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法院凍卵
A. 日本原孕可以購買京子
所謂「凍卵」,就是冷凍卵子,從母體里把卵子取出來冷凍保存,這樣可以阻止卵子隨著人體衰老,等到自己想生育的時再取出來使用。因此,有人也將其稱為女性的「後悔葯」。
很多人以為,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去醫院凍卵,其實不然。
12月23日,北京朝陽區法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起於2018年11月,當事人徐棗棗(化名)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生殖醫學科咨詢凍卵事宜,並通過醫院一系列檢查確認其身體正常、卵子健康。但醫生表示,按照相關制度,醫院無法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
為此,徐棗棗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在向多個法院請求立案被拒後,今年9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最終受理了這起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案。
據紅星新聞報道,徐女士告訴記者,在當天上午的庭審中,醫院方面提出,單身生育有可能造成單親家庭子女教養問題,如果凍卵技術廣泛應用,可能會讓女性推遲生育年紀。此外,單身生育可能面臨倫理爭議。
但目前,對於單身女性凍卵的禁止性規定只有衛健委公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辦法》等相關技術規范。對此,徐女士代理律師於麗穎表示,上述文件存在兩個問題,第一該文件效力層級較低。第二,該文件制定的時間比較久遠,可能已經不適應當前真實的社會現象和社會需求。
為何目前在中國,只有已婚女性能享受「凍卵」服務?
生育焦慮下的「凍卵」生意
「凍卵」的概念在徐靜蕾、葉璇等女明星赴美凍卵光環的加持下不斷走熱。不少人認為,凍卵相當於購買了一份「生育保險」,更被徐靜蕾稱為「世界上唯一的後悔葯」。
也有公司把凍卵作為女性員工的福利。去年,攜程宣布將在公司內部拓寬生育基金的內容與使用范圍,為中高級女性管理者提供1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的費用,以及不超過7天的帶薪休假,使她們能享有凍卵等高科技輔助生育福利。而蘋果和Facebook三年前就宣布,女性員工若凍卵,公司最高可以為其報銷2萬美元費用。
對於凍卵,不少人躍躍欲試。人類生育的黃金年齡段是21歲至30歲之間,隨後便開始走下坡路,但國內的政策法規尚未放開未婚單身女性或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夫婦凍卵或冷凍胚胎:不孕夫婦冷凍卵子或胚胎,必須持有身份證、結婚證、准生證,這讓很多人不得不選擇跨境「凍卵」。
「太難去說服長輩了。」李思說,沒有遇到理想的結婚對象,自己並不想倉促結婚生子。至於以後是否會結婚生子,自己目前也沒有想好。而「凍卵」可以緩解當前的家庭矛盾,讓自己和父母都暫時安心。「反正這也不是新鮮事,有很多明星已經做了。」
李思說,自已選擇了泰國的一家大型醫院「凍卵」,前後花了大約兩周時間。對於此次未婚女性「凍卵」事件引發熱議,李思認為,生育是女性個人的事情。「要不要生育,要不要保存(卵子),這是一個很私人的決策。」
32歲的李洋(化名)在大型汽車公司擔任要職,目前單身,看著身邊的好友一個個結婚生子,而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她既擔心錯過優生優育的年齡,又不想因為生育而「隨便」結婚,於是也在關注凍卵。「這事還是很敏感的,我也不想和周圍的同事討論,所以平時會在一些論壇上關注、了解,有些群也在討論這些事」。
李洋向記者展示了一個100多人的群,裡面大多是打算做試管或者凍卵的女性,有些人會在裡面傳授經驗,也會分享一些相關文章給大家科普。「總覺得這塊業務不是很成熟,五花八門的中介機構,也不知道選哪家好。」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關注「凍卵」,國內也有醫療機構選擇「鋌而走險」。
醫院一樓大廳曾經展示的凍卵廣告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不過,李思是記者聯系采訪的對象中為數不多的願意細聊的人,更多的受訪對象在了解了記者的采訪訴求後選擇了迴避或拒絕。
「凍卵」生意逐步擴容
國內越來越多的未婚女性希望「凍卵」,那麼,相關的技術發展如何?實際上,直到2012年初,「凍卵」在美國還只是一項實驗性技術,沒有完全向臨床放開。2012年,在玻璃冷凍技術成熟後,女性選擇冷凍卵子的數量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凍卵」女性475人,2015年達到6207人。根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估算,2018年或達到78000人。
據介紹,試管嬰兒技術包括對男女雙方進行身體檢查、女方促排、取卵和男方取精、授精等過程。而試管嬰兒技術的前半階段,即授精以前的過程,基本就是「凍卵」技術。
而在國內,大批中介公司提供跨境凍卵服務,費用並不便宜。李思說,自己此次就是通過中介公司搭線赴泰國「凍卵」,總共大概花費人民幣十萬元。其中,醫院內進行檢查、促排、取卵等費用合計大概四五萬元,此外還包括交通費、中介費用等。
除了此次凍卵的費用以外,李思還需支付卵子保存的費用。據她介紹,單顆卵子一年的保存費用大概幾百元人民幣,自己取了20顆卵子,一年的保存費用為人民幣數千元。
未婚女性「凍卵」政策兩年無進展
雖然未婚女性對於「凍卵」存在需求,但我國並未開放未婚女性「凍卵」。據10月31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方面回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范》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卵子冷凍技術屬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范疇,以延遲生育為目的,為單身女性「凍卵」,違反了上述規定。
不過,對於未婚女性「凍卵」,國內早有爭議。據此前公開報道,公共衛生治理中心執行主任、美國德克薩斯州聖瑪麗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賈平認為,已經有一批經濟條件較好的女性的擇偶觀和生育權發生改變,這部分女性強調個人的生育自主性,即「我的身體我做主,卵子是我身體的一部分,生育權應當受到法律保障」。
事實上,2017年12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也曾對單身女性生育權的相關問題進行答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顯示,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曾回應稱,我國相關法律未否認單身女性的生育權,並注意到個別地區結合實際制定了有關規定。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廣泛深入調查,加強研究論證,密切關注「冷凍卵子」等技術發展,積極做好可行性研究,審慎推進臨床應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單身女性的合法權益。
時隔兩年,未婚女性「凍卵」仍未放開,這背後有哪些原因?而相關政策完善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位於醫院三樓的湖北省生育力保存中心辦公室門口(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鮑磊認為,大齡未婚女性不要太高估自己的生育能力,最好還是在30歲以前解決生育問題。另外,「凍卵」的仍是少數群體,對於未婚女性「凍卵」,希望相關政策能考慮這少部分人的特殊需求,逐步完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