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法行為
❶ 對行政執法機關的違法行為,法院在判決其違法的同時還可以如何處理
摘要 對方承擔的行政責任就是對行政決定撤銷和重作,對您的處罰撤銷,如果您有損害可以要求賠償,就這些
❷ 法院強制執行的執行行為
這是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由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按照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被申請執行人完成指定的行為。
❸ 行政執法和法院執行局有什麼區別
法院執行局執行的是法院的生效裁判,行政執法的執行依據是行政決定
❹ 政府根據法院裁定實施強制執行行為是屬於行政行為還是司法行為
你好,這是行政行為。
司法行為的執行主體必須是司法機關。所以,政府無論根據什麼強制執行,其行為都是屬於行政行為。
❺ 法院執法人員行政不作為去哪裡投訴
可向該行政執法人員所在的法院投訴。
就我國目前來說,可將不作為之作為義務分為以下四種情形:
(1)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
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是不作為之作為義務的主要來源,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在純正不作為中,作為義務都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這里的法律規定,是指由其他法律規定而經刑法予以認可,如果只有其他法律規定而未經刑法認可,則不能成為不作為之作為義務。
(2)職務或者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
職務或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是指一定的主體由於擔任某項職務或者從事某種業務而依法要求履行的一定作為義務。在不純正不作為中,作為義務通常是職務或者業務要求的義務。它們一般都被規定在有關的規章制度中,這些規章制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因此可以成為不作為的義務來源。
(3)法律行為產生的作為義務
法律行為是指在法律上能夠設立一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在社會生活中,人的法律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廣義而言,不僅行為人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實施的行為,而且凡是自願承擔了某種實施一定行為或者防止損害結果發生的義務,都會產生一定的法律義務,因而也屬於法律行為。
(4)先行行為引起的作為義務
由於行為人先前實施的行為即先行行為使某種合法權益處於遭受嚴重損害的危險狀態,該行為人有了積極行動阻止損害結果發生的義務,就是由先行行為引起的作為義務。由於先行行為引起的作為義務具有不同於其他情形的特殊性,在認定由此構成的不作為時,應當充分關注先行行為與由此引起的危害結果之間的關聯性。至於先行行為的性質,在所不問。
❻ 法院和檢察院都是行政執法主體嗎
法院和檢察院都不是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主體是行政機關,即政府和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
❼ 法院執行違法行為包括哪些情形
很多,但是都是隱性的,看出的很少
❽ 法院強制執行欠款,是屬於執法行為嗎
屬於執法行為。民事判決書生效後,債務人拒不履行的,債權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法院在執行時,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四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❾ 法院在執行中發現違法行為能處罰嗎
可以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15條規定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