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與賊

法官與賊

發布時間: 2021-02-21 22:43:10

法官的兒子一定是法官,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體現了我國古代哪種政治制度

這是我國古代的世襲制度,就是子承父業。

② 警察和法官憑微信聊天記錄能斷定是賊嗎、雖然說有頭像、但是沒證據啊、誰的微信都可以弄一樣的網名和頭像

僅僅憑聊天記錄這一個證據,是不可以定罪的。每一個案件都是有完整的證據鏈專條的,一環屬扣一環,聊天記錄也可以是證據鏈條中的一環,只要有完整的證據鏈條,就可以定罪。
所以,既然警察和法官定罪了,那麼說證據不只有聊天記錄,肯定有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條。

③ 周星馳和大傻拍的一部電影,周星馳演偷車賊,大傻演法官,那部電影名字叫什麼,警匪片來的

1988年的《霹靂先鋒》
主演:李修賢, 周星馳, 成奎安, 盧惠光

④ 海賊王司法島法官

262.羅賓爭奪戰!狙擊王的奇策!!
烏索普發起戰爭
270.還我羅賓!路飛對布魯諾回!
路飛打酒吧老答板布魯諾
289.索隆的新招炸裂登場!劍名:狙擊王!
一開始因被海石銬住而沒戰斗的佐羅正式與烏索普抗敵
293.泡沫使用者卡里法!逼近娜美的肥皂危機!
娜美幫助香吉士大女秘書卡里法
302.羅賓解放!路飛與路奇的激戰
路飛大CP9路奇

⑤ 「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用英語應該怎麼樣翻譯啊

like father,like son

⑥ 女法官意外懷孕查錄像才發現男人是個賊是什麼電影名字

你好,這部電影叫《九月懷胎》,由艾爾伯特·杜邦迪執導,艾爾伯特·杜邦迪、桑德琳娜·基貝蘭主演的喜劇類電影。

圖片在影片20分45秒左右:

⑦ 法官的兒子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小時候電影《流浪者》里的台詞,是不是已經成為了現實。

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不過如果我是「賊的兒子」我會努力去改變,努力做到我想做的人=)

⑧ 馬卡連柯

馬卡連柯

安·謝·馬卡連柯(1888——1939)是蘇聯早期著名的教育實踐活動家和富於創新精神的教育理論家。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別洛波里城一個工人的家庭。17歲開始當小學教師。十月革命勝利後,馬卡連柯主要從事對流浪兒和少年違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年,他被委派組織一所「少年違法者工學團」。馬卡連柯大膽進行教育實踐,積極探索新的教育規律,經過艱苦的工作,使數百名犯罪兒童成長為新人。1922年,工學團改稱「高爾基工學團」。1927年,他離開了工學團,組織並領導了同一性質的「捷爾任斯基兒童勞動公社」。他進一步發展了工學團的經驗,創造了在集體中把教學與現代工業生產相結合的教育形式。他在工學團的教育和公社的實踐中,把三千多名走入歧途的青少年改造成為具有共產主義覺悟和一定知識技能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先進人物,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注意。1935年以後,馬卡連柯主要進行教育理論的總結、研究與宣傳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教育詩》、《塔上旗》、《父母必讀》等。
艱苦辦學
馬卡連柯的名字與「高爾基工學團」、「捷爾任斯基公社」緊密相連。他在這兩所特殊學校15年的教育實踐中,造就了3000多名名副其實的技工、紅軍幹部、學者和專家,其中不少人後來成了國家勛章獲得者、先進工作者和衛國戰爭英雄。他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體系,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和好評。然而,人們不會忘記馬卡連柯創辦工學團所受的艱難。
那時,蘇聯十月革命後不久,蘇維埃政權剛剛成立。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外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結果,國內許多兒童失去父母,流浪街頭,有些甚至成了罪犯,人數已逾二百萬。為了解決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蘇聯政府成立了以捷爾任斯基為領導的「兒童生活改善委員會」,並在各地創設了工學團。在此背景下,馬卡連柯受命創辦「波爾塔瓦幼年違法者工學團」,不久更名為「高爾基工學團」。
創辦工學團之初,馬卡連柯面臨著重重困難。由於國家經濟在戰後處於暫時困難時期,師生在生活上處於無法想像的貧困之中——挨餓受凍。師生吃的是小米粥,穿得差不多同樣的破爛,教師們差不多不領工資,連修靴子的錢都沒有,靴底破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打掌,總有一塊包腳布要鑽出來。工學團的校舍,都是破舊的房屋,缺乏任何設備;,教師只有4名,除馬卡連柯自己外,還有一名年老的總務主任和兩名女教師。而面對的卻是曾持槍搶劫和盜竊的失足者——他們都是身強力壯、行動敏捷的青少年。這些人對教師傲慢無禮,粗暴野蠻,蠻橫地拒絕和破壞工學團一切自我服務的規則。馬卡連柯本不主張體罰,可是最初競被學員逼到絕望和瘋狂的地步,還動手狠打了扎陀羅夫。後來,他冷靜下來思考,覺得這種做法實在不妥,只能是當時無能為力情況下的一種解脫。
在困境中,馬卡連柯每天工作15——16小時,有時甚至到了要隔一夜才睡一次的地步。他通過對現實狀況的分析、研究,逐步形成了堅定的信念:失足青少年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應當採取既嚴格要求,又滿懷尊重和信任的態度,通過組織他們從事生產勞動,把他們引導到正常的廣闊的生活大道上去。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帶頭與學員同甘共苦,率領他們到附近森林中去砍伐樹木,共同完成勞動任務。以此為突破口,他對學員提出了服從紀律、熱愛勞動、建立和健全生活制度的要求。接著,馬卡連柯抓住時機,利用逃亡地主的大庄園這一有利條件,組織學員自己動手,耕種土地。最初三年中,新學員一批批進來,工學團經營生產范圍也逐步擴大。他們先後組織了鐵工廠,木工場、製鞋場、麵包房,還辦起了養豬場和放牧場。學員們的生活日益富裕起來,精神面貌也逐漸起了變化。勞動改造了他們好吃懶做,唯利是圖的劣習。
馬卡連柯重視集體教育。對工學團里接二連三發生的偷竊事件,他組織「人民法庭」,教育偷竊集團的首犯布隆;根據當地群眾的需要,組織學員自覺承擔保衛國家森林的任務。在工學團里,除了嚴格實行半天生產勞動、半天上課學文化,還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政治學習會。這樣,學員們逐步提高了認識和覺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工學團不只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了改善,而且有了「新集體的萌芽。」
尊重信任
馬卡連柯在教育工作中十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他從來不把失足青少年當作違法者或流浪兒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積極因素和發展可能的人。在他看來,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從尊重人、信任人出發,才能產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受過馬卡連柯教育的謝苗·卡拉巴林,曾回憶了他在高爾基工學團當學員時,馬卡連柯如何尊重他、信任他,使他走上新生的歷程。
那是高爾基工學團創辦不久的一天,馬卡連柯到監獄去領卡拉巴林,當馬卡連柯和監獄長一起替卡拉巴林辦理出獄手續時,馬卡連柯親切地要他暫時離開辦公室。當時,卡拉巴林對此並不理解。過了十年後,當卡拉巴林已經是一名人民教師時,馬卡連柯才告訴他說:「我當時所以叫你走出監獄長的辦公室,是為了使你看不見擔保你出去的條子。因為這個手續,可能會侮辱你的人格。」卡拉巴林說:「馬卡連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時,我自己還不知道什麼是人格。這是他對我的第一次溫暖的、人道的接觸。」當他倆從監獄去省人民教育廳的路上,卡拉巴林總是走在馬卡連柯的前面,以表示自己不打算逃跑,而馬卡連柯總是和他並肩而行,同時跟他談話,使他高興。所談的都是關於工學團的事,隻字不提監獄的情況和有關他過去的事。
有一次,卡拉巴林這樣詢問馬卡連柯;「請您直爽地告訴我,您相信我嗎?」馬卡連柯誠懇地回答說:「過去的事不必提了」,「相信」「我知道你這個人是跟我一樣的誠實」。馬卡連柯還見諸行動,曾接連兩次把帶槍取巨款的重任委託給卡拉巴林去辦理,這使這位學員深受感動。他走出馬卡連柯辦公室,情不自禁地高唱起來:
高山背後,
飛出一群老鷹,
它們邊飛邊叫,
尋找著美好的生活。
(見《教育詩》第224至227頁)
是的,這清脆悅耳的歌聲告訴人們,馬卡連柯以尊重與信任的良葯,醫治好了卡拉巴林那受傷的翅膀,使他懂得了人的尊嚴,認識了人的價值,從而信心滿懷地飛翔在祖國的長空。後來,這位卡拉巴林終於成了自己老師馬卡連柯的可靠繼承者和得力助手。
卡拉巴林的變化歷程,說明了尊重信任在教育中的力量。馬卡連柯正是運用這一力量,激起了少年違法者和流浪兒童的自尊感,把他們從自暴、自棄、自卑、失望和墮落的深淵中解救出來;使他們燃起對生活的熱愛、對前途追求的火光。
寓教於樂
在高爾基工學團最初的幾年中,生活是艱苦的,工作任務又重,學校生活顯得有點單調了。馬卡連柯想出了奇妙的辦法,讓學員晚上都聚集在宿舍里,師生玩起了一種叫做「官打捉賊」的游戲。
這種游戲的玩法是:參加游戲的人,每人分到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賊」、「告發人」、「檢察員」、「法官」、「刑官」等等。「告發人」先
宣布他幸運地做了「告發人」,然後手裡拿起一根繩鞭,努力猜測誰是賊。大家都向他伸出手來,在這些手裡面,他一定要用鞭子打中「賊」的手。通常,他總是誤打了「法官」或是「檢察員」,這些被他冤枉的正直的「公民」,便按照懲罰誣告的規定,反打「告發人」的手心。如果下次「告發人」終於猜中了誰是「賊」,他的痛苦就可以終止,那個「賊」的痛苦卻要開始了。這時候由「法官」判決,重打五下,重打十下,輕打五下。「刑官」手持繩鞭、就來施刑了。
因為參加游戲者的身份一直在改變,上次做「賊」的人下次會變成「法官」或是「刑官」所以整個游戲的主要趣味就在於輪流的吃苦和報復。兇狠的「法官」或是殘酷的「刑官」如果做了「告發人」和「賊」,就要受到現在「法官」和現任「刑官」的殘忍報復,讓他想起他以前給人家的種種判決和處罰。
平時嚴肅的馬卡連柯,與孩子們玩起這個游戲,扮演著孩子們同伴的角色,孩子們體驗出了他的可愛。因此大家遇見同其他老師玩時,總有拘謹之感,「刑官」施刑時,總帶有溫和態度。而同馬卡連柯玩的時候,卻無拘無束,當他做了「賊」時,往往判重打,似乎要以此來體驗他的忍受力。這時,馬卡連柯除了硬著頭皮充好漢之外,沒有別的辦法。而當馬卡連柯做「法官」的時候,總要弄得受刑的人失去自尊地大叫起來:
「馬卡連柯,這樣可不行啊!」
然而反過來,馬卡連柯也是大吃苦頭,往往他回家的時候左手總是腫著,換手被認為是不體面的,而且右手他還要留著去寫字。
這種游戲,不僅使學生得到了樂趣,融洽了師生關系,而且培養了學生堅忍大膽、不怕危險的性格。對這些特殊學生而言,無疑還起到了強化法制觀念的作用——「賊」是受人唾棄的,將受到嚴厲處罰。(見《教育詩》第96至97頁)
心想大家
工學團創辦的初期,糧食特別緊缺。馬卡連柯雖多次向有關部門求援,但得到的卻每次只有一點,無法解決師生的溫飽問題。而人生的第一需要就是溫飽,這導致了對學員們道德改造工作的復雜性。有的學員開始去偷,但屢禁不止;學員塔拉涅茨和幾個學童想出一個辦法,他們自己找來幾張漁網,在附近河裡去捕魚,僅供他們小圈子裡的人享用,以滿足食慾。一段時間過後,塔拉涅茨大膽決定把馬卡連柯也吸收到這個小圈子裡來。有一天,他端了一盆炸魚送到馬卡連柯的房間里來。「這魚是送給您吃的。」「哦,是送給我的?不過我不能收。」「為什麼?」「因為這樣做不對,應該把魚分給全體同學吃」。「這是為什麼呢?」塔拉涅茨氣得漲紅了臉。「這網是我弄來的,魚是我捉來的,我在河裡弄得渾身是水;可是魚倒要分給大家?」
「那末把你的魚拿去吧,我什麼也沒有做,也沒有弄得渾身是水。」「這是我們送給您的……」「不,我不能收,我不喜歡這一套。而且這樣不對。」「有什麼地方不對?」「因為漁網不是你買來的。網是公家送的吧?」「是送的。」「是送給誰的?是送給你的,還是送給整個教養院的?」「為什麼是送給『整個教養院』的?是送給我的……」「我還以為也是送給我,也是送大家的呢。你炸魚用的鍋是誰的?是你的嗎?是大家的。你跟女廚子要來的葵花子油是誰的?是大家的。還有燒的柴,還有爐灶和木桶呢?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只要我沒收了你的漁網,事情就完了。最主要的是你這樣不是對待同志的態度。你的網,——哪有什麼了不起,你應該替大家著想。捕魚是大家都會的」。
「好吧」,塔拉涅茨說,「就照您說的辦。不過魚還是請您收下吧。」
馬卡連柯還是收下了孩子們送來的魚。從此,捕魚工作就由大家輪流擔任,產品都送到廚房裡。(《教育詩》第33至34頁)
「特殊學生」
馬卡連柯有這么一段名言:「我們要善於這樣說話:使孩子們在我們的話里感到我們的意志,感到我們的修養,感覺到我們的個性」。這一點,他在《教育詩》和《塔上旗》等教育文藝著作中,曾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優良的範例。現舉一例:他和奧普利希柯談話的經過。
奧普利希柯無論如何不肯從流浪兒童臨時收容所到工學團去,馬卡連柯只得親自出馬去接。這個「特殊」人物躺在床上,用蔑視的目光迎接著馬卡連柯;
「滾你的,我哪兒也不去!」
關於他的「勇敢」的性格,馬卡連柯聽別人說過,所以馬卡連柯這時說:「先生,我非常不願意打擾您,但是我不得不來盡我的職責,我懇求您坐上為您准備的馬車。」
奧普利希柯起初被馬卡連柯的「萬分殷勤周到的態度」弄得很詫異,甚至在床上坐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原來的那種喜怒無常的脾氣又佔了上風,他又把頭倒在枕頭上。
「我已經說過了不去!……不要多羅嗦!」
「既然這樣,敬愛的先生,我萬分抱歉,只好對您採用強力了。」
奧普利希柯從枕頭上抬起他那生滿卷發的頭,帶著毫不做作的驚奇對馬卡連柯看了一下。
「啊呀,從哪兒來的這么個傢伙?你以為這么容易就能用強力把我制住!」
「請您注意……」馬卡連柯加重了威懾的語調,還加上譏諷的口氣:「……親愛的奧普利希柯……」
接著,馬卡連柯突然對他大聲喝道:
「喂,收拾收拾,還躺著干什麼!對你說,叫你站起來!」奧普利希柯從床上一躍而起,奔到窗口:「真的,我要跳窗了!」
馬卡連柯輕蔑地對他說;「要麼就趕快跳窗,要麼就是上車,我沒有功夫跟你多糾纏」。
他們是在三層樓上,所以奧普利希柯高興而爽直地笑著說:「你真是麻煩!……唉,叫我怎麼辦呢?您是高爾基工學團的主任嗎?」「正是。」嘩,您該早說呀!早說了我們早就可以走了。」他們精神十足地准備上路了。(《教育詩》第178至179頁)
這件事說明,教師任何談話都需要選擇適當的地點、時間、環境和聲調,即教師談話要有一定的「表演技巧」。
「無言教育」
一次,有一個男孩子侮辱了一個女孩子。馬卡連柯知道這件事以後,不是立即找他來談話,而是給他寫個字條:「葉夫斯基格尼耶夫同志,請你今天晚上十一點鍾來。」裝在信封里交通訊員送去。
通訊員知道全部底細,只是不表示出來。他拿著字條走到食堂里,找見葉夫斯基格尼耶夫說:「你的信。」「什麼事?」「馬卡連柯老師找你。」「為什麼?」「我就給你說。還記得吧?你昨天侮辱了哪一個?」
上午十點三十分鍾的時候,通訊員又來找葉夫斯基格尼耶夫:
「你准備好了?」「准備好了?」
「他在等待著你。」
這時候,葉夫斯基格尼耶夫忍耐不住了。等不到晚上十一點,下午三點就來找馬卡連柯了。
「馬卡連柯老師,你找我嗎?」
「不是,不是現在,是晚上十一點。」在馬卡連柯看來,有關事後的談話需要在晚上較晚的時間進行,以便談話不會被中斷。
這個學員回到分隊里去了,在場的人都問:「怎麼啦?受懲罰了?」
「受懲罰了。」
「為了什麼?」
於是,當大家知道這位學員的錯誤後,都嚴厲地申斥起葉夫斯基格尼耶夫了。到了晚上十一點鍾的時候,他又到馬卡連柯這里來了,因為白天一天里所經過的刺激,他有點不安,臉色蒼白,心情焦急。馬卡連柯一看他的情景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所以問他:
「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
「去吧!」
僅此二字,再不需要多說任何的話了。
採用這種方式,是馬卡連柯多種教育方法中的一種。在他看來,光靠談話,獲得的幫助將是很少的。當看到談話沒有必要的時候……就任何的話也不再說了。這種寓說服於無言之中的教育方法,起到了觸動學生思想的作用,使學生心服口服,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似乎更好地體現了教師對犯錯誤學生教育時的尊重。
非凡觀察
高爾基曾指出:馬卡連柯了解他的每一個學生,並能用幾句話說明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彷彿用快像機照出的一樣。這是對馬卡連柯非凡觀察能力的真實寫照。他只要和你談幾句話,只要和你接觸過一次,就能洞察人的肺腑。這里有一個反映他這方面能力的有趣故事。
有兩個年輕的女大學生,在得知高爾基工學團沒有根據「兒童學」的觀點,設立專門研究兒童心理的機構之後,感到非常驚奇。於是就和馬卡連柯進行了一番「詢問究竟」的談話:「你們這里有沒有兒童學研究室?」「沒有兒童學研究室。」「那麼你們怎樣研究個性呢?」「研究孩子的個性嗎?」馬卡連柯盡力嚴肅地問。「嗯,是呀。你們學生的個性。」「為什麼要研究個性呢?」「怎麼叫『為什麼』?不然你們怎麼工作呢?你們怎樣去應付你們不知道的東西呢?你們學生的顯著特性是什麼?」
另一個女大學生打斷她的話輕輕地說:「如果工學團里不研究個性,你問他顯著特性也是白問。」
「不,為什麼是白問?」馬卡連柯態度嚴肅地說。「關於顯著的特性我可以談一點,在這里占優勢的顯著特性跟你們那裡的一樣……」
「您怎麼知道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頭一個女大學生態度生硬地問。
「你們現在不是坐在我面前跟我談話嗎?」
「那又怎麼樣呢?」
「這樣我就可以看透你們。你們坐在這里就象玻璃人一樣,你們內心的變化我都看得見。」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馬卡連柯是一位善於觀察、了解學生心理的教育家。他對於自己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了解得一清二楚。(《教育詩》第341至342頁)
從善如流
有人認為:好教師不採用懲罰手段。馬卡連柯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認為這種「不採用懲罰手段」的說法,純然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見解,是「教育家」們的見解。這樣的邏輯會弄得教師無所適從。在他看來,懲罰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手段,但他不主張採用剝奪食物和體罰作為懲罰的辦法。因此在他的教育中經常可以看到他採用禁閉、批評、禁止休假、轉換工作等多種懲罰的具體方法。而且這些方法被學生集體所採納,但他本人在實施懲罰時,往往心慈手軟,這引起了學生的不滿。
曾發生這樣的事情。馬卡連柯罰工學團社員在自己辦公室里坐禁閉。時常只坐了半個鍾頭,他就說;回去吧。在他看來,社員們會認為他是多麼慈善的人啊,罰半個鍾頭就放走了。大家一定很喜歡他,無論怎樣應該體諒自己是一付好心腸。
可是在全體大會上,有人忽然說道;「我們有一個提案,馬卡連柯有權懲罰社員,我們擁護和歡迎這個權利。但是我們建議,他沒有權利寬恕和釋放。這像什麼話呢——馬卡連柯老懲罰社員,但後來他又心軟起來,人們請求他,他就寬恕了。他有什麼權利寬恕呢?有時馬卡連柯把手一揮說:坐十個鍾頭禁閉,可是後來,過了一個鍾頭就放走了。這是不對的。在沒有宣布懲罰之前,你應當想好該罰幾個鍾頭。不然,你說了十個鍾頭,而後來,就寬恕了事。這完全要不得。」全體大會決議:「首長有權懲罰,但無權寬恕。」對這一集體決議,馬卡連柯說道:「謝謝大家,不是因為你們提出了正確的議案,而是因為你們教育了我。」他感到隨便寬恕,有令不行,這是自己行為放肆,自我決定鬆弛的表現。他在大會上表示;要向自己的學員學習,嚴格要求自己。
從這件事中,反映了馬卡連柯領導的集體所具有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也說明了懲罰必須是必然的和公正的。教師施用懲罰時,既要有極大的機敏和謹慎,又要有嚴格的標准,不能濫用懲罰。
「平行影響」
馬卡連柯有一個著名的教育方法就是「平行影響」。它的實質,在於要求教師通過集體來影響人,要求經常地從個人轉向集體或從集體轉向個人。這種方法有一個優點,就是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要使學生總感覺自己是被教育的對象,而導致厭惡之感,甚至使師生之間的正常關系發生疏遠和破壞;而應讓學員體驗自己是教育的主體,以便提高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里僅舉馬卡連柯採用這種方法教育學生的兩個實例。
學生瓦夏因為醉心於玩足球,以致忽視了家庭作業,結果只得了兩分。馬卡連柯不是找瓦夏本人談,而是利用一次很好的機會找來了他的好朋友舒拉談起班上的一些事情,隨後很自然地談到了瓦夏。
他帶著非常沉痛的心情和聲調對舒拉說:「按瓦夏的能力來講,他可以成為班上的優秀生,但是他沉迷於玩足球,結果什麼都弄壞了。」接著又感嘆地說:「難道你的朋友的意志就是這樣薄弱,不能剋制自己?不,決不會,我相信瓦夏是能夠抑制住自己的。」隨後馬卡連柯又談到其他的問題上去了。
談話之後,舒拉立即跑到瓦夏那裡去,轉告老師談話的內容,並用教師的姿勢和聲調使談話更為有力。
從這一天起,瓦夏已能坐下來做功課,在沒有準備好課以前,他一直沒有離開座位。
在馬卡連柯看來,正確地運用這一方法,不但要區分教師與被教育學生直接發生教育關系的「成對影響」的不同,而且要克服一成不變、死板地運用這一方法。掌握教育技巧,靈活施用特別重要。
有一天,社員彼特連柯上班遲到了。馬卡連柯得知了這件事情的報告後,不是和某些採取「成對影響」方法的教師一樣,把彼特連柯立刻找來,申斥一頓或給以適當的懲罰;而是採取「平行教育影響」這一通過集體以影響個人的方法。他把彼特連柯所屬分隊的隊長叫了來,對隊長說:「你的隊里有人上工遲到。」「是的,彼特連柯遲到了。」隊長答。「以後不要再有這樣的情形。」「是,以後不會有了。」
可是彼特連柯第二次又遲到了,馬卡連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來,而是把全分隊集合起來,並責備他們說:「你們分隊里的彼特連柯第二次遲到了。」
馬卡連柯責備了全分隊,分隊集體答應保證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情形。散會後,分隊立刻教育彼特連柯,並對他說:「你上工遲到,這就等於說我們全分隊都遲到了。」該分隊以後就把彼特連柯當作分隊的一個成員,當作整個集體的一分子而向他提出了許多嚴格的要求,而彼特連柯也就在集體的影響下,克服了遲到的現象。
從上兩例中看出,應用「平行教育影響」,需要教師深刻地了解學生,需要教師的機智。同時,也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善於在不同的條件下去應用它。如果機械地運用這一方法;那麼要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不可想像的。
美化集體
馬卡連柯根據人的心理對美的種種感受,在他所領導的捷爾任斯基公社,運用美學觀點來考慮學校建築,組織許多與美育有關的活動小組,採取軍事化的原則對美加以保護等一系列措施,把美灑向各個角落,來培養學員對美的感受,對美的追求,再造美的心靈。我們可從兩個側面來反映這種教育和結果。
夏天,一批新從火車站接來的流浪兒童,又被帶到公社浴室門前的院子里。馬卡連柯告訴他們:屋裡有洗澡、理發間,請洗澡理發後,換上為大家准備的新制服、皮鞋和馬褲。
新來的兒童走進浴室,脫得赤裸裸的。馬卡連柯即讓其他學員把新學員脫下的破舊衣物裝在小車上。剛才要大夥注意紀律的格外要求,已使新人們臉兒發紅了;現在把舊衣物拿走的舉動,更使這些人局促不安。他們洗理完畢,穿上新服裝,被領到了公社花壇中間的廣場上。這時他們的舊衣物已堆了一大堆,正被人灑上煤油當眾燒毀。此後,一個社員拿著掃帚和桶,將油垢蓬鬆的灰塵掃得乾乾凈凈,並尖刻地向最靠近的一個新來的人說:
「你們所有的經歷都燒光了,現在你們換上了『新裝』,開始了新的生活。」
工學團社員們哈哈大笑,笑這位社員粗中有細的睿智。而新生們有的膽怯地環顧著,有的似乎感到「穿新裝」的不自在……
這種別具一格的歡迎新入公社的流浪兒童的系列活動,象徵著舊生活、舊思想、壞作風從此在這些流浪兒身上永遠完結了。這種洗、理和換上新裝的舉動,是對新學員的一次美的熏陶。
此後,通過對這些社員的教育培養,馬卡連柯在乘電車時意外地發現,新社員與老社員一樣,都能自覺地執行社員大會關於電車上自覺「給老、弱、婦、孺讓座」的規定。一位社員坐在電車里,沒有看見馬卡連柯。當電車上進來了一個人時,那社員立刻小心地讓出位置;同時注意不讓別人發現,做好事不張揚,不留名,成為社員行為美的縮影。

⑨ 一部歐美影片,說的是一位女法官為了尋求刺激和一個賊合作作案

是這一部電視電影:Corrupt Justice (TV 1993)

熱點內容
好的道德經 發布:2025-08-16 21:51:10 瀏覽:354
抵押回執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6 21:31:24 瀏覽:434
新勞動法裁員賠償 發布:2025-08-16 21:29:58 瀏覽:328
我國現行的經濟法法律制度 發布:2025-08-16 21:29:54 瀏覽:866
企業法律服務產品有形 發布:2025-08-16 21:28:15 瀏覽:960
合同到期是不是就沒法律效力了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668
行政訴訟法先予執行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868
經濟法主體的義務 發布:2025-08-16 21:15:17 瀏覽:963
法學論文哪個方向好寫 發布:2025-08-16 21:13:12 瀏覽:725
華亭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6 20:53:16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