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奠基

法院奠基

發布時間: 2021-12-21 05:54:15

⑴ 最高人民法院的歷任院長分別是誰

1、沈鈞儒(1949年10月—1954年9月)

浙江嘉興人,字秉甫,號衡山。清末進士。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

2、董必武(1954年9月—1959年4月)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3、謝覺哉(1959年4月—1965年1月)

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4、楊秀峰 (1965年1月—1975年1月)

楊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於直隸省(河北)遷安縣楊團堡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教育家、法學家,我國公安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全國解放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長,教育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5、江華 (1975年1月—1975年3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6、江華 (1975年3月—1983年6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7、鄭天翔(1983年6月—1988年4月)

鄭天翔(1914.09.09~2013.10.10),男,曾用名鄭庭祥,內蒙古自治區(原綏遠省)涼城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8、任建新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9、任建新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0、肖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1、肖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2、王勝俊 (2008年3月—2013年3月)

王勝俊,男,漢族,1946年10月生,安徽宿州人,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合肥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3、周強 (2013年3月—2018年3月)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14、周強 (2018年3月—今)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⑵ 看看美國最高法院的門面上的這位古人是誰

孔夫子被雕刻在1935年建成的美國最高法院的門面上,他和中間的摩西和右邊的索倫被選來代表3個最偉大古老文明的律法奠基者。

⑶ 法庭座次的問題 由來

法庭上怎樣排座次
法庭有兩個空間。一個是現實空間,即在一定的房屋內(特殊情況下是露天的),有特定的物的設置以及不同的人扮演不同角色;另一個是虛擬空間,它是在現實空間之上,由法律程序的展開,控辯活動的推進以及法官對案件實體的心證形成等要素和線索構成,即所謂「法的空間」。虛擬空間系觀念的構成物,它以現實空間為基礎,又與現實空間具有一定的「同構性」。刑訴法學者研究庭審,包括研究程序的展開、追訴和對案件實體心證的形成方式及原因,這是對虛擬空間的探索和構築。而對於法庭現實空間的研究則往往被這些程序法學者所忽略。
法庭空間的一般特性可以稱其為庄嚴性。這種庄嚴性表現在法庭建築的庄嚴肅穆,法庭設置的秩序明確以及法庭器具的意蘊嚴肅。再配以儀式化的活動,使國家審判權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體現。法庭空間設置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各訴訟角色的位置與相對關系,其設置和安排的方式被司法的理念和制度所決定,另一方面又反過來以其文化和心理的作用對程序進行甚至審判的結局產生某種影響。總的看來,在法庭空間設置上,反映現代民主和訴訟合理化觀念的設置方式是法官居中同時其位置高於訴訟兩造,以示相對於兩造的「居於其間、踞於其上」,即審判中心和審判至上。控辯雙方相對設置,體現出平等觀念。而證人位置則要考慮便於各方觀察和審查等技術性問題。大致說來能兼顧價值和技術的法庭設置方式較為合理。
然而,反映不同法律體系的不同理念,法庭布局和設置可能出現差別。其中有三個問題較為突出:
第一個問題,法官位置該不該高出一截。從各國的情況看,法官席的奠基普遍高於其他席位。這種設置有兩重意義:一是體現法庭尊嚴,象徵法官在法庭上的崇高地位;二是從上面可以居高臨下,觀察整個法庭內各種發生的情況,便於法官把握法庭實施訴訟指揮。但在法官及法院在社會和司法體制中的地位有爭議時,這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法庭設置方式也可能發生爭議。如1996年3月我國修改刑訴法後,就法庭設置中法官席是否應高於檢察官和辯護人席,就有不同意見並引起爭議,後來有關機關出來協調,確認法官席高一些是必要的,並發文確定。
第二個問題,檢察官的位置設在何處。指檢察官應不應當與辯護律師平起平坐。在歐洲大陸,某種國家主義和職權主義的理念使檢察官的法庭位置可能高於辯護律師。在改革前的波蘭,法庭的一端是一個高約兩英尺的講台(與歐洲大陸各國相似),在講台上有一張長方形的大桌,在桌後面坐著參加庭審的法官們,在桌的右端坐著書記員,檢察官則坐在桌子的左端。講壇前的地面右側有一張長凳是被告坐席,辯護律師坐在他前面,以便能自由交談。在左側有兩張長凳,一張給私人控訴者或民事原告,另一張給他們的律師。證人席位於審判席的前面。在德國和法國,檢察官與辯護方在審判庭上也是有區別的。例如中國刑訴法學者代表團1993年11、12月訪問法國、德國,所見德國布蘭登堡州中級法院法庭以及法國重罪法庭布局,檢察官均是坐在法官一側,而不是與辯護律師在庭下相對而坐。法國、德國檢察官坐在法官一側,顯示其為官方「護法人」的身分,表現了某種職權主義的理念。
在義大利,過去檢察官作為司法官員,和審判官一起坐在台上,律師坐在台下。1988年義大利新刑訴法出台,新法改變了過去的法官職權主義訴訟形式而向當事人主義靠攏,檢察官位置下移,與律師相對。
第三個問題:被告人應當坐在哪裡。這主要是指,被告人是作為訴訟兩造之一,即辯護方的實質主體,與辯護人坐在一起,還是與辯護律師分離,作為受審的對象單獨設席。
在對抗制訴訟中,被告人與辯護人坐在一起,一方面是體現與控訴方至少在形式上是處於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便於被告人與辯護人之間的溝通,以有利其辯護。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借鑒對抗體制改革司法制度,但被告人與蘇聯時期一樣,仍須坐在周圍有法警監視的「被告人席」上,這使得辯護律師幾乎不可能與其委託人進行有效地抗辯協商,因而有學者評價改革不徹底。在我國刑事訴訟中,被告人作為受審對象面對法官,他與檢察官和自己的辯護律師保持同樣的距離,同樣也是檢察官和辯護律師的調查對象。這種設置與我國刑事訴訟中被告不享有沉默權,他作為證據來源需要回答法庭提問因而不完全具備主體地位有關。因此,應當說我國刑事審判中的法庭設置只有檢察官與辯護律師的形式平等而並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控辯雙方的平等。如果下一步我國設置被告人有權保持沉默的制度,現行法庭布局也許應當改變。

⑷ 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長

第一任檢察長我知道,哈哈,是董必武,我們學校有他的頭像.....

⑸ 盧梭為何被譽為法國「自由的奠基人」

盧俊出生於1712年6月28日,卒於1778年7月2日,他以古希臘政治改革家、詩人梭倫的「獻身於真理」作為座右銘要求自己,致死不渝,而他認為的真理卻被視為異端邪說,他被攻擊、孤立、迫害,幾乎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光在顛沛流離,躲避迫害中度過。他能躲到哪裡去呢?他逃離社會藏身於大自然中隱居。他在此書中說:「我在人類臉上只見到仇恨,而大自然對我永遠是笑臉相迎。」苦難的經歷告訴他只有大自然是善待他的。他在最後的時光里冥思、遐想,思考命運、幸福、學習與道德、真話與謊言、寧靜與遐想、行善、消遣與癖好、逆境與感情、善良以及與華倫夫人的關系,他把所思所想分為這十個部分寫下來,結成《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這部書。他不求這部書出版,更不奢望這部書流傳後世人,也不在乎這部書有可能被迫害者篡改或者銷毀,他只想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生坎坷的他最終得到了安寧和幸福,這安寧和幸福完全是大自然給他的,雖然他的幸福很多人不懂。

⑹ 希臘民主政治奠基,確立,頂峰是在什麼時候其主要內容有哪些

1,梭倫改革奠定基礎
內容,1,頒布解負令,廢除奴隸公私債務,廢除債務奴隸制
2,經濟改革 ,發展工商業,提倡節儉
3,劃分4等級

4,民主化改革,使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利機構
克里斯提尼最終確立民主制度
伯里克利加以完善,發津貼,加強教育

⑺ 1912年建成,以前用作最高法院.歷史是什麼

舊最高抄法院大樓,又稱前立襲法會大樓,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於1912年建成,建築風格呈現新古典主義,揉合了遠東的建築特色,大樓上蒙上雙眼的泰美斯女神像右手持天秤、左手持劍,代表大公無私。大樓外部於1984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大樓曾經先後用作最高法院及立法機關,在香港日佔時期曾被日本軍徵用為憲兵總部。隨著香港立法會在2011年10月遷往位於添馬的立法會綜合大樓,大樓已經移交予司法機構更改成為香港終審法院,於2015年年中投入服務~

⑻ 美國最高法院前的三聖像為什麼還有孔子美國人很喜歡孔子嗎

孔子是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稱為“文聖”,影響中國2500餘年,至今仍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各國信仰的至聖先師。放眼世界,孔子都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影響力可見一斑。

為什麼歐美國家對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比我們更加尊崇?

歐美大多取的是儒學思想和孔子的萬世師表兩個含義,可以說取其精華,也可以說斷章取義。但是,歐美對於儒,儒教也好,儒學也罷,歐美是沒有歷史包袱。就像美國,教師節,就是取一個萬世師表,首開私學的意義。很簡單,也很明白。中國是不能的,中國的孔子牽涉了太多其它的意義和符號。至於我們的周邊受儒家文明的國家為什麼可以這么做而我們依然不做。原因就是千年以來,無論儒學如何變化發展,儒教如何妥協,如何和官方融為一體。兩者都是本質之外的表象,而作為基石所在的儒家,其實是一個社會階層,代表著士族和地主階級的利益。其它的都不重要。

熱點內容
立法權下放 發布:2025-07-04 05:59:21 瀏覽:509
公司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04 05:48:14 瀏覽:898
民事訴訟法2014全文 發布:2025-07-04 05:47:17 瀏覽:518
馬化騰法官 發布:2025-07-04 05:36:12 瀏覽:501
珠寶行業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5:33:58 瀏覽:70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路侵權 發布:2025-07-04 05:16:10 瀏覽:75
民事訴訟法71條75條 發布:2025-07-04 05:13:58 瀏覽:581
內蒙王勇律師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739
法治素養思修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865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員的五險一金 發布:2025-07-04 05:02:44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