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脫貧攻堅優秀黨支部書記

法院脫貧攻堅優秀黨支部書記

發布時間: 2021-12-26 02:11:23

Ⅰ 2020脫貧攻堅有哪些經典的人物事跡

1、張保才

張保才,四川種都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員工,農學碩士。他紮根農村八年,憑借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參與蔬菜產業規劃,給當地群眾傳授蔬菜培養技術知識,指導田間生產;

開展技術培訓,積極主動利用各種資源聯系蔬菜銷售,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張保才榮獲「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稱號。

2017年,種都高科與簡陽市(現東部新區)董家埂鎮深洞村村委會共同建立了約40畝的蔬菜展示園區。張保才和同事們一起,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摸索每季蔬菜的最佳播種期、定植期。

為克服新建園區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問題,他們在蔬菜大棚內育苗,自己動手鋪設電熱線,首次在深洞村通過電加熱的方式育出健壯的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等幼苗。

張保才根據實際情況,積極聯系村委會,採取定期和不定期、會議和現場相結合的方式,對種植戶、附近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已先後開展了30多場培訓,參加培訓的村民超過4000人。

張保才不僅向村民們詳細講解各茬口蔬菜安排特點、不同蔬菜大類管理細節和要點等技術知識,還多次深入種植戶的田間地頭,實際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經過張保才的積極爭取,種都高科入駐深洞村後全部聘用貧困戶擔任生產工人,並按季節進行人員輪換。僅此一項,每位貧困戶每年平均可以增加收入26800元,有力地助推了深洞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金馬鎮榿木村是2014年省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325人。吳志成牽頭成立金馬鎮雙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戶」模式,在榿木村大力發展草莓種植,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為助推全鎮貧困戶家庭增收致富,在吳志成的建議下,金馬鎮在成立雙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又在各村建立分社,就近提供長期就業崗位和短期用工崗位。3年時間內,合作社安置1000餘人就業,惠及近200個家庭近2000餘人次,真真正正幫助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Ⅱ 2020年脫貧攻堅優秀人物事跡有哪些

一、丁建華

男,回族,59歲,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

旱天嶺村是個移民搬遷村,為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華毅然放棄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工作,擔任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

為了給村民蹚出一條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帶頭養雞、養羊、養牛、養兔子,最終找到了肉牛養殖這個符合旱天嶺村實際的脫貧產業。村民貸款養牛,他用自己的財產進行擔保;有村民遭遇意外無力還貸,他主動幫村民償還本息。

6年來,他累計為全村擔保貸款6000餘萬元,並替貧困鄉親償還本息200餘萬元,為此他耗盡家產,還背上了幾十萬元外債。他自己鑽研獸醫技術,成為村裡的「牛保姆」,免費為村民養殖的肉牛看病。通過發展肉牛養殖,旱天嶺村1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0元。

截至2019年底,旱天嶺村536戶184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

二、馬金蓮

女,漢族,35歲,群眾,山西省呂梁市懿星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金蓮原是呂梁山區一名貧困家庭婦女,2016年,她參加了政府組織的護理護工培訓,結業後到北京就業,從一名保潔員干起,經過自身努力成長為家政公司的業務經理。2017年,她返鄉創業,注冊成立呂梁市懿星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

2018年,她又創辦職業培訓學校,累計培訓1700餘人,幫助900餘人就業,帶動200多個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馬金蓮是農民自主創業並帶人脫貧致富的傑出代表。先後榮獲「全國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脫貧攻堅獎」等稱號。

三、王文成

男,蒙古族,65歲,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寶昌鎮邊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王文成所在的太僕寺旗為國家級貧困縣,他充分發揮帶動作用,甘於奉獻,吃苦在前,立足邊牆村實際謀發展,以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依託產業項目支撐、財政資金支持,求真務實、艱苦創業,到2019年全村貧困群眾均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達到1.7萬元,271戶691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08%。

他敢於啃下硬骨頭,聚焦土地承包經營權矛盾突出問題,完成土地的重新分配。填廢坑建大棚,動員村民迅速完成光伏項目用地征地,推動光伏發電項目落地,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立了太僕寺旗昌祺紅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入社村民114戶340人,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打造集生態觀光、農俗體驗、特色餐飲住宿於一體的農俗游示範村。成立了太僕寺旗首個中葯材協會,帶動50餘戶貧困戶增收,為婦女、中老年勞動力提供季節性務工的場所,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如今的邊牆村景美、人富,百姓享受到了發展的成果。

四、王傳喜

男,漢族,52歲,中共黨員,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村集體負債近400萬元。1999年王傳喜上任,立志帶領鄉親們「拔窮根,摘窮帽」。

他迎難而上,帶領黨員群眾把代村發展成為集體經濟強、村民生活富的先進村,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2019年村集體經濟總產值達到30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3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萬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傳喜堅持邊發展邊用發展成果扶貧,2012年以來,先後建設「印象代村」等6個產業扶貧項目,實施了黨建、科技、資金、人才等多種扶貧辦法,幫助200多個村、10000多個貧困戶穩定脫貧,扶貧總投資超過1億元。

五、王昭權

男,苗族,50歲,群眾,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沙子坡鎮四坳村村民。

王昭權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無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主動脫貧的意志和助人脫貧的義舉,書寫了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脫貧致富傳奇。他克服身體障礙,手腳並用養牛,實現年收入2萬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動申請「脫貧」並牽頭成立村裡第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動鄉鄰共同把肉牛養殖向周邊村寨輻射壯大。目前,全鎮養牛專業戶已達776戶,其中貧困戶306戶,肉牛存欄2185頭,戶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樂於「現身說法」,向幹部群眾分享不等不靠、不爭不要、不屈不撓的精神及養殖經驗。他的事跡被製作成視頻在全縣365個村展播,有力鼓舞並增強了廣大幹部群眾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Ⅲ 河南省對村支部書記招公務員,市級以上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獎勵分數嗎

在那個河南省對總支書支部書記找公務員市級先進個人,要是獎勵的話會有一個加分的。

Ⅳ 河南省招聘村支部書記鄉鎮公務員,市級的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在加分項嗎

河南省招聘村支部書記,鄉鎮公務員十級的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有加分兒

Ⅳ 黨委書記脫貧攻堅不負責被通報應付什麼責任

黨委書記脫貧攻堅不負責被通報應付什麼責任

雪都尚志
1.1萬粉絲
關注
關於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履責不力相關單位和個人問責情況的通報

雪都尚志
2019-12-03中共尚志市委宣傳部
關注
關於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履責不力相關單位和個人問責情況的通報

近期,市扶貧辦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仍有一些單位和扶貧幹部對扶貧工作重視不夠、麻木懈怠,應付了事、抓而不實,工作被動、問題頻發,與群策群力抓脫貧的濃烈氛圍形成鮮明反差。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經市紀委監委研究決定,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履責不力相關單位和個人予以問責,並通報如下:

一、未按時完成自然村地理位置定位採集工作問題

2019年10月7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市扶貧辦下發《關於印發<尚志市2019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駐村工作隊於2019年10月25日前完成手機APP自然村定位工作。

截至2019年10月29日,市民政局副局長高強、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科員昝清源、市醫療保障局醫保中心科員丁治君、市人民法院科員宛冬、市交通運輸局機關黨委副書記王靜、市委統戰部主任科員朱曉軍、市應急管理局風險監測股股長周君威、亮河鎮文化站站長張海新、亮河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孫祥秋、黑龍宮鎮農技服務中心職員孫德利、市電業局葦河供電所所長張勇、市建設銀行員工崔玉柱等11個單位、12名駐村工作隊成員不認真、不負責,未按要求完成定位採集工作任務,影響了全市工作完成進度。

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保障辦主任朱東麒、市司法局帽兒山司法所所長王建洲、市發展和改革局價格管理股負責人張孝文、市稅務局葦河分局主任科員段德軍、市工業信息科技局副局長趙紅軍等5個單位、5名駐村工作隊成員,因領導工作部署、工作隊隊員匯報錯誤或手機操作失誤原因,未能及時完成定位採集任務,影響了全市工作完成進度。

市郵政局黨委辦科員梁治民,在此項工作開展過程中,未經請示,擅自在駐村工作隊群內轉發非貧困村不需要定位的通知,造成其他工作隊隊長產生誤解;葦河鎮政府幹部宿成軍,在不確定自然村定位採集是否成功的情況下,向工作隊隊長匯報已定位成功,造成工作隊隊長錯誤認為已完成工作。上述兩人行為影響了自然村定位採集工作進度。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宋利利、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王永新、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劉芳、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付國強、市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劉影、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韓仲秋、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主任科員王劍鋒、市司法局副局長曹福國、市發展改革局副局長周效華、市稅務局副局長徐永勝、市電業局副局長王宇寧、慶陽鎮副鎮長王本鑫等12個單位、12名主管領導負有領導責任。

市紀委監委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責成所在單位,分別給予朱東麒、王建洲、張孝文、趙紅軍、宋利利、王永新、劉芳、付國強、劉影、韓仲秋、王劍鋒、曹福國、周效華、徐永勝、王宇寧、王本鑫、段德軍等17人批評教育處理。給予高強、昝清源、丁治君、宛冬、王靜、朱曉軍、周君威、張海新、孫祥秋、孫德利、張勇、梁治民、宿成軍等13人誡勉談話處理,將黨組織關系和幹部管理許可權不在地方的市建設銀行崔玉柱有關問題交由其上級主管部門處理。

二、貧困戶收入核算漏項問題

黑龍宮鎮農技站站長武春富工作不嚴不實,作為貧困戶薛義一戶的幫扶責任人,在2018年收入數據核算時,漏報了退伍軍人補貼一項,雖於2019年對該數據進行了修改,但沒有按照動態管理規定及時與鄉鎮扶貧統計部門溝通進行數據更新,導致計入國網數據不準。市紀委監委責成黑龍宮鎮黨委給予武春富誡勉談話處理。

三、村級脫貧民主評議會議代簽問題

2019年10月14日,馬延鄉馬延村在召開脫貧民主評議會議時,村書記兼村主任玄苓振工作不負責任,在未履行完工作程序的情況下提前離場,安排普通村民負責組織簽字確認,導致參會多人被代簽問題發生。市紀委監委責成馬延鄉黨委給予玄苓振誡勉談話處理。

四、未按時完成「八個一」幫扶活動任務問題

2019年8月28日,在尚志市委、市政府的號召下,尚志市扶貧辦下發了《關於幫扶責任人開展「八個一」幫扶活動的通知》,要求在9月1日至9月30日之間完成規定的四項活動。

截至2019年10月29日,市建設銀行亞布力支行行長郭宏偉、市農業銀行亞布力支行主任李志成、市帽兒山鎮農村信用社主任曹守連、市移動公司職員魏金棟有令不行、有責不盡,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八個一」規定的四項幫扶活動。

市紀委監委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責成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給予曹守連、魏金棟誡勉談話處理。將黨組織關系和幹部管理許可權不在地方的市建設銀行郭宏偉、市農業銀行李志成有關問題交由其上級主管部門處理。

五、鄉鎮扶貧幹部未正確履行工作職責問題

亞布力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孫洪偉,作為亞布力鎮專職扶貧幹部,工作不認真、不負責,對已完成「八個一」規定的四項幫扶活動並上報佐證材料的7名幫扶責任人漏統。市紀委監委責成亞布力鎮黨委給予孫洪偉誡勉談話處理。

同時,對出現上述問題的市人民法院、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民政局、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市司法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委統戰部、市應急管理局、市工業信息科技局、亮河鎮黨委、黑龍宮鎮黨委、馬延鄉黨委、慶陽鎮黨委、葦河鎮黨委、亞布力鎮黨委、市稅務局、市電業局、市建設銀行、市郵政局、市農業銀行、市農村信用社、市移動公司等單位予以通報批評,並對其主要領導進行約談。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汲取教訓、引以為戒,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倒逼責任落實,認真查找不足、補齊工作短板,切實把脫貧攻堅的各項任務抓在細處、落在實處,確保如期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Ⅵ 脫貧攻堅十佳感動人物事跡有哪些

有:

一、丁建華

男,回族,59歲,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

旱天嶺村是個移民搬遷村,為實現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華毅然放棄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工作,擔任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

為了給村民蹚出一條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帶頭養雞、養羊、養牛、養兔子,最終找到了肉牛養殖這個符合旱天嶺村實際的脫貧產業。村民貸款養牛,他用自己的財產進行擔保;有村民遭遇意外無力還貸,他主動幫村民償還本息。

6年來,他累計為全村擔保貸款6000餘萬元,並替貧困鄉親償還本息200餘萬元,為此他耗盡家產,還背上了幾十萬元外債。他自己鑽研獸醫技術,成為村裡的「牛保姆」,免費為村民養殖的肉牛看病。通過發展肉牛養殖,旱天嶺村1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0元。

截至2019年底,旱天嶺村536戶184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

二、馬金蓮

女,漢族,35歲,群眾,山西省呂梁市懿星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金蓮原是呂梁山區一名貧困家庭婦女,2016年,她參加了政府組織的護理護工培訓,結業後到北京就業,從一名保潔員干起,經過自身努力成長為家政公司的業務經理。2017年,她返鄉創業,注冊成立呂梁市懿星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

2018年,她又創辦職業培訓學校,累計培訓1700餘人,幫助900餘人就業,帶動200多個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馬金蓮是農民自主創業並帶人脫貧致富的傑出代表。先後榮獲「全國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脫貧攻堅獎」等稱號。

三、王文成

男,蒙古族,65歲,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僕寺旗寶昌鎮邊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王文成所在的太僕寺旗為國家級貧困縣,他充分發揮帶動作用,甘於奉獻,吃苦在前,立足邊牆村實際謀發展,以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依託產業項目支撐、財政資金支持,求真務實、艱苦創業,到2019年全村貧困群眾均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達到1.7萬元,271戶691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08%。

他敢於啃下硬骨頭,聚焦土地承包經營權矛盾突出問題,完成土地的重新分配。填廢坑建大棚,動員村民迅速完成光伏項目用地征地,推動光伏發電項目落地,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立了太僕寺旗昌祺紅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入社村民114戶340人,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打造集生態觀光、農俗體驗、特色餐飲住宿於一體的農俗游示範村。成立了太僕寺旗首個中葯材協會,帶動50餘戶貧困戶增收,為婦女、中老年勞動力提供季節性務工的場所,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如今的邊牆村景美、人富,百姓享受到了發展的成果。

四、王傳喜

男,漢族,52歲,中共黨員,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村集體負債近400萬元。1999年王傳喜上任,立志帶領鄉親們「拔窮根,摘窮帽」。

他迎難而上,帶領黨員群眾把代村發展成為集體經濟強、村民生活富的先進村,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2019年村集體經濟總產值達到30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3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萬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傳喜堅持邊發展邊用發展成果扶貧,2012年以來,先後建設「印象代村」等6個產業扶貧項目,實施了黨建、科技、資金、人才等多種扶貧辦法,幫助200多個村、10000多個貧困戶穩定脫貧,扶貧總投資超過1億元。

五、王昭權

男,苗族,50歲,群眾,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沙子坡鎮四坳村村民。

王昭權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無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主動脫貧的意志和助人脫貧的義舉,書寫了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脫貧致富傳奇。他克服身體障礙,手腳並用養牛,實現年收入2萬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動申請「脫貧」並牽頭成立村裡第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動鄉鄰共同把肉牛養殖向周邊村寨輻射壯大。目前,全鎮養牛專業戶已達776戶,其中貧困戶306戶,肉牛存欄2185頭,戶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樂於「現身說法」,向幹部群眾分享不等不靠、不爭不要、不屈不撓的精神及養殖經驗。他的事跡被製作成視頻在全縣365個村展播,有力鼓舞並增強了廣大幹部群眾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Ⅶ 河南省對村支部書記招一批鄉鎮公務員,請問市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加分嗎

你說的這個招鄉鎮公務員的話,你是市級扶貧攻堅先生,個人一般會考慮要加一部分分的。

Ⅷ 村級黨組織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責任是什麼

村級黨組織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責任一是政治引領,這是脫貧攻堅的核心。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在黨員幹部和群眾心裡「生根發芽」。同時要進一步壓緊壓實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注重提升基層治理服務能力,確保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時刻做到哪裡有貧困哪裡就有黨員,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哪裡有黨的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堅強的戰鬥力。二是健全制度是關鍵。黨支部是黨在基層陣地上的戰斗堡壘,是基層黨員和群眾的「主心骨」,必須始終堅持思想上嚴格要求、組織上嚴格管理、制度上嚴格約束。堅持和運用好「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營造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良好風氣。牢固樹立「支部搭台、黨員唱戲」的意識,結合支部主題黨日開展專題學習教育活動,深挖根植於鄉土的民間典型,用草根情懷感染更多群眾,以「精神脫貧」助力「精準扶貧」。三是服務群眾是宗旨。要不斷提高貧困村黨支部的服務意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深刻把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內在要求,使服務成為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要把黨組織工作、黨員活動與服務群眾、脫貧攻堅各項重點任務結合起來,充分整合各方服務群眾的資源和力量,創新服務載體,開展服務活動,做到服務全方位,全面提升黨組織的創造力、黨員幹部的公信度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讓群眾「脫貧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四是推動發展是根本。引導支持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保障作用,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圍繞農村主導產業發展,抓好農村「兩新」組織摸排,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引導、扶持符合黨組織組建條件的產業大戶、專業合作社培育建立基層黨組織,按照「黨組織引領合作社、合作社促進產業發展、產業聯動農戶致富」的思路,把真金白銀投向基層、政策資源下放基層,集中打造一批接地氣、有潛質、可推廣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發展項目。

Ⅸ 脫貧攻堅優秀模範人物有哪些

1、毛相林

毛相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1月生,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庄村黨支部書記。他立志改變全村貧窮閉塞的「宿命」,1997年起帶領鄉親以「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一條8千米長的「絕壁天路」。

路修通後,他又帶頭引路、誓拔窮根,因地制宜,歷時15年,帶領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產業,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士氣,讓鄉親們改變了貧困落後的面貌。

她遍訪全縣208個村的所有貧困戶,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困難,被幹部群眾稱為「藏鄉好女兒」「群眾知心人」。

2018年底,舟曲縣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2019年10月7日晚,張小娟在下鄉扶貧返回縣城途中,因車輛墜河不幸殉職,年僅34歲。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熱點內容
法院小蘋果 發布:2025-09-29 16:13:45 瀏覽:877
合同法善意第三人案例 發布:2025-09-29 16:10:44 瀏覽:379
數字法院網 發布:2025-09-29 15:53:58 瀏覽:91
安徽大湖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9 15:53:48 瀏覽:504
法院紀檢監察機構 發布:2025-09-29 15:46:59 瀏覽:931
刑事訴訟法申請再審 發布:2025-09-29 15:43:48 瀏覽:775
推進司法案件 發布:2025-09-29 15:42:58 瀏覽:334
民法典書單 發布:2025-09-29 15:42:07 瀏覽:612
勞動法辭職規定不滿一個月 發布:2025-09-29 15:38:08 瀏覽:849
講授經濟法的課程總結 發布:2025-09-29 15:34:22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