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衛民法院
⑴ 司法和行政是什麼區別
司法和行政的區別有以下三點。
1、主體上的區別。
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
行政: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2、內容上的區別。
司法:對象是案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主要是裁決涉及法律問題的糾紛和爭議及對有關案件進行處理。
行政: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3、程序要求上的區別。
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
行政:雖然有相應的程序性規定,執法活動相對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
4、優先原則上的區別。
司法:公平至上。追求公正,堅持公開、公正、公平。
行政:效率至上。更強調迅速、簡便、快捷。
⑵ 西方兩大法系有何區別
在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一方面,由於各自的傳統和現實、生活需要,其檢察機關在許多方面都呈現出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基於檢察機關在現實社會控制中所起作用的一致性及各國之間法文化融合的加強,兩大法系國家檢察機關又具有某些共同的趨勢。比較兩大法系檢察機關的差異,研究其發展的一般,對於進一步深入開展我國檢察體制問題的研究及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兩大法系國家的檢察機關的差異 兩大法系在檢察機關最顯著的區別首先表現為其性質和職能范圍。關於檢察機關的性質,我國學者有的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檢察機關是公訴的機關,社會主義國家檢察機關是監督機關,(註:章武生、左衛民《司法制度導論》,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頁。) 並認為這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根本區別。其實,這一結論不無商榷處,因為公訴職能僅僅是檢察機關承擔的諸多職能中的一種。如果說偵查職能,審判監督職能還可以視為公訴職能的必要准備和延伸的話,那麼其所承擔的監督和執行判決、干預民事訴訟、提供法律咨詢(註:陳光中主編《外國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64頁。)等職能則是公訴職能這一界定無論如何也包容不了的。正如俄國法學家穆拉耶夫指出的那樣:「檢察機關……這些公職人員的使命,按職務來說,主要地是使他們在司法方面成為法律的監督者,公共利益和政府機關的代表。」(註: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檢察制度資料》第三編,1980年版,第11頁。)這里我們不妨逐一考察大陸法系各國對檢察機關職能的規定。在法國,最高檢察長的主要職責是「對國家整體執法活動進行監督。」(註:中國檢察考察團《法國的檢察制度》,《人民檢察》1994年第12期,第54頁。)法國檢察機關除在刑事訴訟中行使偵查、起訴、支持公訴和指揮刑事裁判的執行等職能外,還對下列事項行使廣泛的監督權:「(1)監督司法輔助人員;(2)監督、檢察書記員; [www.Syue.com] (3)監視司法救助制度的營運;(4)監督戶政官員;(5)對私立機構的監督;(6)對公立精神病院的監督;(7)對開設咖啡店、酒店等特種營業的資格審查;(8)對新聞、雜志等定期刊物進行審查, 等等」(註:王然冀《當代中國檢察學》,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70頁。)。「德國檢察機關也具有一定的法律監督和保證國家法律統一實施的職能」(註:中國檢察考察團《德國的檢察制度》,《人民檢察》1994年第11期,第55頁。)。除對刑事訴訟的偵查、審判和執行有廣泛監督以外,「對律師執法活動的合法性,也負有一定的監督職責。」(註:中國檢察考察團《德國的檢察制度》,《人民檢察》1994年第11期,第55頁。)葡萄牙檢察機關也具有比較廣泛的監督職能,《葡萄牙檢察署組織法》規定檢察機關的許可權有:「……7、監督司法官員的工作;在自身許可權內, 維護法庭的獨立,並監督司法職能依照憲法和法律進行。……9、 在監督司法職能依法進行時,依據憲法法院組織法的規定,可向憲法法院提出上訴。10、監督常規法律的合憲性。共和國檢察長可請求憲法法院對任何違憲的規定進行宣布……」(註:《葡萄牙〈檢察署組織法〉簡介》,《人民檢察》1996年第4期,第58頁。)綜上所述,我們認為, 因英美法系國家檢察機關職責范圍稍小,因而將其界定為「訴訟機關」似乎更為妥當,而大陸法系國家檢察機關的職能更加廣泛,將其界定為「法律監督機關」較為合適,因為大陸法系許多國家的法律均賦予了檢察機關以廣泛的法律監督權,英美法系國家則一般沒有這種規定。 在組織體系方面,大陸法系國家強調檢察機關的高度統一性,而英美法系國家檢察機關則表現出相當的鬆散性。美國檢察體制具有「三級雙軌、互相獨立」(註:何家弘《論美國檢察制度的特色》,《外國法譯評》1995年第4期,第24頁。)的特徵。 所謂「雙軌」是指美國的檢察職能象審判職能一樣由聯邦和州兩級分別行使,二者平行,互不幹擾;所謂「三級」,是指美國的檢察機構建立在聯邦,州和市鎮這三個行政別上。而且,美國的檢察機構無論是級別高低和規模大小,都是互相獨立的。換言之,聯邦、州和市鎮檢察機構之間沒有隸屬關系,甚至沒有監督和指導關系。英國在1985年《犯罪起訴法》頒布以前,其檢察機構也具有英美法系檢察機構的傳統特色——分散性。英國沒有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檢察機關體系,其中央不設司法部,也沒有一個中央檢察機關,中央檢察職權分別由內政大臣、國王的法律官員和公訴處長三者分別行政。(註:程榮斌《檢察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30—31頁。)與英美法系國家不同,大陸法系檢察機關則具有高度統一性。法國「全國檢察官內部實行一體化原則。上令下從,形成一個整體。司法部長有權指令追究某一案件。」(註:中國檢察考察團《法國的檢察制度》,《人民檢察》1994年第12期,第54頁。)德國實行聯邦制,其檢察機關分聯邦和州兩個體系,雖然這兩個體系之間互相獨立,但在這兩個體系內部則是一種嚴格的統一領導關系。
⑶ 左衛民的介紹
左衛民,男,1964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1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四川大學中國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前西南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第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首屆四川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專家。2主要從事訴訟法學和司法制度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承擔了包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諧社會的構建與人民內部矛盾解決體系的完善》、中國—歐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項目《簡易刑事程序研究》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福特基金項目、中國—歐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項目等科研課題;獨立或合作出版了《價值與結構:刑事程序的雙重分析》、《刑事訴訟的理念》、《刑事程序問題研究 》、《變遷與改革:法院制度現代化研究 》、《合議制度研究》、《在權利話語與權力技術之間:中國司法的新思考》、《訴訟權研究》、《最高法院研究》、《簡易刑事程序研究》,《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變革時代的糾紛解決》等著作;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逾百篇,其中有50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轉載。
⑷ 我國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刑訴法學家
法學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門分類的,分為:理論法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專學屬、刑法學、民商法院、訴訟法學、軍事法學。刑訴法學屬於訴訟法學的一個分支。
按照《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所載,訴訟法學較為專業的學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陳光中 陳桂明 陳瑞華 陳衛東 程榮斌 崔 敏 樊崇義 顧培東 江 偉景漢朝 李 浩 劉家興 龍宗智 沈達明 沈德詠 宋英輝 譚 兵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敏遠 王亞新 徐靜村 嚴 端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孫長永 李昌道...」等人。
⑸ 左衛民的科研成就
承擔過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獨立或合作出版了《價值與結構:刑事程序的雙重分析》等著作多部、在《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文章逾百篇,其中30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或轉摘。 1、《價值與結構——刑事程序的雙重分析》,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法律出版社2003年再版;
2、《刑事訴訟的理念》(合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
3、《刑事程序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
4、《變遷與改革:法院制度現代化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
5、《合議制度研究:兼論合議庭獨立審判》(合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
6、《在權利話語與權力技術之間:中國司法新思考》,法律出版社2002年;
7、《訴訟權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
8、《最高法院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
9、《簡易刑事程序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
10、《中國刑事訴訟運行機制實證研究:以審前程序為重心(二)》(合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 1、《法院制度現代化與法院制度改革》;
2、《權利話語/實踐的艱難展開:1996年中國刑事訴訟法典修改的反思》;
3、《司法審判職能之分化:傳統型與現代型法院制度的比較研究》;
4、《背景與進路:法院制度現代化的宏觀考察》;
5、《法治社會中的法院功能》;
6、《公民訴訟權:憲法與司法保障研究》(左衛民、朱桐輝);
7、《論民事程序選擇權》 (左衛民、謝鴻飛);
8、《從合法到非法:刑訊逼供的語境分析》(左衛民、周洪波) 《法官的知識:一個導論》(左衛民、謝鴻飛);
9、《法院的案卷製作:以民事判決書為中心》(左衛民、謝鴻飛);
10、《後現代之法院形態:考察與反思》(左衛民、周長軍);
11、《誰為主體如何正義》(左衛民、朱桐輝);
12、《司法中的主題詞》(左衛民、謝鴻飛);
13、《以人為本:司法改革的新理念》(左衛民、朱桐輝);
14、《幽暗的事實與尷尬的法官》(左衛民、謝鴻飛);
15、《證據制度國際性准則與中國刑事證據制度改革》(左衛民、劉濤);
16、《傳媒與司法關系新探》(左衛民、湯火箭)。
⑹ 誰是當代有名的法學專家
法學家,一般是按照法律部門分類的,分為:理論法學、法律史學、回憲法學與行政法答學、刑法學、民商法院、訴訟法學、軍事法學。刑訴法學屬於訴訟法學的一個分支。
按照《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所載,訴訟法學較為專業的學者有:
「卞建林 常 怡 陳光中 陳桂明 陳瑞華 陳衛東 程榮斌 崔 敏 樊崇義 顧培東 江 偉景漢朝 李 浩 劉家興 龍宗智 沈達明 沈德詠 宋英輝 譚 兵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敏遠 王亞新 徐靜村 嚴 端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孫長永 李昌道」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