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查控范圍
㈠ 目前進入法院執行查控系統的銀行有哪些
人民法院和金融機構將通過網路方式發送電子法律文書,接收金融機構查詢、凍結、扣劃、處置等內的結果數據和電容子回執。今後,執行法官足不出戶,滑鼠一點就能對被執行人在全國40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金融財產查得到、凍得住、扣得了。此舉從根本上減輕了一線執行人員和銀行員工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執行工作效率,降低執行成本,也讓被執行人的金融資產無處遁形。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執行信息化建設和聯動機制的又一重要成果。
㈡ 官司打贏了,強制執行申請了,法院流程走到了財產查控狀態,我還能拿到錢嗎
2萬多的執行款,問題一個不大。過一段時間找到執行法官,叫法官查詢被執行人的賬戶或者工商登記,不難執行。鑒於老闆無賴,你要堅決要求執行遲延履行金,按雙倍同期貸款利率執行。
㈢ 關於法院強制執行財產的范圍
農田和宅基地為集體所有,屬基本生活保障,一般不執行
商店的貨物可以執行,評估拍賣或抵債
㈣ 什麼叫法院點對點查控系統名詞解釋
法院案件「執行難」一直是困擾人民法院的一道難題。法院以往在調查被執行人的銀行存內款、房屋容產權等社會信息的時候,都是通過紙質的「協助執行通知書」的形式遞交給下屬各協助單位,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派人、派車,還造成了時間上的大量浪費。使原本就大海撈針似的查詢工作收效甚微。
全國法院系統為了維護司法權威和社會穩定,節省司法資源,都在積極探索建立起一套執行的長效機制——執行威懾機制,以達到最終在全社會解決執行難,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由浙江萬賽軟體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法院網上點對點執行查控系統」運用互聯網的優勢,為法院的執行查控工作所建立起的一套全新的查控體系。不僅高效、准確、科學,更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
㈤ 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案件范圍
司法人員濫用職權和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的情況,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一百零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5)法院查控范圍擴展閱讀:
不立案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
㈥ 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范圍
包括兩種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一,由當事人申請調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5)
第九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二,法院依職權調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5)
第九十六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包括:
(一)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關系的;
(三)涉及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訴訟的;
(四)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㈦ 法院查控什麼意思
就是法院對被執行人的財產進行查詢,凍結,扣劃,查封,拍賣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