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農工法院
1. 審查期間能不能結算工程款
審查期間可以結算工程款。
根據最高院《中國法院年度案例》中合同糾紛一書中有關建築工程糾紛的(2020)湘04民終2324號案例,這個案例以及法官評語中詳細介紹了在法院層面,面對合同約定要等政府財政審核後再結算工程款的情形,法院能否提前判決支付工程款作出了解釋。
2018年1月22日,A公司中標涉案工程,隨後某區路燈管理站與A公司簽訂了《涉案工程公路路燈采購及安裝工程施工合森卜顫同》。隨後,A公司將該項目交由彭某負責。2019年6月26日,彭某與唐某簽訂《土建工程合同》,約定:發包方為A公司,承包方為唐某,涉案工程中的部分內容由唐某施工,合同金額為136萬元(含主材金額),一次性付清,工程結算方式按工程審查後的項目進行結算,待財政驗收審核後進行結算,一次性付清工程款。後經法院查明,這份合同屬於補簽合同,唐某施工的土建工程2016年就已經完工,並且驗收合格已經投入了使用,只是政府方遲遲沒有進行財政驗收審核。
後續A公司及彭某從發包方領走了大部分工程款,期間A公司一直以涉案工程財政審核未結束,還沒有達到合同約定的付清工程款時間點為由遲遲不支付唐某工程款,導致其無法支付工人工資並造成工人後續一系列的討薪行為,弊弊甚至有工人將路燈進行了拆除,矛盾非常尖銳。於是唐某起訴彭某以及A公司支付工程款。
本案一審法院判決被告彭某和A公司向唐某支付工程款,被告不服上訴,認為財政審核未出沒有辦法進行結算,但是二審法院依然維持了原判。
從法院的論述以及《中國法院年度案例》中的法官解讀來看,本案中工程早已完成了施工,被告方也已經提前從政府發包方拿到了工程款,期間因為工人工資問題雙方已經糾纏了四年之久,被告方一直沒有支付工程款並且政府此敗方的財政審核也沒有結果,另一方面農民工討薪問題也十分影響社會和諧,關鍵是原告唐某願意在政府財政審核後就工程款「多退少補」。所以法院綜合多方因素,認為本案雖然政府財政審核結果沒有出,但是從維護社會穩定,保障農民工利益出發,可以判決被告支付工程款。
整體來說對於這種拖欠工程款的情形,雖然有明確的不可干涉因素,法院法官仍然在書中表示法院方「不適宜」直接對涉案工程最終金額作出認定,也不適宜對財政審核情況作出評價或者判斷,最終工程款也還是要以審核結果為准,但是這都不代表法院不能站在農民工等廣大利益群體一方,讓被告支付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