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法院受理
❶ 向法院立案後等多長時間受理
符合立案條件的,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材料的,在補充材料後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立案期限從補正後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
❷ 法院受理案件的整個流程,需要盡量具體詳細。
1、起訴
原告向法院起訴,應遞交起訴狀和有關的證據材料,並按照被告人數遞交訴狀副本和證據副本;同時填寫訴狀清單一式二份,一份交法院,一份原告留存。
原告在遞交起訴狀時,為公民(自然人)的應附交個人身份證明;為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法人的應提供工商登記資料、營業執照副本或組織機構代碼證明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委託代理人身份證明;被告為法人的應提供的工商登記資料,被告為公民(自然人)的應提供其戶籍證明。
2、立案
法院接受當事人遞交訴狀後,應在訴狀清單上簽名,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當即立案,同時向當事人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當事人法律文書送達確認書、訴訟須知、調解須知以及繳納訴訟費用通知。
3、排期
經法院審查決定立案的,當即進行排期。排期包括確定開庭日期、時間、法庭和審判長,並向當事人送達開庭傳票。
4、繳納訴訟費用
當事人收到法院開出的繳納訴訟費用通知起七日內可至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派駐本市各法院的收費點交款。
5、付款方式
以現金、本票方式付款的,由農行直接開出《訴訟費預繳專用憑證》(受理回單);
以支票、匯票方式付款的,當事人憑農行出具的對號單三天後到交付銀行憑單領取銀行出具的《訴訟費預繳專用憑證》(受理回單)。
支票收款人是出票人的,必須背書,蓋出票人銀行留存印鑒;
支票收款人是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不用蓋背書章;
以貸記憑證(本市)、電匯(外埠)方式付款的,匯款時,應註明立案法院出具的訴訟費用繳納通知單編號、案號,若代單位或個人交款,應註明代XX單位或XX個人付款。農行收款後開出《訴訟費預繳專用憑證》(受理回單)。
6、法院開票
當事人憑農行出具的《訴訟費預繳專用憑證》(受理回單)即時向法院調換《訴訟收費專用票據》。
❸ 哪家法院受理民事訴訟
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民事糾紛,首先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即是該糾紛案件應由哪一級的哪一個人民法院進行審理。當事人只能向對其糾紛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各個法院也只對依法屬自己管轄范圍的民事案件方能受理並審判。管轄即是關於上下級法院之間和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與許可權的規定。
不同級別的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與許可權是不同的。關於級別管轄,民訴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和認為應由其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各市、地區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是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以及最高法院確定由中級法院管轄的案件(如專利糾紛案件等);其他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均由各區、縣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實踐中,絕大多數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是由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
各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也互有分工。在縱向地確定了級別管轄的基礎上,按照各同級法院的不同轄區及案件當事人或訴訟標的與法院轄區的關系,從橫向劃分的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與許可權,稱為地域管轄。它分為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和專屬管轄三種。
一般地域管轄又稱普通地域管轄,以當事人的住所地與法院轄區的關系來確定案件的管轄法院。通常實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即: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即戶籍所在地)的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由經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轄;對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即主要營業地或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的法院管轄。如果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法院轄區的,各該法院都有管轄權。「原告就被告」的原則也有例外,對不在中國領域內居住的人和對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如婚姻、親子、收養關系等)的訴訟,以及對被勞動教養或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即應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轄。
特殊地域管轄,以訴訟標的所在地或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法律事實所在地或被告住所地為依據確定案件的管轄法院。例如: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險標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轄;因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因鐵路、公路、水上或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等。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在適用上優先於一般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則是指基於某些案件訴訟標的的特定性質,只能由民訴法明文規定的法院管轄,其他法院無權管轄。民訴法規定,對於不動產(土地、房屋等)的訴訟糾紛、港口作業中發生的訴訟糾紛、繼承遺產的訴訟糾紛,分別由不動產所在地、港口所在地、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的法院專屬管轄。
❹ 去法院起訴要什麼條件,法院才會受理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❺ 法院受理需要等被告算不算違紀
一般符合立案條件就應該受理,具體沒問等被告是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❻ 遞交材料等法院受理要多久
從向法院遞交起訴抄狀那天起,法院必須在7日內決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當事人起訴狀上寫明原被告、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屬於該法院管轄,法院就會立案。
立案之日起5日內,法院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必須在收到之日起15日內提出答辯狀,不答辯的不影響審理。 開庭前,會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 這期間,如果對方申請延期審理,或法院認為有必要追加必要共同訴訟當事人等,都會影響最終開庭的時間。
當庭宣判的,10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一審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簡易程序的話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