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紀念館條例

紀念館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7-21 16:08:22

A. 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國家公祭活動順利進行,加強對國家公祭設施的保護和管理,凝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承擔的國家公祭活動保障工作,開展的相關悼念活動以及國家公祭設施的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滅絕人性的暴行,是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記憶。全市人民應當不忘國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活動舉辦地,本市應當加強對國家公祭活動的保障,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悼念活動和國家公祭主題教育、宣傳等工作。第四條本條例所稱國家公祭活動,是指國家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市舉行的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的悼念活動。

本條例所稱國家公祭場所,是指國家公祭儀式舉辦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

本條例所稱國家公祭設施,是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家公祭保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規劃、建設、保護、管理、安全等重大事項的統籌協調。第六條市、區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區管理機構應當做好國家公祭保障工作。

發展和改革、城鄉建設、教育、公安、安全、財政、環境保護、市場監督、規劃、城市管理、旅遊、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人防、外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國家公祭保障相關工作。第七條市、區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區管理機構應當為國家公祭活動、國家公祭設施的保護和管理以及南京大屠殺史實研究、展覽與傳播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經費支持。第八條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中華民族苦難的承受者和歷史的見證人。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提供生活幫助,鼓勵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關愛倖存者。第九條鼓勵社會各界開展南京大屠殺史料搜集與研究,參與國家公祭設施保護等與國家公祭保障有關的工作,對於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國家公祭活動保障第十條市、區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區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協調工作機制,保障國家公祭活動順利進行。

市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公祭活動前發布通告,明確鳴放警報、臨時管制措施、行為規范等相關要求。第十一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參與、支持國家公祭活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妨礙國家公祭活動。第十二條舉行國家公祭儀式鳴放警報時,除了正在執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正在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以外,機動車、火車、船舶和其他人員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主城區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停駛鳴笛致哀一分鍾,火車、船舶同時鳴笛致哀;

(二)道路上的行人、公共場所的所有人員就地默哀一分鍾;

(三)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工作人員、在校師生就地默哀一分鍾。第十三條在市人民政府通告規定的國家公祭活動期間,禁止擅自使用輕型和超輕型固定翼飛機、滑翔傘、熱氣球、無人機等一切飛行器進行升空飛行活動。第十四條在市人民政府通告規定的國家公祭活動期間,國家公祭設施周邊禁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具體范圍由市、區人民政府劃定並公布。第十五條本市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在國家公祭日當天應當停止刊播一切娛樂性報道或者節目。

本市報紙應當按照要求以黑色封面刊登國家公祭活動相關內容。第十六條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叢葬地同步舉行悼念活動。

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學校等應當通過各種形式組織悼念活動,開展專題教育。

鼓勵社會各界自發組織開展悼念活動。第三章國家公祭設施保護和管理第十七條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的永久性紀念設施。

B.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全文

為了推動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加強其管理和保護工作,發揮其功能,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體育需求,我們制定了本條例。以下是關於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全文的內容,經過精心整理,以供參考。
第一章 總 則
1.1 為了促進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加強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其功能,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體育需求,本條例應運而生。
1.2 本條例所指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包括由各級人民政府或社會力量舉辦的,向公眾開放的,用於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公益性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文化館(站)、體育場(館)、青少年宮、工人文化宮等建築物、場地和設備。
1.3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是指負責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維護,為公眾提供文化體育活動服務的社會公共文化體育機構。
第二章 規劃和建設
2.1 國務院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將全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2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數量、種類、規模以及布局應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結構、環境條件和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統籌規劃,優化配置,並符合國家關於城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
2.3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選址應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則。
2.4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設計應符合實用、安全、科學、美觀等要求,並採取無障礙措施,方便殘疾人使用。
2.5 建設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使用國有土地的,經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第三章 使用和服務
3.1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完善服務條件,建立、健全服務規范,提供與設施功能、特點相適應的服務,確保設施用於開展文明、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
3.2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根據其功能、特點向公眾開放,並確保開放時間與公眾的工作、學習時間適當錯開。
3.3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向公眾公示其服務內容和開放時間,並提前公示因維修等原因需要暫時停止開放的情況。
3.4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在提供服務時可以適當收取費用,收費項目和標准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批准。
第四章 管理和保護
4.1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將設施的名稱、地址、服務項目等內容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4.2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備安全保護設施、人員,確保設施完好,保障公眾安全。
4.3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的收入應用於設施的維護、管理和事業發展,不得挪作他用。
4.4 拆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或改變其功能、用途的,需經有關人民政府批准,並舉行聽證會,聽取公眾意見。
第五章 法律責任
5.1 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或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2 侵佔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預留地或改變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責令限期改正。
5.3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未按規定對公眾開放的,未公示服務項目、開放時間等事項的,未在醒目位置標明設施使用方法或注意事項的,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未備案設施信息的,由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5.4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開展與設施功能、用途不相適應的服務活動,或違反規定出租設施的,由相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第六章 附 則
6.1 國家機關、學校等單位內部的文化體育設施向公眾開放的,由國務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管理辦法。
6.2 本條例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行政法制監督與行政問責 發布:2025-07-21 22:39:54 瀏覽:992
期貨法律法規時間總結 發布:2025-07-21 22:38:27 瀏覽:575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合作班 發布:2025-07-21 22:29:16 瀏覽:531
刑事訴訟法373條 發布:2025-07-21 22:28:22 瀏覽:665
2019初級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7-21 22:19:45 瀏覽:550
海南法院吳 發布:2025-07-21 22:14:07 瀏覽:811
法院防暴 發布:2025-07-21 22:08:54 瀏覽:709
法治拍案 發布:2025-07-21 22:06:30 瀏覽:269
陽泉司法考試 發布:2025-07-21 22:01:56 瀏覽:709
東圃法院 發布:2025-07-21 21:52:37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