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張志先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審判長是誰
我國沒有什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這個單位,如果是指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長,那就是周強同志。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十七、十八屆中央委員。
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首席大法官,中華司法研究會會長。
2. 法院院長的頂頭上司是誰
如果有個好管來幫老百姓討回公道,孩子的救命錢啊,人在做天在看,不管誰是大官,就沒專王法了嗎屬登封的檢查官,法院的官,小小派出所,都是一家人,同氣連枝,司法局有個好官,那些人就沒人性,孩子的錢救命的錢,舉頭三尺有神明啊
3. 法官終身責任制的起源
錯案責任追究制度早在1995年的《法官法》中就可以找到依內據,2001年修訂後的《法官法》規定,對於玩忽職容守造成錯案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之後的《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也將錯案列入違反辦案紀律的情形。自治區高院也出台《關於違法及差錯審判執行責任追究辦法》,確立了由審判委員會研究確定是否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3)法院張志先擴展閱讀
意義:
「誰辦案誰負責」最終要落實於審判工作、司法工作的每個環節,但要想讓其切實發揮作用,顯然不是一兩條規定就能夠解決的,還需要有良好的、科學的制度設計。令人欣慰的是,四中全會決定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設計。
法官責任制度制定和出台的目的不是懲罰,是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所以,還要有相應的機制保障維護公平正義的法官。
如果沒有科學的遴選機制,業務精通、公平正直的法官就不能走上審判台;如果審判中不能去除行政指揮的陰影,法官還要服從領導意志;如果法官的職業保障不能落實,那麼由審判者負責終將是一句口號。
4. 最高法院的三個至上是誰提出來的
"三個至上"這是顯然的邏輯混亂,作為司法機構只能有一個信條——憲法法律至上。至於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是應該通過立法途徑和司法監督來實現的,,而不是通過執行途徑(法院是執法的呀!!)來實現。應該是黨通過帶領人民制定和修改憲法和法律,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融入法律體系中。
將「三個至上」作為法院司法工作的指導思想,與其說將鞏固黨的事業,維護人民利益,不如說將為一些有權者提供干預司法的巨大便利。一旦在司法工作中還存在與法律同樣至上的准則(不管這些准則是多麼空洞),那些可以左右司法的人,就可以在法律於己有利的情況下適用法律,在法律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又能找到將法律棄之不用的借口。
5.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公正的力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上)
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於公正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執著地守護著公正:審案1200餘件,其中300餘件屬疑案難案,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連敗訴方也誠心送上錦旗「辯法析理,勝敗皆服」。
「陽光」法官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一張「法官臉」。
第一眼看見宋魚水,當事人幾乎都有這種感覺。這張臉,正氣、智慧,又真誠、溫和。
身為法官,宋魚水常常換位思考。她說:「法官中立審案,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
宋魚水以耐心出名。
一位老作家在庭審中「妙語連珠」,卻游離於法律之外。旁聽席上,有人打起瞌睡;審判台上,坐在宋魚水身邊的馬秀榮法官也差點聽不下去了:「但宋魚水神情專注,始終沒有打斷這位老人陳述。」
「這事出來以後,你是頭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話的人。」面對宋法官的尊重,一直不同意調解的老人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你的話,我信!我同意被告提出的方案。」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話雖簡單,做起來卻不易。對一個案子有耐心,容易;對所有案子有耐心,需要長期培養。
耐心、尊重,讓宋魚水走近當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大風和陽光比威。風說:『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陣狂風,人反把衣服裹緊。太陽無語,陽光暖暖,讓人自然脫掉外衣。」
審判台上,宋魚水細致嚴謹,又親切平和;旁聽席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揚,不由想起這則伊索寓言。
旁聽者與當事人,不同的角度,結論卻是一樣:
「她像陽光,以無形的力量讓人折服。」
「滿意」法官
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辦案中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辯法析理,勝敗皆服」,敗訴方送的錦旗。
三次官司,宋魚水判了一勝一敗一平。為這一平,代理人拿著法條找她理論。兩個多小時,宋魚水從容應答。
代理人心服口服:「在你這兒打官司不是一次兩次,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
兩天後,「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大紅錦旗送到海淀區法院。
在宋魚水眼中,公正,沉甸甸。
一件案子,對法官普普通通;對當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對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傷害一個當事人,就會多一群懷疑法律的人。
讓所有當事人都滿意,難;一名法官,卻不能停止努力。
認定事實不能有誤,適用法律不能偏頗,判決書不能有紕漏……宋魚水時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要讓當事人認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魚水說:「法官應當是『傳道者』,不但要判,還要釋理,把法律的理念傳遞給當事人。」
給當事人看的判決書,也成了釋理的「平台」。
隨手翻開一份,苦澀的法律條文,都被精心轉化成生活規則,通俗易懂。宋魚水說:「既要回答當事人最關心的問題,還要讓他們看明白。」
曾經恨過她的當事人,專門寫來賀年卡:「是您啟發了我怎樣做人。」
「法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不容易。」海淀區法院副院長陳琦十分感慨。
「愛民」法官
無論案件大小,無論貧富貴賤,都會同樣感受公正
數九寒冬,清晨。
一個衣衫襤褸的農民工,站在宋魚水面前,瑟瑟發抖……
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關已近,他來法院「討個說法」。
「討個說法」,多麼熟悉。
宋魚水家鄉,山東蓬萊老實巴交的村民們就是這樣渴望公正。誰家被生產隊少分了兩捆柴,誰家兒媳婦受了婆婆的氣……小小不公平,甚至會讓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場。
公正的種子,悄悄在小魚水心裡發芽:「長大了,我要當『包公』!」
「今天,我要當個名副其實的『包公』!」
當法官後的第一起案件,順利結案。手捧菜錢,農民工泣不成聲。
司法公正,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
身為農民的女兒,宋魚水更是擁有一顆愛民心。
從當法官第一天起,宋魚水給自己定下「約法三章」:
不輕視小額案件,不輕視困難群體,不輕視當事人的任何權利。
11年來,無論案件大小,無論外地人本地人,無論掏不起訴訟費的貧困群眾、腰纏百萬的富翁,宋法官一視同仁。
「免檢」法官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這人,我敢打保票。」
在海淀法院領導的眼中,宋魚水屬「免檢」。
法官有權。一紙判決,能令公司倒閉,也能使人命運改轍。更何況身為庭長,她的意見多少可能「左右」判決。
法官無權。找過宋魚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權又無權。法官行使國家權力,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義。如果不能保證「天平」平衡,就沒有資格當法官。
認為法官有權,找上門來的不少。
那一年,宋魚水剛當上經濟庭副庭長,老家就來人了。親戚說情的這起案子,恰恰就在經濟庭。但她卻不能開這個口……
「我不怪你!」聽到善良的親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淚差點掉下來。
這些年,教過她的老師、共患難的同學,都做過她的當事人。發現需要迴避的,她主動申請;經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
有朋友怨過她。
「人們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則判案的法官。」宋魚水相信正義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幾年時間,上千件案件,就沒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魚水做得義無反顧。
十餘年來,宋魚水緊緊守住公正的底線:沒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也沒有利用庭長職務,向審判人員施加過任何不公正的影響。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法律忠誠,這是宋魚水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維護公正、代表公正的意志。
讓百姓相信法律,讓社會擁有公平。這就是公正的力量。 (記者吳兢 劉維濤)
和諧的分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下)
1989年10月,宋魚水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光榮的一員。作為一名黨員法官,在她的天平上,不但寫著公正,也寫著和諧: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
天平在肩,重任如山。
維穩
群體性糾紛,件件難,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大變革,大發展。
與之相應,各方利益沖突加劇,深層矛盾逐步顯現。群體性糾紛,大量湧向法院:
企業非法募集資金案,讓一大批群眾失去「血汗錢」;銀行不良貸款案,數額巨大,牽涉面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頻發,與村民利益息息相關……
一件一件,件件都難。
如何依法保護群眾合法權利?如何妥善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人民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8年前,20多名司機來到宋魚水面前。
當時,北京市政府決定,在四環路內淘汰所有「面的」車。很多計程車公司向司機提出:解除承包合同,收回車輛更新。靠車吃飯的司機們,面臨暫時性失業。一些司機開始上訪,靜坐,圍堵交通。
身處矛盾中心,宋魚水清醒地意識到肩上的千鈞重擔:一頭挑著社會穩定,一頭挑著司機一家的口糧。
法庭外,一大批公司和司機翹首以待。
不能草率,不能延誤;既要真誠交流,又要細致做工作。這場危及社會穩定的「面的」風波,最終化解於無形:多數司機與計程車公司達成協議;個別司機未達成協議,宋魚水及時裁判;觀望的公司和司機們,按法院確定的原則解決了糾紛。
審判技巧嫻熟高超,化解矛盾真誠執著。10餘年,宋魚水把判案的法庭,變成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調節器」。
止爭
「雙損」變「雙贏」,社會利益實現最大化
「案件審得多,下判筆越沉。」
老審判員的話,讓當時剛入行的宋魚水沉思。
一紙判決,有輸有贏。
一個企業因不懂法或小疏忽,甚至可能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有的元氣大傷,有的就此破產。
法官盡責,要通過判決引導市場主體走向規范,還要讓他們在訴爭中共贏共存,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
「法官不僅要善於『定紛』,更要『止爭』,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寧可麻煩受累,宋魚水盡力幫助當事人打開「心結」。
律師十年,辦案數百起,接觸法官幾百名,北京中潤律師所何畏律師對宋魚水印象最深。
他代理了一起「老大難」案。
原告、被告本是同窗好友、合作夥伴。2003年3月,宋魚水接手這起案件時,雙方極為對立,拒不同意調解。第一次出庭,雙方一見面,就情緒失控,恨不能大打出手。對調解,雙方律師都徹底失去信心。
奇跡發生了。
宋魚水不但讓雙方握手言和,還重新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握手背後,是法官的智慧、善良和執著:9次詢問、4次勘驗、4次開庭審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設身處地的溝通……
不可能變可能,「雙損」變「雙贏」。
調解,宋魚水的「絕活」。
家長里短的小額糾紛;公司企業之間的大額糾紛;侵犯商業秘密之類,被同事們認為非判不可的知識產權案件……服了宋法官這劑調解「特效葯」,當事人常以最小的代價、和平的方式,化干戈為玉帛。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審案1200餘件,其中調解結案達70%以上,還有一些當事人高興地撤訴。
攻艱
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
案頭,一摞摞欺詐案卷。宋魚水心情沉重。
誠信危機引發的糾紛,涉及各個領域。保護誠信,懲戒失信,法官義不容辭。
1998年,沒有先例可循的「經銷權」案件,給宋魚水出了道難題。
外地某商貿公司傾銷過期啤酒,被媒體曝光,導致該品牌啤酒銷量銳減。北京的總經銷商決定收回其經銷權,被這家公司告上法院。與迅猛的發展相比,立法往往滯後。對經銷權,當時法律未做規定。
案子剛立,已成焦點。
翻閱大量資料,查閱國外判例,向相關部門調查咨詢,竭誠請教專家學者……依據法律原理、商業慣例,宋魚水開創性地以「喪失商業信譽」為由,支持被告總經銷商解除經銷權。
這份判決書,被全國許多法院引為範例。
一年後,《合同法》頒布實施。「誠實信用」原則列在其中。
法槌,威嚴、神聖。
黨員法官宋魚水,一次次舉起法槌,維護公平,倡導誠信,規范秩序,保障發展。
「市場秩序,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提起宋法官,許多當事人坦言。
「法律也是生產力!」談及宋魚水和她知識產權庭的同事們,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法制處的楊東起滿懷謝意。
求精
爭當專家型法官,挑戰新案、疑案、難案
新案,疑案,難案。
新時期,新形勢,向法官提出挑戰。
一名新時代法官,既要有維護改革、發展、
穩定的大局意識,又要有駕馭復雜案件、解決實
際問題的司法能力。
僅靠過去的知識底子、辦案經驗,僅靠一張笑臉、兩袖清風,遠遠不夠。
「爭當專家型法官。」宋魚水為自己定下目標,既提高學術水平,又加強審判能力。
海淀區法院的同事們,幾乎都知道她的勤奮:
茶餘飯後,坐車上班,觀摩開庭,討論案件,考察交流……一切可能抓住的機會,她都用來學習。
周圍人,個個成老師,同事、律師、專家,甚至當事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
干審判員,宋魚水在庭里結案最多;
當副庭長,她成了審判疑難案件、復雜案件的「專業戶」;
任知識產權庭庭長,她要求自己和庭里每一位同志:「力求每個案件的審理,都成典範;每份法律文書,都成精品。」
2003年,一家生產剪紙作品的公司焦急萬分來起訴:「花了很長時間,投入幾十萬元!盜版,讓我們面臨毀滅性打擊。」
審案要時間,公司的損失隨之一天天增加……
該案法官馬秀榮決定適用「訴訟禁令」,先行裁定被告停止製作、銷售,避免權利人損失擴大。
「訴訟禁令」,此時還是一項「紙上」的法律,無人使用。
作為庭長,宋魚水果斷支持。報請院領導同意後,「訴訟禁令」在我國首次適用。
確認網路傳播權、部分判決……為了提供一個公平、優質的法制環境,宋魚水和同事們一道,創下了多個「全國首例」。
有能力,有責任感,有大局意識。
正是千千萬萬個宋魚水,在平凡崗位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奉獻。 (記者吳兢 李章軍)
6. 法院各領導如何稱呼他們
要稱呼法官。知道領導的職位,庭長、院長、法官,加上姓即可,如某院長。不知道職位,一律稱呼某法官最好,不要稱呼某同志。即使他只是一般文職人員或者書記員,這樣稱呼也不會太離譜。如果他從事的崗位與法官一職有較大差異的話,你這樣稱呼他他會主動提醒你他的實際職責。
拓展資料
法院組織體系:
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高級人民法
高級人民法院:
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級人民法院、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以及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
依法審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2、下級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3、對下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4、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
中級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以及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
依法審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2、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3、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4、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對它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認為案情重大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判。
基層人民法院
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縣人民法院以及市轄區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可以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庭設庭長、副庭長。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基層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它的判決和裁定就是基層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基層人民法院審判刑事和民事的第一審案件,但是法律、法令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對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認為案情重大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判。
除審判案件外,並且辦理下列事項:
1、依法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
2、依法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專門人民法院
專門人民法院是中國統一審判體系——人民法院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國家的審判權。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森林法院、農墾法院、石油法院等。
專門人民法院與地方法院的區別主要在於如下幾個方面:
1、專門人民法院是按特定的組織或特定范圍的案件建立的國家審判機關,而地方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區劃建立的國家審判機關。
2、專門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具有專門性,即專門人民法院所審理的案件的性質不同於地方人民法院,受理管轄案件的范圍具有特定的約束。
3、專門人民法院的產生及其人員的任免不同於地方人民法院。例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並不是經過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聯同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的。
7. 輪後查封債務人的財產,首封法院拍賣後,未通知債權人參與分配,債權人因此的損失該由誰負責承擔
債務人可供執行的財產不足以清償所有債務時,債權人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當部分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後,其他債權人是否可以申請參與分配?具有優先權的債權人是否繼續享有該權利?被執行人為法人時,債權人是否可以通過參與分配製度實現自己的債權?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作出明確的分析。債權人參與分配的條件參與分配是指在執行程序開始後,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未參加執行程序的其他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加入已開始的執行程序,要求實現債權公平受償的制度。債權人參與分配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已經申請執行的債權和申請參與分配的債權必須都是金錢債權;2、被執行人即債務人是公民或其他組織,一般不能是法人;3、申請參與分配的債權人已經取得執行依據,而不是已經提起訴訟;4、被執行人的全部財產或主要財產已經被法院先行查封、扣押或凍結,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或其他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5、申請參與分配的債權人當在執行完畢之前提出申請。參與分配時優先受償的問題債權人申請參與分配後,會涉及到優先債權等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93條之規定,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凍結的財產享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申請參加分配程序,主張優先受償權。優先權又稱先取特權,是基於法律規定而享有的優先取得債務人財產的權利,沒有法律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享有優先權。司法實踐中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那就是債權人申請財產保全並獲得法院批准後,針對被保全的財產,該債權人是否具有優先權?理論上存在爭議,張志勝律師認為,債權人不能因為保全取得優先權:保全的目的是防止財產流失而不是直接賦予申請人優先權。特定情形下,公司法人作為被執行人時,債權人可以申請參與分配根據法律規定,申請參與分配時,被執行人一般只能是公民或其他組織,而不是法人,如果是法人,應當依據破產法規定進行債務清償。但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96條之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未經清理或清算而撤銷、注銷或歇業,其財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應當參照本規定九十條至九十五條的規定,對個債權人的債權按比例清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