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管轄法院
A. 民事訴訟管轄怎麼確定
(1)按照案件級別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根據案件標的額、影響、復雜程度來確定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受案范圍。一般而言,由於我國基層法院設在縣一級行政區,因此,大量的案件由縣級法院受理。
(2)按照地域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地域管轄通常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適用「被告就原告」的原則。
(3)按照特殊地域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特殊地域管轄主要適用於經濟合同糾紛,保險合同糾紛,票據糾紛,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等。
(4)按照專屬管轄的規定確定訴訟受理的法院。具體規定是:①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②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③因港口作業發生糾紛引起的訴訟,專屬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1)民事案件管轄法院擴展閱讀:
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基於管轄權而產生,是對民事案件審判權的一種「恆定」,法院對於沒有管轄權的民事案件無權審理。法定管轄又可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裁定管轄又分為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
管轄實際上是著眼於法院與當事人或訴訟標的、訴訟標的物或法律事實的隸屬關系來確定的:從法院方面說,審理案件是它的職權,它應當有權審理發生在它轄區內的案件,在當事人的所在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等位於某一法院轄區內時,該法院應當有權審理。
從當事人方面說,則由於住所、訴訟標的物等處於某一法院轄區內而與該法院產生一種隸屬關系,一旦發生訴訟,就應當服從該法院的管轄。
B. 民事訴訟管轄權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二條 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 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 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 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 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C. 民事案件的管轄法院
(一)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民事案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這說明第一審民事案件一般都是由基層法院管轄的,只是在本法另有規定時除外。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案件級別管轄幾個問題的批復》確定了管轄恆定的原則 [2] ,具體內容如下:
1.在當事人雙方或一方全部沒有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下,發生糾紛提起訴訟,如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明確要求全部履行合同的,應以合同總金額加上其他請求金額作為訴訟標的金額,並據以確定級別管轄;如當事人在訴訟請求中要求解除合同的,應以其具體的訴訟請求金額來確定訴訟標的金額,並據以確定級別管轄。
2.當事人在訴訟中增加訴訟請求從而加大訴訟標的金額,致使訴訟標的金額超過受訴法院級別管轄許可權的,一般不再變動。但是當事人故意規避有關級別管轄等規定的除外!
按照級別管轄規定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上級人民法院交由下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該下級人民法院不得再交其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民事案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民事案件有:1、重大涉外案件;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其中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這里的重大涉外案件指的是爭議標的額大,或者案情復雜,或者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涉外案件。
D. 各級人民法院分別管轄哪些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民事訴訟法》第18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第一審民事案件原則上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在人民法院組織系統中,基層人民法院數量多、分布廣,審判人員的數量多,並且沒有審理上訴案件的任務,所以,一般地說,將第一審民事案件原則上都交給基層法院承擔是比較符合法院工作均衡負擔原則的。同時,由於民事糾紛的發生地、當事人住所地或者爭議的財產所在地,都與基層人民法院轄區相聯系,因此,由基層人民法院作為第—審法院,既方便當事人訴訟,又方便人民法院審理。
(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9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涉外民事案件,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客體三者之一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是指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分屬多國國籍,或者案情復雜,或者爭議標的額較大的涉外民事案件(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1條)這類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中級人民法院的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是指案情復雜、涉及范圍廣、訴訟標的的金額較大,案發後案件處理結果的影響超出了基層人民法院的轄區范圍,基層人民法院已不便行使管轄權,而由中級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比較適宜。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除涉外案件外,基於某些案件的特殊性,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還有兩類:
第一,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海商案件包括海事侵權糾紛案件、海商合同糾紛案件、其他海事、海商案件、海事執行案件以及請求海事保全案件等。第二,除專利行政案件外的其他專利糾紛案件。
(三)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民事訴訟法》第20條規定,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最高審判機關,其主要任務是指導和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各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裁判的上訴案件,並對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法規進行司法解釋。為了保證最高人民法院有效地行使上述各項職能,《民事訴訟法》第21條規定,它只受理以下第一審民事案件:
1、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2、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E. 最高人民法院確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民事案件包括哪些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