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中華人民勞動法實施於哪一天

中華人民勞動法實施於哪一天

發布時間: 2025-10-07 07:38:41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於哪一年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自199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2. 該法律的制定目的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並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以此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均受到該法律的調整。
4. 此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也應依照《勞動法》執行。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第一百零七條規定,該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B. 新勞動法是否有關於對50歲以上的職工不能辭退的規定

我國的勞動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實施,並於2009年進行了首次修訂。最新的勞動法是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第二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然而,在2018年的這次修訂中,並未加入關於50歲以上職工不能被辭退的規定。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四種。一是患有職業病或因工負傷被確認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二是患病或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三是女職工在孕期、產假、哺乳期內的;四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這四種情形中並未對年滿50歲的勞動者設定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但符合這些情形的年滿50歲的職工,是不能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在第四種情形中,即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涵蓋范圍較廣。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工傷保險條例、婦女權益保護法等。目前,我國的退休年齡根據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女職工為50周歲,女幹部為55周歲,男性為60周歲。
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勞動合同終止。因此,女職工達到50周歲時,用人單位可以終止勞動合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終止勞動合同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然而,在解讀勞動法規時,應從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整體精神出發。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於2008年9月生效,而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實施,2012年12月進行了修訂,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於2013年7月1日起生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時,勞動合同終止。根據社保法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需滿足兩個條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繳費年限達到15年。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雖達到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不足15年,無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社保法規定,對於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可以繼續繳費至滿15年。這意味著,如果職工未滿足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條件,單位職工在未達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條件前,不屬於勞動合同終止的范疇。因此,如果女職工未滿50周歲,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足15年,理論上不屬於勞動合同終止的范疇,也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
那麼,哪些職工到了50歲不能解除勞動合同呢?勞動法規定了四種情形,而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六種情形。勞動合同法新增的兩種情形包括:一是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醫學觀察期間的;二是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根據這一規定,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女性在45周歲以上,女幹部在50歲以上,男性在55周歲以上的職工,都不屬於解除勞動合同的范疇。如果用人單位要強行解除勞動合同,將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需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支付經濟賠償金。
綜上所述,勞動法或勞動合同法規定50歲以上的勞動者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主要是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或是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和勞動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其他情形。

C. 我國《勞動法》是指( )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法律分析: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審議通過,並於2008年1月1日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被俗稱為新「勞動法,對勞動合同制度做了進一步完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

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D.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於哪一年幾月幾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的通過時間是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明確指出,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了本法。

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詳細列舉了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包括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四條指出,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提到,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賦予勞動者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規定,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明確指出,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第二章主要關於促進就業,第十條規定,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第十二條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第三章主要關於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條款。

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三章規定了勞動合同的解除條件,第二十五條規定,勞動者有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等情形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二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第四章規定了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第三十六條指出,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五章規定了工資分配原則,第四十六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

第六章規定了勞動安全衛生,第五十二條指出,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

第七章規定了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第五十八條規定,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八章規定了職業培訓,第六十六條規定,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九章規定了社會保險和福利,第七十條指出,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十章規定了勞動爭議,第七十七條指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第十一章規定了監督檢查,第八十五條指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並責令改正。

第十二章規定了法律責任,第八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三章附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法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規定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步驟,報國務院備案。

第一百零七條規定,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於(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參考答案:C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於哪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於1995年,具體時間為1995年1月1日。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拓展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於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四章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G.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於哪一年

法律分析:勞動法實施於1995年1月1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受勞動法調整。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虧扮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攔空旁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一百零七條 本法自1995年1月1日簡橡起施行。

熱點內容
酒吧迎賓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7 09:28:54 瀏覽:70
政府文件對居民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7 09:28:03 瀏覽:761
國際經濟法法律術語 發布:2025-10-07 09:16:02 瀏覽:737
實法治基礎 發布:2025-10-07 09:11:23 瀏覽:81
監視人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09:11:13 瀏覽:405
在線英語語法學習 發布:2025-10-07 09:05:35 瀏覽:958
2018年天津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5-10-07 09:05:35 瀏覽:603
甘谷律師名單 發布:2025-10-07 08:53:22 瀏覽:814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苐24條 發布:2025-10-07 08:28:35 瀏覽:63
巴黎法院系統 發布:2025-10-07 08:17:51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