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陳匆匆法官

陳匆匆法官

發布時間: 2021-12-07 06:46:17

⑴ 法律圈內這四者目前的社會地位狀況如何——法官、檢察官、律師、教授。

初春,我被派到上海培訓一個月,這座繁雜的城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滿街女孩子們非常時尚的裝束,處處可見的工人們的藍色外衣,地鐵里攢動的人頭和冷漠的眼神,新天地里交錯的觥籌與混雜的語言,各式優雅豪華的新舊別墅,以及陰暗的弄堂、潮濕臟亂的共用衛生間和廚房。所有這些城市的貧富元素都在這里自然地混合了。當我在上海的同學請我吃那些赤醬重油的上海菜時,他一再給我解釋這不是本幫菜,本幫菜更清淡適口。我到他的住處看過,狹窄的樓道上去,是十分局促殘破的小房間,卻必須支付每月一千元的租金。他自豪地告訴我,這邊是浦西的黃金地段啊,浦東雖然便宜但上海人都不願意住那邊。我可以理解他作為上海人的自我優越感,但卻無法接受在普遍的生活重壓下仍然自我陶醉的井底之見,他對其他城市的輕視根本不需要理由。

有一個周末,我曾經站在上海的街頭,看人群洶涌地從身邊流過。我這小城市裡來的人真的是有些吃驚,我彷彿可以聽到這座城市因為負載這么多的人流而喘息著。當突然下起大雨時,整個市區的交通都癱瘓了,滿街的車子摩肩接踵地挪著,喇叭按得震天響。在半夜裡,我也常常被這樣的喇叭聲驚醒,在我們那個城市早已禁鳴很多年了。而且我常常被這里不高的服務水平惹得生氣,我也試過在下班高峰時去擠公共汽車,幾乎全部以最後打的告終。如果我是遊人,我或許只會看看外灘和陸家嘴的摩天大樓,但我突然有興趣去更深地了解它。當我離開時,我在這座城市感到一種狂躁的氣息,我因此感到十分疲勞,同時也知道了自己只能呆在小城市裡。

從上海回來已是晚上,雷來敲我的房門,說看到我家的燈亮了。他給我煮方便麵時,我累得歪在沙發上不想起來。當熱騰騰的雞蛋面端上來時,我忽然覺得十分感動。我興致勃勃和他談起在上海的所見所聞,他不太專心地聽著。後來他告訴我,我們庭的審判員王因為涉嫌受賄而被檢察院正式立案了。我非常震驚。對於我來說,王是一位和藹的大叔,因為一進法院我就是他的書記員,他可以說是我的師傅了,他對我的幫助我從來感激。雷並不很了解具體案情,只是知道已經被確認的數額有兩萬,這已經夠關上幾年了。

我去上班的時候果然沒有看到王,我問同事們關於他的事,大家都直嘆氣。過了幾天,王到院里來。四十歲出頭的人,卻突然變得十分蒼老,他客氣地和同事們打著招呼,匆匆收拾了自己的東西就走了。我不知道如何與他對話。後來王被判了三年徒刑,沒有緩刑。這件案子不止牽涉他一個人,中院的一個法官和銀行的一個處長也同時被指控,而咬出他們來的是一名和他們相熟的律師。為此全院又開了一次廉潔自律的思想會議,院長並沒有過多地談論王的事情。我聽說王並不是膽大之人,收到的賄款他都整整齊齊的藏在家中,到案發時一分錢也沒動。有人因此說他笨得可以,我卻覺得有些難過。為了那幾萬元錢,王的人生已經被攔腰切斷了。

那個春天於是變得特別寒冷。本來很愛睡懶覺的我卻在每天凌晨醒來,在陽光還未刺破薄霧的時候就已經走在上班的路上。那潮濕的空氣沾滿我的發梢,裸露的耳朵一摸總是凍得冰冷冰冷的。我開始喝咖啡,雖然只是速溶的,但卻一天可以喝幾杯,雷為此勸我要小心胃。爸爸媽媽已經開始關心我的單身問題,對他們來說,我即使還不想結婚,也應該有個穩定的男朋友了。自從楊結婚以後,我發現身邊未婚的同學越來越少。男生們有些都抱上兒子了,我們這些女生就顯得越發是老姑娘了。

可是日子過得這樣快,我雖然有時覺得孤單,卻心情平靜地不起一點漣漪。自從丁常常向我抱怨她的男友早出晚歸後,我對現代的愛情方式提不起一點勁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雷的若即若離。我不知道我們這樣的關系維持下去會變成什麼,可能還沒有綻放激情就淡成友情了。我不了解他的想法,他似乎很關心,又似乎很願意與我保持距離。我現在習慣了他的偶爾出現,有時仍會想念他,但沒有了惴惴不安的激動和費盡心思的揣測。丁氣急敗壞地搬到我的住處後,雷來得更少了。

丁的那位行政主管四處尋歡的事跡敗露以後,他彬彬有禮地向丁提出分手。丁已經辭掉了工作,因為惱羞成怒而窩在房間里幾天不出。她會在半夜點一支蠟燭,穿著白色的睡袍,幽幽地坐在窗前。我第一次看到那情景,差點給她嚇個半死。我不理她,任她終日"表演失戀"。一開始我讓她吃飯,她總以怨婦的眼神看看我,再搖搖頭。餓了兩天後,她就受不了了。那天我下班回家,看她一個人坐在地上,抱著肯德基的全家餐正在啃最後一個雞翅。我很喜歡丁這種沒心沒肺的個性。半個月後她找到了租處,並開始在一家外資銀行上班。當她再次光鮮亮麗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時,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丁的交際廣泛,我又與陳取得了聯系。陳在我的生活中本來已經銷聲匿跡了許久,我也很少再想起他。他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十分驚訝,他向丁要的我的號碼,說他有個朋友有些事想向我咨詢一下。他介紹來的朋友正是我曾見過的在出版社工作的蔣。那個清瘦的姑娘坐在我的面前,很少抬眼,她慢慢地喝著茶,長時間的思考著。蔣告訴我,她們出版社的副總編,一個好色的歐吉桑,常常亂摸她的手,有時甚至掐她的屁股,她忍了很久,但現在想告他,但該怎麼告呢。蔣有些雀斑的小臉漲得通紅,再三斟酌著她的語句。她說,這個副總編對去他們出版社請求出版的年青女作者們都常常非禮,大家為了出版都只有隱忍。我告訴蔣這是性騷擾,她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但是作為女人,我提醒她必須做好心理准備,如果此事公開,作為未婚的女孩,她將面對巨大的壓力,唾沫星子會淹死人。蔣告訴我她在此案後將離開這個城市,所以她已不畏懼面對羞辱。

已經談及了這么敏感的問題,我們彼此覺得十分親切。後來我們講起了陳。果然,蔣曾經希望能與陳成為戀人。但是不行,她低垂著眼瞼說,陳是因為導師著作的出版之事而認識她的,陳一直對她很好,她也以為這種好有著特別的含意。但是後來陳發現她在出版社不但沒有任何權力,而且性格相當懦弱時,就疏遠了與她的關系。我很奇怪的是,為什麼蔣知道陳有利用她的意思,卻並無半點怨恨,仍然十分信任和依賴他,她一定將性騷擾的事告訴了陳。蔣嘆了口氣說,陳是她不可企及的男人,她早就預感到這樣的結果,但應該說從頭至尾陳並沒有欺騙她,這就足夠了。這就足夠了嗎?我深為觸動。

後來蔣離開這個城市時,我和陳都去送她,她在這里並沒有什麼朋友。陳告訴我,他對蔣並非沒有一點感情,這么多年,由於她的依賴,陳常常感到充實。但是對陳來說,蔣的過分依賴讓他對未來沒有信心,他不願意因為這樣的戀人而讓生活變得很累。他需要時間和空間去展開他還沒有開啟的人生藍圖。一直在讀書的陳,就像不斷鼓張的風帆,充滿了蓄勢待發的傲氣。我很佩服這樣的勇氣與理想,但我並不苟同男人們對愛情如此理性的處理方式,陳是這樣,杜是這樣,雷也是這樣。陳說過一句話,讓我對自己十分疑惑。他認為我這樣的女孩是現代男人的理想伴侶,有著獨立的思想與務實的態度。但我並不認為我具有那樣的優點,而且至今並沒有哪個男人願意選擇我為終生伴侶。

當我對自己的愛情生活沮喪不已時,丁已經開始了一種嶄新的嘗試。她去參加了八分鍾約會的活動。也就是幾對男女由主持人擺弄著,每八分鍾換一個人交談,然後確定自己的心宜對象繼續交往。真是超級無聊的愛情游戲,不過丁卻興致勃勃。她和我描述了約會的每一個細節,並誇張地模仿著那些參加約會的男人們的特點。一星期後她欣喜若狂地跑來告訴我有三個人選中了她,我隨手給她潑了一桶冷水,參加這種游戲的能有好男人嗎。她居然也嘆氣說,這個歲數了,好男人都被搶光了,只能作次優選擇。她突然提到雷,令我措不及防。丁認真地告訴我,雷算是男人中的上佳品類,不過由於過分隨和平易的個性,很能招蜂惹蝶。這丫頭看男人還是有一套的。

我也常常有這樣的疑問,對於雷來說,我到底算什麼呢?雷從來沒有問起我的生日,所以我生日的那天只有丁打來了電話,丁正在和新的對象約會,說晚點才會來看我。我一個人坐在家裡,這時才發現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單調。我想起剛畢業時,同學們常常聯系,周末扎堆地吃飯。前些年法院財政寬松的時候,庭里也常組織活動,同事們一起去郊遊、打保齡球或聚餐。但現在這樣的集體活動越來越少了。我總是覺得失落,周末在網上打牌有時一打就是一天,也不是覺著好玩,只是生活無可排遣而已。我也很少買衣服,因為上班總是穿制服,周末又常常在家不見人。

那天我沒有給自己買生日蛋糕,也沒有吃晚飯。我在臉上蒙上面膜,一個人躺在沙發上發呆。我也覺得自己這樣不行,這種狹窄的生活方式,只怕真的到三十歲也嫁不出去。電視里每個台都在熱播各種各樣的電視劇,而公安檢察官法官律師正在成為電視劇里的主角,可能這是十分時尚的職業吧。但我很少能看得下去此類片子,它們所歪曲的正是我的工作與生活,叫人如何下咽。我寧願看無厘頭的古裝片,反正假得徹底點,不會拿腔拿調。雷在外面敲門時,我一開始並沒聽到,後來他叫我的名字,我也沒有應聲。我大睜著眼睛,面膜在臉上早已幹得拉緊了肌膚。我一動不動地看著天花板,耳邊是電視嘈雜的聲響。

丁來的時候,帶來了蛋糕,說是敲詐她的新男友的。我很愛吃冰淇淋奶油,但卻因為身材有些胖起來而開始忌口,不過那晚我還是吃了很多。丁勸我應當走出這個自我的世界。我苦笑了一下,說,走出去,去那種八分鍾約會的場合啊,我可不行,我是法官,要注意形象,被人發現可怎麼辦。丁開始嘲笑我的法官袍,說我穿起來像判官,只見腦袋,不見身體。我對那件不中不洋的法官袍也確實沒好感。在報紙上,我還看到很多學者在探討是否應當將審判席做得比原告席和被告席要高一個台階。這真是畫虎只畫皮的做法,如果要保持法官的威信,就不要在門口掛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條幅,也不要讓當事人每天都能進入我們的辦公室指著我們的鼻子罵。我去過我們院的執行庭,十幾條漢子要承擔兩千件的執行案,大多數又確實很難執行。但當事人才不管這一點,他們每天來找法官催著法官,於是執行庭不大的辦公室每天都像菜市場,當事人的聲音大,法官的聲音要比他們更大。執行庭的法官們煙抽得厲害,粗話挺多,有時喉嚨都喊啞了,真是可憐死了。

⑵ 深秋,薄念,花不語,風卻懂,有些人來了去了,有些人近了遠了

些話語帶著詩意,非常美妙,生動,把人世間的情感描寫的太深刻了。

⑶ 陳尋為什麼要拋棄方茴沈嘵棠真的有那麼好嗎

我認為《匆匆那年》中的陳尋其實並不愛沈曉棠,他對沈曉棠應該是一時沖動而已。至於陳尋為何會拋棄方茴,主要是因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陳尋和方茴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第二、陳尋和方茴的愛情太過理想化;第三、陳尋和方茴缺乏溝通。

三、陳尋和方茴缺乏溝通

最後,陳尋之所以會拋棄方茴,也是因為他並不知道方茴在自己身上付出了多少,方茴把自己全部都交給了陳尋,方茴為了陳尋可以做很多犧牲自己的事情,但是陳尋並不知道,所以陳尋會覺得方茴的所作所為有些過激了,也會覺得方茴對自己的愛實在是太壓迫了,所以當陳尋遇到了能帶給他快樂又不束縛他的沈曉棠後,他便選擇了沈曉棠。

⑷ 想知道中國出席京東大審判的法官梅汝傲的信息

是:梅汝敖,不是驕傲的「傲」。

梅汝璈,1904年生,江西省南昌人。

1926年獲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2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了。1946年3月,由美、中、英、法、蘇、加、新、荷、印、菲等十國法官參加的設在日本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至 1948年 11月共進行了長達兩年半之久的對日本戰犯的審判。而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國,就是曾任山西大學法學院教授的梅汝敖。

在梅汝璈去世的10年前,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B]「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B]

2003年春,我們意外發現一本關於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日記,日記的主人是全程參與審判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這本從未公開過的日記描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審判,那些鮮為人知的法庭故事和那些台前幕後錯綜復雜的激烈爭斗……

一個中國法官的心路歷程,為我們展開了那段歲月無法湮沒的歷史記憶。

逮捕日本戰犯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隨即,美軍第8軍對日本實施軍事佔領。駐日盟軍總部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要求立刻逮捕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39名甲級戰犯。當30多名美國憲兵包圍東條英機的住所時,屋裡傳出一聲槍聲。不過,由於東條英機是左撇子,他自殺時沒打到心臟。

美軍憲兵立即把東條英機送到醫院搶救,美國士兵還主動獻血。因為作為惡果僅存的世界三大元兇(另兩人為已死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之一,他必須活著接受公開審判。

此時,日本統治集團人人自危,最緊張的是日本天皇裕仁。因為國際上認為裕仁負有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必須嚴懲。要不要把裕仁推上歷史的審判台,成了擺在同盟國面前的一道難題。

盟軍佔領日本後,麥克阿瑟將軍與日本天皇裕仁進行了一次秘密會面。雙方對會談始終諱莫如深,30年後的裕仁說:「當時與麥克阿瑟將軍有君子協定,永不透露。」不過出於戰後美國戰略利益的需要,美國政府表示日本可以保留天皇制,不逮捕、也不起訴天皇。裕仁逃過被逮捕的命運。

3個月中,盟軍最高統帥部發出4批逮捕令,逮捕118名前日本軍政領導人為甲級戰犯,關到東京最大監獄巢鴨監獄候審。

遠東軍事法庭

1945年12月16日,蘇、美、英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組成由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印度和菲律賓11個國家參加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法庭有權審判犯有以下三種罪行的日本甲級戰犯:破壞和平罪;普通戰爭罪;違反人道罪。美國人約瑟夫·季南被任命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兼盟軍總部國際檢察局局長。

1946年1月28日,盟軍總部公布了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11國法官名單,中國法官梅汝璈位列其中。1946年2月7日,中國檢察官向哲浚向國際檢察局遞交了中國認定的11名戰犯的名單。位列第一的是日本侵華的間諜頭子土肥原賢二;第二是曾任日本關東軍司令的本庄繁,但當時國民政府並不知道他已自殺;第三個是南京大屠殺製造者谷壽夫;板垣征四郎、東條英機、梅津美治郎也在名單內。

然而,由於日本投降後有計劃地銷毀了大量侵略證據,中國檢察官帶來的除戰犯名單外,沒有更多證據。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犯罪,將是整個東京審判中的重頭戲,缺少足夠的證據,後果不堪設想。為此,工作人員多次前往中國過去的敵占區和遭受過侵略迫害的難民中尋找人證與物證。

1946年春,國際檢察局開始撰寫起訴書。經過爭議,1928年1月1日,即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皇姑屯事件」發生日,被正式確定為中國對日本戰犯起訴的起始日。

1946年4月29日,季南正式向法庭遞交起訴書。一天後,起訴書被送到28名被告手中,喪鍾即將為倒行逆施者敲響。

法官座次爭執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庭的前一天,進行了最後一次隆重綵排。綵排中,一場尖銳沖突差點兒毀掉即將開始的東京審判。沖突由法官們的座次安排引發。

法官的席位原本應以受降簽字的先後為序,即美、中、英、蘇……但庭長衛勃卻想讓和他親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左右手。中國法官梅汝璈堅持主張按日本投降書簽字次序排座次。

法官們爭執不下,衛勃始終沒有表態。直到開庭前的一天,終於攤牌了。庭長衛勃宣布說:「排列次序是美國、英國、中國、蘇聯、加拿大……衛勃還補充道:「這是經盟軍最高統帥部同意的。」

梅汝璈表示:「我絕不接受這種於法無據、於理不合的安排!中國是受日本侵略最烈、抗戰最久、犧牲最大的國家,在審判日本戰犯的國際法庭里她應有的席位竟會降低到英國之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他氣憤地脫下法袍。

看到梅汝璈已經准備離開,衛勃急忙攔住他,表示和其他人再商議。很快,衛勃回來了,他表示照原來的安排綵排,正式開庭的安排再討論。對此,梅汝璈表示堅決拒絕。當再去商量的衛勃第3次來到梅汝敖面前時,他盯著梅汝璈說:「預演就照受降簽字國次序進行。」

大川裝瘋逃脫

1946年5月3日上午8點42分,押送日本戰犯的車來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門口。在《朝日新聞》記者眼裡,「這群戰犯就像一支匆匆送葬的隊伍。」

衛勃讀完開庭詞,首席檢察官季南開始宣讀起訴書。一個日本記者對開庭第一天曾作過比喻:「每一幕都恰似觀看莎士比亞的名劇!」

在季南宣讀起訴書的時候,法庭突然出事了:坐在被告席最上面的大川周明突然朝他前面的東條英機的禿頭就是一巴掌。表情僵硬的東條苦笑了一下。而這之前,大川周明已打過東條一巴掌了。

大川周明在日本投降後據說受了刺激,開庭前,他的辯護律師曾請求對他做精神鑒定,但被駁回。

當庭長下令把大川周明帶出法庭時,他一邊掙扎一邊高喊:「我要殺死東條!」

第二天,法庭准許大川周明退庭去進行精神鑒定,醫學專家最後認定他患有精神病。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最終宣判後不到兩個月,大川周明被釋放。奇怪的是,他的瘋病居然好了,從此逍遙法外。

據說,他在臨死前向記者透露:「我是裝的。」梅汝璈對他曾這樣評述道:「這是對法律正義的嘲弄。」

審判風波再起

5月6日,當法庭准備進行「認罪傳訊」時,辯護律師團副團長清瀨一郎突然以庭長衛勃調查過日軍在新幾內亞的戰爭行為為由要他迴避。這是日本戰犯辯護團早有預謀的蓄意攻擊,法庭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衛勃宣布休庭,然後火冒三丈地離開法庭。法官們經過開會裁決,衛勃重新回到庭長座位。清瀨一郎發起的攻擊被暫時挫敗了。

開庭以來,日本觀眾席上每天都座無虛席,法庭旁聽券的黑市價格曾賣到800日元一張,當時日本人的月薪也就500日元。

「認罪傳訊」是指被告必須回答對於起訴書中指控的罪行是否承認有罪。如果承認有罪則直接量刑;否則法庭就開始審判。在法庭上,所有戰犯都聲明自己無罪。

隨後,被告辯護團再次發難。辯護團認為,在1946年以前,國際法中根本沒有破壞和平罪這一說法。並懷疑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是否有資格和權力對日本戰犯所犯下的破壞和平罪等三大罪行進行審判。

5月17日,辯護方面的觀點和動議被法庭全面否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序幕就此結束。

揭開9·18真相

1946年6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大戲正式登場。

法庭很快就進入了日本侵略中國部分的審理,首先面對的是滿洲階段,這是日本侵略擴張的開始。而對第一個陰謀侵略事件「皇姑屯爆炸案」,被告和辯護團試圖把責任推到中國人身上。

1946年7月5日,一個神秘證人突然出現了,他就是原日本陸軍中將、1942年退出現役的陸軍省兵務局局長田中隆吉。他作證說,張作霖之死,是當時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佐計劃並實施的,進行這場爆炸的是當時從朝鮮來到沈陽的京城工兵第二十連隊的部分官兵,共用了200個方形炸彈。

田中隆吉的證言極具殺傷力。隨後,他就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策劃成立偽滿洲國等繼續作證,並當庭指認了主謀。「九·一八事變」發生真相也隨之揭開。

1931年9月18日,當時擔任日本關東軍參謀的板垣征四郎和作戰參謀石原莞爾、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共同合謀,製造了柳條溝南滿鐵路爆炸案。爆炸發生後,關東軍趁機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為把東三省從中國剝離出去,他們推出了已被廢黜的清帝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出庭作證

8月,國際檢察局亮出一張王牌———偽滿洲國皇帝溥儀。

舉證日本陰謀分裂中國的罪行,再也沒有比溥儀更有力的人選了。溥儀對日本人又怕又恨,他既是中國最後王朝覆滅的見證者,又是日本軍國主義手中玩弄的傀儡。

當季南問溥儀是如何去東北的,溥儀小心地說,是受到了日本人威脅。當溥儀談到與關東軍上校參謀板垣征四郎會面時,他說日本人希望能在滿洲成立新的政權,但新政權要用日本人做官,因此他拒絕了。同時,他指認了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垣。當時板垣征四郎氣得臉部抖動不止。

8月19日,溥儀第二次出庭作證,問到當偽滿洲國皇帝是否有個人行動自由時,溥儀十分惱怒:「所謂『自由』一詞,十幾年中與我毫無關系,簡直就是猴戲。」

溥儀控訴日本人殺害他的妻子譚玉齡時,情緒開始失控,使勁用手拍打證人台。在談到天皇裕仁送給他天皇神器寶劍和鏡子時,溥儀再次情緒失控,「當我拿著這些東西回家時,家裡人都哭了。這是我這一代人的恥辱。」

日本戰犯的辯護律師指責這是攻擊日本天皇的祖宗時,溥儀大聲咆哮:「我可是並沒有強迫他們,把我的祖先當他們的祖先!」這句話引起鬨堂大笑。

被告的辯護人陸續對溥儀進行激烈盤問,試圖證明溥儀在說謊。溥儀頂住了辯護律師一輪又一輪的威脅與恐嚇,完成了他的作證。從8月16日起,溥儀連續出庭8天,創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單人作證時間最長的紀錄。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雖然不見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但唇槍舌劍一樣夾帶著毫不留情的攻擊與抵抗。一旦中國檢察方對日本戰犯的指控被推翻,或者法庭裁決提供的證據不成立,那麼,伸張正義的審判就有可能落空,後果不堪設想。

艱難尋找證據

審判中,一些極其重要的戰犯輕易逃脫了法律的制裁,特別是日軍七三一部隊就被人為地掩蓋了。掩蓋者正是美國,美國軍方以不指控「七三一」部隊負責人石井四郎為條件,要他交出試驗結果。

但日本在中國的大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和侵華急先鋒板垣征四郎是絕對不能放過的。

日本政府為掩蓋罪行,在投降前後銷毀了大量秘密檔案和文件,尋找證據十分困難。中國檢察官倪徵燠等人於是前往被查封的日本陸軍省檔案庫,從字里行間發掘罪行證據,工作強度之大難以形容。

舌戰侵華元兇

9月16日,被控犯有破壞和平罪、參加制定並執行對中國的分裂陰謀和侵略戰爭的土肥原開始個人辯護階段。

在法庭上,土肥原顯得十分緊張。他的第一個證人是他主持奉天特務機關時的新聞課長愛澤成。愛澤成說,土肥原無其他秘密活動。

中國檢察官倪徵燠拿出《奉天特務機關報》等物證,證明土肥原在1935年曾想組織「華北五省自治」事件,愛澤成啞口無言。

另一證人是日本原駐天津總領事桑島主計。1931年秋,土肥原將溥儀裝入箱內,用汽車運到塘沽,又用船載到大連。桑島勸阻未果,向外務大臣拍了電報。但他作證卻說這些都是流言。倪徵燠立刻向法庭出示電報,桑島目瞪口呆。

但是,狡猾的土肥原一直不為自己辯護,檢察方就沒有機會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證據。

智斗侵華先鋒

接下來中國檢察官面對的,是揚言要和中國檢察方面大戰三百回合的日本陸軍上將板垣征

四郎。1931年,板垣參與策劃和實施了「九·一八」事變。1938年,板垣極力主張擴大侵華戰爭。

1947年10月9日是極其精彩的一天。板垣提出了長達48頁的書面證詞,想說明「滿洲國」根據「民意」成立;七七事變後,他始終主張從中國撤軍。倪徵燠根據日本御前會議文件、內閣會議文件、密電、動員令等重要材料盤問反駁,面對大量鐵的事實,板垣無話可說。

倪徵燠沒忘記土肥原。他問板垣:當年扶植溥儀稱帝、勾結關東軍、陰謀華北自治、煽動內蒙古獨立、唆使漢奸成立偽政權的,是不是就是土肥原?板垣不得不點頭。

由倪徵燠擔綱的反詰盤問持續了10天,他的高超智慧、沉穩氣度和辯論技巧征服了所有人,日本戰犯的辯護防線被徹底摧毀。

最後,土肥原賢二和板垣征四郎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南京屠殺真相

在審判中,最沉重、也是最震撼人們心靈的一幕發生在對「南京大屠殺」審理的時刻。

1946年9月,為弄清南京大屠殺的真相,法庭設立了一個獨立的單元進行法庭調查。

第一個出庭作證的,是當時在南京大學醫院工作的美籍醫生羅伯特·威爾遜。他目擊了南京大屠殺,從12月13日開始,在六七個星期里日軍一直在屠殺中國人。

3個死裡逃生的南京居民尚德義、伍長德、陳福寶也出庭作證。難民尚德義在下關與其他1000人被機關槍掃射,死裡逃生。商人伍長德作證,日軍用4挺重機槍向手無寸鐵的2000名難民掃射,他倖免一死,但接著又被日軍刺刀亂捅、煤油焚燒,伍長德滾入護城河,僥幸逃脫。難民陳福寶被抓,日本兵讓他們摔跤,輸了的就被刺刀捅死。

倖存者的證詞給所有在場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更為難得的是,法庭得到一份十分珍貴的影像資料。這段105分鍾的歷史膠片記錄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令世界震驚。拍攝者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基。對影像內容,日本記者連用三個「慘」形容:「那一刻,令人戰栗不已。」

此外,還有一個特別的作證文件,就是納粹德國駐南京大使館發給德國外交部的一封秘密電報。電報說:「犯罪的是整個的日本皇軍。它是一副正在開動的野獸機器。」

慘劇震驚世界

法庭內外的人們簡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日軍會如此沒有人性?

研究者認為,在1937年的淞滬戰役和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讓日本軍隊感到吃驚。1937年12月7日,松井石根下達命令:「發揚日本武威,懾服中國」,鼓勵部下變成失去人性的惡魔。

南京陷落的第4天,松井石根進入屍陳遍地、到處是縱火痕跡的南京城。而在審訊中,松井石根的辯護律師為他開脫,試圖證明被告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好人」。其辯護律師甚至要求把結論性的言詞從庭審筆錄中刪去。季南起身大聲駁斥:「這個事件就是被稱之為現代戰爭史上獨一無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為什麼要刪去!」

松井石根極力為自己開脫,說他派了憲兵維持秩序,而事實證明,僅有17人的憲兵隊也加入了暴行的行列。後來,松井石根在巢鴨監獄曾向僧人花山信勝懺悔:「南京事件,可恥之極。」

法庭最終對南京大屠殺做了如下認定:「在日軍佔領南京的最初六個星期內,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以上。」這是一個十分保守的數字,實際在南京遭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為30多萬人。

1947年4月26日,最先攻入南京製造屠殺慘案的第6師團指揮官谷壽夫在南京執行槍決。1948年1月28日,中國軍事法庭對在南京各屠殺中國100餘名平民的向井敏明、野田岩判處死刑。1948年11月,松井石根被判有罪。

二戰罪魁東條

隨著太平洋階段審理開始,日本軍國主義頭子、戰爭元兇東條英機被推向前台。由於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已死,東條英機成為這次大戰中僅存的最高責任者,也是惟一能說明挑起戰爭真相的人。

1947年12月26日,法庭開始審理東條英機。日俄戰爭爆發後,東條隨日軍第15師團侵入中國東北,1928年任陸軍省整備局動員課課長。他和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人參加日軍秘密法西斯組織「一夕會」。

26日,東條的辯護人清瀨一郎作開頭陳述,他完全否定大東亞戰爭的侵略性質,氣焰十分囂張。接著,東條開始朗讀長達220頁的口供書,為自己和日本軍國主義辯護。

1947年的最後一天,首席檢察官季南反駁盤問開始了。

季南把重點引向日本和美國在開戰前的談判上。日本人為和美國人周旋,制定了兩套談判方案:甲案和乙案。《甲案》主要內容是:日軍有條件地從中國華南地區撤軍,但至少25年內不會從中國華北、內蒙古以及海南島撤軍;日本堅持履行三國同盟條約。《乙案》作為替代方案,只允諾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實行武力擴張。

11月7日,日本大使向美國遞交甲案。14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正式拒絕甲案。6天後,日本遞交乙案,同樣遭美國拒絕。但為取得偷襲的最佳效果,談判仍舊繼續進行。

東條袒護裕仁

在法庭上,東條英機極力想擺脫他下令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責任,但他11月5日發出的電報等鐵證證明東條正是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禍首。

東條英機的辯護律師布列尼克認為,日本對珍珠港的攻擊「並非偷襲」。對此檢察官進行反擊:日本向美國遞交最後通牒電報是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一個小時20分鍾以後。而且,偷襲後日本才播發了天皇裕仁的宣戰詔書。

人們疑惑的是,東條有這么大的力量發動戰爭嗎?他背後的支持者是誰?1月7日,衛勃親自訊問東條。他問道:是誰最後就開戰問題向天皇進言的?除了你還有誰?東條說出兩個人,但均是死無對證。然而,衛勃訊問東條的第二天,便正式宣布法庭對日本天皇裕仁不起訴。至於上一晚發生了什麼,迄今仍是個謎。

東條英機一直不惜一切代價掩護天皇,這也是戰後日本政府一開始就確定的最高辯護方針。

1948年1月7日,法庭最終認定,被告東條是戰爭主謀之一。

嚴懲戰爭罪犯

1948年11月4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宣布判決。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的開頭這樣寫著:侵略是人類最大的罪行,是一切戰爭罪行的總和和根源。

判決書一共宣讀了7天……

而此前各國法官之間的爭論也達到高潮。庭長衛勃主張把所有被告流放到荒島上;美國法官同意死刑,但注意力盯在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戰犯身上;印度法官主張全體被告無罪……中國法官梅汝璈則堅決要求嚴懲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人。

經過斗爭,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6票比5票的微弱優勢判處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7名被告絞刑,另有16人被判處無期徒刑,1名被判處20年徒刑,1名被判處7年徒刑。

然而,風波再起。7名被告的律師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要求釋放被告。12月6日,美國最高法院決定接受上訴。消息傳出,世界輿論為之大嘩,反對之聲鋪天蓋地。面對國際壓力,12月20日,美國最高法院否決了日本戰犯的上訴申請。

喪鍾在1948年聖誕前夕,終於為戰犯鳴響,7名戰犯被處決。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進行中,南京、上海、馬尼拉等地也設立軍事法庭,審判日本乙級、丙級戰犯,受審戰犯共5416人,其中937名戰犯被處以死刑。

熱點內容
廊坊刑事律師 發布:2025-07-10 01:39:04 瀏覽:207
船員規章制度執行力的總結 發布:2025-07-10 01:37:27 瀏覽:911
中國注冊會計師有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0 01:31:17 瀏覽:53
法治引領下的 發布:2025-07-10 01:30:43 瀏覽:815
協議書怎樣寫才有法律效力土地土 發布:2025-07-10 01:22:46 瀏覽:842
地方規章可以設定的行政處罰是 發布:2025-07-10 01:19:59 瀏覽:933
法院送達制度 發布:2025-07-10 01:19:19 瀏覽:39
刑法解釋關鍵 發布:2025-07-10 01:10:37 瀏覽:201
煙草一法一例三規章一解釋 發布:2025-07-10 01:09:46 瀏覽:973
教師道德案件 發布:2025-07-10 01:08:55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