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旅遊法院

旅遊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2-20 00:48:34

『壹』 旅遊賠償訴訟途徑

旅遊賠償訴訟程序是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受理後通知被告人,進行庭前准備,之後通知各方開庭時間,進行開庭審理,審理後作出判決,按事實情況要求被告人賠償或者不需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貳』 旅遊不退費如何起訴

旅遊不退費如何起訴?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旅遊退費糾紛應該如何維權。

春節期間,本應是大家休閑娛樂的好時機,現在的人們除了在家團聚,外出旅遊也成了春節假期選擇。但是沒想到經此新冠肺炎疫情,所有的旅遊計劃泡湯,還產生了一系列關於退費的糾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性維權呢?

首先,本次疫情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定性為不可抗力,這屬於合同法上合同簽訂方法定解除合同事由,並且因此事由解除合同的,雙方互不負違約責任,已經產生的損失各自承擔。

1、從時間上講:從1月24日文旅部發文到現在,為什麼很多旅遊企業未能處理好退費問題?

這其中涉及諸多問題,首先旅遊企業分多種,僅從旅行社行業來講,通常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是遊客前往旅行社報名,並簽訂合同,交納團款,這里的旅行社我們稱為組團社;之後組團社會向遊客目的地旅行社采買旅遊產品和服務,這個旅行社我們稱為地接社或供應商;此外,過程中還會涉及航空公司、酒店、車公司等等,因此退費問題需要與其中諸多主體進行交涉,境內旅遊的尚比較簡便,因為境內旅行社或供應商均受我國無損全退政策約束。但涉及境外旅遊的,退費就需要與境外的諸多主體進行交涉,加之境外旅行社和供應商不受我國政策約束,故此中便存在諸多困難,退費時間也較為漫長。

2、從主體上講:旅遊退費問題可以在那裡投訴?分別的方式和時間是怎樣,各有什麼特點?

對於旅遊糾紛問題,有以下途徑可以進行投訴:

(1)12301,國家智慧旅遊平台

(2)市長熱線

(3)12315

(4)各區市縣旅遊局

3、從程序上講:旅遊退費比較好的解決方式應該怎樣?一般步驟和程序是怎樣的?

旅遊退費較好的解決方式是第三方主持調處下進行調解,第三方必須是遊客與旅行社均無利益瓜葛且信任的主體。通常來講,發生退費糾紛如果有損失的,客人很難相信旅行社的言辭或者舉出的證據,那麼這時候就需要第三方來做公信力和平衡各方利益,在第三方調解下,旅行社與遊客在法律法規下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在此基礎上互相理解,互相讓步,才能夠最好的解決旅遊退費糾紛。

4、從法律規定上講:合同法,旅遊法,民法總則等對於相關問題的規定和說明

《合同法》規定:不可抗力為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旅遊法》規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輔助人已盡合理注意義務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響旅遊行程的,按照下列情形處理:

(二)合同解除的,組團社應當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輔助人支付且不可退還的費用後,將餘款退還旅遊者;合同變更的,因此增加的費用由旅遊者承擔,減少的費用退還旅遊者。

5、理性維權五要素

要素1:重要的條款看三遍

如今,各類旅行社、在線旅遊網站預訂產品很多。部分遊客選擇產品時,只關注價格,對預訂限制、產品說明、委託條款等內容看得並不仔細,導致問題出現時,一下子難以接受,影響了遊玩心情。看中某條旅遊產品後,「預訂須知」應該仔細閱讀三遍,尤其要重點看清楚一些違規和免責條款,再下單預訂,以免事後發生糾紛。如果旅遊網站上有「我已閱讀並同意以上協議條款」的彈框,一定要點開仔細看一看條款內容,再選擇打勾。

要素2:預訂時留好截圖、截屏

由於網路產品的變更性很強,有遊客發現,自己下單預訂時,網頁上明明是這樣寫的,但事後遇到問題想投訴時,發現產品早已下架了,或頁面內容已做了更改,自己很難舉證維權。通過旅遊網站預訂產品時,最好先截個屏,尤其是飛機票的退改說明,酒店房間的房型介紹,旅遊產品的行程安排等,保留好證據。

要素3:購買合適的旅行保險

如果發生一些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出行損失,如本次疫情,或是台風導致的航班延誤、目的地存在安全隱患等,旅行社作為非責任方,很難對客人給予補償。這時,一份合適的旅行保險,可以幫遊客解決大問題。旅行險出險後,旅行社有義務向遊客提供相關預訂和出行憑證,幫助遊客向保險公司索賠。

要素4:巧用大型網站的客戶政策

客人因特殊原因(如懷孕、生病、親人去世等)無法出行,航空公司與酒店卻無法免除客人的損失,這時,客人如果選擇的是大型網站,往往可以多一份保障。

要素5:通過消協、旅委協調損失

解決投訴時,旅行網站一般依據旅遊合同或《旅遊法》向客人提供賠償方案,當遊客的實際損失,高於旅遊合同與《旅遊法》規定的賠償標准時,遊客還可以向所在城市的消費者協會或旅遊局、旅遊執法支隊等機構求助,由這些機構出面,與旅遊網站進行協調,爭取為自己多分擔一些損失。

6、維權行為失當問題?

遊客維權正當的時候,我們依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行業法律法規及合同約定予以協商處置,但如果遊客提出無理要求,我們可以:

1、我們無法滿足過度維權遊客的非正當需求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

可建議遊客走法律途徑。

2、遊客過度維權找到相關部門(非旅遊行政監管部門)採取威脅曝光,以尋求達到非正當訴求得到滿足的行為怎麼辦?

旅行社有權將其列入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並報請行業組織及上級監管部門提供相應證據予以公示。

法規依據:國家旅遊局頒布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暫行規定》

第二章 第十四條 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或者在解決糾紛時,不得損害當地居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干擾他人的旅遊活動,不得損害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 第十五條旅遊者違反安全警示規定,或者對國家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暫時限制旅遊活動的措施、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不予配合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此外,若應遊客過度維權給旅行社及從業人員造成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還可以向遊客進行索賠。

法律依據:《旅遊法》第十四條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或者在解決糾紛時,不得損害當地居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干擾他人的旅遊活動,不得損害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或者在解決糾紛時,損害旅行社、履行輔助人、旅遊從業人員或者其他旅遊者的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7、遇到哪些事可以投訴?

(1)遊客遭受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

(2)導游、領隊人員在行程中存在有失執業規范如不佩戴導游證、強迫購物、更改行程等

(3)旅行社在簽訂合同存在不規范的行為

(4)旅行社虛假宣傳,包括價格虛假或者旅行目的地虛假等

熱點內容
法院程海河 發布:2025-07-05 00:50:01 瀏覽:324
中級經濟師經濟法 發布:2025-07-05 00:49:05 瀏覽:472
經典道德案例 發布:2025-07-05 00:47:09 瀏覽:847
婚姻法離婚的特別規定 發布:2025-07-05 00:39:30 瀏覽:433
民法口供 發布:2025-07-05 00:34:46 瀏覽:615
我國刑法有溯及力 發布:2025-07-05 00:34:01 瀏覽:671
法院信訪聽證 發布:2025-07-05 00:31:31 瀏覽:949
具有法律效力的出軌保證書範文 發布:2025-07-05 00:25:36 瀏覽:693
勞動法如何規定產假 發布:2025-07-05 00:19:42 瀏覽:326
外國法律史刑事責任年齡 發布:2025-07-05 00:13:15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