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協議與法院調解
Ⅰ 關於法院調解和當事人和解的區別
主要有以下三點區別:
1、參與人不同:
調解是由法院、原告、被告三方參與;
和解是由當時人雙方參與。
2、法律效力不同:
法院調解會出具調解書,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和解是沒有調解書的。
3、結果不同:
已經出具調解書的案件,有些是不會再審理的;
和解沒有這個限制。
法律依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1)和解協議與法院調解擴展閱讀:
違規調解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事人有調解拒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Ⅱ 和解協議內容與法院文書不一致,如何執行
那麼根據你描述的情況,對你提出的問題分別解答如下:
如果雙方都同意按照和解協議執行的,那麼就自動按照和解協議執行即可,如果有一方不同意,那麼應當以法院出具的調解書為准,不存在是否違背雙方調解原意的問題。因為法院的調解書和判決書是有同樣的法律效力的,具有強制執行力,即便被執行人不同意,主觀上不願意也是要執行的,所以不需要考慮是否違背哪一方意願的問題,如果有一方當初不同意調解,那麼完全可以不接受調解等待法院判決,一旦雙方簽字調解書做出,就已經生效了,必須執行,不願意也不行。
當然可以達到。
遲延履行金或強制交付遲延履行利息,是指在被執行人未按法律文書確定的時間內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時,人民法院強制被執行人交納一定數量的金錢的執行措施。
強制交付遲延履行利息,適用於金錢給付的案件。被執行人未按照法律文書規定的期限,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即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的兩倍,向權利人支付利息。
所以延遲履行金本身就是帶有制裁和懲罰性質的,如果你們的案件中,被執行人不同意按照和解協議執行,那麼就必須按照法院出具的調解書來執行了,其中的支付延遲履行金就是法院對其拒不執行的制裁和懲罰措施。
當然有區別,還有本質區別。
和解協議是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的民間約定,其執行是需要建立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的,如果一方拒不執行,那麼另一方只能通過起訴的手段才能達到目的。和解協議是肯定沒有強制執行力的,拿著和解協議要求法院強制執行的,法院不會受理。
而判決書就不同了,判決書是法院作出的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文書,一旦被告拒不執行判決,原告可以向作出生效判決的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是具有強制執行力的,這一點與和解協議有本質區別。
既然你們之間又有和解協議又有法院出具的調解書,那麼你可以自行選擇。
如果你願意接受和解協議的方案,那麼就與對方協商,要求對方按照和解協議內容支付即可,對方同意的,你們自行轉賬完成支付即可。
如果你不接受和解協議或者對方拒不履行和解協議,那麼你完全可以要求對方按照法院出具的調解書中載明的方式和數額向你支付,對方不履行的,你可以向做出調解書的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只要向法院提供對方有效財產線索、調解書和你們雙方身份證復印件即可。
建議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直接申請強制執行。
當然,具體情況和最終處理方式,還需要根據案件詳情和證據情況等來確定。上述幾點是根據你描述的情況,對你提出的問題所作簡要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追加提問,以便根據本案細節做出更准確的解答。
Ⅲ 可否要求法院根據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
如果法院主持的和解協議,這個不收費。如果自己達成的協議,需要立案,交納訴訟費,最後可能會退一部分。
Ⅳ 民事調解書與調解協議不一致如何處理
本人與公司有兩個勞動爭議訴訟,其中第一個進入二審,第二個還在一審;另外還有公積金與社保在行政投訴處理中。合計金額近50萬元。 第一個訴訟在二審法官的威逼利誘下不得已而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上有一條「公司支付和解款8萬元後雙方當事人在勞動關系的所有方面再無任何權利義務關系」。但今天收到的民事調解書上卻寫成「公司支付和解款8萬元後雙方當事人就此前存在的勞動關系的所有方面再無任何權利義務關系」。 請問,這兩種表述的意思是一樣的嗎?我個人認為是完全相反的。前一種表述的意思是:在公司支付款項後我再也不能提出新的勞動爭議,但此前已經進行中的勞動爭議仍然可以繼續;後一種的表述是:在公司支付款項後,雙方所有的勞動爭議都不在存在,我不能提出新的勞動爭議,且此前已經進行中的勞動爭議也就此終結,意味著我的第二個勞動訴訟及公積金、社保等爭議的權利完全喪失。 請不吝賜教!!! 我前天已經在法院以轉賬支票領取了8萬元案款。我該如何應對呢? 如何申請法院更正呢?敬請指教!!非常感謝!!!
Ⅳ 民事訴訟中的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的區別,下
訴訟和解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通過自行協商,就案件爭議問題達內成協議,並共同向法院容陳述協議的內容,要求結束訴訟從而終結訴訟的制度。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相比較,有以下幾點區別:
1.性質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後者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後者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根據法院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應當注意的是,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系。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二者的聯系表現為以下兩點:第一,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第二,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
Ⅵ 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的區別
來訴訟和解是指當事人自在訴訟過程中通過自行協商,就案件爭議問題達成協議,並共同向法院陳述協議的內容,要求結束訴訟從而終結訴訟的制度。
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相比較,有以下幾點區別:
1.性質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後者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後者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根據法院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應當注意的是,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系。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二者的聯系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
第二,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
Ⅶ 法院調解與訴訟調解的關系是什麼
共同點就是法庭調解是訴訟和解的一種,兩者都可以引起訴訟的結案,使案件得以解決。
不同點在於法庭調解是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達成和解協議,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出具調解書,但是在簡易程序中,及時清結的可以只記入調解筆錄。這種調解具有強制力,當時人不能上訴,特殊情況可引起再審。也不能再行起訴。
而訴訟和解除了包括以上的法庭調解外應該還包括庭下和解,這種情況下當事人自行和解,原告撤訴就可以結案。單說庭下和解吧,這種沒有強制力,如果當事人反悔,還需要再行訴訟。
所以,一般情況下,除非把握性很強,還是通過法院調解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