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員會和法院
Ⅰ 仲裁委員會和法院是什麼關系
法院是國家的司法機關,而仲裁委員會是民間裁決機構。
法院與仲裁委員會在民事糾紛受理案件問題上的關系是:
第一,法院受理的范圍寬於仲裁委員會受理的范圍。按照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委員會受理的范圍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但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屬於仲裁委員會受理的范圍。上述所有糾紛,均屬於法院民事訴訟受理的范圍;
第二,對既屬於仲裁委員會、又屬於法院受理的糾紛,具體由誰受理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當事人雙方達成仲裁協議的,由仲裁委員會受理,排除法院管轄權。
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由法院受理。我國仲裁委員會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因此在作出裁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向法院起訴的,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當事人在仲裁裁決被法院依法撤銷或裁定不予執行,又未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應當受理。
(1)仲裁委員會和法院擴展閱讀:
仲裁一般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仲裁活動和法院的審判活動一樣,關乎當事人的實體權益,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
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判機關,其任務是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並且通過審判活動,懲辦一切犯罪分子,解決民事糾紛,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Ⅱ 仲裁委員會和法院是什麼關系
法院與仲裁委員會在民事糾紛主管問題上的關系是:
1、法院主管的范圍寬於仲裁委員會主管的范圍。按照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委員會主管的范圍是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但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屬於其主管范圍。而上述所有糾紛,均屬於法院民事訴訟主管的范圍;
2、對既屬於仲裁委員會、又屬於法院主管的糾紛,具體由誰主管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當事人雙方達成仲裁協議的,由仲裁委員會受理,排除法院管轄權。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由法院主管。我國仲裁委員會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因此在作出裁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向法院起訴的,法院不予受理;
3、當事人在仲裁裁決被法院依法撤銷或裁定不予執行,又未重新達成仲裁協議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應當受理。
4、對法院管轄權排斥的條件就是仲裁,仲裁在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的問題,不好展開。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都有明確確認。一是裁審自擇。對於私法范圍內,法律允許當事人自己選擇,法律不排斥當時達成一致來排斥法院的司法管轄權。在發達的國家,當事人選擇仲裁案件比較多。我國在90年代前,對仲裁審查採取比較嚴的態度。
二是裁審擇一,對於法院管轄權或仲裁,只能選擇其中一種。對於仲裁的審查權:一是人民法院或專門法院對排斥法院管轄權的仲裁協議有審查權,並可以作出裁定。這是基於司法權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表現,對於民商事管轄權是來源國家的授權和當事人的授權。
(2)仲裁委員會和法院擴展閱讀:
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的區別:
1、仲裁排除法院管轄,即如果選擇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訴訟了。
2、受案范圍不同。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在我國是不能申請仲裁的,而法院卻可以受理上述案件。
3、管理機構不同,仲裁委的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其仲裁員大多是律師和政府機構人員兼職從事。而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
4、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的,法院訴訟是兩審終審。
5、收費不同,仲裁費高,而且不能緩交、免交、減交。
6、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的區別法院是國家的司法機關, 仲裁委員會是民間裁決機構。
如果債務糾紛可以到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有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無力償還的話, 仲裁委員會沒有凍結房產和強制執行的權利,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7、仲裁委員會管轄的原則是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糾紛由仲裁委員會仲裁,或者糾紛發生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提交仲裁,否則,只能向法院起訴。雙方當事人約定仲裁的,法院就不受理了。
8、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案件,無權採取保全措施和執行措施,這兩項措施仍由法院辦理。
Ⅲ 人民法院與仲裁委員會有什麼區別
區別:
1、仲裁排除法院管轄:即如果選擇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訴訟了。
2、受案范圍不同: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在我國是不能申請仲裁的,而法院卻可以受理上述案件。
3、管理機構不同:仲裁委的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其仲裁員大多是律師和政府機構人員兼職從事。而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
4、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的,法院訴訟是兩審終審。
5、收費不同:仲裁費高,而且不能緩交、免交、減交。
(3)仲裁委員會和法院擴展閱讀:
1、仲裁機關
通過仲裁方式,解決雙方民事爭議,作出仲裁裁決的機構。分為國內仲裁機構和國際仲裁機構,後者又分為全國性的仲裁機構和國際性或地域性的仲裁機構。此外,按仲裁機構的設置情況,國際上進行仲裁的機構有三種:一種是常設仲裁機構,一種是臨時仲裁機構,還有一種是專業性仲裁機構。
2、法院
法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其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Ⅳ 仲裁委員會和法院的區別
仲裁委來員會和法院的區源別:
1.部門性質不同: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仲裁委員會是民間的裁決機構,仲裁委的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其仲裁員大多是律師和政府機構人員兼職從事。
2.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的,當事人不存在上訴的問題,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錯誤,又規定了一些補救措施。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申請人民法院撤銷該仲裁裁決。法院訴訟是兩審終審,二審判決是生效的判決,當事人應自覺履行。
3.收費不同,仲裁費用高,而且不能緩交、免交、減交。法院的受理費相比仲裁費用要低,一些情況可以緩交、免交、減交。
4.權力不同:仲裁排除法院管轄,即如果選擇了仲裁,就不能到法院訴訟了。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案件,無權採取保全措施和執行措施,這兩項措施仍由法院辦理。
Ⅳ 既然有法院,為何還仲裁委員會他們有何區別
仲裁委員會的結論當然不能與法院的終審判決的效力相提並論。但是,仲裁是一項最為古老的解決爭議的方法。在還沒有海事法院的時候,就有海事仲裁委員會來解決海事糾紛的。在國際貿易交往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人會選擇仲裁作為解決貿易糾紛的方法。
區別:
1、效率不同。仲裁程序便捷、仲裁成本低、仲裁耗時少。法院審判的速度較慢。
2、法院是國家的司法機關, 仲裁委員會是民間裁決機構。
3、受理原則不同。仲裁委員會管轄的原則是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糾紛由仲裁委員會仲裁, 雙方當事人約定仲裁的,法院就不受理了。如果債務糾紛 可以到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有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無力償還的話, 仲裁委員會沒有凍結房產和強制執行的權利,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4、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案件,無權採取保全措施和執行措施,這兩項措施仍由法院辦理。
(5)仲裁委員會和法院擴展閱讀
仲裁委員會是申請仲裁的機構,法院是受理訴訟的機構,二者作出的裁決都是具有法律效率都能夠申請強制執行,只是說有的案件,讓仲裁庭來處理,可以減少法院的負擔,而有的案件不能夠讓仲裁庭來處理,只能夠通過法院訴訟來解決,比如說勞動爭議就規定了仲裁前置原則。
仲裁委員會是常設性仲裁機構,是獨立、公正、高效地解決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常設仲裁機構。
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其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