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法院法官培訓網
A. 中國法官培訓網 賬號
中國法官培訓網 賬號及密碼shi學員900元買的1你想復習考試,及時與上級法院培訓部聯系,17號考試了2想學習知識,就登陸北京大學的網站吧
B. 急急急!!!!!!!!!中國法官培訓網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以下分別簡稱《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公證法》)及《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現就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報名
(一)報名條件。
1.符合以下條件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5)品行良好。
依據《司法部關於確定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方的意見》(司發通[2007]3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中部六省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范圍的通知》(國辦函[2007]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自治縣(旗),各自治區所轄縣(旗),各自治州所轄縣;國務院審批確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級市、區);中部六省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的縣(市、區)(不屬於國家或省扶貧開發重點的縣級市、區除外);西部地區(除西藏外)11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縣(包括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級市、區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縣級市、區);西藏自治區所轄市、地區、縣、縣級市、市轄區,可以將報名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這一政策的適用期限截至2011年12月31日。
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外國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人員,其學歷(學位)證書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後,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能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已經辦理報名手續的,報名無效:
(1)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2)曾被國家機關開除公職的;
(3)曾被吊銷律師或公證員執業證的;
(4)依照《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第十八條規定,被處以2年內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期限未滿的;或被處以終身不得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
3.已經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A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以及已經取得B類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但尚未取得高等院校本科以上畢業學歷的人員,不得再次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二)報名方式、時間與地點。
1.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的報名方式分為網上預報名和現場報名。
2.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網上預報名時間為6月11日至25日。報名人員應在上述期間內登錄司法部網站(即中國普法網,網址:http://www.legalinfo.gov.cn)進行網上預報名。
3.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現場報名時間為7月1日至20日。網上預報名的人員須在上述期間內到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確認;未網上預報名的報名人員可在上述期間內,由本人到戶籍所在地市(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現場報名。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根據本地區報名工作的實際需要,在上述規定的期限內確定具體的現場報名時間,並向社會公布。
4.報名人員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本人到戶籍所在市(地)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報名點進行現場報名或確認。在戶籍所在地以外工作、學習的人員,持工作、學習單位開具的證明可以在工作、學習地報名。
(三)報名材料。報名人員報名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原件及復印件。
持護照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報名時須同時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證明或戶籍證明。
2.本人學歷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應屆本科畢業生憑所在院校出具的證明(格式證明可在司法部網站下載)報名。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外國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人員報名時,須同時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證明。
3.戶籍在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的報名人員,須提交戶籍證明復印件(列印版);報名表中所填寫的戶籍代碼應與戶籍地一致。
4.報名人員報名時,應當交納報名費。
上述報名材料真實、齊全,符合報名條件的,由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發給准考證主證。經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復審合格,生成准考證副證,由報名人員自行從司法部網站下載。
二、考試
(一)考試時間。
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時間為9月20日、21日。具體為:
試卷一:9月20日上午08:30———11:3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二:9月20日下午14:00———17:0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三:9月21日上午08:30———11:30,考試時間180分鍾。
試卷四:9月21日下午14:00———17:30,考試時間210分鍾。
(二)考試內容、方式和科目。
國家司法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命題范圍以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為准。
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分為四張試卷,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四卷總分為600分。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實例(案例)分析試題。各卷的具體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實例(案例)分析。包括:法理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使用漢文、哈薩克文、維吾爾文、蒙古文、藏文和朝鮮文等文字印刷,新疆、內蒙古、西藏自治區和吉林省報名人員在報名時可以根據本人情況選擇使用少數民族文字試卷。
(三)考試紀律。
應試人員應當認真閱讀《國家司法考試應試規則》和《國家司法考試違紀行為處理辦法》,自覺遵守考試紀律,自覺維護考場秩序。
(四)試題參考答案異議。
為確保國家司法考試公平、公正,進一步增加國家司法考試的透明度,司法部將在9月22日上午8時向社會公布考試試題,在9月25日上午8時公布考試試題參考答案。應試人員對試題參考答案有異議的,可在9月25日至30日期間登錄司法部網站,在該網站「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試題參考答案異議專區」中對試題參考答案提出異議並說明理由。司法部將組織專人收集、整理各方面對試題參考答案提出的意見,並在試卷正式評閱工作開始前提交「試題參考答案審查專家組」研究、論證。經「試題參考答案審查專家組」論證的參考答案為試卷評閱的依據。
三、考試成績與資格授予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評卷。評卷工作結束後,考試成績由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公布。
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的合格分數線,待考試結束後,由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公布。
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由司法部統一頒發《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戶籍在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的法律專業專科學歷畢業人員,在非放寬地區或其他放寬地區報名、考試的,考試成績達到合格分數線,應當在戶籍所在地申請授予法律職業資格。
參加國家司法考試成績合格的普通高等學校2009年應屆本科畢業生,應在2009年7月31日前,持考試合格成績通知書和畢業證書向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申請授予法律職業資格。
考試合格並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擔任法官、檢察官,申請律師執業和擔任公證員,應當符合《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和《公證法》規定的其他條件。
四、考試的復習與輔導
根據《國家司法考試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司法部已制定出版《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人員可依據該大綱進行復習、備考。
司法部不舉辦考前培訓班,也不委託任何單位進行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考前培訓輔導。
五、其他
根據四川汶川地震災情,四川省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6個市(州)62個縣(市、區)延期舉行2008年國家司法考試,具體安排另行公告。四川其它地區及受地震災害影響的甘肅、陝西、重慶、雲南等省(市)報名時間延長至7月31日,報名方式由各地考試機構自行安排,公告發布。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參加國家司法考試若干規定》,司法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考區,舉行國家司法考試。根據《台灣居民參加國家司法考試若干規定》,自2008年起,台灣地區居民可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上述具體事項由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辦公室另行公告,應試人員可登錄司法部網站查詢。
現役軍人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事宜,仍按司法部與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發布的《關於組織軍隊現役人員參加2002年國家司法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政辦字第5號)辦理。
二○○八年六月六日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806/13/307273.shtml
C. 國家法官學院的發展歷史
國家法官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國國立法官教育培訓機構。學院成立於1997年,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全國法院幹部業余法律大學和1988年成立的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國家法官學院在全國法官教育培訓工作中發揮龍頭和主導作用。
目前,學院在全國有正式分院23個(河南、黑龍江、上海、天津、山東、四川、內蒙古、廣西、廣東、甘肅、北京、江蘇、重慶、雲南、新疆、西藏、遼寧、吉林、陝西、青海、河北、浙江分院和西安司法警官分院),籌備分院10個(湖南、安徽、山西、湖北、貴州、福建、海南、江西、寧夏、新疆高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學院正在逐步加大對分院法官培訓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力度,整合各分院法官培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逐步構建全國法官培訓一體化的總體格局。
學院成立以來,認真遵循教育規律和「崇德敬業、明法致公」的院訓,深入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提出的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提高司法能力為目標;實現由理論研究型培訓向理論與實踐結合轉變,由知識型培訓向知識與能力結合轉變;倡導法官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的「一個目標、兩個轉變、三個倡導」的人民法院教育培訓工作方針,積極探索新的培訓模式,於2008年創辦了中國法官培訓網,專門進行網路培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2011─2015年全國法院教育培訓規劃》,為實現法院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培訓工作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培訓基礎建設提出了完善的整體目標,國家法官學院將為進一步落實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的戰略任務,為法院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培訓工作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教育培訓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為中國司法審判事業的持續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15年5月28日,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就工程竣工進行調研時強調,要以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的建成使用為新起點,適應新形勢,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法院教育培訓工作,力爭使人民法院教育培訓工作達到國內外一流水平。
D. 最高法院院長肖揚的資料誰有啊
最高人民來法院院長。
男,自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幹校教師。1962年至1969年廣東省曲江縣公安局幹部。1969年至1975年廣東省曲江縣委宣傳部幹事,縣委辦公室幹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廣東省曲江縣龍歸公社黨委書記,縣委常委兼辦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黨委書記,清遠地委副書記。1983年至1986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1986年至1990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成員、檢察委員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2003年3月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E. 天津法官學院怎麼樣
簡介:天津法官學院、國家法官學院天津分院於2003年10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學院前專身,即「全國法屬院幹部業余法律大學天津分校」及「天津法官培訓中心」,天津法官學院與國家法官學院天津分院系兩塊牌子、一套機構、合署辦公,屬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直屬事業單位。
F. 民法解釋學
註:本講座僅是本人記錄,未經梁教授審核、同意,可能會有很多錯記的。
由於本論壇是法院網的論壇,大多網友都是法官,民法解釋學的方法對辦案很有用處,而且,梁教授所講的對象都是法官。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即使被梁教授責怪也在所不惜了,呵呵!
特別說明:記錄並不完整,也未經作者授權,其中可能記錄有誤。僅供個人學習之用,非經作者允許,不能用作其他用途。
時間:2002年12月3日星期二 上午8:10-11:00
地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招待所3樓會議室
主講:梁慧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研究》主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記錄:凌雲志
我的這節課課表上寫的是民法解釋學,我主要講這本書的最後一節,民法解釋學的方法,我講的主要是講一些例子,可操作性很強,有些內容是書上沒有的。
第一講:民法解釋學的方法的概述
是一個操作性的,20世紀後期,在德國法學方法論,日本叫民法解釋學,台灣叫民法方法論。主要是法官如果操作。不單指民事,刑事、行政都是一樣的運用他。這套方法,為什麼叫民法解釋學呢?是因為民法學者最早運用。所以叫民法解釋學。在刑事、行政上,某些方法受到限制。
主要講民法解釋操作的方法。
一、 法官怎麼樣裁判案件
英美,首先要查清案情,英美法官不是翻法律規定,首先翻歷史上存在的判例,判例包括事實和判決,如果找到了,就作為一個樣板,按照那個判決來判。從事實—判例—事實—判決。
英美教的是什麼呢?不教理論的,教怎麼樣分析判例,怎麼分析出規則來,教學生從判例中尋找規則。英美法系國家法律是法官製造的,這些規則沒有加以整理,存在於許許多多的判例當中。有些教授分門整理。
大陸法系的法官首先要查清案情,我們翻法律文件,如果是合同,就翻合同法…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由議會制定的。把法律關系編排成文件,民法典制定後,少則1500,多則2000多條。我們找到法律規定後,規定怎麼判就怎麼判。從規則—事實—事實—規則—判決。
以上就是兩種法官的辦案的規則做的比較
T->R 表示法律規則,T是構成要件(刑法:假定),R法律效果(刑法:制裁)
民法通則92條,不當得利,構成要件:沒有法律規定,得到利益,使他人受到損害,法律效果:是要返回。任何法律規則都可以用這個來表示
S=T S指本案事實,T與第一個公式是一樣的,當這個事實和某個法律構成是一致的時候,就相等。被告張三,取錢1000元,銀行給了他10000元,多得了9000元,銀行發現了,要求返還。法院查清了本案事實,法官對照民法通則92條,和這條的法律構成是完全一致的,這樣就形成了這個等式。屬於不當得利。
S->R 表明的是一個判決。S是本案事實,R是判決,判決被告張三返還原告9000元。
以上指的是大陸法系的法官都在不自覺的運用這個邏輯公式。是形式邏輯的三段論公式:一段是大前提,二段是小前提,三段是推論。按照邏輯三段論的公司推出判決。
如:人都要死是一個判斷,作為大前提,張三是人作為一個小前提,這樣就得到推論:張三也要死。
在我們的裁判案件中,我們作為一個法律規則來判斷。首先把不當得利法律規則作為大前提,本案事實作為小前提,這樣推出這個判決。
這個邏輯公式的重要意義,任何判決都要符合這個邏輯公式。判決書上:本院審理查明,指審理查明的案件事實,然後,詳細的陳訴。再根據法律的規定,剛剛的案子就是根據民法通則92條關於不當得利的規定,判決如下,就得到判決。與上面的差別是,事實擺在前面,法律規則在中間,判決在最後。是否是相反的呢?是不相反的。法官裁判案件首先要查證事實,然後再尋找法律規則,我們在這個思路和順序上,事實在前,法律規則在後。我們找到後,就從規則,再到事實,推出判決的結果。判決不能重復來寫,判決書把這個推論過程省略了。當然,判決書上面沒有必要這么寫。但在法官的頭腦裡面,是這么思考的。任何法官裁判任何案件,都要遵循這個邏輯公式。任何裁判都是根據這個公式作出的。也是衡量法官是否合同的標准。如果一個判決上,沒有這個邏輯公司的表現,就是不合格的。北京曾經有一個案件,心臟起搏器金屬線掉出來了,起訴廠家後,判決說,產品合同,使用也沒有錯誤。被告自願補償,本院准予。這個案件,事實是有的,法律規則沒有,結果確有了,這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判決。以調解的方式了結案件,有事實,沒有法律規則,也有調解結果。在庭上,法官問雙方,是否願意調解。給雙方做工作,如果雙方同意,就達成了一個協議。和合同法上所說的和解合議是一樣的,在這個調解書中,根據的是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達成了結果。這個邏輯三段論區別於判決。這個公式,用了邏輯公式作出了判決,表達在判決書上,發給雙方。法官用這個邏輯公式來說服原告和被告。法官裁判案件,不需要給雙方作思想工作。嚴格說,法官不能接受采訪,法官的道理在判決書上,來說服判決。國外的法官都不就某個案件來發表看法的。當事人如果對法院認定事實認為不正確,引用的規則不當,就會上訴,他認為這個判決是錯的。他上訴就會認為會得到正確的判決。當事人也是用這個邏輯公式來判斷的。在形式邏輯上,大前提、小前提是正確的,推論一定正確。如果不是的,推論就不正確。在裁判上,我們把小前提作為事實認定,大前提是法律適用,推論是判決。運用了一樣的邏輯公式,只不過說法不同。這也是我們的法官作為說服上級法院、再審法官的依據。上級法院的法官也是審查這個邏輯公式是否正確,如果邏輯公式都是正確的,就會維持原判。反之,只要有一個不正確,就會撤銷原判,改判或發回重審。
民法解釋學主要講如何適用法律,適用法律的各種方法。事實認定是民法學的證據規則來講的。民事程序法上,沒有講怎麼樣得到這個事實認定。所以,我在書裡面增加了:法官怎麼樣來認定事實這一章。
二、法官怎麼樣認定事實:
應該說這是法官日常的工作,本不需要我來詳細講。我把他概括起來,加以抽象。我也是從法官的工作中歸納起來的。
一個交通事故發生的時候,法官在現場,就不能作為法官,只能作為證人。法官判案,法官都不在現場。法官認定事實,不能憑自己的直觀,是間接的,是通過證據來認定,來證明事實。法官是通過對證據的判斷來認定事實。作出一個判決首先要認定事實,是否是每個事實都要加以認定呢?有兩種:一類是自認,一類是不爭之事實。可以直接作外裁判的事實。除這兩類的其他的事實就需要審查,還需要區分,有些不需要通過證據來認定,法官可以通過知識和經驗就可以判斷,一是顯著的事實,一是法律規則是否存在的事實。其他的,都要通過證據來認定事實。這一點,最高院,在行政訴訟規則中做了表述,第68條:1、眾所周知的事實;2、自然規律和定理;3、按照法律規定的事實;4、已經依法證明的事實(在別的案件中已經認可的,還是怎麼?不清楚);5、根據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的事實。還有我們合同法上,限制行為能力人定的合同,對方默認的。無權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定的合同,對方給代理人通知,如果默認,就視為追認。這些都需要舉證。68條還有一款說,1、3、5有相反的證據,可以推翻。如早上看到地下有水認為昨天下雨,但對方說是有人潑水,就可以推翻。民事規則,67條,在不受外力影響的,一方提出的證據,對方明確表示同意,這就是自認。以上是不需要審查的事實。除此之外,大量的事實需要通過證據來認定。
法官通過對證據來認定事實,行政訴訟證據規則54條,對庭審等證據,需要職業道德,通過審查,邏輯規則和經驗,證明證據關系,排除其他,公正判斷,准確認定。
對證據的判斷,法官從何下手來進行判斷呢?可否分為若干個步驟呢?
簡單案件不需要分那麼清楚,證據很簡單的,不需要分步驟。
但是,復雜的案件,要分步驟:
1、判斷證據的合法性:只有合法,才能作為依據。證據的合法性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也叫證據能力(程序法上、證據法上稱)。至於哪些證據合法,哪些是不合法的證據,要看法律的規定,沒有,看最高法院的解釋。現在,最高法院關於行政證據的規定,55條講到證據的合法性判斷:法庭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從以下方面審查證據的合法性(和我講的是一樣的)。1、證據是否符合法定形式;(不是講內容,而是形式)2、取得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是否有違法情形。57條講的是:四種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方面。1、違反法律程序;2、偷錄、拍等侵;3、4、超過了舉證期限。58條違反禁止性規定。這樣,排除後,取得的其他的證據可以作為認定的依據。
2、判斷證據的真實性。指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只有證據真實,才能作為認定證據的根據。不真實的證據很多,收買、假證等,我們在形式上看不出來有違法的,但內容不真實。行政規則56條:法庭根據具體情況,審查證據的真實性:1、原因;2、客觀環境;3、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4、是否有利害關系;5、影響證據的其他。不真實的證據加以剔除,真實的證據加以保留。但是,是否以後所有的都可以作為認定的事實呢?有的證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3、判斷證據的內容和意義。書證、物證,這些內容是什麼,表明了什麼意義。第三步的判斷非常重要。比前面的兩步復雜一些。在證據當中,書面的證據很多,合同案件:合同書,補充條件,是用語言文字寫下來的,因此,對這類書面證據判斷,首先要弄清楚這些語言文字。這個判斷,這個工作,就叫做解釋。解釋最多的是解釋合同書,什麼商品、價款等,到要弄清楚,要緊扣文字,這就叫解釋合同。需要解釋的必要性在於,語言文字有模糊性,有多義性。我們有的時候不注意,司法考試的書有問題,考不上,追究出版社的責任,到底是追究產品還是作者等,即使產品,也會出現很模糊的概念。90年代,案例:欠款6700元,還了一筆錢,寫了「還欠款5700元」,起訴要求還款5700元,被告說只欠1000元。這個原告說,白紙黑字寫的還欠款,被告說已經還了,漢字的動詞和副詞都是「還」,在很多情況下,語言文字不清楚,有的是當事人有意、有的是無意的。所以,法官在判斷的時候要就語言文字進行判斷,進行解釋。
下面我來舉一些例子:
合同法125條:解釋合同的規則,要按照合同的條款…等來解釋。
案件:保證責任,保證人出具了一個保證書,木材廠的定金80萬元,由本人保證款項的安全。保證的范圍僅僅是定金。問題是,這個保證書上明確寫的是:匯入我縣木材廠。一方說,是木材廠在本行的賬戶。另一方說還應該包括其他行的賬戶和指定的賬戶。這兩種解釋,都有道理。這個案件最後申訴到最高院。二審:匯入我縣木材廠,應該是包括木材廠任何賬戶和指定的帳戶,二審解釋保證人應該承擔上面的保證責任。本案的事實,匯入了指定的賬戶。最高法院再審:對同樣的解釋為:僅指木材廠在保證人本行的賬戶。匯入其他的賬務,保證人無法監督,無法保證。二審解釋比較寬,再審比較窄。因此再審法院撤銷原判。保證人不承擔責任。
這是叫文意解釋。
125條還講到了合同的目的,講到了誠實信用。
主合同上要按照木材廠的指示,匯到木材廠指定的賬戶,保證合同只限保證人所在的行的賬戶。這就有沖突。即要考慮文意、也要考慮目的、誠實信用。
所以,二審法院的解釋是正確的。
案例:解釋合同書。保證合同,主合同,借款100萬,期限3個月。保證書上保證條款,從擔保日開始起4個月,超過就不承擔責任。擔保人究竟是那一天呢?借款是6月4日,到9月4日借款期滿。保證責任從9月5日開始算,到第二年的1月5日。債權人9月30日起訴,擔保日被解釋為擔保發生之日,即9月5日。
一審:從擔保日之起4個月,擔保責任從什麼時候開始呢?9月5日。因此,一審法院判決:在擔保責任期間,保證人承擔責任。
二審:撤銷了原判,判決保證人不承擔責任。認為,擔保日不是指保證責任之日,而是指保證人簽字之日。5月28到9月27日,9月30日起訴,恰好在擔保期間之外。
這就是有截然不同的判決,適用法律上沒有問題,都是擔保法。出在事實認定上,對擔保日的解釋不同。說明,法官在事實認定上,對書面的解釋是多麼重要。
我個人認為,一審的解釋是對的。
剛才兩個案件說明了對書面解釋的認識。其他的證據,合同書之外的,如物證,酒瓶的標識,商店的牌匾等,也需要解釋,在商標權,對一個圖案,也需要解釋。商品一個玩具,一個造型,也需要。下面舉一個例子:
案例:黑龍江,哈爾濱,天龍閣飯店,掛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天津就起訴,說其侵犯了名稱和商標權。牌匾上兩行字:「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第。。代傳人」。
一審哈爾濱中院判決原告敗訴。認為:牌匾上有這幾個字,並不表示侵權,不是宣傳生產天津狗不理包子,而是宣傳他的大師傅是第幾代傳人。宣傳的內容不一樣。宣傳的是某個人的身份。
二審黑龍江高院,撤銷原判,原告勝訴。認為:不是宣傳大師傅的身份,而是說經營的就是天津狗不理包子。因為二審法院在審理的時候考慮到文字的排列和大小,如果要宣傳大師傅的身份的話,就應該按照人之常情,把字擺在主要位置,寫大一點。人之常情就是人們的生活經驗,最高法院行政證據就有,是經驗法則。而這個案例中,天津狗不理擺在前面,就是侵犯了天津的商標權。
這個案件就考慮了文字的大小和排列,法官根據經驗,進行了判斷,作出了判決。
可見,解釋在判斷證據和內容中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二審是正確的。
案例:酒瓶,四川在80年代在審理的郎酒案。郎酒和郎君酒,被告振振有詞,我是郎君酒,你是郎酒,不承認侵權。
被告生產的酒雖然是三個字,但被告的『郎』設計成原告的字體,大小一樣,而『君』字設計的很少,法官認為,你這樣的做就非常明顯,想侵犯原告的商標權。如果按照人之常情的話,『郎君酒』的字體應該一樣。按照經驗法則,被告是有意仿冒。因此,法院判決,被告構成了侵權。
法官在對事實進行認定的時候,靠證據,自認、不爭的事實不需要認定,顯著的事實不需要證據,憑法官的知識、經驗,按照經驗法則來認定。對證據的判斷來認定事實,按照上面的步驟來進行。
還剩下一個問題:證據相反的時候怎麼辦呢?
第四步:判斷證據力的大小。
指訴訟當中證明事實的力量、效力大小強弱。
不同證據的證據力是不同的,書面和口頭,應該採用書面證據。這是證據判斷中的確定規則。國外,對證人要求出庭,法官要觀察,要分析證人和當事人的關系,證人和案件的聯系。還有的國家規定訴訟標的在多大的不能用證人證明。
對同一事實,書證優於口頭證據。
最高法院行政訴訟證據規則就規定了,證據力的大小。63條很詳細,說的是證明效力,講了九種情況。公文書(國家機關製作的)優於其他書面證據。公證書優於其他書面證據。其他的我在這里就不詳細講了。
還有的案件中,以判決書、裁定書作為證據,我把他歸結為具有絕對的證據力。
證據判斷的過程非常重要。
今天上午的課就講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