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調解是什麼

法院調解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11-30 12:11:09

⑴ 什麼是法院調解書

調解書是指依據當事人達成的協議由法院所製作的調解文書,在法律上是對當事人有約束力的文書。民事訴訟法規定,通過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或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調解書和調解筆錄,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效力。當事人的調解協議,是當事人雙方對解決他們之間爭議的合意,具有契約的性質,但只有經人民法院確認後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雙方當事人從此不得對此法律關系再發生爭議。這是法院調解書在實體法上的效力。依照法律規定,若調解書有給付內容的,一方當事人又不履行確定的義務,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院調解 又稱訴訟中調解。包括調解活動、調解的原則、調解的程序、調解書和調解協議的效力等。是指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民事權益爭議自願、平等的進行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訴訟活動和結案方式。是當事人用於協商解決糾紛、結束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訴訟中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其調解協議經法院確認,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循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自願與合法的原則,調解不成,應及時判決。法院調解,可以由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調解案件時,當事人應當出庭;如果當事人不出庭,可以由經過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到場協商。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除法律規定的特殊原因外,一般應當公開調解。在法院調解中,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自願、協商達成調解協議,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的,應予批准。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①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②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③能夠即時履行義務的案件。④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⑵ 法院調解流程是什麼樣的

一、調解的開始:《民事調解規定》第2條規定: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在訴訟的各階段、各審級中均可進行。具體來講,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後開庭之前可以進行調解,在庭審過程中可以進行調解,在二審中乃至在再審中也都可以進行調解。

庭審中的調解,通常情況下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後進行。根據司法實踐,調解可以當庭進行,也可以在休庭之後另定日期進行。調解的開始,一般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法院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提出建議,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開始調解。

二、調解的進行:法院的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進行。法院進行一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

調解協議通常是在調解方案的基礎上形成的。調解方案原則上應當由當事人自己提出,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出調解方案。

三、調解結束:調解因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或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對案件繼續審理,並及時作出判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要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製作調解書。

(2)法院調解是什麼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已於2004年8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條 調解協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一)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侵害案外人利益的;

(三)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性規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院調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⑶ 法院調解是什麼意思

法院介入到復雜的糾紛當中,疏通各方的觀念,達成和平的局面

⑷ 法院要調解怎麼調

法院要按照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來進行調解;法院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調解,也可以由合議庭來主持主持調解,並且盡可能的就地進行調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⑸ 法院的調解會是個什麼場面什麼流程

法院法官在了解雙方爭議焦點之後會同時做雙方的工作,顧名思義就是讓專雙方陳述各自的要求,另屬一方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一方不履行調解書義務的。法院的調解模式一般會有兩種,法官也一般不會完全依據死板的法條來做當事人工作,因此法院不可能強制介入去制定一個標准;現在法院一般都是兩種模式結合起來進行調解。

  1. 當面調節;法院和倆方一起談。

  2. 背靠背調解;一方迴避,法院一方一方單獨去談。

⑹ 法院的調解會是什麼流程

一、調解的開始《民事調解規定》第2條規定: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調解。

二、調解的進行法院的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工作既可以由合議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中的一個審判員主持;調解可以在法庭上進行,也可以在當事人所在地進行。法院進行一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

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這里所說的有關的單位和個人,主要是指當事人所在的單位或對案件事實有所了解的單位以及當事人的親友,由他們來協助調解,有利於緩解訴訟的緊張氣氛,解除當事人思想上的一些疑慮,促成調解協議的形成。

三、調解結束調解因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或雙方達成協議而結束。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而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對案件繼續審理,並及時作出判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要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並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製作調解書。

(6)法院調解是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85條的規定,法院應當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1、當事人是否自願參加法院庭前調解。要遵循當事人自願原則是指法院調解無論是調解活動的進行還是調解協議的形成都要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

第一,在程序上,是否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須當事人自願;

第二,在實體上,是否達成調解協議,須尊重當事人的意願。

2、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是指法院調解應當在事實已經基本清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基本明了的基礎上進行。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活動,必須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實,分清當事人是非責任的基礎上進行。

3、合法原則合法原則是指法院調解在程序上要遵循法律程序,形成的調解協議不可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的原則。

⑺ 法院調解一般會說什麼

你好,希望能幫到你。
法院調解相當於組織雙方對相關利益進行相互妥協,必然如談判一樣有討價還價的過程。盡管是法院組織,但是和解畢竟是雙方的事情,因此法院不可能強制介入去制定一個標准。調解成與否在於當事人雙方的讓步程度。
法院的調解模式一般會有兩種,一種是當面調解,顧名思義就是讓雙方陳述各自的要求、理由,不一定是法理,也可以是情理,法院法官在了解雙方爭議焦點之後會同時做雙方的工作;一種是背靠背調解,就是分別讓一方迴避、與另一方面談,陳述利害、了解當事人真實想法;現在法院一般都是兩種模式結合起來進行調解。調解相對審判來說沒有那麼嚴肅,法官也一般不會完全依據死板的法條來做當事人工作。需要一定程度的辯論,但是主要還是圍繞賠償問題。
調解成功的話法官會當場製作和解協議,並且快的話會當場送達調解書,調解書一經送達即具有相當於判決書的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調解書義務的,另一方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希望能幫到你。

⑻ 什麼是人民法院調解

人民法院調解就是他們給你做牽頭人,讓你們雙方調解,如果實在調解不了可以打官司,如果可以解決的話就不用打官司,這就是人民法院的調解。

熱點內容
法院技術科科長 發布:2025-07-17 01:24:20 瀏覽:542
民法典2020 發布:2025-07-17 01:23:38 瀏覽:873
建築質量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7 01:21:14 瀏覽:302
散布虛假信息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1:14:49 瀏覽:550
區域辦事處負責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1:11:49 瀏覽:962
這是我的戰爭律師 發布:2025-07-17 01:09:10 瀏覽:357
古代刑法梟 發布:2025-07-17 01:04:54 瀏覽:441
民法社會價值 發布:2025-07-17 01:01:56 瀏覽:137
道德基礎作用 發布:2025-07-17 00:55:32 瀏覽:575
東莞市勞動法計時工資計算方法 發布:2025-07-17 00:51:49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