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判上訴案

法院判上訴案

發布時間: 2021-11-16 03:06:06

1. 法院判決後多久可以上訴

民事案件在收到判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刑案案件在收到判決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法律分析】
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判後,裁判並沒有立即生效。只有在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且上訴期限屆滿後才生效。因此,您要想上訴,則須在上訴期限以內提起。上訴期限的規定在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尾部都有明確告知。民事和行政判決是在判決書送達後十五日內;民事和行政裁定是在裁定書送達後十日內。刑事判決是在判決書送達後十日內;刑事裁定是在裁定書送達後五日內。期限都從文書送達後的第二日計算。雙方當事人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的日期可能不一致,其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的次日起算。如果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恰好是法定節假日,則以法定節假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為期間屆滿日。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要根據該一審判決是否已經生效來處理:1、如果一審判決未生效的,可以在上訴期內(民事案件的上訴期為15天,刑事案件為10天)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由上級法院重新審理和判決。2、如果判決業已生效的,可以向檢察院申請抗訴,也可由當事人自行向法院申請再審或進行申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後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並且答復請求人。

2. 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如何審理(寫清具體步驟)

二審法院審理上訴案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在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中,第二審程序是按照第二審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特點加以規定的;第二審程序沒有規定的,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的有關規定。
一、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的審理范圍
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的審理范圍體現了第二審法院的職能,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151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進行,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但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菇的除外。被上訴人在答辯中要求變更或者補充第一審判決內容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審查。
可見,在我國,第一審法院的審理范圍是當事人的上訴請求。換言之,我國第二審法院對上訴案件的審理,屬於對案件的續審,即第二審審理中所要解決的是—·審已經審理但仍存在爭議的問題。
第二審法院審理的內容是與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從職能上界定,我國第二審法院進行的審理既是事實審,又是法律審。但審理的事實和法律問題,是圍繞著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的,即只審理與上訴請求有關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如果上訴人請求改變或撤銷判決的全部,則二審法院就應對一審判決中認定的全部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如果上訴人只請求改變或撤銷判決的一部分,則二審法院只圍繞上訴請求的部分事實認定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即可。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既包括上訴人提出的事實和法律問題,也包括上訴人未提出的但與上訴請求有關的其他事實和法律問題。
二、上訴審對案件審理的方式
上訴審對案件的審理方式是實現上訴審職能所採取的形式問題,根據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二審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不能採用獨任制,也不能有陪審員參加合議庭。
二審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原則上應開庭審理,經過閱卷和調查,詢問當事人,在事實核對清楚後,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徑行判決、裁定。
三、第二審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地點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二審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在本院進行,也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原審法院所在地進行。這是便利當事人進行訴訟、便利法院辦案原則在二審程序中的體現。
四、第二審法院在第二審程序審理中的調解
調解是民事訴訟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不論是第一審程序還是第二審程序,都可以根據自願與合法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因此,調解也是第二審程序中的結案方式之一。在第二審程序中達成調解協議的都應製作調解書,同時,調解書應由審判員和書記員署名,並加蓋人民法院的印章。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後,原審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在第二審法院的調解書中,不寫「撤銷原判」。

3. 法院一般會怎樣處理上訴案件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89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1)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或者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2)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3)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4)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改變原審判決的,應當同時對被訴行政行為作出判決。

4. 法院判了一年犯人上訴怎樣處理

上訴是被告人的權利。不能剝奪的。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九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第二百二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
共同犯罪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訴的,應當對全案進行審查,一並處理。
第二百二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於下列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
(一)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第一審認定的事實、證據提出異議,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上訴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上訴案件;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
(四)其他應當開庭審理的案件。
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不開庭審理的,應當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上訴、抗訴案件,可以到案件發生地或者原審人民法院所在地進行。

5. 一法院判決上訴!二審法院改判的一審法院算不算錯案

1、司法實踐中,二審改判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有誤、適用法律不正確,或者審判程序不合法,而是要依法進行綜合考量確認一審判決是否屬於錯案。
2、理由:
以刑事訴訟為例,由於二審程序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二審法院不得不對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的案件依法作出改判。主要有:
二審程序中當事人和解,法院改變原判決。近年來,司法機關對刑事和解進行了積極探索,不斷加大刑事和解的范圍和力度,如北京、上海、江蘇等地一些法院出台了關於刑事和解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在自訴案件以及一些侵犯個人權益的刑事案件,諸如交通肇事案件、故意傷害案件中,只要被告人和被害人達成諒解,法院在量刑時就可以對被告人從輕處罰或免予處罰。這樣,一些在一審中未形成刑事和解,卻在二審程序中達成刑事和解的,法院將依法改變原判決。如新聞報道過的:2007年5月,在打籃球時,祁某因爭執將小君臉部打成輕傷,一審判處祁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四個月。二審程序中,小君和祁某達成和解,祁某表示悔罪、認錯,並主動賠償小君經濟損失1萬元,原本就是朋友的當事人雙方握手言和,7月24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以祁某犯故意傷害罪,免予刑事處罰。司法實踐中,這類因雙方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二審改變原判決的案件正呈日益增長趨勢。

二審程序中出現立功等新證據、新情況。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明確了我國二審程序的性質,即我國的二審救濟程序不同於外國的法律審或續審制,而是實行全案復審制,既是法律審,又是事實審。即二審同一審一樣,不僅具有收集、調取證據的職能,而且有對收集、調取到的證據進行審查進而認定事實的職能。實踐中比較常見的是立功等法定量刑情節在二審程序得以核實,或者被告人在二審期間有立功表現,二審法院對立功事實予以審查認定,並直接改判。如重慶綦江虹橋垮塌案,被告人林世元(綦江縣委原副書記)因玩忽職守罪、受賄罪,被一審法院依法數罪並罰,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林世元以原判量刑過重為由提出上訴。在二審期間,林世元揭發了綦江原縣委書記張開科的犯罪事實,並查證屬實,據此,二審法院改判林世元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上述情形中,當事人和解以及被告人立功等情況發生在一審判決之後、二審審理期間,這時出現的新事實與新證據,顯然難以歸入原判決事實不清楚的范圍。

6. 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後,還可以繼續上訴嗎

二審判決作出就立即生效,不能再上訴了。中國現在的司法制度,普通案件都是採取「二審終審制」,即案件經過一審、二審之後所有的司法程序就宣告結束了。
如果你對案件結果不服,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則申請再審,再審是針對一、二審生效裁判文書確有錯誤的一種糾錯程序,不是平常的程序,所以不像二審程序,你只要上訴就可以啟動二審。再審案件必須先經過法院審查,確認案件事實或者適用法律確實有誤才會啟動。而且有時間限制,一般要在判決生效六個月內提出再審申請。
司法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熱點內容
律師表白 發布:2025-07-28 13:19:13 瀏覽:780
計量技術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28 13:12:56 瀏覽:68
農村土地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28 13:10:53 瀏覽:638
司法鑒定結案 發布:2025-07-28 13:10:36 瀏覽:69
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的聯系 發布:2025-07-28 13:10:34 瀏覽:604
冠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8 13:05:31 瀏覽:553
婚姻法換鎖 發布:2025-07-28 12:35:56 瀏覽:674
民法典重要法條 發布:2025-07-28 12:16:15 瀏覽:565
新編物業管理法規教程 發布:2025-07-28 12:09:19 瀏覽:409
行政訴訟法專家咨詢意見 發布:2025-07-28 12:04:28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