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王振法官

王振法官

發布時間: 2021-11-18 13:26:51

A. 正文 古代太監為什麼喜歡摧殘婦女

古代宦官俗稱太監,是在宮廷中服務的閹人。宦官在中國古代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明朝的宦官,其中既有七下西洋、居功至偉的鄭和,也有擅權亂政、穢亂後宮的魏忠賢。
其實,宦官的出現,本來是由於古代君主內宮後妃婢女眾多,可是又不能沒有男子服役,所以就閹割一些男子使他們入宮,既能使喚,又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混亂的xìng活動。這種情況在階級社會中出現,實在是十分畸形、丑惡和殘忍的。有些人被閹割後做宦官,是被迫的;但後來一些人為了生計或為了飛黃騰達,也自宮以薦。宦官本非正式官員,不得干預政事,但由於他們中的一些人比較接近皇帝、皇後,得到這些最高統治者的寵信,有時也以國家大事和他們商量;在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斗爭中,當皇帝或一些貴族感到力量單薄時,也往往藉助一些宦官的力量以克服危機,因此,在中國的歷史上,宦官常常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不僅能左右帝王的生活,而且能決定國家的命運。在中國歷史上的宦官中,固然也有忠賢之士,但更多的是助紂為虐、為非作歹、甚至釀成大亂的卑鄙小人與yīn謀家。古代xìng文化分析:從各地出土的不用種類的陶祖,反映了古代的對男xìng的xìng崇拜現象。
在古代,宦官走上政治舞台,在漢、唐之際已經十分明顯了。有一些著名的事例,如西漢呂後時掌大權並成為宦官中第一個獲得爵位的張釋;在宣帝時掌握實權並形成了宦官集團的石顯,弘恭等人;包圍著安帝進行yīn謀活動的李閏、江京;等等。到了唐朝,有被唐玄宗十分寵信的高力士;有在肅宗、代宗時搞宮廷政變、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的李輔國;還有殺害憲宗的王守澄和造成「甘露之變」的仇子良等。歷史上許多宮廷大事、yīn謀活動幾乎都和宦官有關。可是,宦官勢力最大、最為猖獗的朝代莫過於明朝了,這是衰微的社會和沒落的統治集團的一大特點。在中國歷史上,宦官為禍雖以東漢、晚唐、明為最劇,但明代宦官之盛和東漢、晚唐不同之處是人數眾雜,從宮內走出宮外,爪牙深入社會各個角落;而且自鄭和、侯顯出使,王振、劉瑾任司禮監,設立東廠特務組織以來,代「天」行事,權勢極盛,以迄魏忠賢的生祠遍天下,世無其匹。而且,前代的宦官禍國只在宮廷之內,而明代的宦官則是直接危害社會,荼毒黎民,真是生靈塗炭遭萬劫不復之境了。明代的許多史實證明:用宦官以監邊則敵寇入,以之監礦則礦盜起,以之監稅則~民變作,以之監場、監珠則國庫空,以之監軍則軍力弱,以之監民則~民怨騰,以之御清則通敵,以之典鎮則降賊。總之,明朝的宦官是「無所不監」,「無所不亂」!宦官心理解讀:太監們不僅在生理上畸形,而且心理上也和常人有殊。他們喜怒無常,猜疑心重,有自卑心理,還有排外心理,太監和太監「抱團」。他們對於直接或間接影shè「欠缺」的事物很敏感。
這些宦官為了發展自己政治上的勢力,就要投皇帝之所好,導帝yín樂,以得寵信;同時,還有這樣一個目的,即引誘皇帝縱情聲sè而不理政事,這樣就便於宦官專權。至於這後一目的,宦官劉瑾就公開地向有些宦官暴露過。如前所述,明武宗是個極端荒yín無道的皇帝,他的穢惡行徑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也受了一些人的影響。前面已經說過那個sè目人於永,還有個宦官江彬,他出身於北方萬里長城的宣府中,經常對武宗提及宣府中有許多樂師及美女,而將武宗偷偷地帶至宣府,使武宗沉湎女sè,流連忘返,有幾個月都沒有回京處理國事。江彬投武宗之所好,千方百計地引誘、慫恿。有一次他對武宗說右都督馬昂的妹妹美艷,武宗便使召來,得之大喜,那時馬女已嫁畢指揮,且有身孕,武宗對此也置之不顧,由於寵此女,馬氏一門,無論大小,都賜蟒衣,內廷都呼馬昂為舅,聲勢頓盛。武宗也常去馬昂家飲酒,有一天在酒酣之際,武宗要馬昂召其妾,馬昂推託妾病,未出見,武宗十分不悅,馬昂之寵乃衰。誘使武宗墮落至極的還有一個宦官劉瑾。他和另外七個宦官聯合起來為非作歹,塗害生靈,而被世人稱為「八虎」。他向武宗推薦鷹犬、女人、摔角等玩樂,意yù皇帝養成yín樂的癖好。他還背著武宗排斥辭退一些老臣,並且趁著武宗耽於yín樂的機會,由他的心腹們幫助他鞏固地位,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皇帝對國家大事應作的批答都由他擅自作主,行使管理天下的大權,但是因為他是文盲,所以都將批答文件帶回府中,和他的妹婿以及心腹們商量,以後再寫批答,最後再交給被貶低職位而成為他的秘書的大學士去修飾他們的那些俚俗拙劣的文句。
歷史上「宦寺宣~yín」現象無疑是宦官摧殘女xìng最為無恥的行徑。明英宗天順七年,協守大同東路都知監右監丞阮和娶妻納婢。又拷掠軍士甚酷,為其所訐,命錦衣官密察得實,上亦命宥之。
明朝末期的政治動亂和政治**,但是卻和魏忠賢與客氏的xìng關系交織在一起。被閹割的宦官卻能和女人發生xìng關系,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卻大量存在。
當時的知鎮守太監不但逼jiān民女,韋力轉還兩度奪人妻謀殺親夫,這說明有些太監yín~yù熾盛,可能還有一定的xìng能力。但是,有些完全喪失了xìng能力的太監也要玩弄婦女,而且帶有xìng~虐狂的心理,例如《野獲編》「宦寺宣~yín」記載:近rì都下有一閹豎比頑,以假陽~具入小唱穀道不能出,遂脹死。法官坐以抵償,人間怪事,何所不有?「小唱」是教坊雛jì。那個太監用一個假陽~具硬塞進這個可憐的小姑娘「穀道」即肛門,把她活活地摧殘死了。然而,這種慘絕人寰的悲劇在那個社會里決不是個別的。變態心理:閹人還可能偏思情~yù,從而宣~yín,他們即使完全喪失了xìng能力,也可能用手、口、工具等方法來玩弄婦女,甚至對女子進行xìng摧殘以發泄**。縱觀古今-變態心理仍然存在……宮廷中有那麼多妃嬪等待著皇帝去寵幸,多得連皇帝也記不清;有那麼多宦官,其中不乏曠男怨女,所以不在xìng問題上加強管理是不行的。這種管理,到了明代達到了一個相當嚴密與制度化的程度。可是,其中充滿了荒唐、壓迫和無恥。

B. 法律諺語 中國古代

1、造法易,執行難。
、我們無力反抗真理。
3、沉默將被理解為同意。
4、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
5、法律是正義與善良之術。
6、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7、法律源於人的自衛本能。
8、最好的法律從習慣產生。
9、正義可以提升一個民族。
10、法律有效力國民便昌盛。
11、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12、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
13、對制定法應當做嚴格解釋。
14、我們的時代是權利的時代。
15、習慣是法律的最好解釋者。
16、沒有人有義務證明自己有罪。
17、習慣與合意可以使法律無效。
18、法律的解釋具有法律的效力。
19、法律旨在防止強勢者為所欲為。
20、人不能轉讓自己並不擁有的東西。
21、沒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沒有刑罰。
22、法律的保護比個人的保護更有力。
23、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
24、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權利。
25、破壞證據者應承擔不利於他的推定。
26、立法以典民則祥,離法而治則不祥。
27、審判不應依照先例,而應依照法律。
28、法學家的共同意見具有習慣的力量。
29、堅持已經做出的抉擇,且勿打破安寧。
30、救濟走在權力之前,無救濟即無權力。
31、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32、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不在於邏輯。
33、以無情的目光論事,一慈悲的目光看人。
34、享有權利的人可以放棄他所享有的權利。
35、想用自己的財物應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為度。

36、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過一場冗長的官司。
37、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
38、法律不會強迫一個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39、一項基於人身的訴權隨著權利人的死亡而消失。
40、在涉及自我利益的案件中自任法官是不公之舉。
41、無法在司法程序中被採信的事實就等於不存在。
42、不知事實可以作為借口,但不知法卻不能開脫。
43、簡短是法律之友,極度的精確在法律上受到非難。

C. 古代太監為什麼喜歡摧殘婦女

主要是生理條件的不同決定了男強女弱,後世再加以意識形態化導致女性社會地位卑微。

古人講天下間唯有小人女人難養也!小人是指方方面面短小、不懂事尖端刻薄的人!而說女人難養是因為:

一、古時女人多,老婆多。

二、男尊女卑,男人是社會的主場女人除了主婦外什麼都不會,女人掙錢的行業少!

三、社會對女人的傳統習俗的影響力。

直到今天你會發現大家所知道站在頂端的人大多數還是男人,所謂女權是人類生態文明進步的表現,只能說如今的人類稍微控制住了一點恃強凌弱的天性。

D. 聶樹斌案時誰是審判長

一審:(1995)石刑初字第53號,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五日。
審判長 康平平,代理審判員 梁建琴,代理審判員張貴軍,書記員 高雷。
二審:(1995)冀刑一終字第129號,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審判長 趙桂雲,審判員 王振平,審判員 姜楓,書記員劉光輝。
聶樹斌,男,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六日出生,漢族,鹿泉市申後鄉下聶庄村人,初中文化,捕前系鹿泉市冶金機械廠工人,住原籍。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被刑事拘留,同年十月九日因故意殺人、強奸婦女被逮捕。
一審合議庭
審判長康平平的公開資料未能檢索到;
代理審判員梁建琴,這位法官後擔任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2005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國家賠償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後任行政庭副庭長,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0年2月份仍擔任行政案件審判長;
代理審判員張貴軍,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2年11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室副主任;
書記員高雷,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0年5月份是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長。
二審合議庭
審判長趙桂雲,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03年11月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
審判員王振平,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00年12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並且和姜楓在同一合議庭搭襠;另外能夠檢索到2010年的河北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和這位法官同名同姓,因未檢索到具體信息,所以不敢確定是否為同一人;
審判員姜楓,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00年12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並且和王振平在同一合議庭搭襠,在有的案件中擔任審判長;
書記員劉光輝,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3年1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

E. 劉謹是怎麼死的

劉瑾於一五一○年被殺,死於八虎的內哄、八虎之一的宦官張永,向朱厚照密告劉瑾謀反,朱厚照激動起來,劉瑾就活不成了。劉瑾當權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年,但整個明政府的結構,幾乎被他拆散。 本世紀(十六)一五○五年,明王朝第十任皇帝朱祐樘逝世,把十五歲的兒子朱厚照託孤給兩位宰相謝遷和劉健。 然而朱厚照是一個對女人和游盪有興趣的花花公子,荒唐而且任性。從小就跟他一起的玩伴宦官劉瑾,猶如他冥頑不靈的曾祖父朱祁鎮的玩伴王振一樣,事實上劉瑾一直崇拜老前輩王振的風范。 劉瑾有一個核心集團,被稱為「八虎」,僅只這個名詞就使人不寒而慄。不過八虎最初並沒有干預政治的念頭,他們只是引導朱厚照日夜不休地沉湎於聲色犬馬。於是謝遷、劉健跟各部部長(尚書),聯合要求朱厚照排除八虎。宰相兼託孤大臣的威望,使八虎大為恐懼,他們只要求保留性命,願意被放逐到南京,永不回到皇帝身旁。但謝遷、劉健根據「君子小人不並立」、「除惡務盡」的格言,堅持必須全體處斬。八虎環跪在朱厚照面前,哀哀哭求,當然加上一番足使一個大孩子跳起來的挑撥刺激,於是朱厚照果然發現謝遷、劉健的陰謀原是使皇帝陷於孤立。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以為皇帝一定會下令把八虎砍頭時,皇帝卻下令把謝遷、劉健撤差。 政府大權立即落到劉瑾手上,他用皇帝名義公布《奸黨》名單,包括謝遷、劉健和儒家陽明學派的創立人王守仁;中央政府全體官員跪在金水橋南,恭聽此項諭旨。劉瑾對朱厚照的控制力量,從下列事件上可以看出,一天早朝時,殿階上忽然發現一封信,朱厚照撿起來看,原來是一份揭發劉瑾種種罪行的匿名控訴狀。朱厚照就在狀上批示:「你所說賢能的人,我偏不用。你所說不賢能的人,我偏要用。」但劉瑾仍大發雷霆,命部長以下高級官員三百餘人,跪在奉天門(宮門之一)外的烈日之下,追究事主。那些高級官員們從早晨跪到天黑,國防部科長(兵部主事)何釒弋、進士陸伸,跟北京地方法院法官(順天府推官)周臣焦渴過度,倒下來死掉。天黑之後,未死的人再囚進錦衣衛詔獄。後來還是劉瑾發現匿名狀來自宦官內部,跟政府官員無關,才把他們釋放。 上述的兩件事顯示出劉瑾已威不可當,自然而然地,他的搖尾系統迅速成立。宰相焦芳、劉宇,內政部長(吏部尚書)張彩,國防部長(兵部尚書)曹元幾乎跟劉瑾的家奴沒有分別。政府大小措施,都在劉瑾私宅決定,其中影響最大的,有下列的兩項: 一設立「內廠」和創立罰米輸邊制度劉瑾為了加強對政府的控制,特別成立一個新的特務機構——內廠。詔獄系統除了錦衣衛、鎮撫司、東廠、西廠外,又多了一個內廠。五個血腥的殺人機構並立,凡跟宦官拒絕合作的官員和人民,一律宣稱他們貪污有據,照例地延杖拷打。同時劉瑾還發明了另外兩種刑罰。即戴重枷和罰米輸邊。巨枷的重量達七十五公斤,一個人如果被判決戴枷示眾三日,他就死定了。罰米輸邊,從數百石到數千石,由「罪犯」家屬直接運到九邊要塞,作為軍糧。它只是一種從刑,主刑往往是延杖或貶竄,如退休的前任國防部長劉大夏,被貶到軍營作苦工,附帶罰米二千石。一個人一旦得到這種處分,就等於破產,但破了產也不能免除輸邊。如果沒有地方借貸,他跟他的家人就會死於追贓的拷掠。 二建立鎮守太監定期調任制度我們回憶上世紀(十五)交趾省(越南北部)的喪失,對肇事的宦官馬騏,一定還有印象,他的官銜是監軍太監。這種制度有它的歷史性,可以上溯到八世紀。但上世紀(十五)與監軍太監同時並設的,還有一種鎮守太監,卻是明王朝的發明,到了本世紀(十六),已成為一種「祖宗制度」(祖制),而祖宗制度的特點是:永不可以變更。即由皇帝派出親信宦官,到各省和各重要城市,長期駐留。這是政治性的,還有一種專業性的,如織造太監、稅務太監、礦務太監。他們既在事實上和名義上都是皇帝的代表,那就跟一個土匪一樣,所到之處,貪污勒索,甚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政府方面的唯一對策是:「養餓虎不如養飽虎」,使他們大貪特貪之後,胃口變小,所以要求皇帝不去調動他們。但劉瑾當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舊人調回,而放出他的同黨,這批餓虎迫使全國民怨沸騰。 劉瑾於一五一○年被殺,死於八虎的內哄、八虎之一的宦官張永,向朱厚照密告劉瑾謀反,朱厚照激動起來,劉瑾就活不成了。劉瑾當權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年,但整個明政府的結構,幾乎被他拆散。 劉瑾死後,另一位宦官錢寧和邊防軍的一位軍官江彬,接替劉瑾的位置,當人們盼望國劉瑾之死而有所轉變之時,朱厚照在二人引導下,到南中國游盪,姦淫燒殺,比強盜還要凶暴

F. 史上最殘暴的朝代是哪個

明朝是中國史上最殘暴王朝 20任皇帝有17個暴君
一任帝朱元璋:大規模屠殺功臣,製造胡惟庸冤獄和藍玉冤獄,共殺五萬餘人,使明廷成為恐怖世界。官員們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訣別,到晚上平安回來,合家才有笑容。最惡毒的暴政是把罪犯的妻女發配給妓院強迫賣淫,任兩條腿的動物百般凌辱。
製造文字獄,毀滅知識分子的靈性和思想。它的特徵是:罪狀由當權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當權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一個單字或一個句子,一旦被認為誹謗元首或諷刺政府,即構成刑責。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則垂憲」,處斬。北平府學教授趙伯彥,奏章上有「儀則天下」,處斬。桂林府學教授蔣質,奏章上有「建中作則」,處斬。這些句子的「則」本是「法則」和「標准」之意,但朱元璋卻把「則」當做「賊」,認為是譏諷他當過小偷的往事。尉氏縣學教授許元,奏章上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這兩句話是千年以前的古文,朱元璋卻解釋說:「法坤與『發髡』同音,發髡是剃光了頭,諷刺我當過和尚。藻飾與『早失』同音,顯然要我早失太平。」於是許元被處斬。朱元璋又嘗於元宵夜出遊,市上張燈結綵,並列燈謎。謎底系畫一婦人,手捧西瓜,安坐馬上,馬蹄甚大。朱元璋見了,大怒回宮,即命刑官查緝,將做燈謎的市民拿到杖死。刑部莫名其妙,奏請寬宥。朱元璋大怒道:「褻瀆皇後,犯大不敬罪,還說可寬宥么?」刑官仍然不解,只好遵旨用刑。後來研究起來,才知馬後系淮西婦人,向是大腳,燈謎寓意,便指馬後,所以觸怒朱元璋,竟罹重辟。做了一個燈謎便招來殺身之禍,可見朱元璋的殘暴和冷血。

三任帝朱棣:製造靖難大屠殺,一下子殺了一萬四千多人。前祭祀部長黃子澄全族處斬。前國防部長齊泰兄弟全部處斬。皇家教師方孝孺屠殺十族,連朋友學生都包括在內,殺八百七十三人。財政部副部長卓敬滅三族。教育部長陳迪全家處斬,親屬一百八十餘人廷杖後貶竄蠻荒。監察部代理部長景清磔死,家屬親朋全數處決,故鄉一連數個村莊房舍一空。監察部副部長練子寧磔死,家族一百五十一人處決,數百人貶竄蠻荒。最高法院秘書長鄒瑾家族四百四十八人處決。最高法院副院長胡閏家族二百一十七人處決。
六任帝朱祁鎮:信任太監王振,王振慫恿他親征瓦剌,結果兵敗被俘,朱祁鎮復位後竟然仍思念王振,特地為王振雕像,招魂安葬。
九任帝朱見深:寵信太監汪直,在位二十四年,始終藏在深宮,不朝見政府官員。萬安因敬獻春葯有功,竟被擢升為首相。
十一任帝朱厚熜照:寵信太監劉瑾,使他權傾朝野。劉瑾有一個核心集團,被稱為「八虎」,單是這個名字就可說明這幫人的暴虐和殘酷。一天早朝時,殿階上忽然發現一封信,朱厚熜照命揀起來看,是一份揭發劉瑾種種罪行的匿名控訴狀。朱厚熜照在上面批示:「你所說賢能之人,我偏不用。你所說不賢能之人,我偏要用。」(今天聽起來仍然耳熟。)朱厚熜照有這種倒行逆施的能力,但這樣做最大的受害者恐怕是他們朱家。劉瑾有皇帝撐腰,大發雷霆,命部長以下高級官員三百餘人跪到奉先門外烈日之下追究事主。那些高級官員從早晨跪到天黑,國防部科長和北京地方法院法官焦渴過度,倒下來死掉。天黑之後,未死的人再被囚進錦衣衛詔獄。劉瑾死後,朱厚熜照在另一位太監錢寧的引導下去南中原游盪,常常信步走到一大戶人家,命錦衣衛把這家的男人趕走,而留下女人伴寢,世界上最凶暴的強盜行為也不過如此。
十二任帝朱厚熜:在位四十六年,1540年起不出朝見政府官員,一直到1566年逝世,二十七年間總共跟群臣只見過四次面,平均七年出席早朝一次。他信任大貪官嚴嵩,後者專擅朝政二十年,惟一的嗜好就是貪污和排除異己,朝中稍微有點理性的官員不是被誣陷進監獄就是捲起鋪蓋走人。因為朱厚熜的瀆職和嚴嵩的濫用職權,明政府已腐爛透頂,全國沸騰的抗暴民變如火如荼,每年至少都要有一次大規模的暴動。連宮女楊金英等人也因受不了朱厚熜禽獸般的惡行,試圖乘朱厚熜熟睡時用繩索把他勒死。如果她們不是因為太緊張打了個錯結,朱厚熜必死無疑。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仇恨,使世界上最善良的宮女用謀殺的手段,以圖跟她們的仇敵同歸於盡。由此可以想見明政府的宮廷是何等骯臟恐怖。
十四任帝朱翊鈞:十歲即位,在位四十九年,二十歲之前因張居正攝政,還不敢有太大的惡行,只是經常拷打身邊的宦官和宮女,把這些可憐無助的人拷打至死。朱翊鈞在張居正死後親政,第一件事就是抄張居正的家,繼而開始吸鴉片,接下來開始不跟大臣見面。到了1589年,朱翊鈞像是被皇宮吞沒了似的,不再出現,一直到1620年死亡,只在1615年才勉強到金鑾殿上亮了一次相,一味龜縮在深宮吸毒酗酒和打殺宮女宦官。朱翊鈞1582年親政,到1592年的十年間,僅官方統計就已鞭死了一千多人。明王朝的權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其他的官員只能照皇帝的聖旨行政,不能擅自決斷。皇帝不作為,全國行政遂陷於長期停頓。到了1610年,中央政府六個部只有司法部有部長,其他五個部全沒部長。監察部長缺十年以上。錦衣衛沒一個法官,囚犯關在監獄里,有長達二十年還沒問過一句話的,他們在獄中用磚頭砸自己,輾轉在血泊中呼冤。全國地方政府的官員也缺少一半以上,但請求任用官員的奏章,朱翊鈞視若無睹。1619年,遼東軍區司令官楊鎬四路進攻後金汗國,在薩爾滸大敗,死四萬五千人,開原、鐵嶺相繼失陷,北京震動。全體大臣跪在文華門外,苦苦哀求皇帝批發軍事奏章,增派援軍,急發軍餉——前線將士正在冰天雪地和飢餓中殺敵,可朱翊鈞毫不理會。
由宦官管理開礦和負責徵收賦稅,是明王朝的暴政之一。朱翊鈞的「礦監」和「稅監」全是一群人倫喪盡的餓狼,把百姓的財富搜括罄盡,全國中等以上的家庭大部分破產。
十六任帝朱由校:在位八年,是一個狂熱的木匠,經常在宮中赤膊短褲揮汗如雨地運刨掄斧,製造桌椅案櫃,雕刻屏風;對政治則是白痴,把朝政委託給孩童時帶他的玩伴太監魏忠賢。魏忠賢心靈陰暗歹毒,在朝中結黨營私,瘋狂迫害對國家民族還有一點責任感的朝臣。他最為得意的傑作是誣陷抗擊後金的軍事天才、遼東軍區司令官熊廷弼「貪污」,自毀明帝國的「長城」;然後又誣陷為熊廷弼呼冤的監察部長楊漣和評議部主任委員魏大中「受賄」,逮入詔獄,用酷刑迫害至死。
魏忠賢的核心組織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一看這些稱呼,就可窺知他們的成員是些什麼東西。魏忠賢當權的後期,各地官員紛紛為他建立「生祠」,以歌頌他的豐功偉績。祠堂本是祭拜死人的場所,但搖尾拍馬屁的官員卻在魏忠賢還活著的時候,在祠堂中樹立他的塑像,供人當神仙般的焚香跪拜,祈求降福,這真是一件空前熱鬧的政治奇觀。魏忠賢當權僅僅七年,就把明王朝的根基全部挖空。
十七任帝朱由檢:在位十八年,精力充沛,有心治理國家,但智商不高,脾氣暴躁,發脾氣時不可理喻,而且幾乎是沒睡著的時候都在發脾氣。他對自己的錯誤永遠有動聽的掩飾,絕不尋求更正,卻喜歡部下歌頌他英明。
朱由檢最津津樂道的政績是他中了清帝國的反間計,宣稱清帝國的剋星、用兵如神且忠心耿耿的遼東軍區總司令袁宗煥是清帝國的「奸細」,把他押赴刑場千刀萬剮。清帝國的勢力自此失去控制,最終奪佔了明帝國的江山。
朱由檢最勇敢的一件事是殺人,發脾氣時像一頭掙脫了鐵鏈的瘋狗,人性和理性全失。有一次他把大臣們請到金鑾殿上,向他們作揖行禮,說:「謝謝各位先生,幫助我治理國家。」然而不久就大發雷霆,把被他謝謝的「各位先生」殺掉。朱由檢寵信太監曹化淳,讓他擔任北京城防司令,後者在李自成兵團來到時大開城門迎接農民軍進城,像鐵鑄一樣堅固的北京城沒經過戰斗就告陷落。這進一步地證明了朱由檢的「知人善任」。
十八任帝朱由崧:在臨時首都南京即位,這時清帝國大軍壓境,明政府的殘余國防軍力量弱不禁風,不堪一擊。朱由崧上殿時表情憂愁,大臣以為他憂心國事,未免說些安慰話,朱由崧卻回答說後宮宮女數量少且不夠漂亮,當務之急是挑選美女,擴充後宮,弄得大臣一個個哭笑不得。朱由崧頒布的第一道敕令是徵集宮女,第二道敕令是命各地方官員進貢春葯秘方。被貶竄的閹黨巨頭阮大鋮被召回政府擔任要職,跟實力派宰相馬士英結成一條陣線,瘋狂打擊忠於明政府的文武官員。朱由崧只當了十三個月的皇帝,就被清帝國俘虜,送到北京砍頭。
二十任帝朱由榔:在位十六年,一直像流寇一樣被清政府追逐,在西南諸省的大山中不停地逃亡,最後逃入緬甸,在邊界蠻荒地區搭建草屋,與土人雜居。在破草屋的金鑾殿上,任用另一位太監巨頭馬吉翔,對忠心耿耿、追隨正統政府流亡的官員呵責辱罵和施用廷杖酷刑,好像仍在北京一樣。

G. 中國近代十大荒唐貪官

歷史上十大「著名」貪官:猶以和珅所貪數額最大
趙高,原籍趙國,是趙國王族遠支族屬。後來趙高之父犯了罪,被判處宮刑,趙高弟兄數人也一律處以宮刑,在秦國王宮做了奴隸。秦始皇聽說趙高能力強,精通刑獄法令,便提拔他擔任了中東府令,兼行符璽令,成了掌管皇車馬和能自由出宮的官吏。趙高利用手中的職權,一方面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各項經濟事務橫加干涉,侵奪民田,操縱賦稅,控制國庫。幾年的時間,趙高就成了財富難以計數的富翁,其爪牙也大發橫財,國家的財力卻日趨薄弱。趙高入秦宮20多年,依靠弄虛作假,弄權不止,貪欲不足,終得報應。他通過發動兩次宮廷政變,陷害了無數無辜,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梁冀(?—159),東漢外戚,順帝時任大將軍,專斷朝政近20年。聚斂財富,大肆搜刮,並向求官者收取賄賂。建私家林苑,方圓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殺。其家產沒收變賣合30餘萬萬,相當於東漢政府一年租稅收入之半。
楊國忠(?—756),唐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玄宗時任吏部尚書。因其妹楊貴妃有寵而權傾中外。結黨營私,賄賂公行,選任官吏均於私第暗定。安祿山以「討國忠」為名發動叛亂,隨玄宗奔蜀時,被士兵殺死。
朱勔(1075—1126),北宋蘇州(今屬江蘇)人。因獻媚蔡京、童貫而得官。投徽宗所好,以承辦「花石綱」為名,撈取錢財,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萬畝。凡諂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則罷去,時稱「東南小朝廷」。欽宗繼位,被罷官處死。
陳自強,南宋寧宗時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著曾經做過實權人物韓侂胄啟蒙老師的資歷,貪贓枉法,什麼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談好價錢,一切辦妥後再 「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註明「某物多少一起獻上」。凡是沒寫的,就根本不打開。後來,韓侂胄北伐失敗失去了權勢,陳自強失去了靠山,又因謊報軍情被朝廷罷免,最終死於流放地。
劉觀,雄縣人,明太祖朱元璋對貪官污吏的懲治十分殘酷,貪污60兩銀子的官員就要被剝皮,在皮囊里填草後放在衙門公座旁以警誡繼任者。此法在當時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後期,貪污已成了風氣。到了明宣宗時,最大的貪污犯竟是經歷了四代皇帝、資歷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劉觀。劉觀執法犯法,大肆貪污受賄。在他影響下,御史們個個貪婪無比。宣德三年六月罷朝後,宣宗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詢問,現在朝廷里哪個官員最腐敗?楊榮毫不猶豫地說是劉觀。宣宗立即下詔,命劉觀巡視河道,實際上把他調離了御史位置。嗅覺靈敏的御史們立即聞風而動,紛紛彈劾劉觀及其子劉輻。宣宗大怒之下准備處死劉觀父子,後在楊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貶二人到遼東戍邊。劉觀最後死在遼東。
王振(?—1449),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永樂時入官為宦官。英宗時因受寵而擅權,成為明代宦官專權之始。大興土木,廣收賄賂,操縱官吏選拔、升遷。土木之變,策動英宗親征,於土木堡兵敗,為亂軍所殺。
嚴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弘治年間進士,嘉靖時任內閣首輔。與其子嚴世蕃狼狽為奸,貪財納賄,賣官鬻爵,結黨營私,禍國殃民。後被彈劾罷官,抄其家所得金銀、珍寶、字畫,數以百萬計。
噶禮(?—1714),清滿洲正紅旗人,由蔭生任吏部主事,後升任兩江總督。搜刮民財,廣收賄賂,在江南有貪婪之名。康熙五十一年,因江南科場案發,事涉受賄被革職。
和珅(1750—1799),清滿洲正紅旗人,生員出身。因辦事干練,深得乾隆皇帝信賴,倚為腹心,任軍機大臣20多年。專擅弄權,控制官員升遷,大肆貪污。嘉慶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狀,賜死。查沒金銀、珍寶極多,時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諺。

H. 聶樹斌案時誰是審判長

一審:(1995)石刑初字第號,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五日。
審判長 康平平,代理審判員 梁建琴,代理審判員張貴軍,書記員 高雷。
二審:(1995)冀刑一終字第129號,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審判長 趙桂雲,審判員 王振平,審判員 姜楓,書記員劉光輝。
聶樹斌,男,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六日出生,漢族,鹿泉市申後鄉下聶庄村人,初中文化,捕前系鹿泉市冶金機械廠工人,住原籍。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被刑事拘留,同年十月九日因故意殺人、強奸婦女被逮捕。
一審合議庭
審判長康平平的公開資料未能檢索到;
代理審判員梁建琴,這位法官後擔任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2005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國家賠償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後任行政庭副庭長,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0年2月份仍擔任行政案件審判長;
代理審判員張貴軍,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2年11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室副主任;
書記員高雷,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0年5月份是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長。
二審合議庭
審判長趙桂雲,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03年11月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
審判員王振平,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00年12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並且和姜楓在同一合議庭搭襠;另外能夠檢索到2010年的河北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和這位法官同名同姓,因未檢索到具體信息,所以不敢確定是否為同一人;
審判員姜楓,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00年12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並且和王振平在同一合議庭搭襠,在有的案件中擔任審判長;
書記員劉光輝,這位法官能夠檢索到的截止2013年1月底是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

I. 明史魏驥傳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魏驥,字仲房,蕭山人。永樂中,以進士副榜授松江訓導。常夜分攜茗粥勞諸生。諸生感奮,多成就者。用師逵薦,遷太常博士。

宣德初,遷吏部考功員外郎,正統三年,召試行在吏部左侍郎,屢命巡視畿甸遺蝗,問民疾苦。八年改禮部,尋以老請致仕。吏部尚書王直言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簡。乃改南京吏部。復以老辭,不允。十四年進尚書。英宗北狩,驥率諸司條上時務,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驥居官務大體。在太常,山川壇獲雙白兔,圻內生瑞麥,皆卻不進。在吏部,有進士未終制,求考功。同官將許之,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綱者,惡逆當辟,或憫其少,欲緩之。驥曰:「此婦人之仁,天道不時,正此故也。」獄決而雨。

正統中,王振怙寵,凌公卿,獨嚴重驥,呼「先生」。景泰初,以請老至京師。大學士陳循,驥門生也,請間曰:「公雖位冢宰,然未嘗立朝。願少待,事在循輩。」驥正色曰:「君為輔臣,當為天下進賢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語人曰:「渠以朝廷事為一己事,安得善終。」竟致仕去。

驥端厚祗慎。顧勁直,好別白君子小人。恆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憂國憂民,老而彌篤。蕭山故多水患,驥倡修螺山、畢公諸塘堰,捍江潮,興湖利。鄉人賴之。居恆布衣糲食,不殖生產。事兄教諭騏,雖耄益恭。時戴笠行田間。嘗遇錢塘主簿,隸呵之。答曰「蕭山魏驥也」。主簿倉皇謝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蕭山,見致仕尚書臣魏驥里居,教子孫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禦災患。所行動應禮法,倡理學,勖後進。雖在林野,有補治化,齒德有餘。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覽奏嘉嘆。遣行人存問,賜羊酒,命有司月給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驥卒。賜祭葬如禮,謚文靖。其子完以驥遺言詣闕辭葬,乞以其金振飢民。帝憮然曰:「驥臨終遺命,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許之。

翻譯:

魏驥,字子房,蕭山人。永樂年間,以進士副榜的身份授職松江訓導。常在深夜攜帶茶粥慰勞諸生。諸生感動而發奮,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因師逵的推薦,升任太常博士。

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員外郎。正統三年,召入試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多次奉命巡視京城郊區蝗蟲災情,詢問民眾的疾苦。正統八年,改任禮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請求辭官退休。吏部尚書王直說魏驥沒有衰老,若考慮到他年齡大,最好下令除去繁雜的工作而做簡要的事情。

於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他再次推託年老而辭官,但是朝廷不同意。正統十四年升為尚書。英宗被俘北去,魏驥率領各司眾官吏逐條上陳時弊,大多被施行。景泰元年,年齡七十七,辭官退休。

魏驥做官識大體。任太常官時,山川壇抓獲一對白兔,京畿內長瑞麥,他都拒絕進呈給朝廷。在吏部時,有一進士服喪期未滿,就請求考核功績授官。同僚打算答應他,可是魏驥堅持不同意。

司法官因天旱體恤受刑者,有個叫王綱的犯人,罪大惡極,應判處死罪,有人憐憫他年少,想要給他減刑。魏驥說:「這是婦人之仁,天道不合時節,正是這個原因。」依法斷案後,天就下雨了。

正統年間,王振依仗寵幸,凌辱公卿,唯獨尊重魏驥,稱他為「先生」。景泰初年,魏驥因請求退休養老到達京城。大學士陳循,是魏驥的學生,找機會避開眾人對魏驥說:「您雖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京城中央作官。請您稍稍等待,可叫朝廷為您加官封爵,這事兒包在我陳循等人身上。」

魏驥正色道:「你身為輔佐之臣,應當為天下推舉賢才,不能因為我是你的老師就偏私我。」魏驥後來對人說:「他把朝廷的事作為自己的事,這樣怎麼會有好結果呢?」最終辭官退休歸家。

魏驥端正厚道剛勁正直,善於識別君子小人,常說:「沒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閑居也憂國憂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純厚。蕭山原來多水災,魏驥倡議修築螺山、畢公等塘堰,攔截江潮,興修水利。

鄉里人依賴它獲利。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產業。事奉作教諭的兄長魏騏,雖年長而更加恭敬。經常戴斗笠行走於田間。曾遇到錢塘的主簿,仆隸呵斥他,問他是誰,他回答說「是蕭山的魏驥」。那主簿倉皇謝罪慰問而離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說:「臣最初任職蕭山,看到退休尚書臣魏驥的鄉下住宅,教育子孫尊崇孝悌,致力農耕,增築堤壩,挖掘湖泊,抵禦災害。所做的事符合禮法,提倡理學,勉勵後進。魏驥雖身處山野,但對治理和教化有益處,年齡大,德行高。

請求陛下下令給主管部門,參照前代舊例實施對魏驥的表彰。」皇帝閱覽奏摺而嘉嘆贊賞,派遣使者前往慰問,踢給羊和酒,命令有關部門每月供給米三石。但使者和命令還沒到達魏驥就去世了。按照禮制賜予祭品,謚號文靖。

他的兒子魏完因魏驥的遺言赴朝堂推辭葬禮,乞求用禮金救濟飢民。皇帝嘆息說:「魏驥臨終的遺言還害怕勞民傷財,可謂忠誠的大臣啊!」答應了魏完的請求。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明史》中的列傳特點:

基本沿舊史之體例,但亦有其創新之處。《四庫全書總目》卷四六《明史》條提要中稱:「列傳從舊例者十三,創新例者三,曰《閹黨》、曰《流賊》、曰《土司》。蓋貂璫之禍,雖漢、唐以下皆有,而士大夫趨勢附膻,則惟明人為最夥。其流毒天下,亦至酷。別為一傳,所以著亂亡之源,不但示斧鉞之誅也。

闖、獻二寇,至於亡明,剿撫之失,足為炯鑒,非他小丑之比,亦非割據群雄之比,故別立之。至於土司,古謂羈縻州也。不內不外,釁隙易萌。大抵多建置於元,而滋蔓於明。控馭之道,與牧民殊,與御敵國又殊,故自為一類焉。」應該說,創設《閹黨》、《流賊》、《土司》三類傳,確實符合於明史之實際情況,突出記述了明代的主要社會問題,為了解明代宦官、明代農民起義和明代民族關系,提供了比較集中、系統的材料。

這與諸表中創設《七卿表》有異曲同工之處。明代宦官之干政,雖不及漢、唐諸朝有廢立之舉,但外廷士大夫屈膝卑顏於閹宦,而成一時之氣焰,則為亘古未有。《閹黨傳》所列四十六人,屬劉瑾黨者七人,余皆魏忠賢之黨。讀《閹黨傳序》可知史館諸人於明亡之鑒深痛而慨然。

然而與《流賊傳》相比,其感情又有所不同,所撰《流賊傳序》自唐賽兒起義論起,直至李自成、張獻忠之亡明,文稱:「自唐賽兒以下,本末易竟,事具剿賊諸臣傳中。獨志其亡天下者,立《李自成、張獻忠傳》。」其中《李自成傳》長達萬余言,為《明史》諸傳中之最長者。從修史者角度雖主要為後人之鑒,卻因此而保留較為豐富的有關記載,而未採取分散於「剿賊」諸臣傳中。

《明史》列傳之體例採用類傳形式,除以類分傳外,於諸臣傳中亦因類分卷,而未盡以父子及孫等為傳。其方法即因事而分。如卷一二二有《郭子興傳》、《韓林兒傳》、《劉福通傳》,雖亦為明建國前群雄之列,而與群雄同明太祖朱元璋之關系不同,歸為一卷。

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合為一卷,擴廓、陳友定、把匝剌瓦爾密合為一卷。諸臣中,如徐達、常遇春單為一卷,是功臣亦有別而分立。史臣為建文帝遺臣列傳頗詳,甚至有傳聞之人,能列立傳者盡量立傳,也是史臣寄託遺民之情的一種方式。

《明史》諸列傳中,亦多見以事附傳之體例。如卷一八九《夏良勝傳》,附同下詔獄者萬潮、陳九川、張衍瑞、姜龍、徐鏊、姚繼岩傳,均連署進言諫止武宗南巡之人。卷二○六《馬錄傳》附顏頤壽、聶賢、湯沐、劉琦、盧瓊、沈漢、王科,均嘉靖中「李福達之獄」受牽之人。

如隆慶中御史龐尚鵬疏中稱:「據李同之獄,福達罪益彰,而當時流毒縉紳至四十餘人,衣冠之禍,可謂慘烈。」此附傳後史官評論中所引述,以為同事附傳之由也。此類附傳,於《明史》中不勝枚舉。

清修《明史》的另一特色是,隱瞞明朝與清朝在遼東的戰爭史事。對於明朝文武諸臣,曾為督撫鎮巡等官者,清朝修史時皆削其在遼之事跡。如王翱、李秉、趙輔、彭誼、程信等人,《明史》中均各有傳,但其於建州有撫治或征討之績處,《明史》中均略去不述,間有一二語涉及,則不指明為何部落,以何原因啟釁,其史實真相,無從觀看。

對於一些實在避不開的人物,清朝乾脆讓他們從歷史記錄中人間蒸發了。凡是明朝人中所長而必書之事在於建州者,則《明史》中削其人而不為立傳。如顧養謙、宦官亦失哈等,因生平活動不可離遼東及建州之事,《明史》中遂無傳。又如贊理征東軍務登萊巡撫袁可立、東江總兵毛文龍和後金總兵劉愛塔所關明金遼海戰事尤重,《明史》均不為立傳。

《明史》列傳中,《外國傳》及《西域傳》,反映了當時與境外國家及部落地區等的聯系,保存了大量東南亞及中亞等地歷史資料,是研究這些國家歷史及中外關系史的較好參考資料。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編纂得體、材料翔實、敘事穩妥、行文簡潔為史家所稱道,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史書。這反映出編者對史料的考訂、史料的運用、對史事的貫通、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都達到較高的水平。

(9)王振法官擴展閱讀:

《明史》創作背景:

清朝入主中原後,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註: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的記載,見於《清世祖實錄》卷15,何冠彪《順治朝〈明史〉編纂考》一文首揭此事。

但清廷何時決議纂修,尚無確切史料證實。清代官書中亦不見有關纂修《明史》的詔令,《清世祖實錄》中僅見幾位總裁於順治二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欽奉聖諭,總裁《明史》」,並提出副總裁及纂修人員名單。這種「欽奉聖諭」,很可能僅是早朝時的口頭指示而已。以往論著稱順治二年五月「詔修《明史》」,表述確實有所不當,准確言之為:順治二年五月,清廷組成《明史》的纂修人員。),得到了清廷認可。

其後,大學士馮銓、李建泰、範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操辦此事。是年五月,由總裁提名副總裁和纂修官,並設收掌官七員,滿字謄錄十員,漢字謄錄三十六員, 揭開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後定稿,進呈刊刻。《明史》是我國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纂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如果從清順治二年(1645年)開設明史館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進呈,前後歷時九十四年。假如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組織班子編寫起至呈稿止,為時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J. 善意的謊言故事

一架運輸機在沙漠里遇到沙塵暴而迫降,但飛機已經嚴重損毀,無法恢復起飛,通訊設備也損壞,與外界通訊聯絡中斷。9名乘客和1名駕駛員陷於絕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們為爭奪有限的干糧和水而動起干戈。
緊急關頭,一個臨時搭乘飛機的乘客站了出來說:「大家不要驚慌,我是飛機設計師,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聽我指揮,就可以修好飛機。」這好比一針強心劑,穩定了大家的情緒,他們自覺節省水和干糧;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團結起來和風沙困難作斗爭。
十幾天過去了,飛機並沒有修好;但有一隊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駝隊經過這里,搭救了他們。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國與前蘇聯發生爭執,前蘇聯政府撕毀合同撤走專家,背信棄義的行為,使得我們的國家工業一度陷入癱瘓的境地,為了還清欠下前蘇聯的債務,毛主席當時號召國人大練鋼鐵,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大躍進,當時中國老百姓沒有人會知道我們的國家還欠著別人的一屁股債,以為我們的國家解放了,就會過上無憂無慮的好日子,但是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擔起了這副擔子,那時國家領導對老百姓說的謊言是善意的,也是無礙於誠信的,當時中國老百姓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工作起來的干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跡.
一個老媽媽得了腎病,如果不換腎的話生命就會受到威脅,這時大兒子站了出來要求給媽媽捐腎,這可疼壞了老媽媽,老媽媽強烈反對,說要是這樣自己還不如死了算了.沒辦法只能等待各種條件都比較匹配的腎源,可是要等到這樣的腎源真是很不容易,兒子怕耽誤了母親的病情,於是和家人商量後,騙過了母親.把自己的一個年輕的腎臟捐給了母親,手術成功後家人還是瞞著這位老媽媽的,最讓人感動的是母親和兒子住在隔壁病房,媽媽是不知道的,當媽媽想見大兒子時,家人只是騙她說兒子去出差了
一個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她生命的後期,當醫生問她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時,她說想去天安門看看升旗儀式,對一個生命垂危的女孩的最後心願,醫生和家長哪有不滿足的理由呢?但是因為她的家住在遙遠的新疆,如果滿足她的要求,醫生怕女孩經受不住旅途的勞累,於是一個由2000多名志願者和醫生還有女孩的家人組織的集體編造謊言的活動開始了,從上火車到改乘旅遊公車,一路上,從報站到服務員端茶倒水,甚至到旅客的交談,都是大家有意安排的,最後來到了一個學校,在軍樂隊伴奏的國歌聲中,雙目失明的女孩以為真的來到了渴望已久的天安門廣場,當看到她無力的舉起她的小手向國旗的方向敬禮時,在場的人們全都流下了熱淚,這次由2000多人組織的集體說謊行動,你能說他們善意的謊言有礙於誠信么?
當一位身患絕症的病人,被醫生判了死刑時,他的父母、愛人、子女以及所有的親人,都不會直接地告訴他:「生命已無法挽救」,「最多還能在這個世界上活多久」之類的話。雖然這些都是實話,但是誰會那樣殘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樣,向已經在病痛中的親人以實情相告呢。
當一個不韻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了自己的親人,該怎樣向他說明自己的親人到哪裡去了呢。我們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暫時不要告訴他真實情況,只是說到很遠的地方出差去了,或者是在國外學習工作之類的。待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的時候,再以實情相告,孩子也會理解親人的做法,不會因為沒有早知真情而生氣的。難道這樣的話也有礙於誠信嗎!

熱點內容
合肥包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8 10:40:04 瀏覽:928
違反勞動法的管理制度 發布:2025-07-28 10:28:14 瀏覽:904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形成 發布:2025-07-28 10:17:36 瀏覽:907
法院工作態 發布:2025-07-28 10:09:46 瀏覽:805
勞動合同法中社會保險金 發布:2025-07-28 10:09:43 瀏覽:678
社會法在我國的困境 發布:2025-07-28 10:09:36 瀏覽:443
青島會計從業法規稅率 發布:2025-07-28 09:59:50 瀏覽:393
法院強制執行拍賣程序 發布:2025-07-28 09:55:33 瀏覽:486
民事訴訟法對管轄權的 發布:2025-07-28 09:55:31 瀏覽:105
天河區醫療糾紛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28 09:54:48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