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中對員工處罰的限定
㈠ 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是怎麼規定的
在新《勞動法》中並沒有關於員工罰款的任何規定,但是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中,明確規定因勞動者本人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公司可以扣除職工當月工資,用來彌補給公司造成的損失,但每月扣除的限額不能超過當月工資的20%。一、新勞動法關於員工罰款是怎麼規定的?
新《勞動法》中沒有企業罰款的規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中,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除應當賠償部分,每月扣除額度不超過當月工資的20%。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二、被公司以罰款名義扣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被公司以罰款名義扣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三、《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的規定有哪些?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第四十五條 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事實上,勞動關系中因個人過錯被公司罰款是很常見的,雖然用人單位跟勞動者在法律層面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可是在勞動關系中公司是管理者,勞動者是被管理者,公司制定的勞動紀律,員工是應該遵守的。
㈡ 新勞動法關於對員工罰款有規定嗎
《勞動合同法》對於做錯事的員工,並未明確約定處罰條款。按照現行規定,用人單位不得隨意對員工進行處罰,除非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然而,如果員工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員工進行賠償。
關於賠償金額的限制,根據規定,用人單位從員工工資中扣除的賠償部分不得超過員工當月工資的20%。這一限制旨在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防止用人單位濫用權力,過度扣除員工工資。
【法律依據】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賠償的金額可以從勞動者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額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如果扣除後的工資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應按照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這一規定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處理因工作失誤導致的經濟損失時提供了明確的指導,確保了雙方權益的平衡。同時,也提醒勞動者在工作中應謹慎行事,避免給用人單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