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院級制
① 我國人民法院的組織系統和審級制度是什麼
前者分為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其中還有專門人民法院: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法院等等,軍事法院里還要分三級(相當於高級、中級、基層法院),海事法院相當於中級法院,鐵路法院里還分兩級(相當於中級、基層法院)。後者為兩審終審制度,死刑需最高院復核,死緩可以高院復核。
② 7、我國法院實行的是( )的審判制度。
B
我國的審級制度,就審判程序而言是兩審終審制;就人民法院體系而言是四級兩審制。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於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由它審判的第一審案件作出判決或裁定以後,若當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上訴或抗訴案件,經過審理所作出的判決或裁定,就是第二審的判決或裁定。根據兩審終審制度,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判決或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當事人不得再行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它審判的一審和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都是終審判決和裁定,一經宣布即發生法律效力。
1982 年和1991年通過的《民事訴訟法》將兩審終審作為一項基本制度來規定,並根據組織法的規定對案件的管轄、上訴、再審等程序作了具體的規定,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審級制度。根據現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層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1)重大涉外案件;(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3)最高法院確定由中級法院管轄的案件。高級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案件。最高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1)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2)認為應當有本院審理的案件(民事訴訟法第18-21條)。這就是說,我國四級法院都可以作為初審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但原則上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基層法院管轄。為什麼採取兩審終審制?為什麼絕大多數案件由基層法院作為第一審?對此,比較有代表性的解釋是:兩審終審制度是適應我國國情而規定的審級制度,我國地域遼闊,很多地方交通不方便,審級過多,不僅會給當事人雙方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時間上的浪費,而且容易使案件纏訟不清,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長期處於不穩態狀態,不利於民事流轉和社會的安定。實行二審終審,絕大部分民事案件可在當事人所在轄區解決,一方面可以方便訴訟,減少訟累;另一方面,也便於高級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擺脫審判具體案件的負擔,集中精力搞好審判業務的指導、監督。必須指出的是,我國民事審判中的二審終審制是與再審制和審判監督程序相配合而存在的,這就是說,經二審終結的民事、經濟糾紛案件,如果當事人或上級法院等認為案件裁決仍然有誤,還可以提出再審請求或作出再審決定。再審制的設立,彌補了審級上的缺陷。所以,以二審終審制為基礎,以再審制為補充的審判制度為我國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正確、合法、及時處理提供了基本保障。由此可見,我國的兩審終審制更多的是考慮了訴訟效率和訴訟經濟的原則。但是,隨著案件的劇增,這種以既簡單、又快捷,既便利又低廉的訴訟程序,來代替「既繁瑣,又遲緩,既勞民,又傷財」 的訴訟程序,實現後者承擔的程序功能的完美理想被打破。當那些不滿二審判決的當事人尋求正常上訴的渠道被兩審終審制堵塞的時候,當對二審判決的不滿率甚至高於對一審判決的不滿率時,大量復審案件便紛紛湧向再審程序這個特殊的復審程序,於是,再審程序不斷地膨脹。我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時,只有人民法院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實踐證明,僅靠這種自我監督來糾正生效裁判中的錯誤是不夠的。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不僅增加了檢察機關抗訴提起再審,從而完善了法定機關提起再審的制度,而且增加了當事人申請再審。從理論上看。這大大拓寬了案件再審的渠道,為糾正生效裁判中的錯誤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但民事訴訟法實施 10餘年的司法實踐表明,再審程序實施中的問題仍然很多,修改再審程序的立法意圖並未實現。再審程序實施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管民事訴訟法發動再審的主體由一種增加到了三種,但實際效果似乎不夠好,申訴難、申請再審難的狀況依然非常突出,不少明顯存在錯誤的裁判仍無法通過再審程序獲得糾正。二是再審耗費了當事人和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錢,一些案件被不斷的拿來再審,裁判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因此受到嚴重破壞。再審程序這種特殊的極少運用的復審制度成了被大量運用的正常程序,且為濫用權力的人從程序外干預司法開了方便之門。另一方面,由於再審程序的不加限制,兩審終審制名存實亡,而在這種以再審為主體的多級復審制中,無論當事人的私人成本還是公共司法成本都比一次以「書面審」為特徵的三審程序消耗要大的多。面對如此嚴峻的「司法危機」,理論與實務界越來越多的人對我國再審制度存在的問題開始了理性的反思,改革審級制度 和再審制度方面的論文數量不斷增加,內容不斷深化,並已在理論與實務界形成一定的共識。
③ 我國共有幾級法院
我國對於人民法院,共分為四個級別:一、低級人民法院,二、中級人民法院,三、高級人民法院,四、最高級人民法院。
我國人民法院組織系統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鐵路法院、海事法院等專門法院。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自治洲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法院)。
1、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在遼寧沈陽掛牌
2 、再審處理: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3、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4、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5、各級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提出的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的申訴,應當認真負責處理。
6、人民法院對於檢察院起訴的案件認為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有違法情況時,可以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或者通知人民檢察院糾正。
7、迴避制度: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人員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在上海浦東調研工作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平審判,有權請求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是否應當迴避,由本院院長決定。
8、審判人員如果認為自己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需要迴避時,應當報告本院院長決定。
9、監督制約: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人民法院監督。
④ 我國法院分為幾個等級
四級。
1、基層法院:
指縣級、不設區的市級、市轄區設置的法院。除了法律規定由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外,其餘一切民事案件都由基層法院管轄。
2、中級法院:
人民法院體系的一個層級,其上級單位是高級人民法院,布局在省、自治區內的地區和自治州,設區的市以及直轄市內的人民法院。
3、高級法院:
設於省、自治區、直轄市,是省一級的最高審判機關,依法行使審判權並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其上級為最高人民法院,對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4、最高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以維護憲法法律尊嚴為己任,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致力於構築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4)我國法院級制擴展閱讀:
適用對象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對於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當事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被告人除自己進行辯護外,有權委託律師為他辯護,可以由人民團體或者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或者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公民為他辯護,可以由被告人的近親屬、監護人為他辯護。人民法院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指定辯護人為他辯護。
⑤ 法院怎麼劃分等級的
簡單的說法院分四復級制,我國審判體系是四級兩審終審制。
四級為:
全國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級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
各市(除直轄市)中級人民法院,
各區縣的基層人民法院。
注意:各人民法庭是屬於基層人民法院的,法庭的文件數名都必須是所屬的基層人民法院。
兩審終審是指一個案件最多經過兩級法院的審理就是生效的判決了。所以最高人民法院是不審理一審案件的,就是為了保證兩審終審制。
但是,在兩審終審之外也有申訴審。更加詳細的內容則需要對審判程序進行更多的研究和學習。
(5)我國法院級制擴展閱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審判權由下列人民法院行使:
1、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2、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3、最高人民法院。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
⑥ 我國各級人民法院採取的審級制度是( )
二審終審
⑦ 簡述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實行的審級制度
四級兩審制。四級: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兩回審:一個案件經第一答次審理後,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經上一級法院審理,作出的裁判是終審裁判,當事人不服不得再向上一級上訴。
⑧ 我國的審判制度是三級兩審終審制
三級兩審終審制說法錯誤。
我國法院審理實行四級兩審終審制
1.我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和民事訴訟法都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2.所謂兩審終審,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訴訟程序即告終結,當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訴的訴訟制度。
3.由於我國法院系統實行四級建制,即人民法院劃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級,因此,這種訴訟制度又稱為四級兩審終審制。
⑨ 我國法院分為幾個等級
四級。
1、基層法院:
指縣級、不設區的市級、市轄區設置的法院。除了法律規定由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外,其餘一切民事案件都由基層法院管轄。
2、中級法院:
人民法院體系的一個層級,其上級單位是高級人民法院,布局在省、自治區內的地區和自治州,設區的市以及直轄市內的人民法院。主要負責審理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對基層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裁定提出上訴或抗訴的第二審案件、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第二審案件。
3、高級法院:
設於省、自治區、直轄市,是省一級的最高審判機關,依法行使審判權並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其上級為最高人民法院,對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4、最高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以維護憲法法律尊嚴為己任,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致力於構築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9)我國法院級制擴展閱讀
法院司法人員
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二十三歲的公民,可以被選舉為人民陪審員,但是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期間,是他所參加的審判庭的組成人員,同審判員有同等權利。人民陪審員在執行職務期間,由原工作單位照付工資;沒有工資收入的,由人民法院給以適當的補助。
各級人民法院設書記員,擔任審判庭的記錄工作並辦理有關審判的其他事項。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設執行員,辦理民事案件判決和裁定的執行事項,辦理刑事案件判決和裁定中關於財產部分的執行事項。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設法醫。各級人民法院設司法警察若幹人。
⑩ 中國的法院審級制度是什麼
制度是:兩審終審制度。
我國的審級制度:就審判程序而言是兩審終審制;就人民法院體系而言是四級兩審制。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於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由它審判的第一審案件作出判決或裁定以後,若當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上訴或抗訴案件,經過審理所作出的判決或裁定,就是第二審的判決或裁定。根據兩審終審制度,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判決或裁定,就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當事人不得再行上訴。
(10)我國法院級制擴展閱讀:
採用此制度的原因:
1、符合我國國情。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交通不便的國家。縣、地區、省三級法院相距甚遠,不宜把過多的案件集中到省級法院終審。如果實行三審終審,一個案件從縣、地區、再到省里,勢必使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席法庭,來往奔走,長途跋涉,影響生產和工作。
2、便利群眾。
實行兩審終審制,使大多數案件可以在縣、地區兩級法院得到解決。一般來說,縣與地區比較靠近,辦案人員依靠群眾進行調查核實案情,傳喚當事人和證人接受詢問,出席法庭都比較方便,也有利於審判公開,向群眾進行法制教育和接受群眾監督。
3、有利於及時懲罰犯罪,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上訴制度,既保障了當事人的上訴權利,又簡化了訴訟程序,減少了重復審理。
當事人的上訴,不論是認定事實還是適用法律方面的問題,通過全面審查,包括對一審判決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一些法律問題,都能一起得到正確解決。案件的及時處理,對懲罰犯罪,糾正錯誤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