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再審幾次
⑴ 再審程序可以啟動幾次,有限制么
你可以申請法院再審, 如果不服,法院再審後你還可以申請檢察院抗訴啟動再審,當然也可以不經法院再審直接到檢察院申訴. 如果還不服,原則上還可以申請第一次抗訴的檢察院的上一級檢察院抗訴啟動再審,不過這樣很困難,阻力很大,我就在檢察院工作,我明白. 人大不能單獨啟動再審程序,但是如果認為判決確有錯誤,它可以建議法院或者檢察院啟動
⑵ 法院對於一個具體案件究竟能審理幾次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就是說,對一個具體案件經過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次審理後,如果當事人不服,除法律規定外,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依次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原案件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第二次審理後,所作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一個具體案件,通常會經過兩次審理,即一審和二審;但未上訴的案件僅為一審即生效。而特殊情況下又不盡然。比如,按特別程序審理的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及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則實行一審終審。另外,按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另受理的債權人申請支付令、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因被盜、遺失或失而申請公示催告以及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的案件則按其特殊的程序進行,而不按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進行第一次審理,也不會進行第二次審理。
另外,有的案件也可能進行兩次以上的審理。比如,一個具體案件經過第一審程序以後,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而開始了第二審程序,第二審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定原判決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再如,經過一次審理或兩次審理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還可以由人民法院決定再審,檢察院抗訴引起再審,以及由當事人申請再審。這種「再審」不是第三審,並非每個案件都要經過的程序,而是基於審判監督權而設立的審理程序。再審程序是對已經生效的案件發現錯誤的一種補救措施。雖然有兩審終審的保障,便難免也還有各種原因造成已生效的案件仍然存在錯誤,所以《民事訴訟法》設立審判監督程序,對於保證案件的質量,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及完善訴訟程序制度都有著重要意義。它可以說是人民司法工作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在訴訟程序制度上的具體體現,維護了法院判決、裁定和調解協議的嚴肅性和穩定性,另外,通過糾正錯誤裁判,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⑶ 最高院是否有明確規定再審的次數,還是可以無限再審
目前,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尚未修改的情況下,通過制定司法解釋,規范再審立案,合理設置再審次數,應是限制無限再審的一個辦法。對於規范再審立案,最高人民法院於2002年9月10日印發了《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規定(試行)》,它既規范了法院的再審立案工作,也規范了當事人的再審申請活動。對於再審次數的設置事關一個案件的命運,應力求符合實際,不宜偏多,也不宜過少,偏多了則使得無限再審得不到應有限制,過少了則使得一個有錯誤的案件失去糾正的機會。應本著既要經過再審,使錯誤裁判得以糾正,又要對再審的發動有節有度,以達到既確保法院裁判的公正性、權威性,又不失其嚴肅性和相對穩定性的原則,來設置再審次數。2002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發回重審和指令再審有關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發回重審、指令再審和有關再審的次數作出了規定。依照該《規定》,各級人民法院依院長發現制度決定再審,對同一案件只能再審一次;上級法院指令下級法院再審,只能指令一次;各級法院根據當事人的再審申請,對同一案件只能再審一次。即規定了各級法院只能再審一次的原則。由於第一次再審一般是在作出終審裁判的法院進行,難免會受到法院內外方方面面的干擾,法院內部的干擾和阻力更甚於外部;研究有些終審裁判時,院領導已參加過討論,發表了意見。故應正視原終審裁判法院自己糾錯的難度。實際中發現雖已經終審裁判法院再審,但尚有錯誤的案件仍不乏其例。為此《規定》還指出,上級人民法院認為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再審判決、裁定需要再次進行再審的,上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提審。筆者認為,《規定》對再審審級、次數的設置是妥當的,比較符合法院的審判實際。
⑷ 民法二百條再審有幾次機會
對於生效判決不服的,可以申請再審。在生效判決作出後六個月內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機會只有一次,但是對再審的結果不滿意的,還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
⑸ 再審是第幾次審
我國實行二審終審制,但是各級法院對本院的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或者最高院對各級法院,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可以決定再審,以及當事人認為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書認為有錯誤的也可以申請再審。
⑹ 當事人可以申請幾次再審
民事訴訟審兩次,只可以申請再審一次。
一審法院重新作出判決,不服第二次一審判決的,還有權上訴,二審法院不能再發回重審,必須作出判決。
對二審判決不服的,不能上訴,可以直接申請上一級法院再審,或通過申請與二審法院同級的檢察院提起民事抗訴再審,就是申訴,上級法院要組織召開聽證會決定是否受理申訴。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6)法院再審幾次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民訴再審是有相應的期限,並不是有無數次的再審可能性,需要申請再審的人要能夠把握好機會,比錯過最終的時間。
需要申請民訴再審或是具體的申請要求等等,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的話要進行處理,可以來華律網找尋法律幫助。
⑺ 對同一個具體的民事案件,法院最多能夠審理幾次
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對於同一個案件,通常經由一審和二審。但是,有個內別情況會比較特殊,就是容二審終審以後,案情仍有問題,就此進入審判監督程序。審判監督程序,是指有監督權的機關或組織,或者當事人認為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發動或申請再審,由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再審的程序。此外,另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經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一般為一審終審制,也就是只審理一次。
⑻ 當事人不服判決可申請再審幾次
當事人只可以申請再審一次。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如果對生效的民事判決,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再審,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定,當事人的再審申請被駁回後再次提出再審申請的,法院不予受理。
但是,如果當事人在再審申請被駁回後,仍然認為原生效判決、裁定錯誤的,可以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