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系以法官為中心
⑴ 舉兩個例子說下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區別吧~親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區別:
1、法律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2、法律適用不同。前者習慣用演繹形式,後者習慣用歸納的形式。
3、判例地位不同。前者不是正式淵源,後者是法
4、法律分類不同。前者分為公法和私法,後者分為普通法、平衡法。
5、法律編纂不同。前者傾向法典形式,後者傾向單行法。
6、訴訟程序不同。前者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後者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具有抗辯式的特點,同時還存在陪審團制度。
例如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辛普森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美國和檢方的證據鏈條有瑕疵,所以他才得以無罪釋放;但是在大陸法系是要被處以死刑或者無期的。
強生賠償47億美元案,美國密蘇里州一個陪審團周四判決,強生向22位婦女支付創紀錄的46.9億美元賠償金,因該公司的滑石粉產品,包括嬰兒爽身粉,含有石棉,導致這些婦女患上卵巢癌。周四的判決包括5.50億美元補償性賠償,以及41.4億美元懲罰性賠償。
⑵ 英美(普通)法體系,法庭審訊採取辯論(adversary)方式,訴訟雙方在很大程度上自行決定審訊的進行。
大陸法系是辯論主義。辯論主義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提出的事實,並且經過辯論才可以作為法院判決依據的一項訴訟的基本原則。大陸法系雖然以法官為中心,但是對法官的許可權也有嚴格的限制,不能隨意的行使釋明權,法庭審訊依舊有訴訟兩造辯論進行。
⑶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官許可權有什麼不同
大陸法抄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襲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⑷ 大陸法系中法官的作用有什麼優缺點呢
大陸法系
優點:規則明確、系統。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構成一個概念體系、制度體系,運用容易。
缺點:僵化。當社會生活發展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案件時,法律上沒有規定則難以應對。法律表現為缺乏彈性,不夠靈活。
英美法系
優點:靈活。法律規則不是立法機關或議會制定的。而是法官創設的。當社會生活出現新的問題,新型的案件時,法官就可以創設一些規則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缺點:沒有制定成文法典,沒有嚴格的概念體系,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對法律的運用要求較高。
(4)法系以法官為中心擴展閱讀:
法系區別
世界各國沿用的法律體系基本上可分為二類: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國內地曾採用大陸法系。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羅馬日耳曼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
歐洲大陸上的法、德、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拉丁美洲、亞洲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於大陸法系。香港和英聯邦國家採用的是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稱英國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兩大法系的主要差異有:
第一,法律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法規以及該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
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結構不同。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涉及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
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展起來的。
第三,法官的許可權不同。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第四,訴訟程序不同。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
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與這種對抗式(也稱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陪審團主要負責做出事實上的結論和法律上的基本結論(如有罪或無罪),法官負責做出法律上的具體結論,即判決。
第五,法律分類不同。大陸法系一般會把法律區分為公法與私法,而英美法系就不會這樣的區分,英美法系主要把法律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分類方法的不同對法律的制定有思想上的根本差異。
第六,法律術語的不同。兩大法系的法律術語有很多不能相互對應的概念,即使有相同名詞的法律術語,但是在意思上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此外,兩大法系在法學教育、司法人員錄用和司法體制等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⑸ 以律師法官的角度論述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中的區別
兩者的主要區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構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法規以及本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並且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結構不同。
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涉及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英美法系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法律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的。
第三,法官的許可權不同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得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要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院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第四,訴訟程序不同。
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與這種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
⑹ 在那一個作用系中法官最大什麼叫作法官法(答案)
大陸法系中法官負責一個案件的審判,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英美法系中法官作為一個中立裁判者,發揮決定作用的是陪審團
相較於大陸法系,法官的作用較小,陪審團對於案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法官法就是指法官應遵守的規定以法律條文的形式進行表述。
純手打,望採納!
⑺ 為什麼說英美法系的法官地位超然,律師地位比較高
因為英美法來系採用的是判例法,其源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以過去審判結束的案例作為援引,做為借鑒,作為現有案例的榜樣,律師需要博聞強識,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嚴密的邏輯。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有許多行使的特權。可以同意抗議,或者不同意抗議。這可以依據法律條款而為,有很大的波動性靈活性。
同時,陪審團是英美法系其特有的裁判機構,律師要得到陪審團的認同與支持,這需要律師要有不通尋常的情商與智商。
所以,法官與律師比大陸法系的地位高。
大陸法系,是成文法,律師只能從已有成文條例中去幫助當事人。律師,法官都是依法行事。地位不低,可是沒有多大的靈活權力。
⑻ 哪個國家法官在訴訟中處於中心地位
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因此只回要是大陸法系,基本上法答官就處於中心地位。
大陸法系國家: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奧地利、瑞士、俄羅斯、小日本等,以及歷史上是以上國家的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事實上我國也是法官為訴訟程序的中心
⑼ 論述兩大法系司法制度的差異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區別(集匯)
法系是指根據法在結構上、形式上、歷史傳統等外部特徵以及法律實踐的特點、法律意識和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對法進行的基本劃分。
資本主義國家有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羅馬日爾曼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歐洲大陸上的法、德、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拉丁美洲、亞洲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於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又稱英國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襲英國中世紀的法律傳統而發展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英、美、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均屬於英美法系。近幾十年來,英美法系國家也制定了大量成文法以作為對習慣法的補充。目前世界上大約有26個國家法律屬英美法系,除英美兩國,其餘主要是英聯邦國家,大陸法系又稱為成文法,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以法典為第一法律淵源,法典是各部門法典的系統的綜合的首尾一貫的成文法匯編。世界上大約有70個國家法律屬成文法系,主要分布在歐洲大陸及受其影響的其他一些國家。
兩者的主要區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第二,法律適用不同。
前者習慣用演繹形式,後者習慣用歸納的形式。
▲第三,判例地位不同。
前者不是正式淵源,後者是法
▲第四,法律分類不同
前者分為公法和私法,後者分為普通法、平衡法
▲第五,法律編纂不同
前者傾向法典形式,後者傾向單行法
▲第六,訴訟程序不同。
前者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後者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具有抗辯式的特點,同時還存在陪審團制度。
▲法系這種分類不能提示法的本質,但有助於促進法律文化的了解與交流。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歷史上差異顯著,但二十世紀以來,這種差別開始縮小。
2.我國在舊中國時代屬於大陸法系,在新中國時代則不屬其中任何一個法系,自成一個獨立的法系,叫做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比較接近於大陸法系。別忘了,我國至今沒有一部民法典啊!
3.蘇聯是大陸法系。
一般認為,一個為成文法,一個是判例法,一個是法典法,一個是非法典法。「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區別,與其說以是否法典化為標志,倒不如說在於是否重視法律的邏輯性與體系性。
大陸法系之特點
大陸法系:規則明確、系統。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構成一個概念體系、制度體系,運用容易,但缺點是僵化。當社會生活發展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案件時,法律上沒有規定則難以應對。法律表現為缺乏彈性,不夠靈活。大陸法系各國當初之決定加入該法系,均屬於自覺自願,即系自主抉擇、主動參考借鑒法國法和德國法的結果;
英美法系之特點
英美法系:沒有制定成文法典,沒有嚴格的概念體系,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對法律的運用要求較高,其優點為靈活。法律規則不是立法機關或議會制定的。而是法官創設的。當社會生活出現新的問題,新型的案件時,法官就可以創設一些規則以適應社會的變化。英美法系各國,除英國本土外,其當初之加入該法系,均非出於自願,是被佔領、被征服和殖民的結果。
三.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區別
(一)法律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法規以及本車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法律結構不同。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引申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展起來的。
(三)法官的許可權不同。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四)訴訟程序不同。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與這種對抗式(也稱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陪審團主要負責做出事實上的結論和法律上的基本結論(如有罪或無罪),法官負責做出法律上的具體結論,即判決。
(五)法律分類不同。英美法系受羅馬法的影響較小,並不按照法律規范所保護的是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將各法律部門截然劃分為公法或私法。英美法系有很多國家都沒有統一的民法部門,而是按照歷史傳統,將相關的法律劃分為財產法、契約法及侵權行為法等部門。由於羅馬法的歷史傳統和啟蒙思想的理論基礎,大陸法系有公法與私法之分。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國家權力的加強,在公法與私法之間產生了一些公私兼具的法律部門,即社會經濟法。③
(六)法律思維方式不同。英美法系由於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法官和律師在適用法律時,必須通過對存在於大量判例中的法律原則進行抽象、感慨、歸納及比較,然後才能將最適當的法律原則運用到具體案例中去。④由於司法權受到重大限制,法律只能由代議制的立法機關制定,法官只能運用既定的法律判案,因此,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官的作用在於從現存的法律規定中找到適用的法律條款,將其與事實相聯系,推論出必然的結果。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區別有:
(1)法的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正式的法的淵源只是制定法;英美法系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淵源。
(2)法典編纂的不同:大陸法系一般採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往往是單行法律、法規。
(3)在適用法律的技術方面不同:在大陸法系,法官審理案件,首先考慮制定法如何規定,然後按照有關規定和案情作出判決;英美法系的法官則首先考慮以前類似的判例,將本案的事實與以前的案件事實比較後概括出可以適用於本案的法律規則。
(4)法的分類不同:大陸法系基本分類是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基本分類是普通法和衡平法。
(5)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大陸法系一般採用審理方式,以法官為中心,奉行干涉主義;英美法系採用對抗制,實行當事人主義,法官充當消極的、中立的角色。
⑽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區別在於:
1、法律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2、訴訟程序不同。前者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後者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具有抗辯式的特點,同時還存在陪審團制度。
3、法律適用不同。大陸法系習慣用演繹形式,英美法系習慣用歸納的形式。
4、法律分類不同。大陸法系分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分為普通法、平衡法,公法指憲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訴訟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結構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
5、法律編纂不同。大陸法系傾向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傾向單行法。當代英美法系雖然學習借鑒了大陸法系制定法傳統,但也大都是對其判例的匯集和修訂。
(10)法系以法官為中心擴展閱讀:
兩大法系的主要差異有:
第一,法律淵源。從法律淵源傳統來看,大陸法系具有制定法的傳統,制定法為其主要法律淵源,判例一般不被作為正式法律淵源(除行政案件外),對法院審判無約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傳統,判例法為其正式法律淵源,即上級法院的判例對下級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有約束力。
第二,法典編纂。從法典編纂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採用系統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傾向法典形式,其制定法一般是單行的法律和法規。當代英美法系雖然學習借鑒了大陸法系制定法傳統,但也大都是對其判例的匯集和修訂。
第三,法律結構。從法律結構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基本結構在公法和私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傳統意義上的公法指憲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訴訟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結構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
從歷史上看,成文法代表立法機關(議會)的法律,普通主要代表審判機關(法官)的法律(判例法)。所謂衡平法是在普通法不能彌補損失的情況下所適用的法律,衡平法是對普通法的補充規則。
第四,法律適用。從法律適用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法官在確定事實以後首先考慮制定法的規定,而且十分重視法律解釋,以求制定法的完整性和適用性;英美法系法官在確定事實之後,首先考慮的是以往類似案件的判例,將本案與判例加以比較,從中找到本案的法律規則或原則,這種判例運用方法又稱為「區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