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則

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則

發布時間: 2021-12-01 03:55:34

1. 怎樣申請法院調取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除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之外,申請人可以依據上述規定提起申請,上述第三項是概括性的規定,因此一方面要看申請調查的證據形式和范圍,另一方面要看法院的態度。

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申請書可以請律師根據實際情況起草。

(1)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第二十四條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調取證據申請書。

調取證據申請書應當寫明下列內容:

(一)證據持有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址等基本情況;

(二)擬調取證據的內容;

(三)申請調取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案件事實。

第二十五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調取證據的申請,經審查符合調取證據條件的,應當及時決定調取;不符合調取證據條件的,應當向當事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送達通知書,說明不準許調取的理由。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書之日起三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作出答復。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申請,經調取未能取得相應證據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原因。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調取證據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第三十六條 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

第三十九條 辯護人認為在偵查、審查起訴期間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集的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材料未提交的,有權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調取。

第四十二條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第四十三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並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四十四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對於涉及國家秘密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2)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則擴展閱讀:

1、根據訴訟的內容和形式不同,訴訟活動可以具體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部分。其中,刑事訴訟是指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檢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和偵查機關(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等)在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被追訴者刑事責任問題的訴訟活動。

2、證據的保全,是指由司法機關依法收存、固定證據資料以保持其真實性和證明力的措施。當訴訟上可作為證據的資料有消失或日後難以取得的可能時,司法機關可依訴訟參加人的申請或依職權,預先採取保全措施,以保證證據的真實性。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機關有權採取各種措施收集、調取證據,對於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

3. 什麼情況可以申請法院調查取證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根據《民事證據規則》的規定,下列情形可以申請法院調查取證:

第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第十六條 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拓展資料:

申請法院調查取證須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十七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三)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第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七日。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不予准許的,應當向當事人及其代理人送達通知書。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在收到通知書次日起三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復議之日起五日內作出答復。」

上述三條規定了當事人的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條件、時限及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因此當事人在進行訴訟中應特別注意,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 申請調取證據的法律規定

申請調取證據的相關法律規定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申請調取證據作出了規定,對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的檔案;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材料,可以向法院申請調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第四十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准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
(二)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一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准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准許並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民事訴訟證據種類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證據有以下幾種。
(1)書證。凡是用文字、符號、圖畫在某一物體上表達人的思想,其內容可以證明待證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稱為書證。
(2)物證。凡是用物品的外形、特徵、質量等證明待證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稱為物證。
(3)視聽資料。凡是利用錄像、錄音磁帶反映出的圖像和音響,或以電腦儲存的資料來證明待證事實的證據,稱為視聽資料。
(4)證人證言。訴訟參加人以外的其他人知道本案的有關情況,應由人民法院傳喚,到庭所作的陳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書面陳述,稱為證人證言。
(5)當事人陳述。當事人在訴訟中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關於案件事實的敘述,稱為當事人陳述。
(6)鑒定結論。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某些專門性問題,指定具有專業知識的人進行鑒定,從而作出科學的分析,提出結論性的意見,稱為鑒定結論。
(7)勘驗筆錄。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為了查明案情,對與爭議有關的現場或者物品,親自進行勘查檢驗,進行拍照、測量,將勘驗情況和結果製成筆錄,稱為勘驗筆錄。

5. 民事訴訟法院調取證據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院依申請有以下這些調取證據:
1、涉及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2、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3、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4、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5、涉及身份關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6. 行政訴訟中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應符合哪些條件

原告或者第三人能自行收集證據的,應當自行收集;只有在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證據,才能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申請的主體是原告或者第三人。
行政機關不能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在客觀上處於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機關擁有充足的人員、裝備等有利條件,享有獲取證據的便利。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處於被動地位,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一般由行政機關掌握,導致行政相對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甚至無法取得證據等情況。因此,允許原告或者第三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是合理的。調取證據是人民法院的職權,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因此,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由人民法院調取證據。
對原告而言,申請調取的證據包括兩個方面內容:
一是證明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
二是在行政不作為案件、行政賠償和補償等特殊案件中,原告負有舉證責任而應當提供的證據。原告或者第三人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應當與本案有關。此外,還應符合下列條件: 1.由國家機關保存而須由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這類證據主要包括檔案材料等。檔案材料是指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如土地利用規劃檔案、建設用地檔案、地籍管理檔案等。申請調取證據應當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證據是由國家機關保存的;二是必須由人民法院才能調取。如有的檔案材料不對外公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持有身份證、介紹信等相關證件不能查閱和獲取的。如果屬於《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的,可以通過申請獲得的證據的,則無須通過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如果依法應當可以通過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得相應證據,而行政機關拒絕的,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7. 行政訴訟中法院如何正確行使調取證據的權力求解答

在絕對案卷主義國家中,法院不可能依據案卷外的證據立案,定案的證據只能源於行政案卷。但在我國,人民法院可以在訴訟過程中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補充證據,直至自行調查取證,但僅限於因原告在行政過程中拒不提供而未能入卷的證據。法院調查取證規則的設定是基於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管理社會事務的需要與程序規范化程度底下之間存在矛盾,更是基於公民的法律意識普遍不強而設立的。《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補充證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這一規定明確了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的職權。必須明確,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或調取證據,應以當事人充分履行舉證為前提,僅是對當事人舉證不能的司法救濟,是舉證制度的補充。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對證據的有權調取,其救濟對象主要是原告,人民法院調取證據的目的主要是更加充分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協助被告證明其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由於行政機關和相對人的不對等地位存在延續性,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在行政程序中的優越地位不可能消滅殆盡,原告實際上仍處於劣勢,需要予以救濟。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一般基於下列幾種情況:1、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收集的對原告有利但沒有採用的證據;2、其他行政機關現有的規范性文件或能夠證明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3、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不製作文書、不送達等違法情形,原告提供線索,但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4、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證據是違法所得的,原告提出線索,但由於客觀原因難以收集的證據;5、原告客觀上難以自行收集的證據,如涉及國家機密的文件、檔案『涉及個人隱私的材料等;6、人民法院認為需要調取的證據。綜上,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遵循以下四點規則:
(一)人民法院在證據問題上的主要責任是通過開庭審理,審查和核實被告提供的證據,准確地判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有充分確鑿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因此,在一般行政案件的審理中,人民法院原則上不主動調查收集證據。
(二)人民法院在審查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過程中,被告不提供或不能提供足以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證據時,人民法院不能代替被告調查收集證據,更不能用自己調查收集的證據去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三)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主要目的是核實證據,即對被告提供的證據的真實性、相關性和合法性,以及原、被告提供的相互矛盾的證據和涉及定案根據且原告又有爭議的證據進行核實,而不能無的放矢地全面調查收集證據。
(四)人民法院調查取證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收集的證據應當在庭審中宣示,並就證據的來源、調查收集證據的時間和程序作簡要說明,讓原、被告雙方對人民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有正確的了解和認識,提高審判的的公開性和公正性。(作者單位:江西省樂平市人民法院)

8. 法院調查取證的規定

法律分析: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9. 人民法院可以調取哪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

二、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第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

(二)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此為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主要包括訴訟實體內容和訴訟程序內容,對於不屬於上述情形的,人民法院一般不得依職權而只能依當事人的申請調查收集證據。也就是第十六條規定的除十五條規定的外,人民法院調查取證依當事人申請為之。

(9)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則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還規定了可以由當事人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

第十六條 除本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第十七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熱點內容
法官判緩刑需要誰批准 發布:2025-07-14 10:06:55 瀏覽:451
宜賓法官培訓中心洗浴 發布:2025-07-14 10:03:22 瀏覽:249
紅河縣人民法院不給力 發布:2025-07-14 09:58:07 瀏覽:795
經濟法的法哲學反思 發布:2025-07-14 09:56:29 瀏覽:852
法律碩士能否報考法律類崗位 發布:2025-07-14 09:46:11 瀏覽:877
經濟法年休假時間 發布:2025-07-14 09:41:48 瀏覽:97
校訓條例 發布:2025-07-14 09:33:09 瀏覽:786
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4 09:28:25 瀏覽:60
國際經濟法最初出現在 發布:2025-07-14 09:26:10 瀏覽:627
公益訴訟與經濟法責任 發布:2025-07-14 09:11:08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