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浠水法院一級法官名稱

浠水法院一級法官名稱

發布時間: 2025-07-21 11:31:32

1. 洗馬法庭和浠水法院是一個級別嗎如果在洗馬敗訴該去哪裡上訴

不是一個級別,法庭屬於法院派出部門。

2. 法官袍能確保審判公正嗎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這個規定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法官的職業責任感,樹立法官公正審判的形象。 看來,人民法院已把法官袍視為樹立法官公正審判形象的法寶了。法官袍真有如此神奇的功能?我們不妨先看看法官袍是個啥模樣。 法官袍與原來的法官服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取消了肩章和大蓋帽。法官袍為黑色散袖口式長袍,紅色前襟配有4顆金黃色的領扣。最高人民法院有關人士對法官袍寓意的解釋是:黑色代表莊重和嚴肅;前襟與國旗的配色一致,體現人民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4顆領扣象徵審判權由4級人民法院行使,同時也象徵人民法院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事實、忠於法律。 過去,我國的法官並沒有穿什麼法官袍審判,但總的來說法官審判是公正的,而且還涌現出了一大批像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王紹裕這樣經受了無數次情與法、錢與法考驗的「全國模範法官」。過去,我國的法官隊伍中也有極少數人雖然穿著法官服,卻干出了犯罪的勾當,如福建省霞浦縣人民法院原法官劉建斌雇兇殺人;湖北省浠水縣人民法院原法官王木清藏匿關鍵性的庭審證據而敲詐當事人;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原法官穆廣珍將8萬多元訴訟費貪為己有……難道穿了法官袍後,法官隊伍中就不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了? 是的,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法官都穿法官袍,英聯邦國家的法官不僅穿法官袍,而且還戴假發。我國法官著裝的改革是否試圖在審判方面與國際接軌?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自己的法典,德國的法律深奧,日本的法律簡潔,美國和英國的法律不是成文法……看來,從法律內容上是無法接軌的。我覺得在審判上要與國際接軌,關鍵地是要在審判的公正性上與國際接軌,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的法官要努力讓審判公正,公正,再公正。 其實,著裝就像商品的包裝。一件商品如果質量不優,縱然包裝華麗最終也要被消費者唾棄。一個道德品質敗壞的人著裝再入時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對於缺乏職業道德的法官來說,就是穿上了皇帝的服裝,也會在「天平」上做手腳。不然,同一個案件在不同的法院或同一法院不同的法官手中就不至於作出截然不同的判決結果了。 法官著什麼裝的確無關緊要。法官只要心中有法律,只要心中有「天平」,就是不穿法官袍之類的法官服也是個法官,而且是個好法官;反之,法官就是連睡覺也穿著法官袍之類的法官服,也只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因此,法官著裝的改革實無什麼實際意義,反而加重了財政或人民群眾的負擔。時下,我國法官隊伍中的確混進了不少不合格的人,有的不要說懂不懂法,就連法律文書都寫不好;有的根本不依法審判,把國家的法律作為個人撈取油水的尚方寶劍。然而,法官隊伍中存在的問題,並不是靠換上法官袍就能解決得了的。要使法官隊伍有個好形象,就要按照《法官法》和《法官職業道德准則》去衡量每一個法官。對於不符合法官條件的和不履行法官義務的要堅決清出法官隊伍,對於觸犯了刑律的要堅決追究刑事責任。 (網友:胡德桂) 相關文章:基層法院法官審案可不穿 法官袍穿著有新規定 今年「五一」全國法官統一換裝 世紀大換裝 法官閣下,您還缺少什麼 通過儀式彰顯正義 記海南省海口市中級法院刑二庭庭長王紹裕 福建:副庭長雇兇殺人被判刑6年半 沈陽:涉貪女法官 坐上被告席 法官「賣」證據?

3. 姓何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名人
何 武: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人,為人仁厚,獎稱人之善,歷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封汜鄉侯,哀帝時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其逾限者歸官,以緩和矛盾。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王莽謀誅異己者,君國豪傑坐死者數百人,武自知難免,乃自殺。
何休作品
何 敞:字文高,東漢扶風平陵人,水利學家,為人性直,出為濟南太傅,以寬和為政。有冤獄,以春秋大義斷之,百姓化其恩禮。和帝時任侍御史尚書,曾數次上書斥責外戚竇憲等貪暴專橫,力言為政以節省浮費,賑恤窮孤之要。後任汝南太守領導人民修治魚同 陽舊渠,民得其利,耕田增加三萬余頃。
何 進:東漢大將軍,南陽宛人,何皇後的異母兄,時黃巾起義拜進為大將軍,率軍衛鎮京師,以功封慎侯及靈帝崩,皇子辯即位,以主幼宮廷內外不安,進謀誅宦官不密,反為所害。
何 熙:字孟孫,東漢,陳郡陽夏人,少有大志。不拘小節,體貌魁梧,善為容儀,官御史中丞,晉大司農,永初間南翠於與烏丸俱反,以熙車騎將軍征之,暴疾,歿於征戰軍中,熙以忠孝傳家,有政能光大家聲,曾孫何變夔,字叔龍,仕魏位至文帝太傅,夔子何曾仕晉位至太尉,夔子何曾仕晉,位於太尉,夔孫何劭亦仕晉,位至尚書左僕射,世代卿相。
何 晏:三國時玄學家,為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者之一。字平叔(190-249),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漢代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為司空時納其母,並收養晏。晏少時聰慧過人,曹操寵若諸公子。何晏娶金鄉公主為妻,賜爵為列侯。官拜散騎侍郎、侍中、吏部尚書,後為司馬懿所殺。何晏主張儒道合同,引老以釋儒。他在《道論》中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他對《老子》和《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何晏與王弼齊名,是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今存《論語集解》、《景福殿賦》、《道論》等。
何 休:字邵公(129-182),為董仲舒四傳弟子,東漢傑出經學家。歷17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何休的成就,是在六經的精闢研究上,他對於六經的造詣,當時的學者無人能及。他的著作,有《春秋公羊解詁》、《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據說,他晚年辭官不做,在北新城興蓋大批講舍,聚生徒數百人,朝夕勤講,使得一時教化大行。一二千年前,像這樣大規模的聚徒教學的人,恐怕屈指可數。
何 攀:字惠興,晉蜀郡郫人,武帝時為廷尉平,廷尉卿諸葛沖以攀蜀士輕之。及嘗斷疑獄,申明曲直始嘆服,尋以功封西城侯,食邑萬戶,賜絹萬匹,攀讓所封及絹之半,余所受者,分給中外宗族,後除兗州刺史,固辭不就,攀居心平允,蒞官整肅。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遺滯,雖官居顯職,家甚貧,無妄媵伎樂。惟以周濟貧乏為事。
何 琦:字萬倫,東晉廬江人,晉代三國論作者,其本是一個好古博學之士。可是為恐對母親供養不適,就勉強當了一名縣令。後來母親去逝,他說:「所以仕者,實博利祿以供親耳。今親已卒,復何求焉。」於是罷官歸野,耽玩典籍,以琴書自娛,成為一代高士,同時他的孝行也傳誦千古。
何 充:字次道,東晉,廬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禎,光祿大夫,祖何惲豫州刺史,父何睿安豐太守,成帝曰:「充風韻儒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官至吏部尚書、尚書令、左將軍、出將入相,以社稷為己任。晚年性好釋典,崇修佛寺。其弟准,位居宰輔,高尚寡慾,不以世出公卿門第,而視富貴如浮雲。准子淡。官至南康太守,孫元度。西陽太守,次孫叔度太常卿尚書。
何 遜:字仲言,南朝梁,東海郯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
何 遠:字義方,梁,東海郯人,武帝時歷官東陽太守,疾強富,憐貧弱,豪右畏憚,公清第一。凡所典郡,百姓立為生祠,終征西諮議參軍司馬。
何 番:唐代和州人。事父母至孝,志潔行方,唐德宗朝居大學,每歲一歸省視父母不許,間二歲歸又不許。居五歲嗣以親且老矣不能自安,乃備揖諸生而去,為諸生堅留而止。初朱污反,諸生將從亂,蕃動以大義,故六館之士,無受污者。蕃居太學二十年,有死喪無以歸者,必助之。
何尚之:字彥德,南朝宋廬江人。父何叔度,官歷吳郡太守、尚書,恭謹謙潔。尚之官歷中書侍郎、尚書吏部郎、中書令。位極顯貴而恭敬謹約,車服率素,妻亡不娶,又無姬妄,與少時若兩人,弟悠之義興太守,二弟愉之新安太守,三弟翌之都官尚書,子何偃字仲弘,宦歷丹陽丞、中書郎、吏部尚書。龔先人余蔭,世以為榮,平生喜談玄理,注有莊子逍遙篇傳世。孫何戢字慧景,拜駙馬都尉,歷官司徒左長史,高帝時遷吏部尚書。
何無忌:晉代東海郯人,少有大志,忠亮任氣,為廣武將軍。桓玄篡位,與劉裕等起義兵,與玄戰。玄敗走,以興復功封安城郡開國公,後為廬循戰敗,歷聲曰:取蘇武節來,躬執督戰而死,謚忠肅。
何佟之,字士威,南朝齊廬江人。晉豫州刺史何惲六世孫,宋員外散騎常侍何邵之之孫。佟之少好三禮,師心獨學。強力專精,手不輟卷,初仕齊,為園子助教,後仕梁為尚書左丞。所著文章禮義百餘篇傳世。子昌寓字嚴望,少而淳厚,通和訊愛,不雜交遊,君子多稱之,初仕宋官歷司徒東閣祭酒,後仕梁,任吏部尚書。孫敬容,字國禮,齊武帝以女長城公主妻之,拜駙馬都尉,後仕梁,官至吏部尚書、尚書令。
何承天:南朝宋天文學家,東海郯人。五歲喪父,賴母徐氏撫孤成人。承天聰明好學,諸子百家,莫不博覽,歷官街陽內史,御史中丞等。世稱何衡陽。元嘉時為著作佐郎,撰修宋書未成而卒。承天博通經史,精天文律歷,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干象歷法疏漏不當。奏請改歷,稱元嘉歷,對後世歷法影響很大。兼通音律,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彈箏,復擅弈棋,著作有《報應問》、《達性論》,宣揚無神論。
何敬叔:南齊,東海郯人,為余抗令。性情廉,不受禮儀,夏節至,忽榜門受餉,數日得米二千餘斛,悉以代貧輸稅。
何思澄:字之靜,南朝梁,東海郯人,父敬叔,齊征東錄事參軍、余抗令。思澄少勤學,工文辭,官歷南康王侍郎、安成王左常侍兼太學博士、遷治書侍御史。思澄辭文典麗,著有文集十五卷,游廬山詩,釋典詩等傳世。與宗人子朗及遜俱擅文名,時人稱為東海三何。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工清言。官歷員外散騎侍郎。有文集。
何進滔,唐靈武人,曾祖父何考物,祖父何俊,皆為本州軍校。父何默,夏州衙前兵馬使。進滔承先世蔭,贈左散騎常侍,旋任衙內都知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曉暢韜略,軍泉嘗連聲而呼曰:『『得衙內都知兵馬使何公,則三軍安矣。」故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卒追贈太傅。子弘敬字重順。事母至孝。唐武宗嘗憐其連年征戰,在軍日久,予以定省之假。以功官歷東面招討使,檢討尚書左僕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唐懿宗初年,兼中書令,封楚國公。卒追贈太師。孫全嗥以世襲拜節度使。唐懿宗嘉其平亂有功官遷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力能繩其祖武。
何易於:唐為益昌令,愛民如赤子,常杭州官橫征暴斂,鹽鐵者,公自焚其詔曰:「吾豈敢愛一身,以移暴於民乎。」觀察使素賢易於當民有死喪不能其葬者,輒自於俸余助之。召高年者坐,以問政之得失。凡民在廷者,易於常丁寧指曉其誰枉誰直,公正廉明,故獄中三年無一囚。後遷羅江令。刺史裴休嘗至其邑,導侍不過三人,佩其廉約,故世稱循吏。
何仙姑,傳說中的女仙名,八仙之一。宋魏泰車軒筆錄十四說,北宋永州有何氏女,善言禍福,人稱何仙
何仙姑
姑。續道藏所呂祖志三部加以附會敷演,說她是零陵人,幼時採茶山中,為呂洞賓所度成仙。她生於公元937年(後晉天福二年)卒於1086年(宋哲宗元佑年)歷後晉、後漢、周、宋四朝,共14個皇帝,享年149歲,為武平縣有史以來最長壽之人。據典籍記載,她臨終時「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雲從卧榻直上霄漢,見者無不驚異」。據《武平縣志》、《福建通志》、《古今圖書集成》等典籍記載,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即何大郎之女,她一生博愛仁慈,經常施葯施醫給貧苦人,博得民間廣泛敬仰。因此,名登仙籍,為全國人民所紀念。
何景明:明朝文學家,稱「復古派」。字仲默,河南信陽人。八歲能詩古文,年方十五,舉弘治十一年鄉試。十九,舉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追吏部員外郎,擢陝西擴提學副使。景明為官,志操耿介,尚節義,薄榮利,有國士之風。其教諸生,專以經術世務,知名當世。景明所為詩文,不事摹仿,主創造,獨樹一幟。其詩備載於明詩選,與慶陽李夢陽,吳縣徐禎卿,歷城邊廷實,並稱四傑,卓然為有明一代大家。著有太復集,明史載文苑傳。
何紹基:為晚清宋詩派作家,字子貞,清,湖南道州人。父凌漢字仙槎,嘉慶十年廷試探花,授編修。道光間,官歷順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歷主廣東,福建,浙江,順天鄉試,紹基道光進士,也主試福建,貴州,廣東,父子同持文柄,為人物之權衡,時人榮之。咸豐二年,簡四川學政,旋主山東灤源,長沙城南書院,教授生徒,曰助以實學。紹基,復博通經史,精律算,嘗據大戴考證禮經,貫通制度,頗見精切。又為水經注刊誤,於說文考訂尤深。論時推重蘇軾。黃庭堅,為晚清宋詩派作家。嗜金石,精書法,由唐碑,而上溯北朝楷法,尤得力於北魏「張黑女墓誌」及唐歐陽通,李邕,顏真卿。晚年日課尤勤,將篆書筆意,融合行楷書中,風格一變,自成一家。草書尤被舉為一時之冠。著有柬洲詩文集四十卷。卒年七十五。弟紹京。亦工於書。著有《說文段注駁正》、《東洲草堂詩集文鈔》等。
何子淵(1865--1941):字臨淑,諱東漢,廣東梅州人氏;廬江堂源美公19世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
何叔衡:字玉衡,湖南省寧鄉人,清末秀才。發起成立新民學會,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歷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中央執行委員,工業檢查部長,內務部代部長,臨時法庭主席。
何香凝:當代傑出的女畫家,原名瑞諫,廣東省南
何香凝作品
海人,廖仲愷夫人,早年加入興中會參與反清運動,歷任國家要職,為現代中國傑出的婦女領袖。對書法、詩、畫也頗有成就。與柳亞子、經頤淵等組成「寒三友社」作畫題詩,抒情述志,並成為嶺南畫派的著名畫家。

近代名人
何長工:原名坤(1900-1987),湖南省華客人。曾參加五四運動,並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隨中央紅軍長征,建國後長期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1975年任解放軍政治大學副校長,軍事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何應欽:字敬之(1890-1987),貴州興義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政府軍政部長,抗戰任總參謀長,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投降,後曾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何正文(1917-2000)四川省通江縣人。一九三二年參加當地游擊隊,後改為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四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七十三軍獨立營班長、排長,紅第三十一軍司令部手槍營排長、副連長,慶陽步兵學校連長兼軍事教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游擊隊大隊長,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連長、副營長兼主任教員,騎兵團參謀長,隨營學校訓練科科長,三八五旅司令部隊訓股長,七六九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二、第五軍分區參謀長,第六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武沙縱隊參謀長兼十八旅旅長,太行軍區參謀長,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十一軍三十二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東軍區參謀長,四川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四次會議常委,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現代名人
何新貴,男,1938年10月生,浙江省浦江縣人,漢族。1952年初中畢業於浙江省浦江中學,1955年高中畢業於浙江杭州第二中學,1960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1967年北大研究生畢業。80年代初留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系,研究資料庫及資料庫機技術。曾先後在國防部五院、七機部(後改航天部)和原國防科工委任技術員、工程組長、室主任、工程總師和所科技委主任和總工程師等職,現任中國載人飛船工程軟體專家組組長。技術職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少將軍銜。
何定富,男,1948年生,湖北浠水人。1971-1980年在華中師范大學自學動物學專業及與動物有關的學科。湖北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神農架自然博物館館長。收集並親自製作了各種藝術造型的脊椎動物標本200餘種、1500餘件,其工藝獨到、造型逼真傳神,既展示神農架林區的豐富陸生動物資源,也為撰寫神農架動物志打下了基礎。同時還多次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參觀,接待科技、教育、文學藝術、新聞記者等中外人士近萬人次,為神農架林區對外開放建立了一個重要窗口,還針對頻近滅絕的稀有動物提出了由野生變家生、又由家生變野的見解。1988年9月至1989年6月舉辦神農架大型珍奇展覽,並先後在武漢、宜昌、沙市、蚌埠等地巡迴展出。

何厚鏵 (7張)

何厚鏵: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何鴻燊:澳門首富,曾祖父是荷蘭裔猶太人何仕文,其曾祖父原姓Bosman其後代改姓何。
何東(何啟東):香港開埠後的首富,父親是荷蘭裔猶太人何仕文,其父原姓Bosman其後代改姓何。
何建華:男,1959年5月2日出生,籍貫浙江省富陽市,浙江省桐廬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四級高級法官,浙江省法院人才庫成員,中國法學會會員,杭州市法學會會員,杭州市法學會專家人才庫成員,何建華辦案認真,「案件質量是審判工作的生命」這是何建華法官辦案的基本原則。為查明一節被告人辯解的量刑事實三次開庭,使被告人服判,足以說明他辦案的認真。1996年榮立個人三等功,1997年榮獲桐廬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4年榮立個人二等功,2005年獲杭州市學習成才個人十佳標兵,在《人民司法》、《中國審判》、《法律適用》、《刑事法律文件解讀》、《民事法律文件解讀》、《法學雜志》、《中國律師和法學家》等期刊發表法學論文50餘篇,多次在全國獲獎,並多次獲得成果獎。
何守信:香港著名男藝人。
何家勁:香港著名男歌手、演員。
何可欣: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奧運冠軍。

何炅 (10張)

何寧: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
何雯娜:中國國家女子蹦床隊隊員、奧運冠軍。
何勇: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
何沖:中國跳水隊隊員,奧運冠軍。
何潔:中國著名的「超級女聲」。
何炅:中國著名演員,湖南衛視主持人。
何慶魁:中國著名編劇。
何慶魁
何潤東:中國著名男演員。
何政軍:中國著名男演員。
何暢:中國著名播音員、編劇、導演。
何平平:世界上最矮的人 。
何晟銘:中國著名男演員。
何椿霖: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何志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
何虹氚:中國廚師文化奠基人,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秘書長。
何姿:中國女子跳水隊運動員,奧運冠軍。2012年第18屆國際泳聯跳水世界盃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與吳敏霞搭檔獲得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
何冰:北京人,199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曾獲第十六屆戲劇梅花獎,並於2004年榮獲二度梅花獎。
何清:湖南道縣人,通儒釋道三家。
何子淵: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
何建華: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4. 何氏歷代名賢有哪些

何 武: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人,為人仁厚,獎稱人之善,歷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封汜鄉侯,哀帝時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其逾限者歸官,以緩和矛盾。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王莽謀誅異己者,君國豪傑坐死者數百人,武自知難免,乃自殺。 何 敞:字文高,東漢扶風平陵人,水利學家,為人性直,出為濟南太傅,以寬和為政。有冤獄,以春秋大義斷之,百姓化其恩禮。和帝時任侍御史尚書,曾數次上書斥責外戚竇憲等貪暴專橫,力言為政以節省浮費,賑恤窮孤之要。後任汝南太守領導人民修治魚同 陽舊渠,民得其利,耕田增加三萬余頃。何 進:東漢大將軍,南陽宛人,何皇後的異母兄,時黃巾起義拜進為大將軍,率軍衛鎮京師,以功封慎侯及靈帝崩,皇子辯即位,以主幼宮廷內外不安,進謀誅宦官不密,反為所害。何 熙:字孟孫,東漢,陳郡陽夏人,少有大志。不拘小節,體貌魁梧,善為容儀,官御史中丞,晉大司農,永初間南翠於與烏丸俱反,以熙車騎將軍征之,暴疾,歿於征戰軍中,熙以忠孝傳家,有政能光大家聲,曾孫何變夔,字叔龍,仕魏位至文帝太傅,夔子何曾仕晉位至太尉,夔子何曾仕晉,位於太尉,夔孫何劭亦仕晉,位至尚書左僕射,世代卿相。何 晏:三國時玄學家,為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者之一。字平叔(190-249),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漢代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為司空時納其母,並收養晏。晏少時聰慧過人,曹操寵若諸公子。何晏娶金鄉公主為妻,賜爵為列侯。官拜散騎侍郎、侍中、吏部尚書,後為司馬懿所殺。何晏主張儒道合同,引老以釋儒。他在《道論》中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他對《老子》和《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何晏與王弼齊名,是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今存《論語集解》、《景福殿賦》、《道論》等。何 休:字邵公(129-182),為董仲舒四傳弟子,東漢傑出經學家。歷17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何休的成就,是在六經的精闢研究上,他對於六經的造詣,當時的學者無人能及。他的著作,有《春秋公羊解詁》、《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據說,他晚年辭官不做,在北新城興蓋大批講舍,聚生徒數百人,朝夕勤講,使得一時教化大行。一二千年前,像這樣大規模的聚徒教學的人,恐怕屈指可數。何 攀:字惠興,晉蜀郡郫人,武帝時為廷尉平,廷尉卿諸葛沖以攀蜀士輕之。及嘗斷疑獄,申明曲直始嘆服,尋以功封西城侯,食邑萬戶,賜絹萬匹,攀讓所封及絹之半,余所受者,分給中外宗族,後除兗州刺史,固辭不就,攀居心平允,蒞官整肅。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遺滯,雖官居顯職,家甚貧,無妄媵伎樂。惟以周濟貧乏為事。何 琦:字萬倫,東晉廬江人,晉代三國論作者,其本是一個好古博學之士。可是為恐對母親供養不適,就勉強當了一名縣令。後來母親去逝,他說:「所以仕者,實博利祿以供親耳。今親已卒,復何求焉。」於是罷官歸野,耽玩典籍,以琴書自娛,成為一代高士,同時他的孝行也傳誦千古。何 充:字次道,東晉,廬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禎,光祿大夫,祖何惲豫州刺史,父何睿安豐太守,成帝曰:「充風韻儒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官至吏部尚書、尚書令、左將軍、出將入相,以社稷為己任。晚年性好釋典,崇修佛寺。其弟准,位居宰輔,高尚寡慾,不以世出公卿門第,而視富貴如浮雲。准子淡。官至南康太守,孫元度。西陽太守,次孫叔度太常卿尚書。何 遜:字仲言,南朝梁,東海郯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何 遠:字義方,梁,東海郯人,武帝時歷官東陽太守,疾強富,憐貧弱,豪右畏憚,公清第一。凡所典郡,百姓立為生祠,終征西諮議參軍司馬。何 番:唐代和州人。事父母至孝,志潔行方,唐德宗朝居大學,每歲一歸省視父母不許,間二歲歸又不許。居五歲嗣以親且老矣不能自安,乃備揖諸生而去,為諸生堅留而止。初朱污反,諸生將從亂,蕃動以大義,故六館之士,無受污者。蕃居太學二十年,有死喪無以歸者,必助之。何尚之:字彥德,南朝宋廬江人。父何叔度,官歷吳郡太守、尚書,恭謹謙潔。尚之官歷中書侍郎、尚書吏部郎、中書令。位極顯貴而恭敬謹約,車服率素,妻亡不娶,又無姬妄,與少時若兩人,弟悠之義興太守,二弟愉之新安太守,三弟翌之都官尚書,子何偃字仲弘,宦歷丹陽丞、中書郎、吏部尚書。龔先人余蔭,世以為榮,平生喜談玄理,注有莊子逍遙篇傳世。孫何戢字慧景,拜駙馬都尉,歷官司徒左長史,高帝時遷吏部尚書。何無忌:晉代東海郯人,少有大志,忠亮任氣,為廣武將軍。桓玄篡位,與劉裕等起義兵,與玄戰。玄敗走,以興復功封安城郡開國公,後為廬循戰敗,歷聲曰:取蘇武節來,躬執督戰而死,謚忠肅。何佟之,字士威,南朝齊廬江人。晉豫州刺史何惲六世孫,宋員外散騎常侍何邵之之孫。佟之少好三禮,師心獨學。強力專精,手不輟卷,初仕齊,為園子助教,後仕梁為尚書左丞。所著文章禮義百餘篇傳世。子昌寓字嚴望,少而淳厚,通和訊愛,不雜交遊,君子多稱之,初仕宋官歷司徒東閣祭酒,後仕梁,任吏部尚書。孫敬容,字國禮,齊武帝以女長城公主妻之,拜駙馬都尉,後仕梁,官至吏部尚書、尚書令。何承天:南朝宋天文學家,東海郯人。五歲喪父,賴母徐氏撫孤成人。承天聰明好學,諸子百家,莫不博覽,歷官街陽內史,御史中丞等。世稱何衡陽。元嘉時為著作佐郎,撰修宋書未成而卒。承天博通經史,精天文律歷,曾上表指出沿用的景初干象歷法疏漏不當。奏請改歷,稱元嘉歷,對後世歷法影響很大。兼通音律,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彈箏,復擅弈棋,著作有《報應問》、《達性論》,宣揚無神論。何敬叔:南齊,東海郯人,為余抗令。性情廉,不受禮儀,夏節至,忽榜門受餉,數日得米二千餘斛,悉以代貧輸稅。何思澄:字之靜,南朝梁,東海郯人,父敬叔,齊征東錄事參軍、余抗令。思澄少勤學,工文辭,官歷南康王侍郎、安成王左常侍兼太學博士、遷治書侍御史。思澄辭文典麗,著有文集十五卷,游廬山詩,釋典詩等傳世。與宗人子朗及遜俱擅文名,時人稱為東海三何。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工清言。官歷員外散騎侍郎。有文集。何進滔,唐靈武人,曾祖父何考物,祖父何俊,皆為本州軍校。父何默,夏州衙前兵馬使。進滔承先世蔭,贈左散騎常侍,旋任衙內都知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曉暢韜略,軍泉嘗連聲而呼曰:『『得衙內都知兵馬使何公,則三軍安矣。」故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卒追贈太傅。子弘敬字重順。事母至孝。唐武宗嘗憐其連年征戰,在軍日久,予以定省之假。以功官歷東面招討使,檢討尚書左僕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唐懿宗初年,兼中書令,封楚國公。卒追贈太師。孫全嗥以世襲拜節度使。唐懿宗嘉其平亂有功官遷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力能繩其祖武。何易於:唐為益昌令,愛民如赤子,常杭州官橫征暴斂,鹽鐵者,公自焚其詔曰:「吾豈敢愛一身,以移暴於民乎。」觀察使素賢易於當民有死喪不能其葬者,輒自於俸余助之。召高年者坐,以問政之得失。凡民在廷者,易於常丁寧指曉其誰枉誰直,公正廉明,故獄中三年無一囚。後遷羅江令。刺史裴休嘗至其邑,導侍不過三人,佩其廉約,故世稱循吏。何仙姑,傳說中的女仙名,八仙之一。宋魏泰車軒筆錄十四說,北宋永州有何氏女,善言禍福,人稱何仙 姑。續道藏所呂祖志三部加以附會敷演,說她是零陵人,幼時採茶山中,為呂洞賓所度成仙。她生於公元937年(後晉天福二年)卒於1086年(宋哲宗元佑年)歷後晉、後漢、周、宋四朝,共14個皇帝,享年149歲,為武平縣有史以來最長壽之人。據典籍記載,她臨終時「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雲從卧榻直上霄漢,見者無不驚異」。據《武平縣志》、《福建通志》、《古今圖書集成》等典籍記載,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即何大郎之女,她一生博愛仁慈,經常施葯施醫給貧苦人,博得民間廣泛敬仰。因此,名登仙籍,為全國人民所紀念。何景明:明朝文學家,稱「復古派」。字仲默,河南信陽人。八歲能詩古文,年方十五,舉弘治十一年鄉試。十九,舉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追吏部員外郎,擢陝西擴提學副使。景明為官,志操耿介,尚節義,薄榮利,有國士之風。其教諸生,專以經術世務,知名當世。景明所為詩文,不事摹仿,主創造,獨樹一幟。其詩備載於明詩選,與慶陽李夢陽,吳縣徐禎卿,歷城邊廷實,並稱四傑,卓然為有明一代大家。著有太復集,明史載文苑傳。何紹基:為晚清宋詩派作家,字子貞,清,湖南道州人。父凌漢字仙槎,嘉慶十年廷試探花,授編修。道光間,官歷順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歷主廣東,福建,浙江,順天鄉試,紹基道光進士,也主試福建,貴州,廣東,父子同持文柄,為人物之權衡,時人榮之。咸豐二年,簡四川學政,旋主山東灤源,長沙城南書院,教授生徒,曰助以實學。紹基,復博通經史,精律算,嘗據大戴考證禮經,貫通制度,頗見精切。又為水經注刊誤,於說文考訂尤深。論時推重蘇軾。黃庭堅,為晚清宋詩派作家。嗜金石,精書法,由唐碑,而上溯北朝楷法,尤得力於北魏「張黑女墓誌」及唐歐陽通,李邕,顏真卿。晚年日課尤勤,將篆書筆意,融合行楷書中,風格一變,自成一家。草書尤被舉為一時之冠。著有柬洲詩文集四十卷。卒年七十五。弟紹京。亦工於書。著有《說文段注駁正》、《東洲草堂詩集文鈔》等。何子淵(1865--1941):字臨淑,諱東漢,廣東梅州人氏;廬江堂源美公19世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叔衡:字玉衡,湖南省寧鄉人,清末秀才。發起成立新民學會,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歷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中央執行委員,工業檢查部長,內務部代部長,臨時法庭主席。何香凝:當代傑出的女畫家,原名瑞諫,廣東省南 海人,廖仲愷夫人,早年加入興中會參與反清運動,歷任國家要職,為現代中國傑出的婦女領袖。對書法、詩、畫也頗有成就。與柳亞子、經頤淵等組成「寒三友社」作畫題詩,抒情述志,並成為嶺南畫派的著名畫家。何長工:原名坤(1900-1987),湖南省華客人。曾參加五四運動,並赴法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隨中央紅軍長征,建國後長期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1975年任解放軍政治大學副校長,軍事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何應欽:字敬之(1890-1987),貴州興義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政府軍政部長,抗戰任總參謀長,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岡村寧次投降,後曾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何正文(1917-2000)四川省通江縣人。一九三二年參加當地游擊隊,後改為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四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七十三軍獨立營班長、排長,紅第三十一軍司令部手槍營排長、副連長,慶陽步兵學校連長兼軍事教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游擊隊大隊長,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連長、副營長兼主任教員,騎兵團參謀長,隨營學校訓練科科長,三八五旅司令部隊訓股長,七六九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二、第五軍分區參謀長,第六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武沙縱隊參謀長兼十八旅旅長,太行軍區參謀長,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十一軍三十二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東軍區參謀長,四川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四次會議常委,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何新貴,男,1938年10月生,浙江省浦江縣人,漢族。1952年初中畢業於浙江省浦江中學,1955年高中畢業於浙江杭州第二中學,1960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1967年北大研究生畢業。80年代初留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系,研究資料庫及資料庫機技術。曾先後在國防部五院、七機部(後改航天部)和原國防科工委任技術員、工程組長、室主任、工程總師和所科技委主任和總工程師等職,現任中國載人飛船工程軟體專家組組長。技術職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少將軍銜。何定富,男,1948年生,湖北浠水人。1971-1980年在華中師范大學自學動物學專業及與動物有關的學科。湖北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神農架自然博物館館長。收集並親自製作了各種藝術造型的脊椎動物標本200餘種、1500餘件,其工藝獨到、造型逼真傳神,既展示神農架林區的豐富陸生動物資源,也為撰寫神農架動物志打下了基礎。同時還多次接待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參觀,接待科技、教育、文學藝術、新聞記者等中外人士近萬人次,為神農架林區對外開放建立了一個重要窗口,還針對頻近滅絕的稀有動物提出了由野生變家生、又由家生變野的見解。1988年9月至1989年6月舉辦神農架大型珍奇展覽,並先後在武漢、宜昌、沙市、蚌埠等地巡迴展出。 現代名人 何厚鏵: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鴻燊:澳門首富,曾祖父是荷蘭裔猶太人何仕文,其曾祖父原姓Bosman其後代改姓何。何東(何啟東):香港開埠後的首富,父親是荷蘭裔猶太人何仕文,其父原姓Bosman其後代改姓何。何建華[4]:男,1959年5月2日出生,籍貫浙江省富陽市,浙江省桐廬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四級高級法官,浙江省法院人才庫成員,中國法學會會員,1996年榮立個人三等功,1997年榮獲桐廬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4年榮立個人二等功,2005年獲杭州市學習成才個人十佳標兵,在《人民司法》、《中國審判》、《法律適用》、《刑事法律文件解讀》、《民事法律文件解讀》、《法學雜志》、《中國律師和法學家》等期刊發表法學論文50餘篇,多次在全國獲獎,並多次獲得成果獎。何守信:香港著名男藝人。何家勁:香港著名男歌手、演員。何可欣: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奧運冠軍。何炅(10張)何寧: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何雯娜:中國國家女子蹦床隊隊員、奧運冠軍。何勇: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何沖:中國跳水隊隊員,奧運冠軍。何潔:中國著名的「超級女聲」。何炅:中國著名演員,湖南衛視主持人。何慶魁:中國著名編劇。何潤東:中國著名男演員。何政軍:中國著名男演員。何暢:中國著名播音員、編劇、導演。何平平:世界上最矮的人 。何晟銘:中國著名男演員。何椿霖: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何志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何虹氚:中國廚師文化奠基人,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秘書長。何姿:中國女子跳水隊運動員,奧運冠軍。2012年第18屆國際泳聯跳水世界盃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與吳敏霞搭檔獲得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

5. 周道鸞的生平經歷

湘西走出的熱血青年
周道鸞真正與法結緣是從24歲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開始的。那之前,周老亦是熱血青年一名。
洞庭湖畔的魚米之鄉湖南省津市市是周道鸞的家鄉,湘西風光和父親是他最早的回憶。
周道鸞的父親是名「自由職業者」———行醫坐堂老中醫。父親醫術精湛,在當地聲望頗高,還是當地中醫師公會的理事長。後來索性在家開了中醫診所,「懸壺濟世」。
父親教子嚴格,家中四個兄弟姐妹,周道鸞排行老三。入小學後,就要練習柳體書法。每天除完成學校的作業外,父親還會要求孩子們在家中用毛筆繼續練習。
有一次,周道鸞由於年幼貪玩,忘記了寫大字。父親發現後,喝令他趴到一條長板凳上,著實給了小道鸞三戒尺。「雖然一點兒都不疼,但對於我來說印象太深刻了。」如今,周道鸞依然對此印象深刻。
初中畢業後,周道鸞考進了當地名校九澧聯中。高中學習一年半後的1949年,全國解放。革命幹部接管並深入津市市各中小學宣講革命道理。正值青春年少,周道鸞聽得熱情激盪,並下決心棄學投入革命大熔爐中去。
1950年2月,周道鸞離家,隻身赴武昌考取了湖北革命大學,開始正式接受革命教育。當時給他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和艾思奇的《大眾哲學》。
8個月的革命學習之後,周道鸞被分配到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工作,接著被派往湖北省浠水縣參加土地改革運動。
浠水縣是聞一多的故鄉,作為鄉間大戶,聞一多的家也成為了當時土改情緒高漲的農民們的「抄家」目標。事先得知這一消息後,周道鸞受指派,立即和幾名同事連夜趕往當地,做農民工作,及時阻止了這一行動,保住了「聞一多故居」。
這件事情是周道鸞至今都引以為豪的,但它的意義更在於,「這也是我第一次和農民直接接觸」。這次接觸,讓他切身體會到了農民的渴求、地主老財的欺壓以及舊社會農民的悲慘生活。
「硬著頭皮學法律」
1954年,全國高校招收大學生。由於生源不足,國家教育部門動員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在職年輕幹部報考。雖然在湖北省統戰部的工作已經做得非常好,年輕有為,但一心想學點兒專業知識的周道鸞還是下決心報考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和英語系。語言是他的興趣所在。
「不幸」的是,結果出來後,周道鸞被分到了北京大學法律系。當年,為了加速培養新中國法律人才,經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董必武提議,北京大學恢復法律系。周道鸞也成了北大法律系的第一屆學生。
這讓周道鸞很不開心。
幼年時期,由於看到過很多官司糾紛和斷案,讓周道鸞打心眼兒里討厭兩種人:奸商和訟棍。所以當他聽說自己要去學法律當「訟棍」時,一肚子不滿意。
所以當接到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他立即向所在處領導匯報:不想去報到。領導說:「那明天開黨支部會討論討論。」由於周道鸞剛入黨不久,怕影響不好,所以第二天就向領導表示願意去北大報到。但心裡想報到後再「跳系」。
當時,周道鸞在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讀書的津市市老鄉饒毅喜從北京南下回家,中途遇洪水困在武漢。小饒在統戰部休息時得知此事,對周道鸞說:「你要是報到了就『跳系』,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幹部,不起模範帶頭作用,影響多不好。」這句話讓周道鸞心裡一驚。幾番心理斗爭之後,他終於決定「硬著頭皮學法律」,而當年這位勸說他別動搖的老鄉,也成了周道鸞的妻子。
專挑「難啃骨頭案」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選擇了學法律,那就勤奮刻苦學習。到1958年畢業時,他的所有主課,除一門是4分以外,其餘都是最高的5分(當時學習成績實行五分制)。北大的四年學習給予周道鸞的兩大收獲是:讓他學會了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並且對於法學這一學科開始入門了。
畢業當年,周道鸞被分配到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
周道鸞到北京市高院的第一份工作是到研究科擔任科員、書記員,一干就是20年。但他並不關心職位升遷,只是默默地、出色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
十年動亂,周道鸞也未能倖免。他被下放到了北京市通縣牛堡屯公社從事農業勞動。那時無論日子看起來多艱苦,他都始終堅信這只是一種磨練。
1973年5月,他終於調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被分配到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刑庭辦案。拾回老本行的周道鸞欣喜萬分,他辦案不關心數量,反而鍾愛重大疑難案件,經常跑去跟領導說要多給他些「骨頭案」。
對於眾多難啃「骨頭案」的辦理,讓周道鸞積累了豐富的審判工作經驗,在辦案時,他不是狗熊掰棒子,而是十分重視吸取和總結經驗教訓。
「辦案和搞研究是兩股勁」,回憶起那段經歷,周道鸞說,「當時是全身心投入,一天到晚腦子里裝的都是案子,連做夢都是」。
後來,周道鸞又先後被調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任研究室主任、司法行政處副處長、刑二庭庭長等。
當他熱火朝天地投入在法院各項工作中時,一個重大的人生抉擇正在等待他。
棄「正局」取「副局」
1985年,北京市法院黨組向市委推薦周道鸞任高級法院副院長。不久,北京市委政法委書記找他談話,擬調他到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當副院長,任臨時黨委副書記。當時周道鸞正被借調到最高人民法院,參與為全國法院幹部業余法律大學的刑法教材編寫工作。
面對這樣的抉擇,周道鸞表示,如果是組織決定,我服從;如果是徵求意見,我還是想繼續留在高院工作。他覺得,留在法院搞審判工作是他的專業,可以讓自己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出任院長,他認為自己缺乏教學管理經驗,不足以勝任。
但是,北京市委最終還是正式任命周道鸞為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院長(正局級)。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鄭天翔得知此事後,先後兩次寫信與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聯系,後經過中央政法委秘書長的協調,1987年5月,周道鸞終於卸去了正局級的院長職務,調進了最高人民法院。
這個決定在當時惹來了很多人的不解。可周道鸞卻只認一個理:「如果我去當院長,不在法院干,我的專業就全沒了,優勢也就沒有了。」
在最高院做了六件事
周道鸞正式調進最高院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他所想像的進庭辦案,而是當了辦公廳主任,主要協助院長研究重大事項,搞好辦公廳工作。1988年,法官法被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並正式成立起草小組。周道鸞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已經有了人民法院組織法,為什麼還要法官法?
如今看來二者是不可代替的,可那時,起草小組成員們費盡心思極力說服中組部、人事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等各部委,希望得到認可。
終於,經過八年「抗戰」,33次易稿,1995年2月28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終於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好不容易啊。」周道鸞不禁感慨。
「我在最高院11年,一共做了六件我認為很有意義的事,這是第一件。」周道鸞翻著手寫的提綱,繼續認真地談下去:參與刑法、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規范司法解釋工作;參加罪名規范化、統一化工作;參加法院訴訟文書特別是裁判文書的改革;參加法官培訓。
每講到一項,周老先生都會回到書房,拿出該方面的重要文獻,仔細解釋給記者聽。然後說:「這些都是有事實根據的。」
到各地進行工作和調研時,周道鸞都很有針對性。他會提前告知當地法院寄來本院判決書,親自一份份看,並標注批語。有一次到山西講課,相關法院竟寄來兩大捆判決書,周道鸞依然悉數批註。「要常講常新,要有針對性,沒有通天下的教案。」
堅決不讓思想退休
1998年6月,年近68歲的周道鸞從最高人民法院退休,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他依然堅持每天讀書、看報,「工作上退休,思想上不能退休」,周老說他每天都會看《新聞聯播》,「打心眼兒里關心國家大事」。
比較寬裕的時間讓周老有了更多精力梳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經驗。此外,他還認真參加司法改革問題的研究、開展刑事司法熱點問題研究、積極到各地調研,等等。
「但我可不是個書獃子」,談到生活和愛好,周老眯著眼睛說。周道鸞從小就喜歡京劇,小學和初中時,就登台獻唱過,他演過曹操,扮過韓信;後來到湖北革命大學,他還參加過《黃河大合唱》,並擔任領唱。「我在北大時還跳過舞,現在跳不動了。」
周道鸞人生的座右銘是:「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而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無論對待工作、對待生活,都是一樣的,認真、刻苦、勤奮。即使退休後依然如此。
在法院工作了半個世紀,伴隨著新中國的法治進程一步步走來,周道鸞既是見證者,又是參與者,更是體驗者。他對司法工作的深厚感情不言而喻,「我喜歡它,熱愛法律這個專業」。
談及對中國法治建設的最大感受時,他說:「這是一個曲折發展的道路,但什麼都阻擋不了依法治國的進程,要堅信我們能克服困難,依法治國道路的前途是光明的。」
這就是周道鸞的「法治情結」,也是支撐他在法治路上堅定地走了半個多世紀沒有絲毫動搖的信念。這個信念,不遙遠也不縹緲,只需腳踏實地,堅持到底。
周道鸞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雖然早已退休,但我們在司法實踐中學習、研究刑法的決心始終未變,也永遠不會改變。」

6. 專科能考律師嗎

_自學考法律,首先來應查看是自否有報名法考的考試資格;

其次,若有相應的考試資格。法考考試通過後,可以從事律師行業。

PS:1.根據《律師法》第5條的規定,律師執業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取得律師資格;

二是領取律師執業證書。

2.取得律師資格的條件則是通過國家組織的法考。

而法考的報名條件已於2018年進行改革,改革後的報名條件之一為:具備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並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者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相應學位且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

7. 浠水竹瓦法院初幾上班

方法一:坐武漢到團陂的車,你可以在竹瓦下就行,也就是說武漢到團陂的車是要經過竹瓦的,費用估計在50元左右。
方法二:坐武漢到浠水縣城的車,再從縣城到竹瓦,費用估計從武漢到浠水(43元),再從縣城到竹瓦(8元)。
這些費用是估計的僅做參考。

熱點內容
訴訟法253條不合理 發布:2025-07-21 16:52:51 瀏覽:67
律師收費怎麼收 發布:2025-07-21 16:47:16 瀏覽:586
完善接地氣的法規和制度 發布:2025-07-21 16:46:15 瀏覽:900
人民法民法典直播 發布:2025-07-21 16:36:20 瀏覽:584
網路黑客攻擊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1 16:31:18 瀏覽:700
刑法故事會 發布:2025-07-21 16:29:35 瀏覽:721
競爭中的道德 發布:2025-07-21 16:19:43 瀏覽:518
路司法 發布:2025-07-21 16:08:27 瀏覽:573
紀念館條例 發布:2025-07-21 16:08:22 瀏覽:216
廢止舊法規 發布:2025-07-21 15:56:06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