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法院開庭技巧
Ⅰ 法院拖著不開庭該怎麼辦
1、原告經法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按撤訴處理;
2、在被告提起反訴的情況下,或原告申請撤訴而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情況下,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在原告缺席的情況下經過審理,在案件事實已經全部查清的基礎上作出缺席判決;
3、在被告提起反訴的情況下,如果原告(即反訴被告)符合「負有贍養、撫育、撫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的情形的,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時,可以派出司法警察強制被傳喚人到庭參加訴訟。
Ⅱ 原告怎麼拖延開庭時間
拖延開庭時間是不可以的,但是可以申請延期開庭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民事訴訟中,必須到庭的當事人指能夠正確表達意志的離婚案件當事人和負有贍養、扶育、撫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必須到庭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則泛指如:其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甚至無法進行庭審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如:給國家、集體或者他人造成損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知道案件重要情況的證人,開庭審理不可缺少的翻譯人員等。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迴避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如果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參加本案的工作,致使案件審理一時無法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三)當事人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找到了新的重要證人,發現了新的證據線索時,可以申請延期審理,以收集、調查新的證據,並通知新的證人到庭作證。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需要重新予以鑒定、勘驗,或者已有證據材料不清、不足,需要補充調查的,可以申請延期審理。 (四)其他應當延期審理的情形。 這是一項概括性規定,由當事人根據具體情況,認為需要延期審理,以便准備充分的資料參加訴訟,而向人民法院提出。如一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另一方當事人認為需針對變更或增加的訴訟請求,收集證據,作應訴准備的,一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因妨害民事訴訟而被拘留,不能按時或者繼續開庭審理等,可以提出延期審理申請。
Ⅲ 被告如何拖延開庭時間
法院定了開庭時間,無法拖延,只要符合以下情形,可以申請延期開庭。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Ⅳ 怎麼能延遲開庭的時間
如果被告不到庭會影響案件的處理,理由是合理的。
Ⅳ 怎麼有效催法院開庭
跟你說的這種情況,那是不好說的,也就是說法院的工作很多,也就是說都有一個先來後到,而不是說你想開庭就開庭的
Ⅵ 法院開庭時間可以推遲嗎
以下情況法院開庭時間可以推遲:
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四百五十五條 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訴人可以建議法庭延期審理:
(一)發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遺漏罪行、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補充偵查或者補充提供證據的;
(二)被告人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或者提供重要線索,需要補充偵查進行查證的;
(三)發現遺漏罪行或者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雖不需要補充偵查和補充提供證據,但需要補充、追加或者變更起訴的;
(四)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或者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提出意見的;
(五)需要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六)公訴人出示、宣讀開庭前移送人民法院的證據以外的證據,或者補充、變更起訴,需要給予被告人、辯護人必要時間進行辯護准備的;
(七)被告人、辯護人向法庭出示公訴人不掌握的與定罪量刑有關的證據,需要調查核實的;
(八)公訴人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證明,需要調查核實的。
在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前發現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建議人民法院延期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遇有下列情況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6)拖延法院開庭技巧擴展閱讀:
審判程序
開庭審理是法院審判程序的核心階段。審判程序可分為開庭審理前的准備、法庭審判(即開庭審理)、生效裁判執行等基本階段。開庭審理的結果就是裁判(即判決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滿足生效的條件後即成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進入執行程序予以執行。
具體步驟
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第四,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第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Ⅶ 有什麼方法可以延遲法院開庭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 ,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本條規定了延期審理的四種情形。法庭盡心案件審理的日期是確定的,訴訟活動開始即應該按照法庭審理的流程和期限進行下去,但是在特殊情形下開庭審理的時間可以推後。延期審理區別於訴訟中止,訴訟中止是在訴訟開始後,因特定情況中止訴訟活動,並停止進行後面的訴訟活動。延期審理適用於開庭審理階段,是將本案的開庭審理日期推後,但有關的訴訟活動並不因此而停止。延期審理的情形是法定的,因此恢復審理的日期也應由法院進行確定。
Ⅷ 法院開庭時間怎麼才能延期
延期需要合理的理由的,沒有正當理由法院是不允許的。
Ⅸ 法院故意拖延開庭時間怎麼辦
如要法院在法定的時間內不能審結案件,可以向法院監察室或者檢察院內反映,請求他們進容行監督。如果沒有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限,就難以認定是故意拖延,因為主辦法官在一定程序上有自由安排工作的許可權。
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