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作證不合法的

法官作證不合法的

發布時間: 2021-12-06 23:46:57

A. 最高人民法法官:「非法證據」排除具體如何操作

您好,最高法院領導曾在修改後刑訴法培訓講話中指出:人民法院原則上應當當庭對證據合法性作出裁判,確定是否為應予排除的「非法證據」,進而決定是否對該證據依法進行舉證、質證。如果當庭難以確認的,可以休庭進行評議、研究,休庭後必須對是否存在非法取證情形給出決定意見。檢察機關和律師方面通常也希望法院這樣做。但這個意見並未完全反映在配套司法解釋中。
最高法院《刑訴法適用解釋》第102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後,應當將調查結論告知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司法解釋僅規定「告知調查結論」,並未明確何時及如何告知結論,更沒有要求必須在調查程序結束後當庭告知結論。這意味著,司法解釋採取了一種比較靈活的處理方式。
《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定》有所調整,第33 條規定:「法庭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後,應當當庭作出是否排除有關證據的決定。必要時,可以宣布休庭,由合議庭評議或者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再次開庭時宣布決定。在法庭作出是否排除有關證據的決定前,不得對有關證據宣讀、質證。」
正確理解本條規定,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法庭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後,原則上應當當庭作出決定。這是因為,只有首先解決證據合法性爭議,才能確定有關證據能否作為訴訟證據使用。實踐中,一些法院不願或者不敢當庭對證據收集合法性爭議作出決定,是導致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未能真正落實的重要原因。
第二,「當庭裁判」不等於「當即裁判」。特殊情形下可以休庭後作出決定。有的案件,由於案情疑難、重大、復雜,加之爭議證據又是案件的關鍵證據,合議庭短時間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或者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可以宣布休庭,由合議庭進行評議或者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再次開庭時宣布決定。通過這種原則與例外相結合的處理方式,既能確保按照法律規定和訴訟原理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爭議當庭作出處理,又能確保特殊案件的處理符合司法實際的需要。實際上,證據合法性認定是一個重要、復雜的問題,按照現行的審判權運行機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依照審判流程及程序作出處理,符合我國的刑事司法實際。
第三,如果一味強調對證據合法性問題立即當庭裁判,可能誘發司法風險。一旦法庭囿於各種客觀原因不能當庭作出結論,容易引起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不滿,進而影響到法庭審理工作的正常進行。「貴陽小河案」就是典型的案例。所以,對證據合法性問題採取靈活的裁判方式,既不違背法律規定,且較為穩妥可行。
第四,無論是當庭還是休庭後作出決定,在法庭作出相關決定之前不得對有關證據宣讀、質證。這就避免了一些學者擔心的「如果法庭對證據合法性問題不及時告知結論,會影響到法庭調查程序以及控辯雙方發表意見」的問題。
第五,關於法庭作出決定的方式。鑒於刑事訴訟法未對排除非法證據申請的處理結果單獨規定救濟途徑,因此,法庭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調查後,可以採用口頭決定方式當庭作出處理,並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當事人對法庭有關該問題的處理結果不服,可以在上訴程序中一並提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B. 有四個證人作證法官叫兩個證人作證合法不合法

原被告雙方要求證人作證,都需要向法庭提出申請,經過許可才可以安排證人出庭。因此決定權在法庭的法官們。

C. 庭審法官沒宣讀當事權利及義務,對原告提供證據不當庭執證合法嗎

庭審法官沒宣讀當事權利及義務,對原告提供證據不當庭執證不合法

D. 法官以法庭需要為由讓旁聽人員作證並與其他證人質證合法嗎

不合法,按規定證人不能旁聽庭審,如果已經旁聽庭審的,就不能再作為證人來作證。

E. 在證人不給作證的情況下 法官幫原告找證人作證這樣合法嗎

這要看具體情況了,你說的不給作證是指什麼,是他願作證還是他不能作證。
如果他不願作證,法院現在也沒法強制其到庭。
而我國審判是職權主義,即由法官對相關證件進行核實,那他肯定會去向證人了解情況。

F. 民事糾紛法院法官出庭作偽證是不是違法的

任何知道案件真相的人都有作證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說法官當然能作證。

如果確定這個法官是做偽證,可以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來推翻它的證言。

G. 法官對合法證據不認可(視而不見) 怎麼辦

要依法進行追究.如果法官故意.只能按程序.向檢察部門舉證.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訴.檢察院

H. 法官不採信有效證據是否違反某法律、規定及程序

如果對方完全認可你的證據法院是應該採信的 如你對結果不服可以提起上訴

I. 法官不講證據。要全中國公民評論合法不合法,我要報官怎麼報

法官判了,你若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法院上訴。而今你不敢上訴,現在網路上發聲,對法官的工作進行攻擊。對你有什麼好處?你要報官,到上一級法院就可以啊!

J. 民事訴訟中,法官故意不作為,違反證據的事實,故意作出錯誤判決,法官要承擔什麼後果。

證據的三性是: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證據的要求是查證屬實。
《民事訴訟法專》
第六十三條證屬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熱點內容
廊坊刑事律師 發布:2025-07-10 01:39:04 瀏覽:207
船員規章制度執行力的總結 發布:2025-07-10 01:37:27 瀏覽:911
中國注冊會計師有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0 01:31:17 瀏覽:53
法治引領下的 發布:2025-07-10 01:30:43 瀏覽:815
協議書怎樣寫才有法律效力土地土 發布:2025-07-10 01:22:46 瀏覽:842
地方規章可以設定的行政處罰是 發布:2025-07-10 01:19:59 瀏覽:933
法院送達制度 發布:2025-07-10 01:19:19 瀏覽:39
刑法解釋關鍵 發布:2025-07-10 01:10:37 瀏覽:201
煙草一法一例三規章一解釋 發布:2025-07-10 01:09:46 瀏覽:973
教師道德案件 發布:2025-07-10 01:08:55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