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要和解

法院要和解

發布時間: 2021-12-10 11:49:52

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的區別

來訴訟和解是指當事人自在訴訟過程中通過自行協商,就案件爭議問題達成協議,並共同向法院陳述協議的內容,要求結束訴訟從而終結訴訟的制度。
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相比較,有以下幾點區別:
1.性質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後者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後者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根據法院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應當注意的是,法院調解與訴訟和解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系。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二者的聯系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
第二,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

Ⅱ 在法院和解有什麼好處

法院會出具一份調解協議書,這份調解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旦其中的一方拒不執行調解協議的規定或是不履行調解協議的約定,另一方可以依據這份調解協議重新提起法律訴訟或是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Ⅲ 法院要調解怎麼調

法院要按照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來進行調解;法院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調解,也可以由合議庭來主持主持調解,並且盡可能的就地進行調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Ⅳ 人民法院會不會一直要求被告和原告和解

一般原告與被告出現和解,通常是處於民事權利義務糾紛關系中。 在刑事案件中比較少見,所以以下所涉及理論皆參考「民事訴訟法」法律以及相關教材書籍。
這個問題涉及到法律理論(即理論)與司法實務(即現實)。 兩者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出現沖突。

在民事糾紛解決途徑中,和解這一方式屬於自力救濟。和解是指糾紛雙方相互妥協和讓步。在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處分原則中 明確指出「(5) 在訴訟中,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同意調解,達成調解協議或自行和解。」而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制備和處置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的原則。 即當事人享有處分權,法院對此不得干預。
在民訴法中明確規定,當事人是否選擇和解憑借自由的個人意願,法院無權干涉。

而在司法實務中,某些爭議比較小,標的(爭議物)也比較小的時候,往往選擇和解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和解比訴訟簡便,費用少也來得少,時間上也快。 若法院一直要求原被告和解,按照民訴法規定,這是不允許的,不過在司法實務中是會出現的。

Ⅳ 為什麼法院一直要調解呢

法院和仲裁相似,都強調調解.像樓上的說的樣,成功即代表個人能力。並且有很多地方是有調解指標的,.規定一年要調解多少個案子。這個直接和獎金掛鉤的。所以這個要求調解也很正常,這樣想想, 你就堅持自己的想法吧,他也不會亂判的,.這個是要負責任的,

Ⅵ 關於法院調解和當事人和解的區別

主要有以下三點區別:

1、參與人不同:

調解是由法院、原告、被告三方參與;

和解是由當時人雙方參與。

2、法律效力不同:

法院調解會出具調解書,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和解是沒有調解書的。

3、結果不同:

已經出具調解書的案件,有些是不會再審理的;

和解沒有這個限制。

法律依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6)法院要和解擴展閱讀:

違規調解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事人有調解拒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糾紛,適宜調解的,先行調解,但當事人拒絕調解的除外。

Ⅶ 為什麼起訴法院還要調解

調解,是每一個個案訴訟審判的一個程序。
為了讓雙方息訴,社會和諧,調解結案是司法審判所希望。
縱橫法律網-廣東際唐律師事務所-韋鋒律師

Ⅷ 什麼情況下法院必須調解

法院調解作為《民事訴訟法》一項基本原則,在民事訴訟中具有廣泛的適內用性。除了以特別容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外,所有民事爭議事件,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在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中,均可適用法院調解。但法院調解不是審理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如當事人不願調解或無調解基礎的案件,法院不經調解而作出判決。在執行程序中也不適用法院調解,因人民法院的裁判已發生法律效力,非經審判監督程序,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都不能變更裁判所確定的內容。
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輕微刑事案件進行的調解,是訴訟內調解。對於婚姻案件,訴訟內調解是必經的程序。至於其他民事案件是否進行調解,取決於當事人的自願,調解不是必經程序。法院調解書與判決書有同等效力。對於調解不成的情況,《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Ⅸ 開庭前法院是不是都要調解

一般民事糾抄紛,現在都進行襲調解。不僅起訴前調解,起訴後開庭前調解,開庭後還可以調解。即使到執行階段,也能進行執行和解。案件進入二審程序,進入再審程序,還可以調解。簡單說,調解貫穿民事糾紛的始終。訴訟中間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調解協議一旦雙方簽字,並經法院依法確認,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效力。針對案件的難易程度和不同情況,在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調解:1、訴前調解。2、立案調解。立案調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3、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指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動。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5、社會化調解。6、開庭調解。開庭調解是指在開庭審理時,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是開庭審理的組成部分。7、庭後調解。庭後調解是指庭審結束後,判決下發前法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熱點內容
刑法里兒童 發布:2025-07-08 12:57:43 瀏覽:330
貴池區法院 發布:2025-07-08 12:57:39 瀏覽:815
2018最新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8 12:55:30 瀏覽:102
勞動法中對員工處罰的限定 發布:2025-07-08 12:55:23 瀏覽:551
合同法重點考試內容 發布:2025-07-08 12:49:00 瀏覽:77
民事訴訟法關於房產糾紛 發布:2025-07-08 12:39:04 瀏覽:615
四川司法考試網 發布:2025-07-08 12:39:04 瀏覽:705
合同法不規范建議有哪些 發布:2025-07-08 12:34:49 瀏覽:996
lol皮城執法官的大可以打斷嗎 發布:2025-07-08 12:34:41 瀏覽:35
關於行政法案例 發布:2025-07-08 12:29:52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