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審結涉疫情刑事案件

法院審結涉疫情刑事案件

發布時間: 2022-02-11 08:22:23

① 請問:法院二審結案後犯人從看守所送走、在疫情防控期間進行集中隔離,哪個部

摘要 鑒於當前特殊的疫情形勢,檢察機關在辦案工作中應當堅持服從服務大局,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案件辦理既要嚴格依法,又要嚴格落實隔離、防控的要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妥善處理好辦案與防控的關系。

② 開庭堅決不讓家屬進說是疫情期,對方證人和原告都進去了,怎麼回事

證人和家屬是不同的概念,至於原告,那不是廢話么,也沒說不讓被告進去啊。專
打官司,法官,書記員,原屬、被告,代理律師,證人,這些是訴訟參與人。不出庭怎麼審理案件?
至於家屬,本就不是訴訟參與人,旁聽而已。性質不同,疫情期間限制進入很正常。你就是去醫院做手術,家屬也只能在手術室外等候,你能說,為啥醫生,護士和病人都進去了,我家屬不能進么?

③ 涉疫區是指哪些

病毒或病菌所能傳播的地區。
2019年12月初,被告人馮某因咨詢旅遊問題通過手機添加被害人陳某某為微信好友。2020年1月31日至2月4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被告人馮某看到被害人陳某某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購買口罩信息後,為獲取非法利益,通過微信主動聯系陳某某,謊稱其有大量防疫口罩可供出售,利用被害人急於購買口罩的心理,要求對方先付款後發貨,通過微信、支付寶轉賬等方式騙取被害人人民幣共計96500元。
隨後,被告人將騙取的錢款分多次提現,並將部分贓款揮霍。2月13日,被告人在其住處被公安機關抓獲,並當場扣押手機兩部、現金人民幣69700元。案件審理期間,被告人親屬代為退繳違法所得人民幣26800元。
被告人馮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其有大量防疫口罩可供出售的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3)法院審結涉疫情刑事案件擴展閱讀:
鑒於被告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故意實施犯罪,依照兩高兩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對被告人依法從重處罰。同時,鑒於被告人有犯罪前科,具有坦白情節,自願認罪認罰,且退繳全部違法所得等情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並當庭宣判。被告人當庭表示服從判決,不上訴。
宣判後,審判長田學新結合當前抗擊疫情的特殊形勢,結合本案,對被告人馮某進行了釋法和深刻的法治教育。被告人表示接受,對自己的行為深表懺悔。
濱海新區檢察院於2020年2月19日向濱海新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同日,法院立案受理。2月20日,法院出具逮捕決定書,將被告人收押。2月24日對該案公開審理並當庭宣判。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濱海新區法院堅持對該類案件依法從嚴從快審結,充分彰顯了司法機關嚴厲打擊涉疫情犯罪的決心和威懾力。在對涉疫情案件堅持從快審結的同時,濱海新區法院也更加註重對被告人訴訟權利的保護,法院受理該案以後,積極同濱海新區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聯系,並就涉疫情案件實現「律師全覆蓋」達成一致意見,明確對於涉疫情案件未委託辯護人的被告人一律由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專門律師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④ 疫情期間一般刑事案件收監嗎

法律分析:疫情期間的一般刑事案件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訴可不訴的不訴,所以根據犯罪行為嚴重程度,較輕的可不收監。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印發《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的通知》

三、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保障辦案效果和安全(五)注重辦案安全。在疫情防控期間,辦理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案件,辦案人員要注重自身安全,提升防範意識,增強在履行接處警、抓捕、羈押、訊問、審判、執行等職能時的自我保護能力和防範能力。除依法必須當面接觸的情形外,可以盡量採取書面審查方式,必要時,可以採取視頻等方式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被害人、證人、聽取辯護律師意見。人民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審理相關案件的,在堅持依法公開審理的同時,要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旁聽群眾、法院幹警的安全和健康。

⑤ 刑事案件到法院已經四個月多月了不給開庭咋辦他就說疫情雅的案子太多了這樣合

如果是公訴案件,已經審查起訴通過,提起公訴了,法院也已經通過審查回,可以開庭審理的話,普通案答件需在1個月內審理裁判,如果案情復雜,重大可向上級法院申請延長期限,沒有正當理由,不得擱置案件不予審理裁判。
自訴案件自在法院提起自訴時,法院也應該在1個月內審理完畢,無正當理由,不得稽延。

⑥ 法院因疫情中止審理在押人員怎麼辦

在疫情防控期間,對於刑事案件,包括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依法中止審理。檢察機關可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同時,要切實注意防止超期羈押。「兩高兩部」印發《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簡稱《「兩高兩部」意見》)。
在疫情防控期間辦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件,要注重辦案安全,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
「在疫情防控期間辦理案件,既要嚴格依法,也要嚴格落實隔離、防控的要求。」
人民檢察院在疫情防控期間辦理審查起訴案件,應以書面審查為主要方式,盡量不採取當面方式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以及聽取辯護律師意見,可以採取電話或者視頻等方式進行,以減少人員流動、聚集、見面交談。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審查起訴案件,應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期限辦結。如果因為疫情影響,不能在法律規定的審查起訴期限內辦結,需要繼續辦理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的規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同時,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在審判過程中,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中止審理。
據此,在疫情防控期間,對於刑事案件,包括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審理。同時,要切實注意防止超期羈押。
法律資料:
根據 《刑事訴訟法》關於期限的規定,以一審普通程序為例(不針對特殊情況),對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從偵查開始到一審審結所需要的期限進行了梳理。從表格中可以發現,一個案件一旦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其過程還是比較漫長的,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半、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所以,對家屬來講,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當然,案件時間長也並非都是壞事,從另一個方面看,可能是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尚不充分,這就為辯護提供了空間。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第四款「期間的最後一日為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滿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間,應當至期滿之日為止,不得因節假日而延長。」
這就意味著假期的延長並不會導致羈押期限的延長,羈押期限屆滿時,不論是否處於假期,都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或者予以釋放。
同樣,對於處於審查起訴、審判期間的案件而言,疫情對辦案期限也不會產生很大影響。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檢察機關、法院辦案都是可以延期的,如果算上延期的時間,即使疫情影響了正常工作,但對檢法來說,辦案時間也是足夠的,不會因此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法超期羈押。當然,這種延期是要符合法定事由並且客觀必要。
我們要相信司法機關會依法辦案。疫情只是改變了辦公的方式,並沒有停止辦公,網上辦案、視頻提訊、遠程開庭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而且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近日下發的 《關於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刑事案件辦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辦案期限以二次退回補充偵查、三次延長審查期限為限,退查和延長應當以符合法律規定且客觀必要為原則。

⑦ 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涉及刑事犯罪,法院會怎麼做呢

在我國的法律規定中,民事和刑事是有嚴格的區分的,那麼當在民事審理中遇到涉及刑事犯罪的情況的時候,法院會怎麼辦呢,今天就這個問題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

對於民事和刑事,從案件性質來說,刑事當然是比較嚴重的犯罪,民事只是糾紛類法律問題,還上升不到犯罪,所以說,先刑後民事這個大家都能理解,當在民事審理過程中發現涉及刑事犯罪的時候,這是要終止民事程序,移交相關部門進行處理的。

從規定上我們不難看出,對於民事案件中發現涉及刑事案件材料的移交,民事法官並不需要保證這個線索絕對的構成刑事犯罪,只要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就行,即使將來經過偵察後並不構成刑事犯罪,民事法官也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這點從法律的規定中我們是可以推斷出來的。

所以說,對於民事審判中發現涉及刑事犯罪的情況下,民事案件是要駁回起訴的,相關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材料需要移交給相關的偵察機關的,如果刑事不管或者偵查後感覺並非刑事管轄范圍,還是可以再走民事程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⑧ 經濟被告人前面有刑事案件沒處理完 又在疫情期間 法院讓我們撤訴怎麼辦

⑨ 在疫情期間不讓出門,怎麼就變成了拒不出庭,這樣審判對嗎

一、網上開庭操作方法
目前的網路庭審是依託雲端系統開展的,一般包括三種方式,電腦客戶端、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不過每個地方跟每個地方的使用軟體是不一樣的。但在開庭之前,當地法院的法官會把軟體下載和操作方式告知當事人的。
在案件排期之後,當事人的手機上會收到一條通知開庭的簡訊,簡訊中包含客戶端下載地址和一個會議號(即庭審號),當事人需要提前下載客戶端,然後通過庭審碼進入庭審。
在這里提醒大家,在進入在線庭審平台前,請確保您的網路及設備符合網上開庭的技術要求。
微信小程序使用方式
首先在微信搜索「雲庭」小程序,並通過預留的手機號登陸。
需要閱讀法庭紀律及庭前告知等內容後正式進入程序
庭審時,當事人可以上傳證據、查看筆錄,在庭審結束前需要當事人確認筆錄。
二、當事人可以拒絕網路庭審嗎?
答案是可以的。在最高法發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各級人民法院要積極推廣和有序規范在線庭審,綜合考慮技術條件、案件情況和當事人意願等因素,確定是否採取在線庭審方式。民商事、行政案件一般均可以採取在線方式開庭,但案件存在雙方當事人不同意在線庭審、不具備在線庭審技術條件、需現場查明身份、核對原件、查驗實物等情形的,不適用在線庭審。
對當事人不同意案件在線辦理,依法申請延期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不得強制適用在線訴訟。案件符合訴訟法律關於中止審理有關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中止訴訟。
刑事案件可以採取遠程視頻方式訊問被告人、宣告判決、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等。對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簡單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案件。

⑩ (1)試分析疫情防控下如何貫徹審判公開原則

熱點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 發布:2025-05-26 12:11:28 瀏覽:431
上海交通大學法律碩士畢業就業方向 發布:2025-05-26 12:11:27 瀏覽:772
生搬硬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6 12:08:25 瀏覽:287
法律援助來訪咨詢登記內容 發布:2025-05-26 12:02:16 瀏覽:532
非法學法律碩士專業課有點聽不懂 發布:2025-05-26 12:02:07 瀏覽:667
合同法一本通pdf下載 發布:2025-05-26 11:52:41 瀏覽:116
部門的規章制度都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26 11:52:00 瀏覽:58
法律碩士研究生招生 發布:2025-05-26 11:51:10 瀏覽:395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題庫 發布:2025-05-26 11:48:49 瀏覽:875
經濟法課程思政示範 發布:2025-05-26 11:48:14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