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二審

人民法院二審

發布時間: 2021-02-11 01:04:23

法院一審到二審需要多長時間

1.一般案件一審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從立案後三個月結案,有接到判決書後15天的上訴期,上訴立案又需要10天左右,然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從這一規定不難看出,二審案件審理期限的起算時間點是第二審立案之日。
這樣案件一審、二審審理時間就有90+15+10+(30-90)=145-205(天);
2、當民事案件被告失聯的,法院傳票不能送達的情況下,就是立案後還有一個公告送達期60天的,那麼案件一審、二審審理時間就有90+15+10+(30-90)=145-205(天)的基礎上,最少加上預備送達、會讓登報送達的60多天的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五條
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第一百六十六條
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第一百六十七條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⑵ 法院二審的程序

1.程序發生的根據不同。
第一審程序是基於當事人的起訴權和第一審人民法院的管轄權而發生;第二審程序是基於當事人的上訴權而發生。
2.審級不同。
依照人民法院組織法、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第一審程序是案件在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的程序,是初審;第二審程序是案件在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的程序,是續審。它們分別是兩個審級的人民法院所適用的審理程序。
3.審判組織不同。
第一審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分別實行的是合議制和獨任制的審判組織形式。適用合議制時,合議庭可以由審判員組成,也可以由審判員與陪審員共同組成;第二審程序的審判組織只有合議制一種形式,合議庭只能由審判員組成,不吸收陪審員參加。
4.審理的對象不同。
第一審是因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爭議而引起,審理的對象是雙方爭議的事實及權利義務關系;第二審是因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而引起,審理的對象是當事人上訴請求所涉及的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
5.審結期限不同。
第一審普通程序的審結期限一般為6個月,簡易程序為3個月;適用第二審程序審理案件,對判決不服的,審結期限為3個月;對裁定不服的,審結期限為30日。
6.裁判的效力不同。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第一審判決和准許上訴的裁定,在法定的上訴期內不發生法律效力;而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一經宣判和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⑶ 一審與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法院第一審程序是對相關管轄權的審查以及對事實的真實情況及對應的證據材料的審查,而二審程序則是對法院審判的監督,對於一審判決的合法性、合憲性的審查,對法院的判決進行監督。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第一審程序是由於原告為了行使自己的起訴權,避免錯過訴訟時效而發生的,而第二審程序基於當事人行使上訴權,對於法院的判決存在異議發生的。

3、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並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或者是國家行政機關;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並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4、判決效力的不同。對一審的判決或裁定,當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訴;二審的判決或裁定是終審判決/裁定,直接生效。

5、使用的程序不同。一審可以適用簡易程序,有一名法官獨任審判;二審必須由三名法官組成合議庭。人民陪審員可以作為合議庭成員;二審只能由法官組成合議庭。

(3)人民法院二審擴展閱讀:

1、一審是指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在中國,普通的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性質較嚴重、問題較復雜、影響較廣大的第一審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別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就是終審。

2、二審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⑷ 二審是什麼

二審程序與一審程序的區別

第二審程序雖然與第一審程序一樣是基於當事人行使訴權而產生的,但兩者卻存在著以下區別:

第一,審級不同。一審程序是案件的第一審法院適用的程序,而二審程序卻是第一審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案件適用的程序。

第二,審判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一審程序的發生是因為當事人行使了起訴權,二審程序的起因是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起訴權與上訴權雖然同屬訴權,但其直接目的是不同的。行起訴權是要求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運用法律,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行使上訴權的直接目的是請求上級人民法院審查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及適用的法律,以改變一審裁判,從而達到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終極目的。

第三,任務不同。第二審程序除了完成同一審程序的相同任務――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紛以外,還擔負著檢查、監督下一級法院審判工作的任務。

第四,適用的程序不同。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既可以適用普通程序,也可以適用簡易程序;而審理上訴案件,只能適用二審程序,二審程序中沒有規定的,應適用普通程序中的相關規定。

第五,裁判的效力不同。二審法院對第二審案件作出的裁判宣告後立即生效,為終審判決;而一審案件的裁判有生效與不生效之分,允許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行使上訴權。

⑸ 法院在什麼情況下進行二審

應該是再審!二審是到上級法院上訴稱二審。
再審,有充分的證據和審理程序有錯誤。
現實中能夠再審的少之又少。

⑹ 法庭二審是什麼意思

二審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二審法院審理期限大概在二至四個月之內。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6)人民法院二審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六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五十七條 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

第一百五十八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第一百五十九條 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二個月。

⑺ 中級人民法院的二審是怎樣進行的

第二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就第一審 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不知你說的是民事還是刑事

⑻ 第二審人民法院怎麼判

第二審人民法院經過對上訴案件的審查,開庭審理後,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1.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所謂認定事實清楚,指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所認定的事實是清楚的。這個事實與行政機關的行政行
為所依據的事實可能是不同的。比如,行政機關認為甲打了乙,給予甲行政拘留10天的行政處罰,甲不服,起訴。第一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不清,因而判決撤銷行政處罰,並判處行政機關重新調查之後再作決定。行政機關不服一審判決,上訴。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正確,行政機關對甲處罰所依據的事實確實不清楚,因而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還有一種情況,一審人民法院判決所依據的事實與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是一致的。比如,行政機關認定甲打了乙,給予甲拘留10天的行政處罰,甲不服,起訴。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行政機關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因此判決維持行政處罰,甲不服一審判決,上訴。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審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因此維持判決。
2.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
比如,某廠在報紙上刊登了注冊商標的廣告,但實際上商標並沒有注冊。行政機關依據商標法關於冒充注冊商標的條款對其罰款,該廠不服,起訴。一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行政機關所認定的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應當適用廣告法。因此判決撤銷此行政處罰,並判決被告適用廣告法重新作出行政處罰。被告對一審判決不服,上訴至二審法院。二審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行政機關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而一審人民法院雖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對此,二審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改判,維持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
3.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比如說,行政機關作出一具體行政行為,但其依據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原告起訴後,一審人民法院卻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判決維持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原告不服,上訴。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因而裁定撤銷一審判決,發回一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二審人民法院在審理中查明事實後,判處撤銷原行政行為,並直接判處行政機關查清事實後重新作出行政決定。

⑼ 二審人民法院書面審理方式有幾種請說明謝謝!

《民復事訴訟法》第一制百五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和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核對清楚後,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逕行判決、裁定。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基於此規定,我們可以看出二審的書面審理的有關情況,是經過閱卷和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核對清楚以後,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所以有的法院是開一個詢問了解庭,來查清案件事實。

(9)人民法院二審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187條第1款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合議庭經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對事實清楚的,可以不開庭審理。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刑事訴訟法》第186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的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