設計理念的基礎上,把原有的指標調整、優化為核心指標和指導性指標兩大類。省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指標變化和相關條件,適時把指導性指標納入核心指標。這樣,既達到了科學管理的目的,又避免了出現指標「懸空」問題。 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司法的人民性,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應當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在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與監督權等權利意識日益提高的今天,在網路時代瞬間聚集民意的推動下,傳統的程序正義已不足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平正義的新期待。因此,完善各種方式的司法公開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廣東省法院「一肩(公開)挑兩頭(公正與公信)」的工作重點。為此,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實施了《完善司法公開評價若干指標》,對全省法院「司法公開」工作進行量化考核。該評價指標覆蓋了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立案、庭審、執行、聽證、文書、審務「六公開」,並根據重要性、涉及的工作量、完成的難易程度等賦予各個指標不同的標准。 樹立主動執行理念,積極參與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法院受理的案件量逐年遞增,不僅加劇了「案多人少」的矛盾,而且由於一些案件利益關系復雜,致使單純依法辦案仍無法解決矛盾,導致案結事不了。對此,廣東省法院以多種方式化解矛盾。比如,訴前聯調可以分流部分糾紛在訴前解決,有利於人民法院集中精力辦理復雜疑難、新類型案件。目前,訴前聯調已在廣東省全面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再如,「執行難」是長期困擾法院的「頑疾」,贏了官司卻不能兌現,人民群眾對此意見最大。面對這一難題,廣東省法院以「執行的真諦就是兌現」為指南,樹立主動執行理念,從過去要當事人申請執行到法院主動征詢當事人同意即進入執行,並依託執行指揮中心,與省內公安、銀行、房管等多個機構實行信息共享和執行聯動,有效緩解了「執行難」問題。 發揮司法建議職能,從源頭上化解矛盾。司法建議是法院工作的職責之一。站在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上,人民法院接觸社會最廣泛、觸及問題最深入,對各級黨政機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等社會管理和建設主體提出切實可行的司法建議,可以有效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機制的完善。2012年,廣東省法院共提出司法建議4776件,同比增長近3倍,穩居全國第一;反饋率、採納率超過三成,1446件司法建議被有關單位採納,並轉化為推動、改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同時,廣東省法院通過審判管轄改革,防止和避免行政審判受到地方保護主義干擾,並與行政機關聯動,總結推廣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對促進政府依法行政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人民法院的公正性、公信力進一步得到社會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