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解釋全文

行政法解釋全文

發布時間: 2025-10-13 21:22:09

⑴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2021

法律主觀:

。以下為您提供 行政訴訟法 司法解釋相關內容。第二十五條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世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 土地使用權出讓 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搜斗亮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銷鎮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⑵ 2015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

導讀:行政訴訟法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第六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

⑶ 名詞解釋行政法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以下是行政法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范疇

  • 行政法:泛指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是確保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要法律規范。

二、分類

  • 一般行政法

    • 內容:主要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以及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內容。
    • 目的:為行政機關提供基本的行為准則,確保行政管理的規范性和高效性。
  • 特別行政法

    • 內容:專門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
    • 目的:針對特定領域的行政管理需求,制定具體的法律、法規,以實現對該領域的有效監管和規范管理。

三、作用

  • 行政法在保障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它規范了行政機關的行為,防止了行政權力的濫用,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 同時,行政法也為公民提供了法律救濟途徑,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侵害時,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⑷ 行政法全文

全文包括十一章,分別是總則、行政組織、公務員、行政行為、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事實行為、行政程序、行政復議、行政賠償、監督責任和附則。


第一章總則規定了行政法的立法目的、適用范圍和基本原則,為整部法律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基本框架。


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別規定了行政組織、公務員和行政行為,明確了行政主體的組織架構、人員管理和行為規范,為行政活動的合法性和規范性提供了保障。


第五章至第九章則針對具體的行政行為進行了規定,包括行政合同、行政指導、行政事實行為、行政程序和行政復議,對各種行政行為的定義、分類、法律效力和實施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為行政機關和相對人提供了明確的行為准則和操作指南。


最後一章則規定了監督責任和附則,明確了行政行為的監督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為行政法的實施和監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整部行政法既遵循了科學立法的原則,又體現了中國特色,反映了中國政府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的堅定決心。通過建立完善的行政法律制度,規范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熱點內容
律師慣用手段 發布:2025-10-14 00:06:54 瀏覽:219
法碩法學書目 發布:2025-10-14 00:04:27 瀏覽:820
婚姻法里夫妻分居多長時間算離婚 發布:2025-10-14 00:04:07 瀏覽:569
婚姻法男方叫女方爺爺公公 發布:2025-10-14 00:03:11 瀏覽:810
遵守黨的法規制度 發布:2025-10-14 00:01:38 瀏覽:303
婚姻法改年齡 發布:2025-10-13 23:34:41 瀏覽:895
南京國民政府婚姻法 發布:2025-10-13 23:31:14 瀏覽:258
鳳陽法律咨詢律師 發布:2025-10-13 23:27:18 瀏覽:960
羅馬的訴訟法 發布:2025-10-13 23:21:53 瀏覽:593
李德順依法治國 發布:2025-10-13 23:15:1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