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讀經典
❶ 法律書籍推薦
法學理論類:
(1)舒國瀅的《法理學》
推薦理由:初學法律的人往往認為刑法、民法等實體法是重點的,但其實法理學才是真正重要的,參加過司法考試的朋友可能聽過老師講法感、法律思維,法感以及法律思維等等,個人認為均是通過學習法理而培養得來。同時,法理學所研究的,是法律的一般原理,在法理學上多下些功夫,對之後學習實體法理論方面,會有偌大的幫助。舒國瀅的法理學,屬於入門級的教材,推薦初學者閱讀。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推薦理由:法學經典,學習法律的必讀書目。
(3)J.M.凱特《西方法律思想簡史》
推薦理由:學習任何一個學科,必先了解這門學科的歷史,我國現行的法律,本質還是近代自西方移植而來,閱讀法律思想史,可以讓自己對法學進行一個縱深的理解。
(4)黃風《羅馬法導論》
推薦理由:學習法律,永遠繞不開羅馬法,這本書屬於學習羅馬法的入門級教材。
(5)盧梭《社會契約論》
推薦理由:法學學習必讀的書目。
(6)耶林《為權利而斗爭》
訴訟法學
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
推薦理由:大陸法系訴訟證明責任的經典論著。證明責任的理解和運用,是一個法律人,尤其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法律人的基本素養。(這本書的中譯本,翻譯質量不太好,有能力的請找原著研讀)
畢玉謙《民事證明責任研究》
推薦理由:鑒於《證明責任論》中譯本的翻譯問題,這本書可以滿足初學法律人對於證明責任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推薦理由:一本小冊子,對於培養自己的法學觀念有著莫大幫助。
(7)方孔《實在法原理》
推薦理由:一本能夠引起口水戰的書,隨著法學功底的變化,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評價。個人認為,這本書可以培養一個法律人的基本素質:質疑,確信,再質疑,再確信,與此同時,永遠不迷信權威。
刑法學書籍
(1)張明楷《刑法學》、《刑法原理》、《法益初論》
推薦理由:個人在參加司法考試過程中,一直在讀的幾本書,這本書令我夯實了刑法理論基礎,不必投入大量精力去記憶罪名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僅憑理論便可應對復雜的案例。而在執業過程中,也能夠迅速判斷當事人涉案罪名、罪與非罪等諸多問題。
(2)稻垣內弘人《刑法與民法的對話》
推薦理由:初學法律的人,甚至從事法律行業多年的人,都可能陷入一個誤區:部門法之間是相對封閉的,民法和刑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規定,但事實上,很多法律之間存在著聯系,如果你能夠充分理解民法上「佔有」
的概念,那麼對於刑法上「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理解將更加深刻。,這本書是一個民法學家和刑法學家的對話,初讀會感覺晦澀,但會令人受益匪淺。
民法學:
(1)梁慧星《民法解釋學》、《裁判的方法》
推薦理由:這兩本書其實是一本,裁判的方法是民法解釋學的後半部分。個人認為,無論是法學學者還是從事法律行業的律師、法官、檢察官,基本的素養是解釋法律而非僵化的適用法律或等著權威對於法律進行解釋,而對法律的解釋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這兩本書的作用就在於是我們能夠掌握解釋法律的規則。
(2)梁慧星《民法總論》
推薦理由:國內的民法學教材很多,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對於民法概念的精準定義、分析以及對於民法思維的體系化構建。
(3)王澤鑒教授的全部專著
推薦理由:對於已經打下民法學底子的朋友,想在學習或執業上更加精進,王澤鑒教授的民法專著是必讀書目,尤其是請求權基礎理論部分。
(4)陳衛佐翻譯的《德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總論》
推薦理由:我國的民法脫胎於德國、日本民法典,研究德國民法,對於理解我國民法有著莫大幫助.
訴訟法學
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
推薦理由:大陸法系訴訟證明責任的經典論著。證明責任的理解和運用,是一個法律人,尤其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的法律人的基本素養。(這本書的中譯本,翻譯質量不太好,有能力的請找原著研讀)
畢玉謙《民事證明責任研究》
推薦理由:鑒於《證明責任論》中譯本的翻譯問題,這本書可以滿足初學法律人對於證明責任理論的學習和研究。
❷ 書單推薦 | 10本豆瓣高分經典書籍,法學生必讀!
給大家整理了 10部法學生不可錯過的經典書籍 。如果有你已經看過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喲~
1/《論犯罪與刑罰》
出版社: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豆瓣評分:9.2
簡介:
「刑法學之父」貝卡里亞的經典代表作,篇幅不大但影響卻極為深遠,該書初版於1764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對刑罪原則進行系統闡述的著作。
該書被譽為刑法領域里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引領無數法律人推開刑法乃至法學思想的大門。
2/《殺死一隻知更鳥》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豆瓣評分:9.2
簡介: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美國中小學的必讀書目,圖書館借閱次數最高的圖書。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甚至能和《聖經》媲美。
作者用種族主義視角來記錄美國地區歷史上的問題,揭露了美國法律體系的黑暗面,並借阿迪克斯之口表達了她對黑暗絕不妥協的態度:「總不能因為過去這一百年我們一敗塗地,就放棄爭取勝利吧。」
3/《洞穴奇案》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豆瓣評分:9.1
簡介: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水盡糧絕。為了維生以待救援,大家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威特摩爾是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簽前又收回了意見。其他四人仍執意抽簽,並恰好選中了威特摩爾做犧牲者。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
由於這個案件的情況非常特殊,所以引發了法官群體的爭論,每名法官對於是否應該給被告定罪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和理由,而這個爭論的過程,也具體而豐富地展現了西方法哲學的多元性和思辨的魅力。
4/《無罪辯護》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豆瓣評分:8.9
簡介:
本書以律師手記的敘事方式記錄了作者執業經歷中的幾個標志性案件。挑選的這些案件,從接受委託到辯護終結,客觀地還原了刑辯律師的生存樣態。
這是一本足以讓你熱淚盈眶的書,如果你以後打算當刑辯律師匡扶正義的話,這本書一定要讀一下。
5/《掃起落葉好過冬》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豆瓣評分:8.6
簡介:
這本書分成五輯:第一輯是美國的歷史故事;第二輯是有關法制國家立法規則的故事;第三輯是就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講述有關司法過程的故事;第四輯主要通過修道士、苦修院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訴說「不寬容」的惡果;第五輯是作者關於讀書和見聞的隨想。
五輯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強,不僅情節跌宕起伏,內涵亦復深厚,讀者於輕松的閱讀中不難感覺到思想的力量。
6/《審判為什麼不公正》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豆瓣評分:8.3
簡介:
本書通過許多有趣的通俗歷史故事,清晰地追溯了刑事審判的發展史,用廣闊的歷史鏡頭,展示了過去審判的缺陷如何頑固的出現在當下。
說明司法審判制度經歷了多麼漫長的過程才達到現在的高度,使讀者獲得道德和政治上的洞察力,能更好地理解今天這個不平靜的時代。
7/《法律人的明天會怎樣》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豆瓣評分:8.2
簡介:
理查德•薩斯坎德預言了一個法律服務的未來世界,包括虛擬法庭、基於互聯網的全球化律所、執業泛化的法律市場、法律服務大宗商品化與外包、基於網頁的模擬法律執業,以及全新的工作機遇。
本書寫給那些有志於未來的法律人,以及所有期待著法律體制現代化的讀者,為從事法律服務的職業人群提供富有遠見又腳踏實地的指導。
8/《看得見的正義》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豆瓣評分:8.1
簡介:
在「程序正義」成為流行話語的當下,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為依託,用流暢的語言講解「程序正義」的真正內涵,可以說是面向社會進行一場法學理論的知識普及。
書中講述的法律格言,極具傳播性,初讀令人耳目一新,細讀則足以令人受益匪淺。
本書不僅是法學學子、法律從業人員的必讀圖書,更是對法律感興趣的一般讀者的首選法律讀本。
9/《法的門前》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豆瓣評分:8.0
簡介:
《法的門前》是美國經典法理學教材《法律之門》的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與原書中文譯者鄧子濱,專為中國讀者合作改編而成。
本書旨在展示美國的法律過程,不只通過描述,而且通過讓讀者置身於你來我往的爭辯之中,而強調法律講論的重要意義。模擬了美國法律過程的實際運作,打開了進入法律和社會的大門
10/《電車難題》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豆瓣評分:8.0
簡介:
本書虛擬了一樁符合「電車難題」情境的事件及隨之而來的審判,檢控官、法官、被告、受害人家屬、陪審團、律師、媒體、大學師生、電視觀眾、論壇網友等各路人馬紛紛登場,各自表態,一場思維的激烈碰撞就此展開。
這是一本適合和別人一起閱讀討論的書籍。每個人的選擇都有理由,但每個人都無法說服另外一個人,每個選擇後面都體現了法學的流派之爭。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站在法學大家們的肩上看世界,可以磨礪我們的心智,使我們穩步成長。
學法之路道阻且長,願這些書籍能陪伴你們,給與你們精神力量。
❸ 法官引經據典的那些事
01
法庭調查結束後,D庭長沒有直接宣布進入法庭辯論,而是帶領著雙方當事人讀起古詩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三國時曹植的七步詩在法庭里一遍一遍響起,原告被告應庭長的要求每人輪流誦讀十遍。
讀到第七遍時,哥哥想起幼時艱難,背著弟弟相依為命的日子,泣不成聲。弟弟眼前浮現出哥哥當年有一塊饃也掰成兩半塞給自己的情景,不禁慚愧低頭。
本案的原告被告是親生兄弟,因為一座宅基的繼承把訴訟從一審進行到二審,寸土不讓,寸金必爭。
讀完十遍,兩兄弟在法庭上抱頭痛哭,握手言和。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民間,成為人們勸戒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教材。
D庭長巧妙地引用這首詩成功地化解了這件繼承糾紛而起的矛盾,喚回了兄弟二人心底深藏的那份手足之情。
很多時候, 一個動情的故事遠比一條理性的法律條文更具有說服力。
02
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
同樣一個親兄弟爭議財產的糾紛,法官如法炮製。調解時用七步詩教育二人,讓他們當庭背誦。
兄弟二人小和尚念經一樣分別背了十遍。背完後更覺自己是豆,對方是煎自己的豆萁,互相指責辱罵對方沒有情義,邊罵邊又扭打在一起。
大家調侃:如果碰上這樣立場和思維的當事人,你讓他背一百遍詩也無濟於事。
盡管嘗試的結果是成功與失敗參半,但 民事法官們在庭審和裁判中引經據典,已成為一種習慣性常規動作。
尤其是碰見夫妻分道揚鑣,子女拒不贍養,兄弟反目成仇,鄰里相爭不讓……這些涉及親情,身份和相鄰關系的爭議時,民事法官們此時儼然成了典故專家。
03
一個同事在勘察相鄰關系糾紛現場時,原告堅稱路基在自己宅基地范圍內,被告爭辯這路基是歷史形成的,並不是原告的。
雙方各執一詞,都拿不出有力證據,但糾紛已經存在十多年。
現場里的原被告各仗勢一群家人朋友,幫腔打氣,僵持不下,氣氛劍拔弩張。
同事不緊不慢,不急不躁,在一群人中間,講起了故事:
康熙年間,宰相張英的府第與吳宅為鄰。吳家建房子時占據張家的空地,張家不服告到了縣衙門。
張吳兩家均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不能判決。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就寫信向張英告知此事,想讓宰相給家中撐腰。
張英並不贊成家人為爭奪地界而驚動官府的行為,於是便提筆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接到書信後,深感愧疚,便毫不遲疑地讓出了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被「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大度所感動,於是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條六尺寬的巷道,被鄉里人稱之為「六尺巷」。
聽完故事,雙方當事人都低頭不語,似有所悟。
同事乘勝追擊,抓住契機,分別調解,終於化解了這起靠證據無法判斷的十幾年路基之爭。
有些客觀事實,是沒有證據所能證實的。有些爭議,也不是法律的功能所能盡然涵蓋的。但 也許法官通過引經據典,會創制另外一種糾紛解決的可能性。
04
不僅僅是庭審和調解中,民事法官們在判決中也紛紛嘗試援引經典作為判詞或者判後寄語。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位廣受認同和贊譽的北京同行引經據典的判決。
案件中老母親患晚期癌症,子女卻為房產鬧上法庭。
兩個兒子拿出字據,上面寫著房子歸他們所有;但由於字據沒有公證,三個女兒不認可。於是,老母親的證詞成了關鍵。老母親的證詞最終傾向了兒子,法院判決房產歸兩個兒子所有。
判決書中,這位同行引用了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來說服子女:多考慮親情,讓老母親生命最後一段走得平靜,別讓她死後閉不上眼睛。
讀完判決,兒子說:法官說到我心坎里了,我們確實應該這樣做,讓母親不傷心。
女兒一方看見判決書後哭了:我們很明白您寫的內容,我們一定要照顧好老母親,請法官放心。
一首耳熟能詳的詩句,喚回了兒女們對母親的愛。
法律是剛性的,道德是柔性的。那些溫情的 法官們把少許帶有公序良俗的倫理和道德規勸之詞引入判決書,讓人們從冷冰冰的法律文書中,讀出了溫情和厚愛。
05
不要認為引經據典是民事法官們標新立異的首創,古今中外還都有這先例。
古代法官製作判詞為了說理透徹,運用耳熟能詳的經典語錄、歷史典故作為勸說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理由。
清朝陸稼書在《兄弟爭產案》的判決書中寫 到:「 判得黃仁、黃義,爭執祖業遺產,久訟未決。夫鵬鳥呼雛,慈鳥反哺,仁也。蜂見花而聚眾,鹿見草而呼 群,義也。鳴雁聚而成行,睢鳩摯而有別,禮也。螻蟻閉塞而壅水,蜘蛛結網而羅食,智也。雞非晨不鳴,燕非 時不至,信也。彼夫毛蟲蠢物,尚有五常,人為萬物之靈,豈無一得?古雲:同田為富,分 貝為貧。應羞析荊之田氏,宜學分被之姜公。過勿憚改,思之自明,如再不俊,按律治罪不迨。」
判詞批評黃仁、黃義兩兄弟爭訟財產不仁、不義行為,將二者的不義之舉與動物的仁義行為進行對比。暗示黃仁、黃義爭祖業的行為違背五常倫理。
不僅僅我國古代的法官,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一份承認同性婚姻的判決中,居然也引用了《禮記•昏義》中一段,用儒家思想論證婚姻制度的重要性。
藉助所引用的名言警句,法官不僅實現了說服聽眾的目的,同時也藉助人性化的方式拉近了聽眾與法官的距離感。
06
當然,也有矯枉過正,一不小心引經據典引出爭議和事端的法官。
在一起離婚案件的判決書中,法官引用了辛棄疾的詞句: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該判決由此被戲稱為「詩意判決書」。
最近有個最具爭議的判決,重慶的法官將《聖經·馬太福音》中的表述寫入離婚判決中,有人評其為「『史上最跩判決書」。
這些引經據典所以引起爭議,大都是沒有把握好尺度,棄法律規定於不顧,而只注重道德判斷。
譬如,離婚的法定理由是感情是否破裂,一首詩詞弱化了對兩人感情狀況的審查。同樣,聖經教義的引用也弱化了現行法律的色彩。
畢竟, 道德判斷永遠不可能取代法律判斷。所以民事法官忙著引經據典時,永遠不要忘記考察清楚:這種援引是否能對判決的闡述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
06
也許有些引經據典流於生澀,說理效果也差強人意。
但至少有一點需要說明,民事法官們引經據典,並非刻意矯情的賣弄,也非故弄玄虛地顯示自己文采斐然。
透過一個個庭審和判決的嘗試和實踐,至少 我們看到了法官試圖從情、理、法的各個維度審理和裁判的那份真誠。
❹ 16本經典法律書籍法學生必讀
16本經典法律書籍法學生必讀
《論犯罪與刑罰》
是世界文明史上第一部明晰而系統地論述犯罪與刑罰問題的著作,在刑法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世界各國的刑事法的理論和實踐,都產生了革殲譽命性的影響,法學生必讀!!
《論法的精神》
本書共6卷,書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張法治、實行分權的理論,對世界范圍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
《審判為什麼不公正》
本書通過許多有趣的通俗歷史故事,清晰地追溯了刑事審判的發展史,使讀者獲得道德和政治上的洞察力,能更好地理解今天這個不平靜的時代。
《法律之門》
本書模擬了美國法律過程的實際運作,所提供的法律規則、原則和案例,都是社會科學、歷史和文學等知識語境中的論辯和討論素材。
《大變局下的中國法治》
通過先法治、後民主的路徑,統籌兼顧、剛柔兼濟,以社會代價最小化的手段推動政治體制改革軟著陸,從而成功建構氏蠢段起中國民主法治的新秩序。
《批判官員的尺度》
本書條理清晰,幫助讀者理解如何看待道德、法律價值間的沖突,不同利益的博弈,比如,法官應當如何在個人免遭誹謗的自由,和人民討論公共事務的自由之間進行抉擇。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該書的主要目的在於研究並分析中國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徵。
《刑法的私塾》
張明楷老師在指導學生時,每個周末都會精選刑法當中的疑難案例與學生討論,本書即為近幾年張明楷老師與學生「周末刑法討論會」的內容實錄合集。
《審判》
卡夫卡最為著名的長篇代表作,書寫了西方現代國家機器的殘酷和腐朽,以及普通人生存之中無處逃避的荒誕與恐懼。
《異端的權利》
敘述的是歐洲宗教改革過程中自由與專制、民主與蒙昧的殊死較量,被稱為歐洲歷史上「蒼蠅戰大象」的範例。
《民法思維》
本書重視方法論上的運用,所設實例主要針對民法領域重要的基本問題,並多引用判例學說及德國法的理論。
《法學方法論》
德國法學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論上的進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於19世紀的學術上。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把處於刑法背後的、促使制定刑法的原動力稱為「刑法的基礎要素」,從國家、經濟和人的欲求等多個方面分析刑法的根基。
《西窗法雨》
全書以親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談西方法律文化,時時啟蒙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著痕跡地調動著讀者的思維,去思考中國的問題。
《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這本書更強調交叉學科,而不單單是觀察中國社會。從比較淺顯的社會法律問題著手,討論了法律本土化、法律規避和多元、市場與法律的替代問題等等。
《殺死一隻知更鳥》
之前給大家分享過電影,書也很值得去讀!主要內容是3個孩子因為小檔塌鎮上的幾樁冤案經歷了猝不及防的成長一一痛苦與迷惑,悲傷與憤怒,也有溫情與感動。
❺ 法官應該讀些什麼書
在法院系統開展「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活動,這是一個非常英明和睿智的決策。作為一名法院工作人員,更有責任參與其中,不論是從職業的角度,還是從個人修養的角度,都有很好的滋養和校正作用。 作為從事審判和執行工作的法院幹警要具有過硬的法律專業知識,深刻領會立法原則和精神,在法律滯後和法律有空白的情況下,要善於運用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釋,以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人文關懷去正確運用法律原則、正確運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權彌補法律空白,做出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和發展的公正裁判,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所以說法官不可能天生就是法官,而要成為明辨是非的法官,就必須堅持不斷的學習。 美國著名法官和法學家漢德曾經給法官開出了一個應讀書目的作品和作者名單,其中不僅包括法律專業的書,還包括許多哲學、歷史、政治、經濟、文學名著。對這些著作的閱讀,會讓一個法官充實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深化對人性的理解,進而提升人格魅力和道德水平。所以,法官必須樹立全面學習的觀念。通過全面學習,做到博而專、精而深。此外,法官的知識與技能的修養更是終身性的。 因此,作為法官,我認為首先需要閱讀的是法律專業的書籍和報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報》、《人民司法》以及它的(案例)和(應用)、《司法文件選》等,深刻領會法律的真諦。隨時掌握各種法律規定在不同時期的解釋以及適時地補充規定;其次,還要讀時政方面的書,如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文選、講話,國家政策解讀,了解時政新聞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再次,讀經濟的書,尤其對於從事民商審判的法官而言,此項內容決不可或缺,當前尤其要關注後金融、經濟危機的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動向。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我們不妨重讀《資本論》,從中學習市場經濟中資本的作用、僱傭勞動、剝削與貧困、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世界歷史和階級斗爭等等,都有精彩論述。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時期法官,很有必要重讀《資本論》,從中學習知識、思考問題、吸取營養、獲取經驗;第四,應讀文學方面的書籍,對我們了解社會,了解人性,了解民生有很大的幫助.。四大經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珍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認為,陝西作家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生》、《白鹿原》、《廢都》、《秦腔》等都值得一讀。 因此,我們法院幹警無論工作多麼繁忙,都要擠出時間,靜下心來,閱讀書籍。古人言「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書籍中、在傳統文化的經典論述中可以找到很多的靈感與啟悟,吸取古代廉政文化的精髓。以便是我們更加明理增智、防腐養德。培根曾言;「讀書是為了娛樂,裝飾和增長才能。其娛樂方面的主要用途在於獨處和隱退之時;其裝飾方面的主要用途在於言說之中;其增長才能方面的主要用途在於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作者:隆德縣人民法院 楊濤)
❻ 經典法律書籍分享
法律類書籍一向小眾而沉寂。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經典法律書籍推薦,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法律書籍分享
1《刑法的私塾》
(張明楷與弟子的刑法小學堂,歷經十年,首次公開)
推薦理由:張明楷老師在指導學生時,每個周末都會精選刑法當中的疑難案例與學生討論,通過對案例的討論,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即為近幾年張明楷老師與學生「周末刑法討論會」的內容實錄合集。
本書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實回放刑法討論會的現場,閱讀本書如同親臨張明楷老師與學生的討論會,跟著張明楷老師一起學刑法,學習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處理疑難案例。
本書所選案例,多數是經常困擾刑事司法領域人士的疑難案例,對於司法實踐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2《你的權利從哪裡來?》
(何帆法官鄭重推薦!)
推薦理由:何帆法官鄭重推薦——人生是個試錯的過程,對權利來源和本質的探尋與認識亦然,這本書或許有助於大家少走些彎路,多幾分啟發。
作者德肖維茨從法哲學的角度探討了權利的來源,用語簡練,層層深入,絲絲入扣。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和 思維方式 。德肖維茨是美國當今最著名的律師與法學教授,其在中國已經出版的作品都廣受歡迎。這本書主要從法理學的角度探討個人的權利來自何處。在這本書中,德肖維茨提出了一種全新而令人信服的答案。傳統的理論中有權利來自上帝,來自自然法--"天賦人權",來自法律的規定等等說法。德肖維茨既懷疑真的存在位於憲法與法律之外的自然法?我們如何知道自然法說了什麼?而權利為什麼會隨時空不同而變化?另一方面,如果權利不過是人類法律的產物,為什麼我們允許權利凌駕於人民意志之上?少數人的權利可以勝過多數人的意志,其論證的基礎何在?由此,德肖維茨主張權利並非來自上帝、自然、邏輯,或是僅僅來自法律。
3《法的門前》
(北京大學賀衛方教授推薦美國法理學 必讀書目 《法律之門》中文精編本,美國法最佳入門讀物)
推薦理由:《法的門前》是美國經典法理學教材《法律之門》精華本,原書在美國暢銷30多年,歷經8版,被譽為英美法的微型 網路 全書。原著90餘萬字,原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與譯者鄧子濱在原作基礎上,新增時下 熱點 法律話題,吸取最新觀點,精心篩選和編撰,最終凝縮成20餘萬字,適合讀者攜帶閱讀。
《法的門前》結構開放,寫作方式新穎獨特,素材與觀點視角獨特, 辯論 與哲思相得益彰。推開法律之門,步入法律迷宮,感受思辨與探索之樂
4《政法筆記(增訂版)》
(中國政法大學劉星教授推薦!耶魯法律博士馮象漢語法學 隨筆 巔峰之作。)
推薦理由:《政法筆記(增訂版)》文稿來自於馮象先生在《讀書》開的專欄文字,以文學的筆意,言說政法領域的大小 故事 ,從孔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方方面面的話題,稱得上漢語法學隨筆的巔峰之作。增訂版中增加了馮象先生從未單獨發表過的譯作《聖經﹒利未記》。
5《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
推薦理由:美國總統位高權重,仍須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卻終身任職,深居簡出,在被稱為「大理石神殿」的宏偉建築內審理案件,發布判決,守護著憲法與公正。一個擁有三億多國民、上千枚核彈的超級大國,司法公正為何交由這九人守護?在這條司法「流水線」上,作為最終產品的「公正判決」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美國人民又憑什麼信任他們的司法能力和職業操守?帶著上述疑問,公共事務電視台(C-SPAN)采訪了九位現任大法官和三位離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鏡接受一家電視台采訪,這在美國歷史上尚是首次。這些珍貴的訪談記錄,都收錄在這本書內。
6《批評官員的尺度——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
(清華大學劉瑜教授推薦,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親譯。榮獲第八屆文津圖書獎、南方閱讀盛典2012最受關注年度十大圖書等19個各類圖書獎項。)
推薦理由:1960年,因為一則批評性 廣告 ,警察局長沙利文以誹謗為由,將《紐約時報》告上法庭,並申請巨額賠償。兩審失利後,幾乎被各地政府官員相繼提起的索賠逼至絕境的《紐約時報》,奮起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中力挽狂瀾,宣布「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維護了媒體、公民批評官員的自由。《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兩度普利策獎得主安東尼?劉易斯,以翔實史料、生動筆觸,系統回顧了這起新聞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並循此為線,串接起美國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司法抗爭歷史,完美展現了霍姆斯、布蘭代斯、漢德、沃倫、布倫南、布萊克、韋克斯勒等偉大法官和律師的形象。
7《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
(陳瑞華教授十年經典力作!)
推薦理由:《看得見的正義(第二版)》作者是北大法學院的教授陳瑞華,是經典著作的再版。本書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學界很有影響,對於普及程序正義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十年之後作者對全書進行了全面修訂,全部圍繞刑事訴訟法的經典格言展開。陳瑞華教授十年之後面向社會再度普及法學常識: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全書用格言的形式講述程序正義的理念,普及法學常識,穿插各種 典故 、寓言、經典案例,讀來妙趣橫生,不僅適合專業讀者閱讀,也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8《法學論文寫作》
(北大、清華、人大、復旦、交大五大法學院院長推薦!)
推薦理由:《法學論文寫作》對論文寫作進行了庖丁解牛般得系統講解,是目前市面上最為系統詳實的論文寫作指南。語言輕松活潑,被學生評價為最貼心的論文寫作圖書。
9《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
(獻給在城市奮斗的異鄉人。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不公,但,那又怎樣?)
推薦理由:本書有勵志,講述了一名在地方上無權無勢無背景的實習律師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京城知名律師的經過,作者本身十年的律師生涯,從故鄉到異鄉,從一無所有的北漂到「逆襲」突破,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無論對普通的打工者還是剛從業的年輕律師,都有激勵作用。本書有故事,講述了是作者多年以來辦過的具體案例,情節生動,貼近生活,其中不乏國內知名案例,普通讀者更有興趣。
10《刑法格言的展開(第三版)》
(2013年十大法治圖書,張明楷心血之作,法學經典入門沉寂10年重新問世,讓你在刑法思維 方法 上來一次徹底的「革命」!)
推薦理由:時隔十年之後,張明楷老師《刑法格言的展開》全新增訂第三版面市。本書是公認的法學經典著作,曾經啟蒙無數法學學子步入法學殿堂。本書還是學術與法律實踐結合的典範,大量格言結合具體案件展開,鞭辟入裡。十年間因無再版,求購者無數。本次再版,內容全面增訂,值得期待!
10本簡單卻不隨意的法律入門圖書推薦
1《最好的辯護》
推薦指數:★★★
作者艾倫•德肖維茨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法學教授、作家,又是美國當代著名辯護律師,本書是他的辯護實錄,作者將案件背景及訴訟過程進行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敘述和描寫。書中不乏精彩的辯護場面,純熟的辯護技巧,曲折迭宕的案情發展,令人吃驚的訴訟結局。
作者是個及其優秀的律師,過手的案子都稱得上個個經典;有一小部分講到自己的童年,非常有趣;一大部分講的是接收接手的案子,精彩至極。寫書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猶如看偵探小說,又似窺社會一角;令人不禁拍案叫絕。——ABIGALE
通讀下來解決了我一個多年來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律師要幫「明顯的壞人」打官司。也讓我對辯護律師多了一份理解和尊敬。——Johnny Niu
2《鄉土中國》
推薦指數:★★★
費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作者嘗試對中國鄉土社會的結構進行深層剖析,深入淺出地討論了結構之構成、功能、運行體系等等,展現了社會結構是如何支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本書語言流暢,淺顯易懂,但是所蘊含之道理發人深省,時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會學著作。
其中不少章節對於鄉土社會的討論,讓人對於中國現代化以及法治化的路徑有進一步的思索。——馬土豆
不愧是大師,全書14篇 文章 ,寫得深入淺出,學術文章卻寫出小品文的味道,很吸引人。搞學術的一定要讀,想真正了解中國社會也要讀,甚至把它當 散文 看都不錯。——root.gao
3《西窗法雨》
推薦指數:★★★★★
本書以親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談西方法律 文化 ,對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法律現象材料進行點撥評說,說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現象,卻時時啟蒙著中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著痕跡地調動著讀者的思維,去思考中國的問題。
大一的時候接觸了憲法和法理學都是很原理的東西對於我來說有時候很難懂而這本書中將這些原理結合到了實際的生活中真的讓我受益匪淺。——hostage_117
寫的太簡單,小學生都看得懂,相比那些深奧難懂的法學著作來說,但是內容不隨意,是本好書。——ohlin
4《歷史深處的憂慮》
推薦指數:★★★★★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講述美國現實生活中的故事。生動地介紹了美國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則,建立與發展過程,操作方式,歷史價值以及為實行這套制度已付了的和將要付出的代價。
林達先生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套書,樸素的語句簡潔明了地描述了美國的社會和發展,讓人清晰地了解了「哦原來美國人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里」。——粗製品
我是看了電子版本的近距離看美國全套,全書從大陸會議開始,對美國的聯邦最高法院、議會、司法部、制憲、聯邦制、黑奴歷史與人權抗爭、社會制度進行了詳盡的解說,不光邏輯上堪稱嚴密,文字上亦是精美,了解西方必讀。——謝耳朵
5《政法筆記》
推薦指數:★★★★
文稿來自於馮象先生在《讀書》開的專欄文字,以文學的筆意,言說政法領域的大小故事,從孔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方方面面的話題,稱得上漢語法學隨筆的巔峰之作。
法科生必讀啊~馮象先生不愧為學識淵博的學者,中古文學博士和法學博士都不是白拿的。——小信封
法律專業的真心推薦,比較有深度,給人一種不同於世俗的啟發。——蔣琴
6《刑法的私塾》
推薦指數:★★★★
本書為近幾年張明楷老師與學生「周末刑法討論會」的內容實錄合集。書中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實回放刑法討論會的現場。所選案例,多數是經常困擾刑事司法領域人士的疑難案例,對於司法實踐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好書推薦盡在:www.tuijianshu.net)
相比專著算是非常通俗易懂了,重要的是,書所採用的形式決定了內容有很多平時專著中看不到的東西,讀來有走出象牙塔非常現實實用的感覺,可以說是不光有理論更富含實踐 經驗 。——串串
說實話,本書的任何一個案例都可以作為刑法論文寫作的切入點。——xybwzxy
7《博登海默法理學》
推薦指數:★★★★
本書是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於1940年出版的《法理學》第一版。作者在第一版表達了更鮮明的立場、更犀利的觀點和更自洽的思路,與後兩版教科書式的敘述風格明顯不同。
博登海默從魯濱遜的故事為例談起,娓娓道來,和那些東拼西湊形成一本大眾理論書的教材有天壤之別。前人的心血,讓人心生敬佩。——景泰藍Ciccy
買的潘漢典版本的,譯得很通俗易懂,條理分明。入門書中的戰斗機。——香香王後
8《論法的精神》
推薦指數:★★★★
本書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關於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法學的奠基之作啊,不錯,法學專業必讀數目,老師也一直給我們推薦。內容涉及面很廣,雖然是兩百年前的作品,但依然很經典。——昊盪離愁
老師推薦的書,不學法律的也推薦讀一讀,觀點很有趣。不過開始很難,要靜下心來讀。——Blair
9《洞穴奇案》
推薦指數:★★★★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困山洞,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了維生以待救援,大家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藉助這個假想公案,實際上反映了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本書既是法哲學專業領域寓言式的經典文獻,又是大學跨學科通識 教育 的理想讀本。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只覺得所有的贊美之詞都已無法涵蓋我的感受。這是一座迷人的思維迷宮,牽引你去不斷思索、不斷追尋、不斷提升。當我掩卷時,最純粹的思考得到的快樂淹沒了我,閉上雙眼,彷彿看到了滿天燦爛星光。——平林新月
激辯,閃爍著法律智慧。每一種觀點、視角都讓讀者擊節。這本書是一本法學經典。——cfname
10《波斯人信札》
推薦指數:★★★
作者以書信的形式,通過波斯人之口,用一種「陌生化」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歐洲文化;不但帶領讀者領略了18世紀巴黎生活的畫卷,更在潛移默化中推行了啟蒙思想的教化。
不錯的一本書,老孟發達以前的書,很有深意。——求索者
書的內容也是相見恨晚。——王
看過"經典法律書籍分享"的人還看了:
1. 必看的管理學經典書籍分享
2. 管理者必讀的管理經典書籍分享
3. 教你改變自己的書籍分享
4. 經濟管理類的經典書籍分享
5. 偉大CEO必讀的50本經典書籍