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鶴案的法官
① 【許雲鶴案】一審判決「因車而被嚇,因嚇而倒地」是一個謬論!
頂樓主。來。
1法官在判自決書上已經認定為驚嚇。為什麼還不能排除撞到。
2為什麼原告在一審後沒有上訴(不合情理),也就是默認了一審判決。10萬。。試問。誰家的母親被撞倒8級傷殘
(坐輪椅70歲那是需要讓人照顧的)。10萬元就可以了事。。而原告默許了,反倒是被告不服判決,如果他撞了人。10萬算少的。被告應該默許呀、
② 許雲鶴一案法院錯在哪
第一、「原告突然發現車輛向其駛來,必然會發生驚慌錯亂」
法院對許案這一事實的認定不符合常理的、是錯誤的。許案原告是在大馬路上橫跨護欄,她應當預見得到馬路上有車向其駛來——不是被告的車就是其他人的車——因此有車向其駛來絕對不是突然的。
發生驚慌錯亂是必然一說也值得商榷。原告看見有車過來完全可以先等等再翻。換言之,原告翻欄桿有錯在先,看見有車駛過來不顧自己的年齡、身體條件霸王硬上弓是既錯在後。
法院應該把上述事實認定中的「突然」和「必然」掉個位置。也就是說法院的事實認定應當是:原告必然會發現車輛向其駛來,但其還是突然發生驚慌錯亂。這樣的事實認定才是符合常理的,我們因此也不難看出許案中原告的摔倒是她自己的過錯所造成的。
第二、人車不接觸構成交通事故
法院稱:根據《道路交通法》第119條,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依法規定,車輛與行人是否發生物理接觸並不影響交通事故的成立。前面一句話是法律規定;後面一句話是法院對第119條的擴大解釋。立法者在立法時不能預見執法過程中的所有細節,因此法院或法官在運用法律時對法律進行解釋是必要的,但解釋應當是合理的、是符合邏輯的。
我們閉上眼睛固然可以想像出很多人車不接觸而構成交通事故的例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人車交通事故都是以人車接觸為前提而且是運動的車輛與行人接觸方構成交通事故。為什麼呢?因為交通事故是交通中的事故。人車如果不接觸且都處於靜止狀態,人車交通也就都停止了,何來交通事故?
第三、「原告因跨越中心隔離護欄屬違法行為,對事故的發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被告仍承擔40%的民事責任」
退一萬步,即使上述事故是交通事故,被告仍然不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法院既然認定原告是跨越中心隔離護欄屬違法行為,就不應當判被告承擔40%的民事責任。《道路交通法》第76條規定: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也許博友要問:法院只是認定原告因跨越中心隔離護欄屬違法行為,但並沒有說原告故意假摔,那你邏輯上是不是說不通?我的答案是:說得通。
法律上說的故意有兩種: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明知行為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明知行為會發生危害結果,同時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既然法院認定原告是跨越,那她就是主動作為。既然作為正常人,其應當預見得到她的主動跨越中心隔離護欄行為會造成對自己或別人的危害結果,但她仍然不顧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毅然決然地翻越中心隔離護欄、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她的這種行為屬於間接故意行為,因此,被告一方即使在駕車的過程(亦即作為機動車一方)躲避不及而碰撞了原告也不承擔責任(最起碼是在理論上),更何況被告已經停車,且沒有和原告發生接觸?
第四、法院明知原告作偽證,但不對原告進行處罰。
原告在起訴狀上說,被告把她撞得彈起來又摔在地上,但後來的司法審判過程確定了原告是作偽證。天津市天通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具體情況說明為,「不能確定小客車與人體身體接觸部位。」另外,從一審判決來看,法院對這個司法鑒定結果是認可的——法院沒有認定撞人的法律事實,但是,法院也沒有追究原告的偽證責任。應該說,在撞人和沒有撞人的問題上是沒有中間地帶的——要麼被告承當撞人的法律後果;要麼原告承擔偽證的法律責任——法院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和稀泥(關於偽證為什麼要受處罰,請詳見本人的博文《如果李庄在美國…》[2])。
當然,我不否認有極個別的例子,在人車不接觸的情況下,也發生了事故且車主被處罰的。比如,有車主開車出小區,有個老太太在小區門口的人行道上從他車前走過,他就按了下喇叭,結果把老太太嚇得摔了一跤,股骨給摔成骨裂了,路人報110,110來了說車子全責,結果該車主七七八八賠了好幾萬[3]。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該案和許案有很多區別。
第一,該案中行人走的是人行道,有過路優先權;而許雲鶴一案中行人不僅沒有優先權,而且處於違法狀態。
第二,該案的車主是有選擇的,他可以停車讓老太太先過馬路;而許案中許雲鶴是沒有過錯的,他必須從大馬路上開過去,其走哪一道是他自己的權利。而且視交通狀況,駕車人可能對走哪一道沒有太多選擇。大家不能因為害怕有人翻欄桿的小概率事件,而通通放棄里道。更不能害怕有人穿馬路,而放棄開車。
第三,該案的車主是缺德,老太太從你前面走,你干嗎要按喇叭嚇人家?而許案中許雲鶴完全可以一打方向盤一走了之,但他沒有這么做,而是主動地停下來了救人,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美德。
第四,該案中的車主如開車走人,那可能屬於逃逸;但如果許雲鶴當時一走了之,因為他沒有撞人,所以他不屬於逃逸,因此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許雲鶴走人被判逃逸,那他前後左右的車都屬於逃逸,誰知道
③ 許雲鶴的二審開庭
2011年8月22日下午,網路熱議的「天津案」在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媒體和旁聽市民將法庭圍得水泄不通。在庭審現場,聲稱被撞的王秀芝老太情緒激動,甚至一度失聲痛哭。庭審中雙方的爭論焦點為車輛是否與王秀芝發生接觸,以及本案是否屬於交通事故案。該案首先是「案發瞬間無法還原、雙方舉證均不充分」。一審判決許雲鶴賠償王老太10萬元後,輿論和網友幾乎一邊倒地傾向許雲鶴,而民間也再次引發有關社會公德的大討論。
名為「天津許雲鶴」的微博,已有近萬名粉絲對其關注。8月16日的「助人為樂,反被訛10萬,法院亂判葫蘆案,何處申冤?」帖子被各大論壇爭相轉載。
二審判決會給該案帶來什麼進展?
昨日開庭時間本是下午3時30分,但王老太由於情緒激動,在下午3時53分許才在親屬的陪伴下,坐著輪椅進入法庭。
王老太當庭幾度情緒失控
在庭審現場,許雲鶴稱,2009年10月21日上午,他駕車看到王老太翻越護欄時,車與其距離至少有30~40米,「當時我已實施剎車制動了。」他描述車速約為30~35邁,「我剛看到時她還沒有翻過護欄,發現她摔倒時距她大約有10米。」
事發後他駕駛車輛成45度角向左靠在護欄上,這被稱有明顯的緊急制動嫌疑。許雲鶴解釋說:「向左打方向盤只是我停車時的一個下意識動作,不想擋住後面的車。」
許雲鶴說,下車後他先看了一下車門是否與護欄發生刮蹭,之後才走到老太太身邊問:「您沒事吧?摔到哪裡了?」而且他記得很清楚,老太太第一句話是「我死了你們才高興呢!」
而王老太在庭審現場描述被撞過程的時候,向大家展示了受傷的右腿,並說被撞的是右腿膝蓋下方。在法庭上,王秀芝幾次情緒失控,看起來身體十分虛弱的她大多數時間都靠在女兒王莉萍的肩膀上。
對於事故發生的那個瞬間,王老太當庭表示,她跨過護欄之後看到許雲鶴的車向她駛來,當時車速很快,「我還往後倒了幾步,但沒有躲過。我被撞後先向前仰,順勢趴在他的車上,之後又向後摔倒的。」王老太表示,當時她已經傻了,只顧著說:「快打電話給管馬路的警察!」
17時許,法官宣布二審庭審結束,雙方下次開庭是「質證」階段。
8月20日下午,記者曾來到兩年前的案件事發地。據許雲鶴口述,當日他駕車沿天津市紅橋區紅旗路由南向北行駛,行至紅星美凱龍傢具廣場附近時發現王老太由西向東跨越中心隔離護欄,不慎摔倒在南向北的機動車道內。許雲鶴發現後立即採取制動措施並向左打方向盤,車輛在王老太身前停住,雙方無接觸。
當庭實錄
天津日報胡然提供第一手資料
下面,我將把雙方的陳述要點和法庭的詢問要點一一記錄。還是原來的宗旨,客觀記述,盡量不摻雜個人觀點。希望網友們看全後再發表評論
1、許雲鶴和律師的觀點(許雲鶴,許雲鶴的父親,律師共3人出庭):A,紅橋法院的判決是靠猜測,假設判決,許雲鶴沒有撞人,該案不是交通事故。B,王老太的傷情是自行導致,與許雲鶴無關。骨折恢復不理想,是因她和家屬沒有積極治療,導致病情延誤。王老太有3個子女,且有子女個體經營,應該有實力治療
2、許雲鶴和律師的觀點(繼續)C,王老太的傷是跨護欄摔倒所致。D,此案超過訴訟時效。人身損害的追溯時效是1年,也就是說,如果超過一年沒有提出賠償要求,受害方無權再請求主張,無論是事發時間,還是王老太出院時間,還是交通隊的文書,都超過了1年。紅橋法院應該不予審理,但卻在判決書中沒有涉及
3、許雲鶴認為,既然王老太和家人事故發生後1年都沒有起訴,說明王老太家人也認為此事與許雲鶴無關
4、王老太一方觀點(王老太坐輪椅由幾名家屬陪同,和一名律師出庭):A,交通事故並非必須有接觸,只要有過錯或意外發生即可。無論是醫院接診記錄,還是交通隊筆錄,都稱這是交通事故。B,醫院診斷,主治醫師接受法庭調查時稱「根據年齡、病情等看,自己摔傷可能性較小」。且傷處是右腿,與轎車方向一致
5、王老太一方觀點(繼續)C.機動車一旦行駛,必然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從圖片看到,車輛幾乎撞到護欄,呈45度角。可見現場情況很危險。如不制動,可能更嚴重。王老太不是自己絆倒,更不是見義勇為。如許雲鶴駕車離去,將是肇事逃逸。履行法定的救助義務,何來見義勇為?
6、王老太一方觀點(繼續)D、過錯責任。第一,許雲鶴駕駛沒有投保交強險車輛,該車不具備上路條件,應由交警查扣。第二,許雲鶴自述前方有大貨車,欲超車入第一車道,突見王老太。他的行為違反了交通安全法規定,如未及時觀察四周、意識慌亂、制動不及時等。
7、王老太一方觀點 D、第二(繼續)。按照規定,除非行人王老太故意造成,車主均應承擔責任,但如果行人方有責任,可適當減輕車主責任。因此,判決許雲鶴40%責任,合理合法
8、王老太一方觀點。E,損失計算。如許雲鶴交納交強險,保險公司將承擔最高11萬元的賠償,他只需承擔1400多元。但是,至今王老太沒有拿到一分錢賠償款,完全是許雲鶴一方造成。不能讓王老太為許雲鶴的違法行為(未上交強險)埋單
9、王老太一方觀點。F、按照法律規定,當事人在一審時沒有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法院可徑直審理。一審時,許雲鶴沒有提出此異議,二審法院可不予支持
許雲鶴曾承認撞人?
「許雲鶴在說謊。」王秀芝的女兒王莉萍說,「若不是許雲鶴一開始承認撞人,又答應賠償,我們當時就會進行取證,無論是在場目擊者,還是路旁的監控攝像。」
據她透露,事發後,王老太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傷情經診斷為右脛骨骨折、右膝內外側半月板損傷等,醫院建議手術治療,但由於沒錢做手術只住了5天就出院了,「我們有司法鑒定意見書,證明構成八級傷殘。」
記者了解到,由於在目前雙方的舉證中,均沒有可以還原當時事實真相的有效人證、物證,王老太又在交警趕到之前被送往人民醫院,這讓事情的真相變得有些撲朔迷離。到底是許雲鶴開車撞人,還是停車救人?
她表示,許雲鶴曾承認自己撞了王老太,「他還說我聽法院的判決,不行的話我賣車都會賠。當時他也去了醫院,院方通知交2000元押金,他說身上只帶了500元,要回去借錢,我們就答應了。」王莉萍說,此後一兩個月里再也聯系不上許雲鶴。
「我們知道的時候已是事發後兩三個月,道路兩旁的監控錄像只能保存當月的內容。」她說。
但在許雲鶴口中卻是截然不同的版本。「我是好心助人反被訛。」他說,當時他看到老太太被護欄絆了一下,落地兩步就咕咚摔倒。他立即停車過去攙扶,已經扶不起來了,碰哪都「哎喲哎喲」叫,於是沒多想就撥120叫救護車。
可沒想老太太拿起電話的一句話卻讓他從頭涼到腳,「我在馬路上讓車給撞了……」據許雲鶴口述,這時已來了不少圍觀的路人,並勸他說「趕快走吧,不然訛上你啦!」後來他看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趕緊打110報警。
事故認定書難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經過勘驗、檢查現場的交通事故應在勘查之日起10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果確定之日起5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而記者在紅橋區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上看到,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是11月14日才出具的交通事故證明。此時,距事發已25天。
許雲鶴說,由於當時家屬抓住不放,交警方面迫於壓力不敢開具《交通事故認定書》。在他多次索要時,交警稱王家人每隔幾天就來鬧一次,嚴重影響正常工作,還曾威脅要用擔架抬著老太太放到隊里。
對此王莉萍回應稱,「老人是要命還是要錢?我們怎麼可能不顧老人的安危去干這種事兒?!」
許雲鶴表示,事發後,王老太的女兒還跟他說,「拿8萬了事,不給就找人弄你。」
在由天津市天通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交通事故痕跡鑒定意見書》中,「分析說明」一項寫明:「津HAK206號小客車未發現接觸痕跡,因此,不具備比對檢驗條件,不能確定該車與人體接觸部位。」
「這不是錢的問題」
根據紅橋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判定:許雲鶴被判決承擔40%的民事責任,賠償王老太108606.34元,其中包括殘疾賠償金87454.8元。
判決理由是,「不能確定小客車與王老太身體有接觸,也不能排除小客車與王老太沒有接觸。被告發現原告時只有四五米,在此短距離內作為行人的原告突然發現車輛向其駛來,必然會發生驚慌錯亂,其倒地定然會受到駛來車輛的影響」。
許雲鶴對此不服提出上訴,他表示只想要一個清白,「就算讓我賠10萬塊錢,我也要把官司打到底。人根本不是我撞的,不存在賠償的問題,從根本上就不是錢的問題。」許雲鶴說。
2011年8月19日,王莉萍以「事實真相009」為網名在微博發布了事故當日許雲鶴車輛停靠的圖片。從圖片看,許雲鶴所駕駛的車輛左前方緊靠在護欄上。王莉萍反問:「緩慢停車還可以停成這樣子?2007年領取的駕照啊!」
網友「鳳凰木邀評論員」認為,從停車位研判,似是看到前方突然出現情況,本能向左打方向盤避險,從撞擊護欄的程度可以看出車速不快。
公眾熱議
敢不敢助人?
許雲鶴說,有個網友曾告訴他「幫人」的技巧。這位網友曾在雨夜開車回家,看到一位老人倒在馬路上,於是他把車停在了離老人200多米遠的地方,走路過去攙扶老人。
為何選擇明哲保身?
「一審判決剛下來的那兩個月,我真有點想仇視社會。但後來逐漸恢復了正常心態,」許雲鶴說以後自己還是忍不住會管,但一定會注意方式方法,「我覺得應該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幫助別人。」
開了十幾年計程車的王司機表示,「前幾天開車進胡同,看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上,手上拿的早點撒了一地,我猶豫半天還是掉頭走了,」她表示,真不是沒有同情心,而是實在怕被訛上,「賠錢在其次,關鍵是受不起那個刺激,也沒時間跟他們掰扯這些糾纏不清的事。」
「分不清怎麼回事,大多數人選擇明哲保身。」市民張先生說,原來大家是怕那種「碰瓷」的人,現在對於路上需要幫助的人大家也都敬而遠之。
警惕
「如果證據不充分就判定司機承擔責任,那以後誰還敢見義勇為?」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澤表示,該案的主要問題應該是事實層面,而不是法律層面。他認為,根據《民事訴訟法》,有「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老太太一方應拿出充分證據來證明被告有罪。
周律師坦言,目前由於該案的相關證據不足,法官確實很難做出判決。但他強調,如果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就判定司機承擔法律責任,勢必會再次損害社會公共道德體系。
④ 天津「許雲鶴案」中適用的法律是什麼
誰主張誰舉證 沒錯,但不能以偏概全,法律是維護公正的,如果你被人推了一把頭撞版到牆上流血權了,沒有目擊證人,你抓著推你的人報警,警察來了,那個推你的人說你的頭不是他打傷的而是你自己撞傷的,所以跟他無關,你怎麼證明你的頭是由於他推你撞傷的?如果這樣就能免除責任的話,我現在就去大街上推人去 。許案法院判的沒有太大錯誤,你不懂法就不要埋怨社會埋怨法律
⑤ 【許雲鶴案】是否是「交通事故」一審法官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哪裡
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根據這一解釋,車輛在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中,分為兩種情形,一種表現形態為過錯,另一種表現形態為意外。本案到底是車輛因過錯造成的交通事故,還是車輛因意外造成的交通事故。判決書中「車輛與行人是否發生物理接觸並不影響交通事故的成立」的觀點並無錯誤,但是如果不能對上述兩種不同形態的事故原因作出甄別,那本案的判決就可能存在適用法律的錯誤。
2、《中國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本案將該條款作為判決依據並無錯誤。但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規定的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有兩種標准,一種為有責賠償限額,另一種為無責賠償限額。交強險的有責賠償限額適用於車輛有過錯或者對方無過錯或者雙方都無過錯。交強險的無責賠償限額適用於車輛無過錯,對方有過錯。行為人的交通行為是否有過錯,是要根據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的相應條款規定來判斷的。本案判決中不能認定被告有違法的交通行為存在,而對原告的交通行為的違法性卻是作了肯定的。因此,本案在不能認定被告有過錯而原告存在明顯過錯的情況下,再按有責賠償限額來處理,顯然是對道交法第七十六條的片面理解。
3、本案認定原被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並無不妥,但對事故造成原因的分析判斷過於依賴自由心證,而對法律條文缺乏全面、完整和准確的理解。因此,判決書的說理部分就難以服人,最終的判決結果也難言公正。
4、本案如能按交強險的無責賠付限額來處理,法理上是完全講得通的,法律上也是有據可依,
也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⑥ 看看許雲鶴案,難道在中國就不能做好人了嗎考!那是什麼法官那是什麼老人無恥!
本判決支持訛詐,泯滅社會良知,摧毀國家法律尊嚴,抹黑國家法官智商,暴露司法黑暗。是良葯苦口呀!
⑦ 許雲鶴案的法官叫什麼名字
審判長 王雷
⑧ 許雲鶴案的法官叫什麼名字
王雷
⑨ 彭宇案最後是賠了還是沒有賠,天津彭宇案許雲鶴有沒有賠10萬
彭宇案當事人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根據和解協議書的明確要求,賠償責任和數額都不得公開。
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決,許雲鶴被判決承擔40%的民事責任,賠償王老太108606.34元,其中包括殘疾賠償金87454.8元。
判許雲鶴用的是三維重建模型,還原事件真相。
(9)許雲鶴案的法官擴展閱讀:
當時輿論壓力巨大,法院提供的材料又少得可憐,我們請了上海醫界最知名的骨科專家和法醫學專家會診,大家都覺得,這個案子要還原真相不容易。」李正東回憶說,「陳老師帶著我們梳理出此前案件的三個爭議點,在排除前兩個爭議點後,針對第三個關鍵點尋找鑒定技術突破口。
一是針對保險杠高度高於膝蓋,撞擊不成立的爭議。陳憶九認為:汽車緊急剎車車頭自然向下壓,撞擊時高度可以吻合。
二是護欄高度問題。許雲鶴聲稱護欄「大約1米高」,那麼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王秀芝要想跨越就容易摔倒。為此陳憶九等專家專門到現場實地勘察,發現護欄高度僅為50公分,王秀芝跨越難度並不大。
三是王秀芝右小腿骨折是撞傷、還是摔傷,抑或是撞擊後摔倒所致?陳憶九決定利用「虛擬解剖」及「損傷生物力學重建」 技術來還原真相。
「這門技術的核心是用人體數據構建正常狀態和損傷狀態的模型,通過兩者的對比,載入不同的致傷條件,模擬損傷形成過程。」盡管當時這門技術尚處於科學研究階段,但他們還是決定試一試。李正東接下了這個活。
這是一個重復、漫長和枯燥的過程。
「當時比較幸運的是,醫院保存了王秀芝案發時拍攝的雙腿CT電子數據,這些數據很完整,是我們三維建模的關鍵。我先給王秀芝的右腿構建了損傷後的模型,然後再利用其左腿的數據用鏡像(對稱反轉)的方式構建了右腿損傷前的三維有限元模型。」李正東說。
再接下來就是要對外力作用下的人體損傷過程進行模擬比對。「假設、求證、否定,再假設、再求證、再否定,我們從不同方向、按不同大小的力量對損傷狀態載入求證,前後進行了100多次的載入,中間不留灰色地帶,力求整個求證比對過程是完整而不留盲區的。」李正東說,這個過程下來,王秀芝的損傷模擬模擬漸漸明晰了起來。
根據這些完整的實驗數據,陳憶九做出了判斷:王秀芝腓骨小頭骨折由撞擊直接形成。
「陳老師認為,一方面摔倒致傷位置不符,作用力的大小也不符合摔傷形態;另一方面影像顯示脛骨呈現倒T形骨折,符合撞擊致傷的形態。」李正東說。
生物力學最直觀地模擬了許雲鶴案的事故現場,其說服力不言而喻,徹底避免了以往依靠「經驗判斷」而備受爭議的尷尬。二審開庭,陳憶九親自出庭,並當場呈現了生物力學模擬模擬的事故現場,面對這一切,許雲鶴沉默了……
法院最終判決,許雲鶴撞傷王秀芝的事實成立,根據各自事故責任,許賠償王10.86萬元。
⑩ 【許雲鶴案件】 請法律界人士幫忙!
這個判決的重點不在於「驚嚇說」,重點是基於民法上的公平責任原則。這么晚了還有人對這么專業的法律問題感興趣,我就給你解釋一下吧。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 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以上兩個法條確立了公平責任原則,具體到許雲鶴案,許雲鶴是沒有過錯的,但是王老太也是沒有過錯的。在這種沒有證據證明是否碰撞的情況下,許雲鶴基於公平責任是需要補償的。
如果在二審中真到找到了你所說的證據,證據能夠證明確實沒有碰到王老太,但能夠證明許雲鶴當時造成了危險,許雲鶴承擔的責任會更重。如果許雲鶴完全是正常行駛,王老太僅僅是非法穿越護欄自己摔傷,則許雲鶴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