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主要事跡
⑴ 明察秋毫的法官講的是什麼故事
從前,有個叫唐宗普珍的姑娘正在河邊洗衣服,她把一對金戒指放在岸邊的石頭上。無賴小偷格桑趁她不注意,把金戒指偷走了。
姑娘向法官報了案。法官查問無賴格桑,格桑說:「戒指是我死去的母親送給我的。」法官想了想,說:「此案沒有旁證,乾脆你們一人拿走一隻戒指算了。」格桑想:「這倒不錯!一是順從了法官,二是不花代價得到一隻金戒指,我沒吃一點虧。」於是點頭同意。唐宗普珍想:「不能平白無故失去一隻金戒指,就說是送給他,也討不了一份人情。」於是大聲說:「我不同意這樣做,法官的判決不公平。」法官說:「好了,好了!現在證明金戒指是唐宗普珍姑娘的。因為那本是她的東西,所以她不想無緣無故送給別人。無賴格桑不花代價就能得到一隻金戒指,所以他同意這樣做。」就這樣,法官根據姑娘和小偷的態度,判斷出了金戒指的主人是誰。
從前,一個國王的小老婆懷了孕。大老婆想:「如果小老婆生個兒子,將來勢必繼承一位,國王定會把小老婆升為正妃。」於是,她在肚子上纏了很多很多布,對國王說她也懷了孕。
九個月零十天後,小老婆生下一個漂亮的男孩。大老婆趁其不備,把孩子偷走了,來到國王跟前說:「我生了一個男孩。」小老婆哭哭啼啼嚷道:「孩子不是你生的,是我的。」兩人爭得不可開交,國王無法分辨,找法官來處理這件事。
法官說:「你們倆搶這個孩子吧,誰搶到就是誰的。」
大老婆想:「只要搶到孩子,我就勝利了。」於是用盡全力拉扯孩子。小老婆心疼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血肉,不敢使勁拉扯,就松開了手。
法官說:「好了!現在證明,孩子是小老婆生的。她不敢使勁拉扯,生怕傷了孩子,因為那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血肉。」
⑵ 急!!求歷屆「全國十大傑出法官」評選活動介紹,獲獎法官名單、具體事跡介紹
hh
⑶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公正的力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上)
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於公正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執著地守護著公正:審案1200餘件,其中300餘件屬疑案難案,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連敗訴方也誠心送上錦旗「辯法析理,勝敗皆服」。
「陽光」法官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一張「法官臉」。
第一眼看見宋魚水,當事人幾乎都有這種感覺。這張臉,正氣、智慧,又真誠、溫和。
身為法官,宋魚水常常換位思考。她說:「法官中立審案,保持距離,不是保持冷漠。」
宋魚水以耐心出名。
一位老作家在庭審中「妙語連珠」,卻游離於法律之外。旁聽席上,有人打起瞌睡;審判台上,坐在宋魚水身邊的馬秀榮法官也差點聽不下去了:「但宋魚水神情專注,始終沒有打斷這位老人陳述。」
「這事出來以後,你是頭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話的人。」面對宋法官的尊重,一直不同意調解的老人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你的話,我信!我同意被告提出的方案。」
「讓當事人把話講完。」話雖簡單,做起來卻不易。對一個案子有耐心,容易;對所有案子有耐心,需要長期培養。
耐心、尊重,讓宋魚水走近當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大風和陽光比威。風說:『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陣狂風,人反把衣服裹緊。太陽無語,陽光暖暖,讓人自然脫掉外衣。」
審判台上,宋魚水細致嚴謹,又親切平和;旁聽席上,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揚,不由想起這則伊索寓言。
旁聽者與當事人,不同的角度,結論卻是一樣:
「她像陽光,以無形的力量讓人折服。」
「滿意」法官
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辦案中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辯法析理,勝敗皆服」,敗訴方送的錦旗。
三次官司,宋魚水判了一勝一敗一平。為這一平,代理人拿著法條找她理論。兩個多小時,宋魚水從容應答。
代理人心服口服:「在你這兒打官司不是一次兩次,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
兩天後,「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大紅錦旗送到海淀區法院。
在宋魚水眼中,公正,沉甸甸。
一件案子,對法官普普通通;對當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對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傷害一個當事人,就會多一群懷疑法律的人。
讓所有當事人都滿意,難;一名法官,卻不能停止努力。
認定事實不能有誤,適用法律不能偏頗,判決書不能有紕漏……宋魚水時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要讓當事人認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魚水說:「法官應當是『傳道者』,不但要判,還要釋理,把法律的理念傳遞給當事人。」
給當事人看的判決書,也成了釋理的「平台」。
隨手翻開一份,苦澀的法律條文,都被精心轉化成生活規則,通俗易懂。宋魚水說:「既要回答當事人最關心的問題,還要讓他們看明白。」
曾經恨過她的當事人,專門寫來賀年卡:「是您啟發了我怎樣做人。」
「法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不容易。」海淀區法院副院長陳琦十分感慨。
「愛民」法官
無論案件大小,無論貧富貴賤,都會同樣感受公正
數九寒冬,清晨。
一個衣衫襤褸的農民工,站在宋魚水面前,瑟瑟發抖……
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關已近,他來法院「討個說法」。
「討個說法」,多麼熟悉。
宋魚水家鄉,山東蓬萊老實巴交的村民們就是這樣渴望公正。誰家被生產隊少分了兩捆柴,誰家兒媳婦受了婆婆的氣……小小不公平,甚至會讓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場。
公正的種子,悄悄在小魚水心裡發芽:「長大了,我要當『包公』!」
「今天,我要當個名副其實的『包公』!」
當法官後的第一起案件,順利結案。手捧菜錢,農民工泣不成聲。
司法公正,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
身為農民的女兒,宋魚水更是擁有一顆愛民心。
從當法官第一天起,宋魚水給自己定下「約法三章」:
不輕視小額案件,不輕視困難群體,不輕視當事人的任何權利。
11年來,無論案件大小,無論外地人本地人,無論掏不起訴訟費的貧困群眾、腰纏百萬的富翁,宋法官一視同仁。
「免檢」法官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這人,我敢打保票。」
在海淀法院領導的眼中,宋魚水屬「免檢」。
法官有權。一紙判決,能令公司倒閉,也能使人命運改轍。更何況身為庭長,她的意見多少可能「左右」判決。
法官無權。找過宋魚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權又無權。法官行使國家權力,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義。如果不能保證「天平」平衡,就沒有資格當法官。
認為法官有權,找上門來的不少。
那一年,宋魚水剛當上經濟庭副庭長,老家就來人了。親戚說情的這起案子,恰恰就在經濟庭。但她卻不能開這個口……
「我不怪你!」聽到善良的親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淚差點掉下來。
這些年,教過她的老師、共患難的同學,都做過她的當事人。發現需要迴避的,她主動申請;經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
有朋友怨過她。
「人們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則判案的法官。」宋魚水相信正義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幾年時間,上千件案件,就沒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
「只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魚水做得義無反顧。
十餘年來,宋魚水緊緊守住公正的底線:沒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也沒有利用庭長職務,向審判人員施加過任何不公正的影響。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法律忠誠,這是宋魚水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維護公正、代表公正的意志。
讓百姓相信法律,讓社會擁有公平。這就是公正的力量。 (記者吳兢 劉維濤)
和諧的分量——記模範法官宋魚水(下)
1989年10月,宋魚水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光榮的一員。作為一名黨員法官,在她的天平上,不但寫著公正,也寫著和諧: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
天平在肩,重任如山。
維穩
群體性糾紛,件件難,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大變革,大發展。
與之相應,各方利益沖突加劇,深層矛盾逐步顯現。群體性糾紛,大量湧向法院:
企業非法募集資金案,讓一大批群眾失去「血汗錢」;銀行不良貸款案,數額巨大,牽涉面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頻發,與村民利益息息相關……
一件一件,件件都難。
如何依法保護群眾合法權利?如何妥善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人民法官,面臨嚴峻考驗。
8年前,20多名司機來到宋魚水面前。
當時,北京市政府決定,在四環路內淘汰所有「面的」車。很多計程車公司向司機提出:解除承包合同,收回車輛更新。靠車吃飯的司機們,面臨暫時性失業。一些司機開始上訪,靜坐,圍堵交通。
身處矛盾中心,宋魚水清醒地意識到肩上的千鈞重擔:一頭挑著社會穩定,一頭挑著司機一家的口糧。
法庭外,一大批公司和司機翹首以待。
不能草率,不能延誤;既要真誠交流,又要細致做工作。這場危及社會穩定的「面的」風波,最終化解於無形:多數司機與計程車公司達成協議;個別司機未達成協議,宋魚水及時裁判;觀望的公司和司機們,按法院確定的原則解決了糾紛。
審判技巧嫻熟高超,化解矛盾真誠執著。10餘年,宋魚水把判案的法庭,變成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調節器」。
止爭
「雙損」變「雙贏」,社會利益實現最大化
「案件審得多,下判筆越沉。」
老審判員的話,讓當時剛入行的宋魚水沉思。
一紙判決,有輸有贏。
一個企業因不懂法或小疏忽,甚至可能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有的元氣大傷,有的就此破產。
法官盡責,要通過判決引導市場主體走向規范,還要讓他們在訴爭中共贏共存,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
「法官不僅要善於『定紛』,更要『止爭』,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寧可麻煩受累,宋魚水盡力幫助當事人打開「心結」。
律師十年,辦案數百起,接觸法官幾百名,北京中潤律師所何畏律師對宋魚水印象最深。
他代理了一起「老大難」案。
原告、被告本是同窗好友、合作夥伴。2003年3月,宋魚水接手這起案件時,雙方極為對立,拒不同意調解。第一次出庭,雙方一見面,就情緒失控,恨不能大打出手。對調解,雙方律師都徹底失去信心。
奇跡發生了。
宋魚水不但讓雙方握手言和,還重新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握手背後,是法官的智慧、善良和執著:9次詢問、4次勘驗、4次開庭審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設身處地的溝通……
不可能變可能,「雙損」變「雙贏」。
調解,宋魚水的「絕活」。
家長里短的小額糾紛;公司企業之間的大額糾紛;侵犯商業秘密之類,被同事們認為非判不可的知識產權案件……服了宋法官這劑調解「特效葯」,當事人常以最小的代價、和平的方式,化干戈為玉帛。
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審案1200餘件,其中調解結案達70%以上,還有一些當事人高興地撤訴。
攻艱
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
案頭,一摞摞欺詐案卷。宋魚水心情沉重。
誠信危機引發的糾紛,涉及各個領域。保護誠信,懲戒失信,法官義不容辭。
1998年,沒有先例可循的「經銷權」案件,給宋魚水出了道難題。
外地某商貿公司傾銷過期啤酒,被媒體曝光,導致該品牌啤酒銷量銳減。北京的總經銷商決定收回其經銷權,被這家公司告上法院。與迅猛的發展相比,立法往往滯後。對經銷權,當時法律未做規定。
案子剛立,已成焦點。
翻閱大量資料,查閱國外判例,向相關部門調查咨詢,竭誠請教專家學者……依據法律原理、商業慣例,宋魚水開創性地以「喪失商業信譽」為由,支持被告總經銷商解除經銷權。
這份判決書,被全國許多法院引為範例。
一年後,《合同法》頒布實施。「誠實信用」原則列在其中。
法槌,威嚴、神聖。
黨員法官宋魚水,一次次舉起法槌,維護公平,倡導誠信,規范秩序,保障發展。
「市場秩序,從無序到有序,法律說話最有說服力!」提起宋法官,許多當事人坦言。
「法律也是生產力!」談及宋魚水和她知識產權庭的同事們,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法制處的楊東起滿懷謝意。
求精
爭當專家型法官,挑戰新案、疑案、難案
新案,疑案,難案。
新時期,新形勢,向法官提出挑戰。
一名新時代法官,既要有維護改革、發展、
穩定的大局意識,又要有駕馭復雜案件、解決實
際問題的司法能力。
僅靠過去的知識底子、辦案經驗,僅靠一張笑臉、兩袖清風,遠遠不夠。
「爭當專家型法官。」宋魚水為自己定下目標,既提高學術水平,又加強審判能力。
海淀區法院的同事們,幾乎都知道她的勤奮:
茶餘飯後,坐車上班,觀摩開庭,討論案件,考察交流……一切可能抓住的機會,她都用來學習。
周圍人,個個成老師,同事、律師、專家,甚至當事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
干審判員,宋魚水在庭里結案最多;
當副庭長,她成了審判疑難案件、復雜案件的「專業戶」;
任知識產權庭庭長,她要求自己和庭里每一位同志:「力求每個案件的審理,都成典範;每份法律文書,都成精品。」
2003年,一家生產剪紙作品的公司焦急萬分來起訴:「花了很長時間,投入幾十萬元!盜版,讓我們面臨毀滅性打擊。」
審案要時間,公司的損失隨之一天天增加……
該案法官馬秀榮決定適用「訴訟禁令」,先行裁定被告停止製作、銷售,避免權利人損失擴大。
「訴訟禁令」,此時還是一項「紙上」的法律,無人使用。
作為庭長,宋魚水果斷支持。報請院領導同意後,「訴訟禁令」在我國首次適用。
確認網路傳播權、部分判決……為了提供一個公平、優質的法制環境,宋魚水和同事們一道,創下了多個「全國首例」。
有能力,有責任感,有大局意識。
正是千千萬萬個宋魚水,在平凡崗位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奉獻。 (記者吳兢 李章軍)
⑷ 想了解一些世界上著名大法官檢察官的故事,能找到傳記最好。
盛振為(1900-1997),1921年東吳大學文學士,1924年東吳大學法 科(Comparative Law School of China)畢業。後留學美國, 在美國師從西北大學法學院院長威格摩爾,獲西北大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後任東吳大學法律學院教務長 兼證據法教授至1940年,1942年至1950年任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著有:《證據法學》 (東吳大學法律學院 出版部)、《中國繼承法原論》(英文本,法學雜志社)、《英美法的審判制》等。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1841年-1935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曾加入美國聯邦軍參加內戰,1866年成為律師,1882年成為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和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法官,1899年出任該法院首席法官,1902年至1932年擔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霍姆斯被公認為美國實用主義法學、社會法學和現實主義法學的奠基人。他在《普通法》一書中針對法律形式主義傾向,提出了著名的「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非邏輯」的法律經驗論和「法律是對法院將要做什麼的預測」的法律預測論,闡述了有限遵循先例原則,為法官自由裁量權和判例法提供了法理支持,揭示了美國普通法的精神,吹響了美國法哲學的號角。
約翰•羅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Jr.,1955年1月27日-)是美國律師、法學家、及政治人物。他目前是第17任美國首席大法官。加入最高法院前,他是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庭法官。羅伯茨以前花14年於司法實踐,並在共和黨當局的美國司法部和白宮律師辦公室任職。
這些也是我在網上整理出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⑸ 一位公正的法官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沒有絕對的公正的,但是,如果能在自由裁量中取得相對的公平與正義,我認為就是一位公正的法官。
⑹ 請說出你心目中我國古今出現的「好法官」,並分享他們的判案故事
我感覺還是包拯吧,貼面無私的,為了黎明百姓貢獻了自己
⑺ 法官判決有人情味的事例
法官在做判決的時候肯定會加入個人的主觀因素,只要他是個人就會講求人情味,很多版法律只規定了一個權判決的范圍,需要運用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來做出最終的判決。
「許霆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利用銀行ATM機出錯取了十幾萬,一審判了他無期徒刑,二審只判了他5年有期徒刑。這個就是根據實際情節量刑過重,法律講求人情味的典型案例。
⑻ 窮人和法官的故事
從前,有個窮人,很聰明。他看到有些壞人犯了法,只要送些錢財和馬匹,賄賂法官,就被宣布無罪釋放。為此,他很生氣,就想找個機會捉弄捉弄法官。
有一次,他夜裡路過一個地方,正巧碰上那裡有一家被盜。那些聞訊趕到的公差,不問靑紅皀白,就把他當賊抓走了,任他怎樣分辯,也無濟於事。他想:也好,乾脆借機整治一下法官。
在去公堂的路上,他乘解手的機會拾了一塊石頭,用手帕包好,掖在袖子里。
到了公堂,見了法官,窮人跪在法官面前喊道:「寃枉啊!我的青天大老爺。請你秉公明斷,分淸黑白。我是路過那裡,根本就沒偷東西。」
法官一拍警堂木,喝道:「大膽刁賊,竟敢在本官面前胡說八道!」
窮人又往法官桌前跪了跪,說:「小的委實寃枉,還望大老爺明斷。」邊說邊將袖子里的手帕包掏出來,悄悄塞進公案桌下,放在法官的腳背上,接著又說道:「我父親也是個有名望的人,他說和你很熟悉,還跟你拜過把兄弟。你不記得了嗎?他的臉上有雀斑,兩個大耳朶,舉止穩重,待人誠懇。如果你好好想一想,肯定會記起他來的……」
就在窮人說話時,法官覺察到腳背上有一個沉甸甸的包,心想,可能是送給他的金元寶,估計至少也有五十兩重。不由地心裡一陣高興,乘人不注意,把腳背上的那個小包挪到腳後,然後接過窮人的話頭,滿面堆笑地說:「對!你父親我淸楚,是個大好人。像那樣的大好人敎出的兒子怎麼會做賊呢?不可能!肯定是有人誣告或誤抓的。實在對不起,委屈你了。賢侄,快起來,回去吧!」
說完,就下令將窮人放了。
放走窮人後,法官喝令退堂。等公差們退下堂去。法官迫不及待地拿起腳下用手帕包的東西,高高興興地打開一看,發現是一塊臭石頭,才知道上了當,受了捉弄,他又氣又惱,兩眼一翻,口吐白沫,往後一仰就昏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