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合議庭的承辦法官

合議庭的承辦法官

發布時間: 2021-11-26 15:37:24

① 庭前調查都是由承辦法官來做,但最後承辦法官卻只是合議庭的審判員。具體發問,主持都是由審判長來完成。

這個不絕對,相對來說審判長更重要些,因為案子最後判決的結果審判長是要負責的,而整個合議過程中,哪個法官的觀點能取得多數人的認可就不得而知了。

② 什麼案件要通過合議庭合議

不是每個案子都要合議庭合議,只有二審、再審、重審及一審中的非簡單民事案件才會合議庭合議。

中國民事、刑事和行政三大訴訟法都規定,法院行使審判權的組織形式有兩種,即獨任制和合議制。在民事訴訟中,除第一審程序中的簡單案件適用獨任制進行審判外,二審、再審、重審及一審中的非簡單民事案件,一律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

根據我國訴訟法(主要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相關規定,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審判組織,其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則自己擔任審判長。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如果意見分歧,應當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評議筆錄,由合議庭的組成人員簽名。

第一審合議庭的組成有兩種形式:由審判員組成或者由審判員和陪審員共同組成。至於哪些案件採用哪種形式的合議庭進行審判,除民事訴訟法規定對選民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非訟案件,必須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判外,法律沒有作其他規定,可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自行決定。

第二審法院的合議庭只能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特點是:合議庭的組成必須是單數,最少為三人,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可以保留少數人意見,但須記入筆錄。在由審判員和陪審員共同組成的合議庭中,陪審員與審判員擁有同等的權利。

依照人民法院組織法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第一審刑事、民事和經濟糾紛案件,除一部分簡易案件實行獨任審判外,其餘的案件都由審判員3人或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第一審行政案件一律由合議庭審判;第二審案件、再審案件和死刑復核案件全部收合議庭審判。

合議庭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庭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時,則自己擔任審判長。

但是,由於承辦人制度,法院不獨立,法官素質等諸多原因,導致合議制和合議的精華(評議制度)名存實亡。處於一種審判長負責,其他陪而不審的局面。

(2)合議庭的承辦法官擴展閱讀:

合議庭的評議原則:

《中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應當製作筆錄,由合議庭成員簽名,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因此,少數服從多數是合議庭進行評議的一項重要原則,18如何具體實施該項原則,學者們都沒有進一步的論述。這一原則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中的「少數」或「多數」究竟是指法官的數量,還是意見的數量,規定不明確,含混不清。如由A、B、C、D、E五名法官組成合議庭,對一侵害名譽權糾紛案件所涉及的精神損害賠償費的表決意見分別是賠償8萬元、8萬元、10萬元、11萬元和13萬元,如果依少數依服從多數意見,主張賠償8萬元與其他三種意見相比將是多數意見,勢必依此作為合議庭的判決意見。但是,依據少數法官的意見服從多數法官的意見,雖然A、B兩位法官均主張8萬元的賠償費,但還有C、D、E三位持不同意見,因而賠償8萬元並不是多數法官的意見。

可見,對「少數」或「多數」所指的對象理解不同,其運用結果也完全不同。我國有學者主張應當是指法官的人數,認為「合議庭成員的意見不一致時,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以多數人的意見為合議庭意見。」19其實,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合議庭評議原則就是如此,該法第148條也規定:「合議庭進行評議的時候,如果意見分歧,應當按多數人的意見作出決定。」但民事訴訟法沒有這樣具體規定,難免引起理解上的歧義,從而導致裁判結果上懸殊。

第二,即使是象刑事訴訟法那樣具體規定,按照多數合議庭成員的意見來決定,還是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合議的結果是否一定會出現多數意見?事實上,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隱含著這樣一個假設性的前提,即合議庭只能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因為只有這樣,由單數合議庭成員進行評議的結果,才會必然出現「多數」和「少數」,也才能依此原則作出最後的裁決意見。但在具體的案件中並不總是如此,前面已經分析,不再贅述。當設立該項原則假設的前提不成立時,就必然無法適用該原則確定合議庭的最終意見。

換言之,如果合議庭出現三種以上意見時,如何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以確定合議庭對案件的裁決意見,立法沒有予以考慮,也就沒有進一步的規定。審判實際中,遇此情況便往往認為屬於復雜、疑難案件,求助於院長、庭長的「把關」,或者提交審判委員會進行討論。由此可以認為,合議庭不能充分行使其裁判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不夠完善的合議原則相關聯。

評議過程

對合議庭的評議過程,諸如合議庭成員陳述意見的先後順序;是否展示對證據力大小作出判斷、認定案件事實的心證形成過程和心證的強弱程度等,我國法律未作任何具體的規定,造成法官在評議案件時無法律規范的約束。

在審判實踐中,普遍的做法是,承辦法官就案件的事實先進行簡要的介紹,然後提出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最後由其他法官對該處理意見進行表態。在這個過程中,其他法官往往不展示其對案件事實認定的心證過程,也不詳細陳述作出判斷的法律理由,僅僅簡單地表達出結果性意見。由於承辦法官以外的其他合議庭法官通常沒有認真參與案件的審理,也沒有認真審核訴訟材料,對案件未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20因而有不少的評議意見只有「同意」兩個字。這種表態形式的評議,完全是無「理」的意見,但卻不能認為這是違法的。

③ 區法院合議庭由幾名法官

區法院合議庭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組成。法律依據如下:《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組成人數必須是單數。根據上述規定,組成合議庭成員有兩種情況:一是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的合議庭;二是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
《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0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人民法院實行合議制審判第一審案件,由法官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人民法院實行合議制審判第二審案件和其他應當組成合議庭審判的案件,由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
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期間,除不能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2年修訂)第一百七十八條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審判組織,其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臨時組成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則自己擔任審判長。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如果意見分歧,應當少數服從多數,但是少數人的意見應當記入評議筆錄,由合議庭的組成人員簽名。

④ 主審法官承辦法官審判長的關系

審判長是合議庭的首要法官,主審或承辦法官是一個意思,指具體負責承辦案件的法官。審判長或合議庭成員都可以是主審法官

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定的具體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定》已於2002年7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34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8月17日起施行。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條人民法院實行合議制審判第一審案件,由法官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人民法院實行合議制審判第二審案件和其他應當組成合議庭審判的案件,由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
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期間,除不能擔任審判長外,同法官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二條合議庭的審判長由符合審判長任職條件的法官擔任。
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第三條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除因迴避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不能繼續參加案件審理的之外,不得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更換。更換合議庭成員,應當報請院長或者庭長決定。合議庭成員的更換情況應當及時通知訴訟當事人。
第四條合議庭的審判活動由審判長主持,全體成員平等參與案件的審理、評議、裁判,共同對案件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負責。
第五條合議庭承擔下列職責:
(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作出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先予執行等裁定;
(二)確定案件委託評估、委託鑒定等事項;
(三)依法開庭審理第一審、第二審和再審案件;
(四)評議案件;
(五)提請院長決定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按照許可權對案件及其有關程序性事項作出裁判或者提出裁判意見;
(七)製作裁判文書;
(八)執行審判委員會決定;
(九)辦理有關審判的其他事項。
第六條審判長履行下列職責:
(一)指導和安排審判輔助人員做好庭前調解、庭前准備及其他審判業務輔助性工作;
(二)確定案件審理方案、庭審提綱、協調合議庭成員的庭審分工以及做好其他必要的庭審准備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
(五)依照有關規定,提請院長決定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製作裁判文書,審核合議庭其他成員製作的裁判文書;
(七)依照規定許可權簽發法律文書;
(八)根據院長或者庭長的建議主持合議庭對案件復議;
(九)對合議庭遵守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情況負責;
(十)辦理有關審判的其他事項。
第七條合議庭接受案件後,應當根據有關規定確定案件承辦法官,或者由審判長指定案件承辦法官。
第八條在案件開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成員必須認真履行法定職責,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中有關司法禮儀的要求。
第九條合議庭評議案件應當在庭審結束後五個工作日內進行。
第十條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先由承辦法官對認定案件事實、證據是否確實、充分以及適用法律等發表意見,審判長最後發表意見;審判長作為承辦法官的,由審判長最後發表意見。對案件的裁判結果進行評議時,由審判長最後發表意見。審判長應當根據評議情況總結合議庭評議的結論性意見。
合議庭成員進行評議的時候,應當認真負責,充分陳述意見,獨立行使表決權,不得拒絕陳述意見或者僅作同意與否的簡單表態。同意他人意見的,也應當提出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進行分析論證。
合議庭成員對評議結果的表決,以口頭表決的形式進行。
第十一條合議庭進行評議的時候,如果意見分歧,應當按多數人的意見作出決定,但是少數人的意見應當寫入筆錄。
評議筆錄由書記員製作,由合議庭的組成人員簽名。
第十二條合議庭應當依照規定的許可權,及時對評議意見一致或者形成多數意見的案件直接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但是對於下列案件,合議庭應當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一)擬判處死刑的;
(二)疑難、復雜、重大或者新類型的案件,合議庭認為有必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
(三)合議庭在適用法律方面有重大意見分歧的;
(四)合議庭認為需要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其他案件,或者本院審判委員會確定的應當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
第十三條合議庭對審判委員會的決定有異議,可以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復議一次。
第十四條合議庭一般應當在作出評議結論或者審判委員會作出決定後的五個工作日內製作出裁判文書。
第十五條裁判文書一般由審判長或者承辦法官製作。但是審判長或者承辦法官的評議意見與合議庭評議結論或者審判委員會的決定有明顯分歧的,也可以由其他合議庭成員製作裁判文書。
對製作的裁判文書,合議庭成員應當共同審核,確認無誤後簽名。
第十六條院長、庭長可以對合議庭的評議意見和製作的裁判文書進行審核,但是不得改變合議庭的評議結論。
第十七條院長、庭長在審核合議庭的評議意見和裁判文書過程中,對評議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建議合議庭復議,同時應當對要求復議的問題及理由提出書面意見。
合議庭復議後,庭長仍有異議的,可以將案件提請院長審核,院長可以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十八條合議庭應當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的有關規定。遇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理期限的,應當在審限屆滿前按規定的時限報請審批。

⑥ 這樣的合議庭合法嗎

三個人為合議庭,主要還是承辦法官負責,其餘是配搭,向您說的程序有點違法。別等二審,應該向法院反映,糾正。

⑦ 法官和審判長有什麼區別

  1. 法官是對從事審抄判工作襲的人員的稱呼,也就是一種職業名稱,和檢察官、警官等等是一樣的。

  2. 審判長就有兩種意思:第一就是在審理具體案件的合議庭中擔任主要審判職責,對該案審理負責的法官,就叫審判長,而其他合議庭成員就是審判員或者人民陪審員。第二,審判長是法院系統內部的一種職稱,只有被任命為審判員兩年以上才能競爭上崗審判長。

  3. 審判長都是法官,法官不一定是審判長,普通案件要組成合議庭開庭,坐在中間負責此案的法官就是審判長,審判長是每個個案負責的法官,如果是只有一個法官審理的,該案就不存在審判長,法官稱為審判員。

(7)合議庭的承辦法官擴展閱讀:

審判長的職責:

(一)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人;

(二)組織合議庭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五)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 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七)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

⑧ 非員額法官能作為合議庭組成人員嗎

目前,員額制改革已經全部完成,員額法官都是經過遴選、考試合格後經版人大重新任命的法官。按權照中央要求,員額制改革之前任命的法官,不再具有法官身份,一律轉為法官助理或者司法行政人員,不再獨立辦案。至於如何理解「不再獨立辦案」,某省法院在下發的員額外法官不再辦案的文件中明確:員額外法官,在辦理完原來的案件後,不得再辦理新分案件,不得再作為案件的承辦法官,也不得再作為合議庭組成人員辦理案件。

⑨ 法院的合議庭是什麼意思

合議庭,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由一定數量的審判人員,採取法定的形式所組成的審理案件的組織。
合議庭的組成,按照案件的審級不同而有所區別。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上級人民法院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理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對案件評議時,一般先由陪審員、審判員發表意見,然後由審判長發言。

如果合議庭的成員意見不一致,應當開展討論,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如實記錄在案,少數人的意見也如實記錄,而不是由審判長或者哪一個人說了算。經過合議庭的重大疑難案件,院長認為有必要,可以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有權改變合議庭的決定。

合議庭評議原則

概況

要實現合議庭的功能就必須要有相應的保障制度。合議庭是作為一個整體對外行使審判權,該審判權行使的客觀效果如何,即能否實現其應有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合議庭內部每一個成員行使審判權的運作機制,以及每一個成員行使審判權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眾所周知,合議庭行使審判權最核心和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合議庭評議案件並作出裁判。因此,合議庭對案件的評議原則和要求將直接影響到合議庭的功能能否實現。以下從合議庭的內在機理和功能出發,探討合議庭評議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原則。

(9)合議庭的承辦法官擴展閱讀

合議庭職責

(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者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作出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先予執行等裁定;

(二)確定案件委託評估、委託鑒定等事項;

(三)依法開庭審理第一審、第二審和再審案件;

(四)評議案件;

(五)提請院長決定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按照許可權對案件及其有關程序性事項作出裁判或者提出裁判意見;

(七)製作裁判文書;

(八)執行審判委員會決定;

(九)辦理有關審判的其他事項。

熱點內容
黨內監督條例教師解讀 發布:2025-10-04 16:03:43 瀏覽:174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14號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10-04 16:03:42 瀏覽:866
北京楊法官 發布:2025-10-04 15:53:39 瀏覽:401
推進依法治市的重要性 發布:2025-10-04 15:51:12 瀏覽:812
厲害的法官 發布:2025-10-04 15:49:46 瀏覽:798
上海新區人民法院附件酒店 發布:2025-10-04 15:49:44 瀏覽:626
道德經李聃 發布:2025-10-04 15:43:29 瀏覽:429
信息安全立法現狀 發布:2025-10-04 15:41:54 瀏覽:197
店裡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4 15:40:56 瀏覽:656
勞動合同法的實際運用 發布:2025-10-04 15:38:41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