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迴避的條件
『壹』 民事訴訟當事人申請法院迴避的依據
首先,當事人不能隨意要求審判人員迴避,只能在出現了民事訴訟法第40條規定必須迴避的情形,而且審判人員又沒有自行迴避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出迴避申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必須迴避的情形有三種:
第一,參加本案審理的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迴避。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只能以當事人的資格參加訴訟,不能同時又以審判人員的資格參加對案件的審判。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的近親屬,有可能為照顧親屬的利益,影響案件的公證審理。因此須迴避。
第二,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應當迴避。這種情況對案件的審判涉及他
個人的利益,不允許其參加對案件的審判。
第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時,應當迴避。其他關系是指除上述關系外的社會關系,如師生、同學、朋友等關系。
『貳』 法院執行人員要求迴避有哪些情形
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當迴避的情形有: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2、與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關系;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迴避方式有兩種:自行迴避與申請迴避。
『叄』 哪些情況下可要求審判人員迴避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審判人員(指各級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下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5)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1)未經批准,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2)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3)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託人報銷費用的;(4)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5)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好處的。 另外,最高法院對擔任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也有限制性規定,包括:(1)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法院不予准許;離任二年後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對方當事人認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而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不予准許本院離任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2)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擔任其所在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法院不予准許。
『肆』 民事訴訟法是否可以申請法院迴避
當事來人可以申請迴避的人員不自僅限於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如
果本案的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有法律規定的必須迴避的情況,當事人也可要
求他們迴避。對執行人員在執行過程中的迴避問題參照申請審判人員迴避的規定執行。
當上述可適用迴避的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
系或者與訴訟代理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時,必須迴避。另外,如其
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本人與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關系從而可能影響案件公
正處理的,也必須迴避。這里所說的「其他關系」是指除了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和與當事人有
近親屬關系之外的特殊親密或有仇嫌關系,從而足以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情況。
所以,法院只要有管轄權,就能審理,而不存在申請法院迴避的說法。
佛山唐達律師(廣東傑泰律師事務所)
『伍』 各地人民法院迴避的事由都有哪些
法院迴避的事由有:
(一)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二)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三)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四)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陸』 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請法院迴避嗎
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請迴避。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偵查機關負責人、案件偵查人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審判人員、檢察人員迴避。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柒』 法院開庭前,可以要求法官迴避嗎
可以要求法官迴避。
為確保司法公正,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其他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審判人員迴避制度有如下一些規定:
一、審判人員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的條件: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二、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的條件: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未經批准,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三)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報銷費用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申請迴避的程序
三、決定審判人員迴避的許可權: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四、作出迴避決定及復議決定的時限: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捌』 要求整個法院迴避的法律規定
法院迴避制度的法律依據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六章。
第十六條 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第十七條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2、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發布《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迴避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 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迴避。
本規定所稱法院領導幹部,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本規定所稱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未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在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國家賠償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法官和執行員。
本規定所稱從事律師職業,是指開辦律師事務所、以律師身份為案件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其他有償法律服務。
『玖』 法院執行人員要求迴避有哪些情形
我國執行員同樣適用審判人員的迴避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在訴訟專活動中執行回屬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四條:「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和執行員適用審判人員迴避的有關規定,但不屬於本規定第十三條所規定人員的,不適用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
第一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其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 本規定所稱近親屬,包括與審判人員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近姻親關系的親屬。
可以參照第一條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